了解李安不能不读的一本书,有梦想的人应该读的一本书,中国导演必需学习的一本书,影迷读后享受一生的一本书。
本书将李按十年电影追梦历程的执著与艰辛娓娓道来,真实、真诚、真性情电影内外的文化见地与人生见识振聋发聩,自信、温厚、君子风。奥斯卡见证,影像记录,文字留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靓蓓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了解李安不能不读的一本书,有梦想的人应该读的一本书,中国导演必需学习的一本书,影迷读后享受一生的一本书。 本书将李按十年电影追梦历程的执著与艰辛娓娓道来,真实、真诚、真性情电影内外的文化见地与人生见识振聋发聩,自信、温厚、君子风。奥斯卡见证,影像记录,文字留存。 内容推荐 本书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李安电影生涯第一个十年的追梦历程。书中真实回顾了他的成长岁月、每部电影创作的用意、遭遇的困难、对演员的看法及相处、参加影展的经验、得奖的幕后、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等。 今天人们关于李安和李安电影的所有疑问、争论与好奇,在这本书里都可以寻得答案和满足:他隐忍与坚持的个性,他对文化和人情的专注,他看待世界的眼光,他对待人生和艺术的态度……然而,这不仅仅是一个国际大导演最初十年电影生涯的回顾、总结,更是一个“追梦人”的人生告白,一本励志读物。从台南一个乖乖的升学小孩走到世界的顶端,李安何以成功?厚厚的书中有一段话,或许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不乏启示和激励。 人生不只是坐着等待,好运就会从天而降。就算命中注定,也要自己去把它找出来。有人说“人定胜天”,也有人说“命中注定”,两者我都有所感应,其实命定也没什么关系,努力与否,结果会很不一样的。在我过去的体验中,只要越努力,找到的东西就越好。当我得到时,会感觉一切好似注定。可是若不努力争取,你拿到的可能就是另一样东西,那个结果也似注定。所以目前的这个局面,可以说它是命定,也可以说是人改造了它。 目录 简体中文版序 李安 繁体中文版序 李安 种树记 张靓蓓 童年往事 电影梦?生命 推手 喜宴 饮食男女 理性与感性 冰风暴 与魔鬼共骑 卧虎藏龙 奥斯卡 电影梦 李安导演作品年表 试读章节 我来了 我家兄弟姊妹四个,就数我最难带。小时候我的额头上有条青筋浮现,父亲说,这样的小孩比较难带,老是会碰上个三灾两难的。我从小身体不好,不过长大后,人也就健朗了。 妈妈怀我七个月时,一天中午,下楼时一脚踩空,就这么一路下滑直到最底层。大家都在睡午觉,叫不到人,也叫不到车,妈妈发愁了,因为还有一班学生在教室等她上课,那时她在屏东潮州小学教书,学校离家很近。妈妈坐了一阵子,然后起身慢慢撑着走到学校,直到上完课回家,爸爸才知道,赶紧带她去医院检查,幸好没事。 当时妈妈有个朋友也怀孕了,不小心扭了脚去照X光,孩子就这样没了。要不是有这个比较,爸妈还不知道事态之严重。 我是1954年10月23日在台湾屏东潮州出生。当天请了医生来家里接生。据妈妈说,我刚生下来时,一张脸发青,也不哭,直到医生拍打我的小屁股,哇的一声,大人才放了心。医生事后告诉妈妈,好险,脐带绕在我脖子上两三圈,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很容易窒息的。现在太太常骂我脑子不清楚,她说:“大概就是那时候留下的后遗症。” 我的诞生,让爸爸兴奋得整晚都睡不着觉,他百感交集地说:“李家终于有后了!”爷爷临终的遗嘱,要爸爸在台湾“另起炉灶”,我这个长子让爸爸充满了期盼,他给我取名“李安”,一来是老家在江西德安,二来是爸爸来台湾时搭乘的轮船就叫“永安号”。 我出生时有八磅重,还好。弟弟李岗比我强壮,生下来就有十磅。七个月大时,两个姐姐出麻疹,我也被传染了。当时爸爸正好调职到台东女中当校长,这是爸爸第一次升任校长,又搬家,结果我出完麻疹没照顾好,自此后肠胃老闹毛病,身体积弱不振,体质不好。 在台东过了一年多,我还不到两岁,父亲又接任花莲师范校长,举家迁往花莲,一住就是八年,我们戏称是“八年抗战”。十岁时,爸爸再度调任台南二中校长,全家定居台南,四年后又接任台南一中校长,父亲常言:“我将终老斯乡。” 儿时的我瘦小多病,在花莲时,如果两个礼拜没去挂号,连医生都说:“怎么好久没来缴菜钱了!”当时我家戏称看病是“给医生缴菜钱”。我们小时候有种很普遍的营养品“胖维他”,爸爸曾气得说:“胖维他都让你给吃得变成瘦维他了!” 我的体质到了高中才逐渐好转,但还是很瘦小,高一上学期时才一百五十多公分,发育很晚。太太说,我到美国好像还长了两公分。 我脸上有个酒窝,大家都说好看,我说:“狗咬的。”大伙还以为我开玩笑。那是小学一年级时,有天放学后我跟着妈妈去她同事家。平时我常跟那家的狗逗着玩,那天见狗屁股底下有根棍子,想去拿,没想到“狗一翻脸不认人”,猛然扑了上来张口就咬,上牙咬住我的眉骨,留下一记疤,下牙深陷在我脸颊上,后来就成了酒窝。当时我满脸是血,大人们都吓坏了,狗主人当场把那只狗痛揍一顿,狗生病死了。爸妈怕我染上当时流行的狂犬病,只好拿下狗头去化验,报告要等二十一天才出来,把爸妈给急坏了,幸好没事。 还有一次几乎命丧鲤鱼潭。那年我正念幼稚园,有天爸妈与朋友一起去鲤鱼潭划船,船快到岸时,我兴奋地起身,船失去重心直晃,扑通一下我就栽进水里。妈妈当时想都没想跟着跳下去,一把抱住我,从水里站起来,水刚好淹到妈妈的眼角下,大家慌忙把我们母子拉上岸。好险,当时要不是妈妈在我滑落潭底前的那一抱,我可能就没命了。所以我常说,妈妈给了我两条命。 快乐的童年 花莲八年,地方的纯真、朴实,人情的温暖、诚挚,给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尤其是花莲师范附小的启发式教学,是我上艺专①之前最快乐的一段学习岁月。 花莲师范原先在花岗山,爸爸担任校长后迁到美仑,花师在美仑的校园就是他一手创建的。迁校前,我常爱跑到花师去看他们升旗。奉蒋经国之命,父亲在花岗山的花师旧址办了国民党军队退除役官兵的师资训练班。听父亲说,当初开办师训班时,有许多人反对,认为军人教书怕不合适,可是父亲知道很多人人伍是因为战乱,未必没有发展潜能,所以极力替他们争取学历,使有心向上的人能有途径进修。后来师训班搬到板桥成为国民党军队教育中心,那里就成了现在的“花岗国中”。 我家住在花岗山上师训班里,小时候成天和那些即将为人师表的退伍军人在一起,如任贤齐的父亲就是爸爸学生中跟我们最要好的大哥哥,当年我们老是围绕在他身边听他讲((西游记》里的故事。父母虽是公教人员,却生活在一个大退伍军区里,所以我自小就对“军公教”很熟悉,生活在非常外省的公教环境中。 父亲除了担任花莲师范校长外,还是师训班班主任。师训班不是部队,却集合了陆、海、空、政战等各军种的退伍军人,所以各种康乐队都会来此表演,包括歌舞特技、京剧、绍兴戏、魔术、话剧等等,小时候看了不少“秀”。因为我是“校长公子”,每次都坐第一排近中间的大位,这大概是旁人少有的经验。现在我带儿子去参加电影活动,前尘往事不时浮上心头。说来巧合,儿时我家虽住宿舍,但在这方小小天地里,我家就是中心;如今我当导演,儿子们坐在我身边的最佳座位。在拍电影的小天地里,历史重演,顿生似曾相识之感,回想起几年前我尚赋闲家中,一切恍如梦中。 小时候看康乐队时,我偶尔也会上台表演,有时两兄弟一块上台,李岗就唱“老祖母今年八十八……” 爸妈的朋友、同乡或同事来家拜访时,我常拿支扫把当吉他,带着弟弟上场表演一番,逗大家开心,我最擅长模仿叔叔伯伯或我家的管家老杨。 上小学后,班上每周六班会前来上一段相声,就常是我的拿手好戏,同时我还自编自演了许多话剧。花师附小三年级时,曾编写剧本导演同学表演,男生不愿演女生,我就自己反串。当时校长曾向爸妈半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儿子将来可能走第八艺术①!”真是不幸言中。后来我考上艺专,第一个给老校长打电话。P3-6 序言 这本书记述了我电影生涯前十年的第一个大高潮,感觉上,(《卧虎藏龙》真是一个阶段的总结,一切并非故意,而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如今看来,还真是“十年一觉电影梦”! 打从入行起,每做一部片子,纵使翻江倒海,我也就拍了;之后去宣传,都得说说我当初拍片的冲动。其实就算片子拍完,我仍有许多地方不明所以,我比较老实,人家一问,我会想要讲清楚,每逢不通之处、又得自圆其说时,总觉得自己好像是闯了祸,拍完片后又自陷重围。由于张靓蓓的邀约,出这本书,等于帮我将那些隐藏在旮旮角角的困惑再次翻出,去理清楚、连起来。我重回往日时光,一趟反省下来,好像真是到了一个阶段。 之前拍片我闷着头往前冲,到了《卧虎藏龙》,我启动各方资源,回笼去做创新,又往前闯出一个更大的世界。人也跟着迈入中年,心情开始转变,我也不自觉地透过拍片往自我解剖的路上走。 我常自问,为什么从第五部片子《冰风暴》开始,我每部片子的结局都带有“死亡”的因素,一开张我拍了四部喜剧,《理性与感性》拍完,我一直回不去喜剧,想也找不着题材,可能因为我的显性已经表现够了。《冰风暴》起,我开始有兴趣摸索隐性部分,碰触潜意识里一些无法掌控的领域,如此才能摸到新鲜的东西,才有那种处子感。寻求刺激,让我持续处于亢奋状态,也折磨着我的:身心;但这股亢奋,又支撑我度过身体的不适。长期下来,精神、肉体几乎难以承受,老感觉是在“解构”自己。久而久之,在我的电影里,结尾都以悲剧收场、以死亡终结,似乎要追求到某种美感才能结束,《色,戒》也是一样,走向死亡,成了’我电影中主角的宿命,包括活着的人(易先生、俞秀莲、罗小虎等)也要去体会逝者(王佳芝、李慕白、玉娇龙等)的滋味。我是不是在追求一种绝对值,也在满足一种求死欲望?对我来说,创作欲好像不是求生,而是求死,是自我解构的一个演化过程,当你冒险追求绝对值时,经常处于临界点上,如履薄冰,兴奋感与危机感共生,求生与求死并存。 我是一个心智与身体都较晚熟的人,个性比较温和、压抑,因为晚熟,所以我很多的童心玩性、青少年的叛逆、成年对浪漫的追求,以及我的提早老化,其实是一起来的。就在自觉比较成熟时,我年轻时该发生又不发生的事,突然在我中年危机、身体开始往下掉的时候,就这样都冲撞上来。 打从《卧虎藏龙》起直到现在,我都在经历这些。拍《卧虎藏龙》时,我正和刚冒起的中年危机感搏斗,还不承认,还在尽使少年的那股傻劲蛮力;及至《绿巨人浩克》(Hulk),我更是一头栽入,好像要把剩下的半条命也拼掉似的。(《卧虎藏龙》规模甚大,又有很多我不解之处,且引发出许多文化现象,依我原来的个性,应会稍事收敛,但我反而更拼命;拍《绿巨人浩克》时,我更直接面对好菜坞的商业与制作机制、挑战电脑动画、碰触美学领域,进而摸索我心底的不安、父子间的紧张,触摸死亡与创作的关系。我觉得体内好像有个什么东西硬要蹦开,我也不自觉地以暴力的方式去表达出来! 拍完《绿巨人浩克》,我才真的认命,人到中年,岁月不饶人,以前身体根本无须考虑,如今还要去与它共存。《绿巨人浩克》之后,我身心俱疲,很想就此收手;可是不拍电影,整个人又很沮丧。就在父亲首次鼓励我继续拍片时,我决定拍《断背山》,其实动机也很单纯,我就是想用它来休养生息。拍摄时,我尽量不多想、不动气,人虽没什么力气,但还是很投入,每天按部就班,把该拍的拍完,拍法感觉和拍《推手》时差不多。拍摄当中,我曾因为疲累想停拍,面对演员偶尔也会想:干吗要这么挤榨他?这是前所未有的念头。拍完《断背山》,整个人也养了过来,五年来困扰我的病痛,也逐渐控制下来。有人说,《断背山》有种自然天成的味道。我想,如果不是《卧虎藏龙》及《绿巨人浩克》耗尽一切,《断背山》也不会拍得这么松活。我别无他意,没想到它会引发出这般回响,至今依然余波荡漾;更没想到是它带着我跨越过一个阶段。到了《色,戒》,我的精神来了,挣扎奋斗的着力点也不同了。 七年来,我变了,外在的世界也变了。《卧虎藏龙》时,我第一次来大陆拍片,谁知道在外面转了一圈,如今又回大陆来拍《色,戒》。这七年里,大陆各方面变得很多。想起((卧虎藏龙》时,我带着大陆电影工作人员开始与世界影坛接轨;到现在,他们真的接了,现场工作时,不论事情大小,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很顺溜、很舒服。((色,戒》的戏份本来计划香港、大陆各占一半,后来一些香港的戏,都移到大陆来拍了。 这些年来,我也陆续感受到《十年一觉电影梦》的回响。记得2002年这本书繁体版出版前,张靓蓓约我给书写序,当时我比较担心解析自己是否会引起反感。出书以来,一开始虽不很热络,但慢慢有许多反应回来,感觉很善意、很温馨。这本书道出了很多我们这一代成长的一个心声,书中电影部分虽着墨不少,但回响最多的则是社会意义,是对我们这个年代的共鸣! 我觉得台湾外省人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比较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于中原文化,他有一种延续,大陆是个新发展,香港又是另一回事。由于《色,戒》是个年代剧(periodpieces),是四十年代的东西,所以我是从我的文化背景出发,间接来做诠释、表达。这次让我觉得,好似离散多年的“旧时王谢”,如今归来,似曾相识,大陆也好奇台湾的发展。许多年来,我们在台湾承继了文化中国的古典养分,同时也吸收美、欧、日等各地涌入的现代文化,多种元素混杂变化,但都在一个较为渐进的形式下进行,个中带有一种舒缓、亲切的特质。就在彼此交流当中,我感受到,对于文化中国的古典传承,大陆是相当在乎,双方有许多共鸣。因为这本书,我结了很多善缘,当初答应张靓蓓,我是想从我文化根源的角度发声,所以书中不论我受访说话或她写作询问时所用的语词、口气等各方面,均立足台湾,就因为我们都是在这个文化教养下成长的一代;也因为这个文化到了我们这一代以后,已然渐行渐远,现今若不留点鸿爪,日后想要按图索骥,怕也难寻!就算为文化传承尽点心意吧,这本书或可作为中原文化在台湾发展的一个线索。 现在年龄渐长,我总有个感觉,这几年来,不论拍片、讲话或写文章,越来越说不出个道理来,我可以拉里拉杂地接受访问,但要我理出个所以然来,一方面力不从心,一方面也不愿意。其实到《卧虎藏龙》那个阶段,我也是东讲西讲,支离破碎,许多东西还想不通,也没有深思,如今回想,其实很多东西是张靓蓓帮我理出头绪、言之成理的。就因为写这本书,她常会追问,她想不通,也不愿意笔下糊涂带过,就问我,逼着我要去想,事实上那段时间里我想通了很多东西。其实这本书有个特点,它不神秘,我们从头道来,蛮老实的,因而结了很多善缘,这和书的内容与我们两个的态度有些关系。我们有这样一本书出来,对我是一番自省,真的很值得,我要谢谢她! 书里蛮完整地表达了我至《卧虎藏龙》阶段的整体经验,:其中有传统的东西,也有地域性的东西。如今在大陆首度出版,正好是我从《卧虎藏龙》起绕了一圈,又回大陆;再拍《色,戒》时,情况已经不太一样了。我来大陆再拍华语片,书也在这时候出版,我想,是有一些意义的! 2007年7月28日 书评(媒体评论) 电影比人生简单,比人生理想,它的魅力也在于此。 ——李安 自言电影人生 李安荣膺“全球最具影响力艺术与娱乐人士”,当之无愧。 ——美国《时代》周刊 盛誉李安 像李安那样能拍中文、英文电影,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里只有他一人。 ——张艺谋 (著名导演) 任64届威尼斯影展评委会主席时感慨《色,戒》获颁金狮奖 跟李安合作是很难得的经验,他跟演员沟通得很好,是我遇过要求最高的导演。拍《色,戒》时最怕他改剧本,他改来改去,我对不上台词,就开玩笑说要马上死给他看。 ——梁朝伟 (戛纳影帝) 痛感李安执著、敬业,做事严格 我在北京,听说李安在成名前也曾经做过六年全职父亲,恨不得飞到纽约去亲他一下。 ——徐小平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 博客撰文仰慕李安爱心与隐忍 这本书有一个功能,它可以让你看到从构想到实现之间,要克服多少的困难。 ——蔡康永 (台湾著名主持人) 感言李安传记给人启迪 十年电影追梦历程的执著与艰辛娓娓道来,真实、真诚、真性情电影内外的文化见地与人生见识振聋发聩,自信、温厚、君子风。奥斯卡见证,影像记录,文字留存。 ——李安电影梦与影迷、读者共分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