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顶尖科学家答儿童问(Ⅰ)/儿童大学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德)乌利希·扬森//乌拉·施托伊纳格尔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鱼为什么会出现在沙漠?兔子为什么一个劲儿地啃东西?怎样才能当上中国的皇帝?我们虽然有两只眼睛,为什么却只看到同样的东西?

一些看似“无中生有”的问题被提出来,至少不久以前,人们连想都没想过还有这样的疑惑。直到儿童大学出现,并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席卷全德乃至邻国,这些问题也许本不会被公开提出——但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人们总算能从专家嘴里得到答案。本书就是科学家们用浅显幽默的语言对一个个“天真的问题”给予了“权威的回答”。

内容推荐

鱼为什么会出现在沙漠?兔子为什么一个劲儿地啃东西7怎样才能当上中国的皇帝?我们虽然有两乒眼睛,为什么却只看到同样的东西?

孩子们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许多问题都会让大人不知所措。如果一个这样的问题得到满意的回答,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就会得到好的呵护;相反,如果这种问题常常被粗暴地拒绝,被爱因斯坦称之为“神圣的好奇心”就会被扼杀。

可,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真让大人们伤透脑筋可。

哈哈,别再犯愁了。现在,可以把这些问题交给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他们能给出有趣而权威的回答。德国蒂宾根大学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所“儿童大学”,就是专门为儿童解答各式各样的问题的。这里荟集了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其中有诺贝尔奖得主、德国最高乖。学奖“莱布尼兹奖”获得者,等等。在这里,科学家们用浅显幽默的语言对一个个“天真的问题”给予了“权威的回答”。

德国《施瓦本日报》的两位资深编辑,每年都全程跟踪“儿童大学”的课程,整理了这些教授们的讲稿;德国“书籍插图无冕之王”克劳斯·恩西卡特为每布书加配了200多幅插图,便诞生了这套《世界顶尖科学家答儿童问》丛书。该丛书2003年在德国先后荣获“最佳科学图书”、“最佳青少年图书”、”最美丽图书”等多项大奖。目前被翻译成了12种文字,在许多国家都成了深受小读者喜爱的畅销书。

我们将陆续推出这套丛书,敬请留意。

目录

为什么会有雷电?

 没有文凭怎样才能成名?

 琥珀和电视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小小冒险家有巨大的能量?

 冰激凌和电流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富兰克林幸运至极?

 雷电对高尔夫选手有什么威胁?

 雷电可以利用吗?

为什么男孩喜欢打架而女孩争吵不休?

 为什么人类有两种性别?

 男孩女孩是生来就注定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男孩女孩各自在干什么?

 为什么一个争强好胜而另一个只想成为闺中密友?

 性别到底谁弱谁强?

为什么蝙蝠用耳朵看东西?

 为什么蝙蝠妈妈生产时要小心翼翼?

 蝙蝠和我们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吗?

 蝙蝠的道路通向何方?

 怎样用皮肤飞行?

 能用超声波说“我饿了”吗?

 为什么蝙蝠不简单叫一声“喂”?

 蝙蝠要练习空翻吗?

为什么数学家不会计算?

 数学没用吗?

 数学真的有意思吗?

 数学是发明还是发现?

 为什么一百其实该叫十十?

 数学是否在别的太阳系行星上仍然适用?

为什么我们要讲故事?

 桑鲁卓怎样救了自己的命?

 人类的原始语言听起来是怎样的?

 故事产生于什么时候?

 人们为什么需要老故事?

 白雪公主是好老师吗?

 为什么生物课也值得一提?

 故事到底有什么好处?

 人们为什么喜欢英雄?

 故事是如何存放的?

为什么医生能活病?

 发炎的盲肠如何过了几个世纪?

 病人的期望和实际的命运

 什么是以前的怪医?

 医生都有博士头衔吗?

 以前有着和现在一样的病症吗?

 人怎样让身体变得透明?

 为什么洗手非常重要?

 为什么我还是会病?

为什么运动员越来越优秀?

 石器时代没有运动吗?

 古希腊的运动员能跑多快?

 运动一直是和平毫技吗?

 有钱真的就更好吗?

 谁是金子里最亮的?

 为什么运动鞋大有学问?

 快到什么时候才有尽头?

为什么骑士修建城堡?

 中世纪时怎样才能当英雄!

 没有银行户头的日子该怎么过?

 谁用牛换装甲骑乓?

 谁会害怕严厉的国王?

 如何修建和攻克域堡?

 骑士需要上学吗?

 骑士们怎么上厕所?

 天行者卢克和老沙特汉德有什么共同点?

试读章节

男孩女孩是生来就注定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为什么阴茎和阴道很重要?假如撇开生育环节,男人和女人其实没太大差别。一直以来女人反复接受教导:你们没有男人能干,必须在男人强壮的臂弯中才能安度一生。从某个时候起女人开始思考这类问题,她们越想越觉得性别差异其实很小。最后她们得出结论:男孩女孩其实差别不大。主要是教育、家庭以及社会给他们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境遇。它们硬给男孩女孩的发展套上性别角色。起初这看起来像过狂欢节:男孩扮演西部牛仔,女孩穿上公主裙。他们好比套着这身装扮慢慢长大,直到完完全全长成外衣设定的样子。这种想法一旦萌生,随即出现大量关于女性角色教育的研究。而尽管人们一直在努力,但对男性角色教育方面的研究还是没有太大进展。

学者主要通过研究历史来理清头绪:以前作为女孩或女人意味着什么,而现在呢?她们过去生活得还不错或者其实也一直就厌恶“第二性”的角色?学者还发现,了解当年女人的生活难上加难。因为和男人相比,她们的生活低调而不起眼。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女性的历史都带着浓重隐忍和压抑的色彩。

在她们生活中总是别人说了算。那些人宣称:女人不如男人重要,没有男人能干,不能和男人享有平等权利。而且他们把这些都归结到生理原因。一会说女人胸大无脑,一会又说女人是易被情感操纵的有缺陷生物。反正男人们总能找出一大堆女人们做不了或者不允许做某些事的理由。

即使在过去,也并非所有女人都接受这套理论。但她们还是习惯于将丈夫或孩子的利益置于自己之上。况且,女性生活中实在缺乏榜样,只有少数人的母亲或祖母曾表现出不同活法。可这些“出格”的女人常被指责为不合礼仪规范、没女人味儿。甚至还被人恶意地称为“男人婆”。

20世纪终于出现新变化。妇女们争取到选举权;她们要求同工同酬;要求政治和经济上受到重视,能和男人们平起平坐。女人们重新审视女性角色:过去女人被教导成极具有依赖性;她们比男人拥有更少的工作机会;因为她们缺乏自信。于是在很多方面只能取决于男人。她们总在等待一个前程似锦的男人来养活自己——一旦碰到合适人选,绝不放过,马上为他生儿育女。女人们不禁自问:这难道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吗?

20世纪70年代,女性运动的呼声极高:女人们,要解放自己,要团结号召起来,自由要靠争取,而不是男人的施舍。女人们自发组织起来,为了争取权利游行示威。她们宣称:女人身体完全属于自己,如果不愿生育,应该有权堕胎。女人们建立起交流圈;讨论女人间的竞争;称呼对方为姐妹;她们为被丈夫殴打的妻子成立女子之家;她们互相传授修车和装电灯的技巧;她们在一起讨论女性话题,不再盲从美容时尚指导;最终她们要求更好的工作机会,雇主应该优先雇佣女性员工,为上百年来对妇女的歧视作出补偿;专门用来监督女人是否受到平等待遇的职业也应运而生。

女人在几个方面终于如愿以偿,她们得到选举权,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她们甚至能成为联邦总统,至少理论上是这样。她们成为职业女性,尽管工资还是比男人少。更多的托儿所和幼儿园能为上班族妈妈们照管孩子。女人们暂时得到满足。然而她们不会忘记,自己花了多少气力才从种种束缚和依赖性中挣脱出来。于是心里想,我的女儿要过得更好,应该从小培养女儿的独立和解放意识,在教育上不能让她们远远落后于男孩,她们应该和男孩们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

母亲给女儿也买来小汽车和火车玩具,尽量少给她们买玩具娃娃,芭比娃娃就更不用说了。鼓励女孩子也大声说话、学会自我防卫和参与更大胆的游戏。在儿童社区里,孩子既不被过多管束,也不用依照角色模式。这里是自由自在的儿童世界。教育和受教育完全成为孩子们自己的事。成年人要尽可能不去干涉,更别说在那儿指东道西。这被称为反权威教育,听起来棒极了——至少对于自信、果断的孩子来说。而保守害羞的孩子往往被埋没其中。桀骜不驯的小家伙曰后也将遇到麻烦。比如上学后,他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到,老师才是课堂及成绩评定的权威。

儿童社区已经不再保持孩子们自行教育的模式。因为人们批评这样长大的孩子变成粗野、缺乏教养且自私自利的家伙,将来他们反而无法真正融人社会生活。而且人们还发现,这么一来男孩和女孩在行为上的差异表现得更为突出。

人们不得不对教育问题进行新一轮思考,目前的结论是:家长、老师和教育工作者讨论后认为,必须对孩子的行为有所限定,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促进其好奇心、发现欲和求知欲。

对这点现在已毫无争议,即不论正面还是负面,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到底影响有多大?书店里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教育指南,它们给手足无措的家长们提供各项建议。父母越看重孩子的教育成果,压力就越大。他们总是小心翼翼,生怕犯错,因此不断在专家专籍里寻求帮助。专家什么都知道:胎教期间音乐如何促进胎儿智力发育;哪些图片能有效提高孩子日后的数理能力;孩子在读写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能通过哪些练习提早预防。专家认为,培育十全十美的孩子并非梦想。刚出生的婴儿就像可塑的橡皮泥,只要父母掌握到诀窍,能将小橡皮泥塑造成任何他们想要的模样。所以假如有必要,他们也可以把女孩变成翩翩少年,或把男孩养成妙龄少女。P24-27

序言

鱼为什么会出现在沙漠?兔子为什么一个劲儿地啃东西?怎样才能当上中国的皇帝?我们虽然有两只眼睛,为什么却只看到同样的东西?

一些看似“无中生有”的问题被提出来,至少不久以前,人们连想都没想过还有这样的疑惑。直到儿童大学出现,并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席卷全德乃至邻国,这些问题也许本不会被公开提出——但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人们总算能从专家嘴里得到答案。

儿童大学里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发展想象力——这可不光是指那些孩子,也包括教授们。

想想那些家长们,即使过上若干年,孩子的成长仍然会令他们惊讶。天哪,这些小家伙最开始的时候是那么小,现在居然都长这么大了。他们并非没有想到这一点,也不是毫无心理准备,毕竟小孩子成长乃是自然规律。可2002年春季当我们在蒂宾根成立儿童大学时,压根儿没想到它的发展会如此迅猛,甚至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儿童大学运动。“为什么火山会喷火?”是儿童大学第一堂课上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当时完全没有料到,这把火燃起了多少孩子、教授、家长以及大学、学院、图书馆、报社、中学和其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的热情!

正如在我们主页(www.diekinderunj.de)上看到的,各地纷纷建起了儿童大学。它在德国已经无处不在,这番欣欣向荣之景令我们欣喜。到处都有教授将学问传播给孩子们,知识仿佛是王冠上的宝石一样熠熠生辉。就是在大学里也学不到这么多妙趣横生的东西。

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完成了本书(这只是儿童大学全部学期课程的一部分)——那些在蒂宾根的埃伯哈德·卡尔斯大学所提出、并由蒂宾根科学家们解答的问题。小听众们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接受大量的知识并对教授们报以热烈掌声。我们对课堂内容又进行改写,围绕着课题搜集相关资料,并听取了教授们的宝贵意见。于是,《世界顶尖科学家答儿童问》终于诞生。我们在这里要衷心感谢那些对该书的撰写提供帮助和建议的机构及个人。首先是儿童大学的两大支柱:《施瓦本日报》和蒂宾根埃伯哈德·卡尔斯大学。特别感谢儿童大学教授巴巴拉·修克曼、米歇尔·迪儿、迪特里希·尼特哈默尔、大卫·瓦瑞穆、赫尔穆特·狄戈尔、雷纳·那格尔、汉斯·乌利希·西尼兹、汉斯·乔治·坎贝尔,他们不仅使得儿童大学的课堂精彩纷呈,对于本书的编写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两个人,Brigitte Strobele和Mike Hammer,当我们艰难地跋涉在那令人激动而又非比寻常的科学世界里时,他们始终坚定而极有耐心地伴随我们左右。

乌拉·施托伊纳格尔

乌利希·扬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