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避免课堂失误的44招/当代教师新支点丛书
分类
作者 (美)奥林奇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从当前美国的教育实践出发,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情感教育为理论支撑,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为目的,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具体环节和实施,保持积极认真的教学态度,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与学生以及家长沟通,塑造良好教师职业形象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说明,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积极有效的防范性指导策略。书中所引用的例证大多出自美国各个州的各年度优秀教师的感言,以及职前教师所做的观察及采访记录,内容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年级层次。

内容推荐

作为教师的您,是否:常常忧心学生们的学习和品行状况?常常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无可奈何?常常忍不住责骂某些学生?常常对开家长会感到紧张?常常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且慢,不要着急,本书的作者卡罗琳·奥林奇从她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出发,给您献上了44条宝贵的锦囊策略。更为可贵的是,在每条策略中,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美国各州年度优秀教师的感言和建议,以及由200多名职前教师对数位资深教师所做的观察和记录,范围涉及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等各个层次。

众专家齐支招,定能使您功力大增,何不马上动手一试?

目录

第一篇 预计各种突发事件

 策略1:疏于计划的人往往会失败

 策略2:形成自己的第六感

第二篇 课堂组织和管理

 策略3:创建良好的课堂管理机制

 策略4:治理纸老虎现象

 策略5:设计振奋人心的学习环境

 策略6:培养创造性

第三篇 成为学生家庭的朋友

 策略7:将家长看作是合作伙伴

 策略8:通过积极的互动促进家长的参与

 策略9:夹心饼干式的家长会

 策略10:家访

第四篇 提高自己的培育能力指数

 策略11:学着去爱那些你不喜欢的孩子

 策略12:试着去理解孩子

 策略13:考虑特别种族和文化问题

 策略1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策略15:避免孩子在学习中受到精神创伤

 策略16: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策略17:使用肯定性的教学语言

第五篇 认清优势肩负责任

 策略18:形成“扬长避短”的策略

 策略19:卸下你的情绪包袱

 策略20:发挥你所有的智慧和才能

第六篇 保持温和的教学态度

 策略21:为孩子们树立起良好的行为表现模式

 策略22:保持谦虚

 策略23:将惩罚作为最后的手段

 策略24:掌握批评的艺术

 策略25:真正做到尊重孩子

 策略26:成为良好行为的促进者

 策略27:逻辑反思

 策略28:用蜂蜜捉住蜜蜂,用友情获得友情

第七篇 成为寓教于乐的能手

 策略29:关注自己的学术能力发展

 策略30: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策略31:充满激情的教学方法

 策略32: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第八篇 三步走形成训练节素

 策略33: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

 策略34:制定有效的个性化行动计划

 策略35:运用自我管理学习策略促进计划实施

第九篇 寻求灵感和工作动力

 策略36:从自我激励开始做起

 策略37: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展示

 策略38:重新建立有效的课堂体系

 策略39:重新点燃教学的热情

 策略40:教会学生热爱学习

 策略41:通过发现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来活跃你的课堂

 策略42: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第十篇 做专业的灵魂塑造者

 策略43: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策略44:保持悦耳的声音、温和的表情、认真的态度

试读章节

培养创造性

梵高是大家公认的极具艺术天赋和创造力的艺术家,他曾经剪掉了自己的耳朵,被别人认为是疯子。毫无疑问,毕加索也是极有创造力的人,他的立体派作品通常都以红色表示他欢快的心情,以蓝色表示他心情的沮丧,这反映出他性格当中占怪和忧郁的一面。莫扎特也是富于创造力的天才人物,在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七八岁左右),就已经开始谱写交响乐作品了。这些吸引社会大众目光的天才们,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出一些怪异的习性和癖好。以至于给大家造成一种误解,那就是创造力是天才和疯子才有的东西。

人们常常认为创造力是头脑中突然闪现的灵感火花。不能把创造力与神奇、疯狂和魔力等同理解。科尔(Cole,D.G.)等人认为,教师应该将创造力看作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换句话说,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的。这其中的第一步就是,创设一个能够给学生提供支持的、富于创造性的环境,要能够促进创造力生成,而不是对它形成阻碍。森布利肖(Simplieo,J.S.C.)认为,教师自身的创造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忠告:我手中最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工具就是——创造力。它使得我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手头的各种工作。我的时间都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课程计划的需要以及那些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多维度学习的活动来安排的。并不是课本和课堂就代表了学生所要学习的一切东西,还包括当地社区以及全球世界。

——肯塔基州,年度优秀教师

教师必须相信,创造力上可以被分解、被复制并且教给其他人的。然而,一旦他们开始接受这种观点,并积极想办法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学风格。

虽然关于创造力,并没有确定的、一致的定义,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与富于想像力的、富有感情或思想的、富于原创性的、富有新鲜感的、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等概念,都有很密切的联系。一旦教师忽略了这些概念,或者由于过分的掌控而形成一个人为构造的、否认创造性存在的环境,那么,教师的行为就阻碍了创造力的形成。就像毕加索一样,在他小的时候,他会在所有的画上面都涂上蓝色,难道我们能说他一直处于心情忧郁期?难道教师仅仅因为它难于识别,就否认其中蕴含的创造性?难道就因为他的图画当中没有我们常见的绿草、蓝天、红色的房子、棕色的树木,我们就可以去嘲笑挖苦他吗?依我看,这种事情很有可能发生。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呢?菲斯肯(Fishkin,A.D.)和约翰逊(Johnson,A.S.)认为,仅仅用某一种方法是不足以进行确定的。因为对于创造性的衡量往往是以调查者自身对于创造现象的认知为基础的。他们认为至少也要运用以下两种方法:衡量发散性思维;衡量态度。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办法。除了正规的衡量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可供教师选用。他们可以承认发散性思维、革新性、新颖性和原创性。德赖弗(Driver,M.)提出了很多种方法来使教师在课堂当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包括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观点意见持保留态度;不要轻易地对学生的观点作品作出评价和判断;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观点,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风险。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很乐于大胆突破自我,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的时候,学生仅仅因为害怕自己的观点会招来教师的嘲笑挖苦,所以才干脆闭口不谈,避免有可能产生的指责和讽刺。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想法予以鼓励,告诉学生要乐于接受不同的观点,勇于质疑和反驳已有的假设,要允许一些小失误的存在,而且不要担心会犯错误。教师应该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和自由权,并在他们得出新颖观点和想法的时候,对他们付出的努力给予及时的肯定,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提高。我还记得很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一名美术代课教师的时候,要上“彩色玻璃杯模型”那一课之前,我就计划好了大量的授课指导语,并在心中有了很好的预期。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希望学生们都按照我设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所以,当我突然发现孩子们开始喧哗吵闹,而课堂情况开始偏离既定轨道的时候,心里不免觉得有些慌张。虽然心中在不停猜测孩子们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去做,但是我还是没有开口制止他们。直到最后他们把自己做的“艺术品”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看着到那些色彩斑斓、造型多变、极具创意的作品,我觉得自己非常惭愧。我差一点点就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就在那一天,我真正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一旦我把种子埋进了泥土里,就应该让它们自由的生长和繁殖。观点自由的表达丰富了过程,丰富的想像力消除了由于过度构想带来的种种限制;结果必然是丰富多样的。从那以后,每当我教美术课的时候,我再不会给孩子们事先提供“艺术品”的模本,因为有些孩子会对重复这样简单乏味的工作产生厌恶感。没有既定的模式,他们才会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创新。而我也再不会事先就准备大量的指导语,我学会了接受那些原本不可接受的事情,期待孩子们会带给我的新颖的原创作品以及那些充满天才的想像。很多时候,他们的作品都会让我为之惊叹和倾倒,至少,我从来没有失望过。P36-38

序言

本书当中提到的44种策略无疑都是一些非常真实有效的防范策略。考虑到课堂上存在着心理的、行为的、社会的以及智力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且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弹性良好的气泡漂浮在教室上空试图和平共处,一旦学生的人数或者学生的需要增加,它们的数量也会急剧增加。因此,作者运用了类比(或类推)的方法来解释之所以选择这些策略的原因。当这些气泡在教室中穿越时,有些会成功占领一部分空间,有些会相互重叠,而有些则会立即和其他气泡连接在一起。这些气泡反映出人们的态度、观念、情绪、道德、假想、思想意识的多变性,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爱的需要以及家庭互动、同伴影响、教师的鼓励或偏见的普遍性。于是,这些气泡要么维持原状,要么更好地融合,也或者破灭。只因为需要,或者学生和教师、父母、管理者之间的互动,这种相互作用在任何一个课堂的背景当中随时都可以产生。

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教师对这些无处不在的动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教室环境、学生成绩、教学效果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为了更有效的教学,教师必须能够沉着应对学生在心理、生理、情绪方面的需求,提高师生互动的质量,改进个人的教学态度,阐明自己的观点,质疑自己的假想。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够改进这些因素,使它们能够更融洽、更长久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想要从根本上避免失误,就得对这些无形的教室动态因素进行策略性的管理和运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