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学占据了世界名校中的大部分的位置,出产着世界大部分的学术研究成果,提供着世界上最有质量的教育,吸引着世界各地最多的外国留学生;此外,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赢得诺贝尔奖的美国学者比其他国家都要多……美国大学以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在全球教育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大学能够全面与之竞争!
本书通过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美国十大著名高校独特的教学理念和独到的教学方法,揭示了美国教育在精英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中国教育制度的相关方面作系统的阐述、相关的比对和深刻的剖析,希望在继承并发扬我国优良的学术理念、教学方法的同时,有选择地借鉴美国人才培养中一些能够为我所用的精华,将我国的精英人才教育推向一个新高峰。
本书编著者杨立军是管理学、成功学领域的专家,作为博如咨询的首席战略顾问,致力于将他对名校、名企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成为理论与实际结合,具有可读性和生活指导性的作品。本书是作者继畅销书《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思考力引爆无限潜能》之后的又一力作。
在本书编著过程中,作者采访了数位美国名校的毕业生,广泛地收集资料,全面展现了美国式精英的特点和美国名校教育的特点,希望本书可以给予读者启示与帮助。
前言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宾夕法尼亚(宾州)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西点军校(West Point)
有一位留学哈佛的研究生,在其撰写的某课程研究性报告中,因将一位重要人物名字的单词拼写出错,被教授扣去了很多分数。
他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只这么一点小错就这么劳师动众大可不必,回想当初在国内上课的时候,如果碰到这种问题,老师只不过是将你出错的地方做个记号,最多提醒你以后在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要多加注意,绝不会因此而大大影响到总体的成绩。
于是,他到办公室找教授说明情况,认为教授的做法太过苛刻,不能为自己所接受。
“还有其他的问题吗?”教授并没有直接回答。
“没有。”
“如果是这样,请让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回答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这位教授耐心地说道,“这是一个人的姓名,写错了,就好像把一只狗叫成了猫。更何况,这个人作为该领域的专家也是你报告中的重量级人物,对于他的名字你都拼写错误,我认为你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和理解都是不够的。你认为这样的问题不严重吗?”
“我保证不会再发生类似的错误,对不起。”
“我接受你的道歉,但成绩我不会更改。这是我授课的原则。如果我的学生将一只狗叫成了猫,而我还说他是正确的,那恐怕犯错误的就是我了。”
这件事给予这位学子心灵上强烈的震撼。他觉得在那一次谈话中,自己获知的不仅是端正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让他亲历了哈佛在培育其学生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真理的执著的坚持态度。
正像这位学生在国内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那样,对于一些小问题,老师基本上都会忽略,或者只是扣掉一点分以示警示,不会因此影响整体,甚至放到“原则性”的高度上去审视它。
而在哈佛就不同,事情无论大小,因其性质而定。事情再小,如果它代表了重要的意义,那它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你可以运用活跃的科学思维,可以不受书本或教授们思想的束缚天马行空,发挥自己的独特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表达自己的另类观点,教授绝不会因你的思想“偏颇”、观念“另类”而判你的“死刑”。但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对于他们来说则是不能就此放过而是必然要坚守维护的。
而在我国则可能恰好相反,无论是老师还是我们的教育和考试制度,对于“思想”的重视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学生文章中的思想不主流、不积极,那么无论他的论证再有道理,他的证据能充分支持他的观点,他的成绩也必然不会“好看”。对于这些虽是基础性却实实在在有着是非评判标准的东西,是可以不那么“重视”和讲究的。
由此,我国社会上也引发过这样的讨论: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积极的思想”,如果对于孩子心中的“思想”都设置了限定,告诉他们“往这个方向思考问题就是对的,而往那个方向思考问题就是错的”,那学生怎么还能够在学海之中任意驰骋,追求自己心中所认为的真理呢?既然“对”和“错”都已经被定好了,那么除了遵从“上”、遵从“权”、遵从“书”,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
一方面对学生设置某些方面的限定,另一方面却要求他们不断追求老师们设定的真理,其本身就存在自相矛盾之处。由此,这是否该引起我国教育界的深刻思考呢?家,他以《正义论》一书奠定了在当代学术界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而他就执教于哈佛大学。
中国留学生吴咏慧在她的《哈佛琐记》一书中描述了课堂上的情景:“罗尔斯讲到紧要处,适巧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他身上,顿时万丈光芒,衬托出一幅圣者图像,十分炫目。”这样的一副场景,让我们不禁觉得,传播知识与真理是多么的神圣。 当学期即将结束,罗尔斯教授为同学们讲完最后一堂课,这位世界知名的学着对学生说:“我很感谢大家来听这门课。但在课堂上所谈的见解都是我的个人意见,这门课的研究远没有结束,我希望大家不会被我所说的束缚住,而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语毕,罗尔斯缓缓地走下讲台。这一瞬间,教室里的学生立即鼓掌,向这位尊敬的老师致谢。罗尔斯本来就有点内向害羞,于是他频频挥手,快步走出教室。这就是世界级的学者,他的话也代表了哈佛长久以来的追求真理,永无停歇的理念。
在罗尔斯走出教室后许久,学生们的掌声依然不衰。因为所有的学生都想让他们尊敬的罗尔斯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他们的掌声。
什么是哈佛精神?这就是哈佛精神。学术大师们是带领年轻学生走向真理的向导,学生们对向导满怀尊重,这其实也就是向真理表示深深的敬意。
P13-15
2006年2月发布的《1999—2005年美国企业在华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如今在华外企的最大难题是人才紧缺,70%的公司都认为他们的业务因高级人才缺乏而受到了影响;然而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又明确表态不招聘应届毕业生。
“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这是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根据"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所得出的结论。
而在一份2006世界大学排名的前10位中,美国的大学占了其中8个席位,而具有中国最高等学府之誉的北大、清华却已跌出200名之外。
姑且不论这世界大学的排名是以何种指标为衡量单位,但多多少少还是能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作为中国高校的“领头牛”,在与美国名校的“比拼”中,其优势仍显得远远不够。
中国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能够常年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奖项?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曾在中国就读的孩子跑到美国同等年级去,大多能遥遥领先于众人,风光无限;而在美国中小学就读的中国孩子若回到本国,他们便很难再跟得上国内其他小朋友?
但如果说美国的教育不如中国,为什么美国的科技要比中国发达得多?为什么每年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要远远大于来中国留学的欧美学生?为什么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美国学者赢得的诺贝尔奖最多,但还没有任何一个中国高校的专家或教授能获此殊荣?
如果说美国的教育不如中国,为何美国吸引着世界各地最多的外国留学生?外国留学生每年给美国的GDP增添的数值达到130亿美元;2002至2003学年,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接近60万。而与此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出口国,中国留学生占世界留学生总数的10%。
除此之外,我们实在不能忽视这样一些基本事实:美国的大学占据了大部分世界名校的位置;出产着世界大部分的学术研究成果;提供着世界上最有质量的教育,等等。不仅如此,美国大学的优势还体现在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大学能够全面与之竞争。
这些都不能不引起我国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可以预见,美国的大学对于中国的教育制度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我们也必然相信,在未来,随着教育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留学将变得越来越大众化,而美国大学对于中国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力和冲击力也将更为强大。讨论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无法将美国的高等教育置之话题之外;了解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就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界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而我们编辑本书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让中国的家长、学子和教育工作者对美国大学人才教育过程中一些好的东西有所了解,汲取其教育中的思想精华,取长补短,适当借鉴,使我国人才教育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书以美国十大著名高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加州)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和西点军校为内容,通过各个大学运用其独特的教学理念,独到的教学方法,揭示美国教育在精英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中国教育制度的相关方面作系统的阐述、相关的比对、深刻的剖析,揭示出我国的教育制度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改善和借鉴的方案。
为了能让本书更具专业性和实用性,本书在编辑过程中还采访了大量曾经在美国名校就读过的中国学子,以及一些曾经有过旅美经历的教育人士和我国的一些教育专家。此外,我们也从网络上搜集了大量这方面的现实性案例以及教育学者的专业意见,加上自己的看法,编撰成了此书,希望在解读美国精英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同时,给予我国教育一些启示和参考意见。本书部分参考资料、寓言案例来自于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并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络。
当然,我们并非完全排斥中国的教育制度,认为“外国的月亮一定比中国的圆”,我们也并不提倡一味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完全实行“拿来主义”。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华裔教授杨振宁说:
“如果问我,是中国的教育政策好,还是美国的教育政策好,我认为这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任何一个简单回答都是错的,因为这关系到千千万万所学校、千千万万个家庭、千千万万个孩子,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回答。”
的确,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有其自身的传统,盲目照搬并非明智之举。我们只是希望在继承并发扬好的学术理念、教学方法的同时,能够找到一个加强中西教育的沟通和融合的途径,对美国一些教育中的优势有所认知,然后有目标、有选择地借鉴其人才培养中一些能够为我所用的优势,将我国的精英人才教育推向一个新高峰,冀望我国能够早日创建成世界一流学校。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第二任总统亚当斯曾说:“任何社会最终都将由精英统治。”衷心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书领略到美国精英教育的一些秘诀,并给予我国的教育者一些启迪和参考,那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