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能够启迪生命本质、引导人生的文化书籍;这是一本提升企业文化底蕴和自我形象的礼品书籍;这是一本企业参与编著并融入自我文化的管理书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之间的较量,强化企业自身的文化和形象建设似乎更为重要。于是,如何打造真正属于企业自我的核心文化,并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出去,以提升企业自我形象,进而缔造出一片属于企业自我的“蓝海”,似乎已经成为众多有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最为关注的话题——《金百通生命论坛》正是作为这种特殊需要的载体应运而生了。
《金百通生命论坛》是一本以论述人生百态及社会万象深层次话题为主,同时又融入企业自我信息的文化书籍。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前部分是参与编著企业自身的展示,后部分是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具体论述。她的每章都立足一个话题,以通俗易懂的诗歌形式作为引文,引领全文,以栩栩如生的文字描述带领读者深入话题的根源,从中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取生命的真谛。对于企业而言,这两部分的有机结合,无疑对企业自身文化建设以及在客户面前提升和完善自我形象价值,获取最大社会效应和反响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金百通生命论坛》将给您的企业带来的深远意义:
①企业本身可被授权为书的编著者,享有冠名权,提升企业形象。
②书的前部分主要展现企业本身的综合信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舞台。
③书的后部分都是一些文化精髓,是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的最佳食粮。
④企业可以将此书籍作为礼品馈送给客户和朋友,成本低廉寓意深远。
⑤从社会角度考虑,企业通过对此书的编著,更将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⑥通过本书进一步完善企业自我文化,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体,最大限度的开拓潜在客户,以文化营销进一步抢占并培养自我市场。
我们真诚的希望通过与您共同对这本书籍的编著和推广,以实现企业在文化和形象方面的全面提升,这就是我们要一同开启的“金百通战略”。这个战略很容易实施,企业只要把自己所要宣传的全部内容,与《金百通生命论坛》合编在一起,通过我们授权,在封面印上你自己企业的大名,用企业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发给员工、客户及相关群体,这个战略就算初步完成。人们知道物质上的东西比较容易模仿,而文化上的东西却比较难模仿。因此选择精当的文化来制造差异,缔造蓝海,或许是企业成功的一条新途径。
四、论契约
契约是半文明半愚昧社会下的一种产物,文明越发达的地区或国家,对它的依赖性就越少。相反,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法院及监狱越多,它的文明程度就越低、愚昧化程度就越高。契约是高度文明社会的一种累赘,因为它必将消耗人宝贵的精力和人有限生命的一部分。契约应该是人类心灵真实的反映,一旦这块基石被扳倒,无论做出何种努力,都会无济于事。这种不幸甚至还会向其他领域蔓延。因此遵守契约不仅是一种智慧在世间的表现,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对文明社会进步的一种贡献。
契约是一种行为的约定,也叫协议或合同。不仅人与人存在这种关系,其实天与地也存在这种关系。例如地球每一年围绕太阳转一圈,就是地(地球)与天(太阳)的契约。地球不遵守契约行不行?不是一年转一圈吗?给它改成转十圈,或者地球干脆不围绕太阳转了,改成围绕海王星转,行不行?行为的约定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定向规律的任何改变,后果都是不堪设想耪·这正像机动车走反道一样,进行倒行逆施,必然带来严重后果。
不仅地(地球)与天(太阳)存在契约。人与上帝也存在契约,例如农民按季节种植,上帝就会给他粮食的丰收;工人努力地劳动,上帝就会给他丰厚的薪水;学生认真地学习,上帝就会给他优异的成绩;伯夷与叔齐不食周粟,上帝就会赐予他们贤良的名声;人遵守契约,上帝就赐予他(她)宏大的美德。总之,什么样的原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样的契约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事情结局。
伯夷与叔齐,分别是殷代孤竹国国君的长子与幼子。国君欲传位给幼子叔齐,叔齐认为长子继承君位符合传统的约定,便执意将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认为叔齐继位是父亲之命,遵从父命才是符合伦理的约定。双方各持己见,争义避利,并先后出逃,以躲避继承君位。伯夷和叔齐在避位途中,听说西伯姬昌(周文王)尊老敬长,很有美德,便携手投奔。不巧,入周时周文王已死,周武王正率众征伐商纣王,不久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伯夷和叔齐认为(周武王)父死不葬,大动干戈就是不孝。周为殷商之臣,以臣伐君,就是不仁。对于不仁不义者,再食其粮食就是耻辱,不久两人便饿死在首阳山。“人有耻,必以进死为荣。”如果美德是一个人,美德正是这种以不合道理的行为约定为耻辱的人。看似美德的东西,正是他们恪守的一种原则,这种原则不能被生死所左右,亦不能被生死所变更。
契约所恪守的就是正义。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难免与别人打交道,打交道就难免发生矛盾,产生分歧。为了统一思想,减少分歧,提高效率,把各自的主张进行压缩,并统一成双方都认可的一种格式化的内容加以固定,就形成了契约。契约也有另外一种形式,既父子不需要协商约定,他们就天然的存在契约关系。包括国家与公民、丈夫和妻子、朋友之间,他们都有一种天然的契约,也可以称之为潜在契约。还有一种是口头契约,这些契约往往是一些不重要,或通过有很深信任基础关系产生的契约。
契约的种类很多,有地契、房契、婚契、商业契约等等,桃园三结义则是一个友谊契约,刘、关、张约定,三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非常讲信用,一个简单的约定,让他们演绎成感情至深、千古流传的友谊范例。老子说:“绝智弃辩,民利百倍。”实际情况正是这样,如果刘、关、张当中有一个人使小聪明或耍滑头,他们的故事也就不那么感人了。也许最纯正、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很平实的履行承诺。愚蠢的人会被法律所约束或被国家机器所制裁。常规人被契约所约束,有道德的人被心灵所约束。
考驾驶执照,就需要学习交通法规。这交通法规就可以理解为是国家与驾驶执照持有人所订立的契约,而婚姻法则可以理解为国家为婚姻双方设立的契约。可以说没有契约就没有标准,没有契约就没有秩序。国家制定法律正是为了建立秩序。法律是一种强制手段,也可以说是外科医生,主要治理外在的、已经表现出来的,通常称之为治标。契约也是一种建立秩序的手段,它和法律相比更强调自觉性。违反法律的人具有愚蠢性,可违反契约的人却有一定的狡猾性,遵守契约的人才是道德的人。教育是防洪大堤,强调的是以预防为主,属于内科医生。一个人犯错误,一方面是利益驱使,另一方面是无知所为。教育则能让人知道是非,辨别真伪,防患于未然。契约是介于法律与教育中间的一种职能,如果把教育看作骨骼,法律看作皮肤,那么契约就是经脉血肉。如果骨骼能让人或一个民族更挺拔、更苍劲,皮肤能让人或一个民族更生动、更俊秀,那么经脉血肉则让人或一个民族更丰满、更顺畅、更生机盎然。虽然法律、契约、教育都有强化秩序的职能,但贯彻其中的,则是知识与正义。知识兴、正义兴,秩序则井然;知识衰、正义衰,则秩序混乱。 19-21
看到书的封面,你就发现遇到了一些不自量力的人,因为这本书攀比的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弗兰西斯·培根先生以及他的名著《培根论人生》。虽然有些惭愧,但我们着实也很委屈。土壤总是禾苗成长以及成长成什么祥子的依据,我们勘察了英国的土壤情况,准确的说,应该是英国的文化土壤,我们的确没有发现英国的土壤有什么特别之处。相反,我们发现中国的土壤倒很肥沃,不仅墨翟、韩非子、庄周、荀况、孟轲浇灌过这片土地,李耳的《道德经》,孔丘的《论语》更是使中国这片土地肥沃的流油。在古代七大文明中豁然写着“中华文明”几个大字,但却找不到什么文明与大不列颠有什么瓜葛。因此我们认为英国冷不丁冒出来一个《培根论人生》是不合常理的。所以我们就开始了蚂蚁憾大树的蠢行,开始编著这本《金百通生命论坛》。这个想'法虽然听起来还十分稚嫩,但经过细心研究,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些根据,并罗列如下:
一、培根的《培根论人生》是用古老的笔写出来的,而我们的《金百通生命论坛》则是用电脑操作出来的。不能说拿枪的一定能打过拿刀的,但概率还是会有所倾斜的。
二、有人怀疑培根写作《培根论人生》,是借鉴了蒙田的《Essai》,亦或说是培根站在了蒙田的肩膀上,而我们则直接站在了两位巨人的肩膀上,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编著这本书,的确受到了《培根论人生》的启迪,亦或说我们也参阅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三、培根无论多么伟大,但他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单兵作战。而我们,金百通公司,一开始就以公司的名义,进行着集团作战。尽管我们的指挥官还不算称职,我们的粮草也不算充足,我们的兵力也不算兵多将广。但比较而言,我们的优势仍然是不言而喻的。
四、通过一些考证,我们发现1597年《培根论人生》初版时,仅有10篇文章组成,到增至最后一版的58篇时,已是1625年,整整用了28年,而我们创作30篇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至少在创作的速度上,我们已经有了一点明显的优势。
五、读者如果不加分析的将我们的初版和培根的最后版相比,培根还是占到了不少便宜。培根根据自己的经验,已经把初版改得面目皆非,甚至有很多已经是重写的。也就是说,培根用28年创作的作品,要和只用一年创作的作品相比,质量有所差别显然不足为奇,毕竟我们还有27年可供赶超的时间。
六、我们的文章是由五言(七言)诗与正文两部分组成的,就算伟大的培根先生再转世轮回一次,他也是作(指古体诗歌部分)不得的,这是中国独特的文字魅力,是仿效不得,也嫉妒不得的,就像英文在世界的流行也是我们仿效不得和嫉妒不得的一样。
当然,你也一定不要忘记,我们之所以要和弗兰西斯·培根一比,正是由于我们知道自己的渺小,以及我们深深的尊崇和敬爱这位人类共同的伟大先哲。也不妨说我们正是那只想借着老虎的威风炫耀自己的狐狸,不过你偏要上当,我们也不拦着你。也不排除中国人制造的鞋子会适合中国人的脚。但有一点我们非常清楚,如果读者对我们的所作所为有什么反对意见的话,那中国的一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还是要相信的,并会努力地付诸于实践以争取取悦我们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