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安徽农村改革之路
分类
作者 周言久//杨瑞毛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安徽农村改革,一直为国人所关注,是因为其不仅带有首创性,更具有自身的特色,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在省委负责同志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力量,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围绕安徽农村改革的重大历史事件,撰写成本书。

内容推荐

农业是哺育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基础产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始终将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基础位置,长期坚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直到今天,“三农”问题依然是各项工作的战略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刚拉开序幕。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小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这是当今人们的共识。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推行农业“三改”探求“避灾保收”

 农村的新变化与面临的新课题

 农业“三改”的提出

 农业“三改”的推行

 农业“三改”的主要成就

 农业“三改”的经验与教训

第二章 实行“责任田”农村改革“预演”

 急剧变革的生产关系及其影响

 “责任田”的兴起

 “责任田”的推行

 “责任田”引起的反响

 “责任田”的夭折

 “责任田”的实质及其作用

第三章 创立“大包干”掀起改革大潮

 改革前的安徽农业生产形势

 调整农村政策,转移工作重心

 集体联产快速发展,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家庭联产产生,农业生产找到新路

 改革充满艰难,总设计师支持渡过难关

 改革走向深化,谱写新的篇章

第四章 实行税费改革减除农民负担

 税费改革试点前的农业农村形势

 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有益探索

 局部地区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全面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意义

后记

试读章节

安徽是个易发自然灾害的地区,特别是淮河流域,因历史上多次出现黄河“夺淮人海”和气候因素,形成“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经常出现农业因灾绝收的情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江淮儿女为了改变连年灾害的状况,从改革农业种植、耕作方式和习惯人手,推行农业“三改”,努力探求“避灾保收”,收到了显著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效果,被人们称之为“绿色革命”。

农村的新变化与面临的新课题

1949年4月,安徽全境解放,从此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解放初期,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的决定。以长江为界,全省划分成皖北、皖南两个行政区域,分别成立中共皖北区党委、皖北行署和中共皖南区党委、皖南行署。安徽是传统的农业大省,解放时全省总人口为2700多万(其中皖北农业人口2100万,皖南农业人口380多万),耕地7600多万亩,农业在全省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长期的战争,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以及国民党统治的摧残,全省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广大农村更是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农民生活极为困苦。农业生产方面,工具十分落后、简陋,耕作方法完全依靠手工劳动,全省绝大部分耕地靠天收,农民保留着广种薄收的耕作习惯,农作物的产量很低,粮食亩产不足100公斤,棉花亩产只有7公斤。全省人口的95%在农村,城市非常少,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只有蚌埠、安庆、芜湖3座。工商业极端落后。全省铁路仅有579公里,公路2008公里,阴雨天就不能顺畅通车,许多县城之间不通车,使得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极不方便。这种极为低下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使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受到了制约。1949年,淮河流域洪水、冰雹、蝗虫、病疫等灾害频繁发生,尤以水灾为烈。1950年6月至8月,淮河中上游连降暴雨,河水猛涨,安徽境内的干支流河堤几乎全部溃决。连续两年的洪涝灾害,加上淮河干流年久失修,“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的状况极为普遍。沿江及皖南地区,长江大堤千疮百孔,加上国民党溃败时,曾极力破坏江河堤防。这些都给基础薄弱、千疮百孔的安徽经、?齐的恢复增加了巨大的困难。

极端落后的经济状况,尚未安定的社会环境,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是安徽省解放初期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障碍。

解放初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安徽省开展了支前、剿匪、征收、建立机构、反霸、废除保甲制度、减租清债等工作,改造和健全农村基层政权,建立民兵武装和农会、妇代会等群众性组织,培养干部和农民积极分子,加强党与农民的联系,打击了封建势力,初步发动和组织了群众,农民的政治地位和思想觉悟有了提高,社会秩序日趋安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

(一)实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曾领导安徽部分农民开展过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实行过各项新民主主义农村经济政策,为建国后进行土地改革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群众基础。解放后,通过开展支前、剿匪反霸、生产救灾、合理负担等运动,使农村基层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秩序基本稳定,农民群众逐步动员和组织起来。1950年2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及征收公粮的指示》,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以后,广大农民更加迫切希望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实行土地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及华东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为完成华东土地改革而奋斗》的指示精神,安徽从1950年冬到1952年7月,在全省分期分批地进行了土地改革。P20-22

后记

安徽农村改革,一直为国人所关注,是因为其不仅带有首创性,更具有自身的特色,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在省委负责同志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力量,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围绕安徽农村改革的重大历史事件,撰写成《安徽农村改革之路》一书。

本书是集体合作的产物。撰写人员按照各自分工,广泛搜集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认真写作,力争实现既突出重点、又展示安徽农村改革基本脉络的目的。绪论和第三章由杨瑞毛撰写;第一章由徐京撰写;第二章由杨久梅撰写;第四章由刘延年撰写。施昌旺多次参与了撰写大纲的讨论并对本书的撰写工作提出了很好意见。

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得到部分熟悉农村改革的老同志和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陆子修、陆德生、周日礼、吴昭仁及省财政厅副厅长汪建国,分别对书中有关内容进行了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在此,对他们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工作的人们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资料搜集尚不够全面,有关历史问题上尚需要进行适当的历史沉淀方能更加清楚,更由于受编纂人员水平所限,本书出现遗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和相关人士谅解。

编者

2006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