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要告诉你如何从基本面分析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这个优势的持续性,对于普通投资者,不符合竞争优势原则的企业是坚决不能投资的。其次,你需要知道这个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属于什么类型。
研究一个企业你首先要考虑它的竞争优势,而判断一只股票,则是首先要知道它属于什么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投资策略。书中研究了周期起伏类型,高速成长类型,价值低估类型等等,然后通过大量案例告诉你如何分析具体的公司和股票。
经验证明,这些方法是适合普通投资者长期稳定获利的最好方法,你需要的就是掌握,然后坚持而已。
书中还有如何卖出股票,如何克服焦虑,如何分析风险,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多种独到而实用的选股工具和方法。
本书是作者在2006年下半年《证券市场红周刊》选股有道专栏上部分文章的一个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增加了内容,书中研究了周期起伏类型、高速成长类型、价值低估类型等企业发行的股票。告诉你如何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基本面分析体系,忽视周围的噪音,做出长期可以持续获利的投资决定,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
第一章 投资方法的选择
你有了点钱,现在想买股票。会有这个决定,可能是因为你希望以买股票的方式运用这笔钱来多增加一点收入;或者希望自己的财富可以保值增值;你也可能买入股票是想和中国企业一起成长,或者你也可能更加保守一点,希望攒点老本,以备不时之需;另外也可能是晓得朋友在股票市场赚了一笔钱,你也心动了;或者是你在路边看到证券公司散发的宣传单来劝你买卖股票。无论你投资股市的最初的动机来自何处,你买股票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得收益。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始投资的时间越早越好,早年投入的一小笔钱多年之后的价值远远超过今后投资的一大笔钱,时间就是金钱。
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股市有风险,在买股票之前,你必须要仔细考虑一下,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在市场中赚到钱,并且可以持续安稳地赚到钱。
很多人进入股市,不讲究方法,纯粹是在玩股票,他们的借口就是“股市如赌场,赔赚凭运气,股票如女人,永远猜不透”,这句话对女性和股票都不公正。这样的结果是牛市挣些小钱,熊市赔得更多。
其实投资的方法有规则可循,我将股票投资赚钱的方法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通过查看图表,试图对短期的股价波动进行预测,频繁的买进卖出,获得快速的利润。这种方法很容易学,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实际用处不大。我见过一个朋友2006年初将200万元投入股市,就是这样操作,到了年底亏损了120万元,要知道2006年可是大牛市呀。我把这种投资方法称为交易,交易只能为市场提供流动性,除此之外就是为国家贡献税收了。
实际上,极少数人能以这种方式赚钱,如果能够连续地预测市场,他早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回顾整个90年代的中国股市,投资者曾经都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投资,结果市场充满了投机与博奕,股票价格的表现和公司基本面表现没有关系,股票是筹码(赌场用语),只要庄家低位买入,然后就可以看到随后各种各样的故事出来推高筹码价格,在高位来欺骗其他投资者买入,庄家从而派发获利。上市公司也根本不注重提高管理,市场也没有人真正关心过公司的价值。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在进行投机,频繁交易买卖,2001年泡沫破灭后,最终也许有极个别投资者获得暴利,但是绝大多数人以亏损收场。
随着国内股票市场的开放(现在国外的投资者可以通过QFII买国内的股票,但是国内的投资者还不可以买国外甚至香港的股票)和增加供给,以及机构投资者的逐渐发展壮大,投资逐渐理性。股票的价值取向从赌博筹码变成了依赖基本面分析。
在政府对股票市场进行深入的改革后,我相信未来国内股票市场的投资将进入黄金时代。A股市场未来的估值体系将是基于实体公司企业的价值分析体系,你投资股票和投资实业没有什么区别,要有区别就是股票市场流动性好,并且在牛市的时候资金和投资者心理使得股票价格放大了企业的价值,在熊市中资金和投资者心理使得股票价格和价值更为接近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很多种投资方式并存,有些是所谓的看股价走势来买卖,有些是按照基本面方法,那么普通投资者适合什么方法呢?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频繁交易很难获得财富,我更倾向于使用基本面的分析方法来投资。
不过基本面分析也有两种,一种我称之为策略方法。也就是通过预测宏观景气周期判断市场大方向来获得盈利。这种方法需要很专业的知识,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预测周期与判断市场趋势需要研究很多宏观变量,比如需要分析经济现状以及未来可能走势、利率的变化趋势、政府对投资和企业的态度与政策、通货膨胀的长期趋势、技术变革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很少在同一时间把股票市场引导到同一方向,而且没有任何一种因素在长期要比其他因素更重要,另外这些影响因素分析起来十分复杂和多样化,对于多数投资者是无法做到的。 这么看,分析基本面投资比看股票图表交易难很多,因此多数投资者会选择轻松的方式投资——将资金交给基金投资。这种情况下,你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只需要每隔3个月,或者6个月投入相同数量的资金购买基金,坚持投资,长期来说,你可以获得远比银行存款要高的收益。
而如果你有时间和兴趣,你可以致力于令人激动的第三种方法:挑选股票。这要比投资基金做更多的工作,但也会从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随着时间流逝,你或者比多数基金干得更好。
选股的方法非常适合普通投资者,在国外多数在股市获得成功的投资者都是使用这个方法。选股的过程很简单,包括两部分:第一是如何判断一个企业,分析其核心能力,判断其投资类型;第二是如何将你对企业的判断与目前的股价联系起来,进行买卖决策。第一部分科学分析的成分多一些,第二部分则主要靠经验等方面的能力。
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分析,一个普通的投资者花费少量的时间去研究公司、行业和股票,则他获得收益也比很多所谓的投资专家要好。相对专业的投资经理所使用的复杂技术,这些正确的选股方法更简单,效果更好。成功地选择股票并不要求你是一个数学专家,也不需要你懂太多的会计知识。研究公司也不需要你成为企业管理专家,关注一定数量的企业,并把自己的交易限制在这些股票上面,要了解企业运作的一些基本思想,了解这个公司的盈利模式,寻找到一个好的投资故事,然后让金钱和时间去工作,你只需坐下来等待成功的结果。
不论你使用什么方法投资都有可能成功,但是选股对于普通投资者是最合适的,不过投资最终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一种能力,我称为“巴菲特能力”,即不理睬环境的压力而坚持到投资成功的能力。决定投资者命运的不仅是头脑还包括耐心。过于敏感,不管他多么聪明,往往经受不住命运不经意的打击,而被赶出市场。P3-6
国内市场上很少有根据基本面,特别是如何根据中国国情选择股票进行投资的书籍。去年股市开始红火的时候,我的一位异性朋友希望我给她推荐几本关于证券投资的书籍,我给她推荐了彼得·林奇的书,结果她居然在书店给我打电话,问我“你推荐的股票书是《彼得林奇》,还是《彼得林传奇》?”
结果她,包括很多投资者,读完后都觉得这些书离国内投资者很远,也没有国内股票的案例来指导。而国内的股票投资书籍要么是入门的介绍性书籍要么是技术分析一——普通投资者只能腾出少量时间进行投资,很多女士则在平常料理家务上花费了很多工夫,因此花在投资上的时间和精力更少,也不可能看些技术分析的书来短线交易买卖。就我看来,市面上缺少如何指导投资者,而不是投机者按照基本面长期稳定投资获利的方法。
我也与很多普通投资者进行过交流,发现,典型的投资者通常慢慢获得了很多似是而非的错误看法,对投资成功的真谛一知半解,国内市场也充满太多技术分析和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结果,他们的多数想法和投资的方法都存在问题,我看到了很多投资者在熊市赔钱,在牛市也难以盈利。
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促进我完成此书,一个是投资想赚大钱,必须有耐性。换句话说就是,预测很短期的市场波动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是不可能的,并且预测股价涨多少,往往也比预测多久才会达到这个预测价格更容易。另外一件是股票市场本质上具有欺骗人的特征。跟随其他每个人当时在做的事去做,或者自己内心不可抗拒的呐喊去做,事后证明都是错误的。因此我也希望,通过阅读本书,投资者能够了解选股的方法,耐心持股,持续稳定地获得收益。
而投资并且长期稳定地获利的确需要正确的方法。我认为特别是选股的方法对于普通投资者更为重要,可这样的书籍在市面上还很少。本书的形成是我在2006年下半年《证券市场红周刊》选股有道专栏上部分文章的一个整理,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结构调整,增加了内容,使读者更能按照顺序领会选股的方法。本书非常适合希望通过基本面研究选股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这本书的主要看点是要告诉你如何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基本面分析体系,忽视周围的噪音,做出长期可以持续获利的投资决定。
你首先要建立选股的投资哲学,并且坚信只有这个方法才可以获得胜利。然后需要知道如何入手选择股票。
本书最核心的部分是要告诉你,股票和企业是两回事,本书首先要告诉你如何从基本面去分析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这个优势的持续性,对于普通投资者,不符合竞争优势原则的企业是坚决不能投资的。
然后。你需要知道这个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属于什么类型。研究一个企业你首先要考虑它的竞争优势,而判断一个股票,则是首先要知道它属于什么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投资策略。书中研究了周期起伏类型、高速成长类型、价值低估类型等等。然后本书通过大量案例告诉你如何分析具体的公司和股票。
最后部分,则是研究投资者如何卖出股票,如何克服焦虑,如何分析风险,如何建立自己的组合。
我认为只要你按照这个过程去做,你就可以避免大的错误,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因为国内外的经验已经证明,这些方法应该是适合普通投资者长期稳定获利的最好方法,你需要做的是掌握然后坚持而已。
并且这是一个开放式的书籍,还没有结束,我在《证券市场红周刊》上还会继续连载我最新的关于企业和股票的分析,供投资者参考。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妻子赵阳,没有她的鼓励,我很难写完这本书,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另外,非常感谢何虹的耐心帮助,她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提出很多好的建议。并且我还要对原中关村证券研究所和现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员们表示感谢,通过交流,我借用了他们(她们)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
另外,如果您对本书的观点有何感想,或者有其他投资方面需要交流的,请与作者联系。
E-mail:wyzy@sina.com,wangcheng6461@gtjas.com
王成
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