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通过对组织管理沟通的研究,重新界定组织管理沟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同时对组织管理沟通的类型、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论证组织管理沟通对现代企业和谐管理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本书通过分析三个时代性强、具有重要意义的组织类型——虚拟组织、跨文化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沟通现象,探讨其理论基础及沟通特征、内容、方法等,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以期对我国组织管理沟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的探索方面有所贡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组织的管理沟通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崔佳颖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试图通过对组织管理沟通的研究,重新界定组织管理沟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同时对组织管理沟通的类型、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论证组织管理沟通对现代企业和谐管理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本书通过分析三个时代性强、具有重要意义的组织类型——虚拟组织、跨文化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沟通现象,探讨其理论基础及沟通特征、内容、方法等,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以期对我国组织管理沟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的探索方面有所贡献。 内容推荐 管理沟通是组织的生命线.它把整个组织由内到外有效地连接起来,对提高组织效率、确保组织有序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本书试图通过对组织管理沟通的研究,重新界定组织管理沟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同时对组织管理沟通的类型、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论证组织管理沟通对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为使本书更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作者通过有关文献和成功案例分析虚拟组织、跨文化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沟通现象,探讨其理论基础及沟通特征、内容、方法等,希望能用于指导企业的管理实践。 本书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本书的写作背景 1.2 本书的研究目的、范围和意义 1.3 组织管理沟通概念的界定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4 理论基础 1.5 研究方法 1.6 本书结构安排 1.7 解决的问题和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组织的概念与理论发展 2.1 组织的概念 2.2 组织理论的发展 2.3 企业组织理论概述 2.4 组织理论对组织管理沟通研究的重要意义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组织管理沟通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历史发展 3.1 组织管理沟通的相关概念 3.2 组织管理沟通的类型 3.3 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3.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沟通理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组织管理沟通理论与现代企业和谐管理 4.1 研究组织管理沟通的必要性之一:解决组织冲突 4.2 研究组织管理沟通的必要性之二:提高领导力 4.3 研究组织管理沟通的必要性之三:消除信息不对称 4.4 奉璋小结 第5章 有效组织管理沟通的实现“ 5.1 管理沟通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实现有效管理沟通的主要途径 5.3 有效的组织管理沟通案例解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虚拟组织的管理沟通 6.1 虚拟组织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6.2 虚拟组织与一般组织的比较 6.3 虚拟组织管理沟通与一般组织管理沟通比较 6.4 虚拟组织管理沟通的实现途径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沟通 7.1 非正式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7.2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相互作用 7.3 非正式组织管理沟通与正式组织管理沟通比较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跨文化组织的管理沟通 8.1 跨文化组织管理沟通的相关概念及研究背景 8.2 跨文化组织管理沟通的相关理论研究 8.3 跨文化组织管理沟通案例剖析——柯达的成功跨越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组织管理沟通的实证研究 9.1 总体设计和样本选择 9.2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与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组织的管理沟通调查问卷 试读章节 3.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沟通理念 随着西方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沟通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成为成功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在研究中往往忽略了对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沟通理念的重视。回顾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乏精髓的管理思想,其中也包括沟通理念。墨子《尚同》中说:“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意思是说,在上为政的管理者,能通晓在下的情形就能治理好,不能通晓下情的就会出乱子。墨子的“尚同”指的是“上同”,强调上下沟通,思想保持一致。明代余继登所著《典故纪闻》中记述朱元璋语:“治国之道,必先通言路,言犹水也,欲其长流,水塞则众流障遏,言塞则上下壅蔽。”①意思是说,治国管理如同治水一样,需要先做到沟通顺畅,否则上级和下级之间会交流不顺,为事蒙蔽。诸葛亮也曾说过:“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②意思是说,管理的道理在于多听,在谋划之前考虑到下面众人的话和一般官兵的建议,使万物呈于眼前,了解到全面情况。由此可见,沟通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国历代管理者的重视,没有有效的沟通就不会有有效的管理。本节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哲学思想人手,探寻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沟通理念。 3.4.1 儒家“和为贵”思想的沟通原则 1.沟通原则“和”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贵和思想早就有记载:《尚书》中尧帝、周公等人就提出了“协和万邦”、“和恒四方民”的主张。《左传》提出了“以和民”。在儒家看来,“和”是管理活动的最佳境界,是人与人进行沟通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儒家文化中“和”的内涵是什么呢?西周末年太史伯阳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③在他看来“和”是指多种因素、元素的冲突融合,而不是同一种因素、元素的相加。“和”既是万物化生的根据和源泉,亦是万物存在的一种状态,以及大本达道的原则。只有不同事物之间的统一才会产生新的事物,而相同事物的简单相加,既不能产生新事物,也不能发展。贾谊说“刚柔得道谓之和”①,称“和”为刚柔结合之道,是指一种中正、均衡、和谐、和合、和平精神。春秋时的晏婴认为“和”就是“济其不及,以泄其过”②。这里的“济”是增加的意思;“泄”是减少的意思。不足之处要增加,过多之处要减少。孔子在“君子同而不和”③中所讲的“和”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伦理道德的标准和社会治理的标准,是人与人相处的原则。这里的“和”是指矛盾双方经统一而达成的和谐,“同”是指否定矛盾的存在。就是说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讲究协调,但承认差异,并不随波逐流。 2.“和为贵”的重要意义 。 “和为贵”是著名的儒家名言,也是儒家思想提出的沟通应把握的原则。《论语·学而》中有“礼之用,和为贵”。这里所讲的“礼”是社会秩序,是用来起中和作用的。礼的作用,和为贵,就是调整均衡,而调节一件事物,要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又要重新把它调整。《中庸》上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是说,“和”是天下最普遍的准则。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④“人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组织内部上下齐心,组织外部搞好公共关系。荀子指出“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吾事不废”,以及“和则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⑤,认为取得了“和”,就具备了“强”,能够“胜物”,确保“吾事不废”。汉代董仲舒说“德莫大于和”,明代仁孝文皇后也曾提出“内和而外和,一家和而一国和,一国和而天下和”的主张,足可见知“人和”的重要性。孔子说的“和为贵”,这三字表意通俗,内涵深刻,其中蕴涵着深邃的哲理和高超的人生智慧,以“和为贵”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整体观、大局观。“和”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即通过协调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和谐管理状态。“人和”是影响一个组织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企业中“人和”解决得好,本身就能提高生产力,减少人力资源浪费;解决不好,人际关系复杂,甚至钩心斗角,相互拆台,给系统内输入再多知识、技术也必是事倍功半。如果企业中人与人之间不能同心协力,而是貌合神离,甚至互相拆台,互相倾轧,那么,再好的企业文化也不过是表面文章。因此我们在企业管理中要注意培养“和”德,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相互团结合作,发挥团队精神。 3.在现代沟通中如何掌握“和为贵” “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沟通中表现为化解人际间的矛盾,铲除隔阂,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在一个和谐的状态,以至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境地。“以和处之,则情相合;以礼待之,则分相安”。“以和处”,“以礼待”就是说,儒家要求管理者在与人交往中不但要以诚信待人,而且行为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它要求管理者把“和”的思想纳入到管理当中去,以创造公司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平和、宽容、顺从、团结、信赖等特征,使大家相互尊重、相互信赖,而不要过于突出自己。但是儒家是既主张“和为贵”又主张竞争的。首先,儒家的“和”是有原则的“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①。这里的“和”不同于“苟合”,即不讲原则的调和矛盾,保持所谓的和气,而是指协调、和谐,而“同”是指无差别地同一,即真正有德行的人是善于与人和睦相处,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但并不是意味着盲目附和、盲目苟同。儒家极力反对“小人同而不和”,孔子非常厌恶希种不讲是非、道义的“好好先生”,将“乡愿”斥之为“德之贼也”。孔子认为,小人只知随同附和,而丧失原则立场,但在利害关头则往往要发生争斗。无原则的附和、妥协并不是一个正派人的作为,同时这种行为也有损于组织的发展。《中庸》上说“君子和而不流”讲的是善于与人相处而不随波逐流。“和而不流”应用于管理沟通中就是要求管理者在沟通时,既要强调柔性化沟通“和”,又要重视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等硬约束,也就是“不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管理系统既和谐又富有原则,充满活力。另外管理者在履行其职能时,难免要对一些人的违规行为进行批评,其所作决策也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期望,这样就会在组织中产生矛盾和摩擦。此时,管理者应坚持维护制度的权威,实施符合大局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协调工作,让更多的组织成员全面了解管理者行为的依据和目的,同时对于利益受损者要做好其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认同。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及时消除,实现组织的协调运行;其次,儒家在和与争的关系上,主张以“和”为主、以竞争为辅的原则,和是目的,竞争是手段,争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取得“和”,竞争并不排斥人和。儒家坚持以“和为贵”为手段和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矛盾与冲突,因此,儒家的基本原则是能“和”则“和”,内部和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对外竞争的实力,即“内和外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即在同外部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内部的人和是绝对没有竞争优势的。对外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内部的人和。再有,“和为贵”不仅适用于企业内部沟通,同时也适应于企业与企业的沟通,以及企业与外韶环境的沟通。当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也要求和德,要合作竞争,在竞争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争取双赢,甚至多赢,而不是那种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不是那种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乃至害人害己的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企业间通过和谐竞争,为顾客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儒家之和在国家管理活动中,一是用来协调管理者与普通人的关系,达到二者的团结;二是用来协调最高管理者与各级管理人员的关系,取得二者之间的和谐。把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用于企业管理,尤其是在管理沟通上,其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在一个组织内部,相互协调,人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而组织内部的团结得到了保证,同心协力,坚如磐石,就能够迎接外来的竞争①。P84-87 序言 管理沟通是组织的生命线,它把组织由内到外有效地连接起来,对提高组织效率、确保组织有序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正面临着市场化、国际化、全球化的加速进程,国内企业也正置身于大变革之中,企业内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冲突和纠纷此起彼伏。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加强管理沟通,以有效地减少内耗,增强组织凝聚力和竞争力,更快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本书试图通过对组织管理沟通的研究,重新界定组织管理沟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同时对组织管理沟通的类型、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论证组织管理沟通对现代企业和谐管理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本书通过分析三个时代性强、具有重要意义的组织类型——虚拟组织、跨文化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沟通现象,探讨其理论基础及沟通特征、内容、方法等,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以期对我国组织管理沟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的探索方面有所贡献。本书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国内外重要文献的深入研究,紧密结合实证分析,对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并对组织的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过程进行重新梳理,力求对丰富和完善组织管理沟通的理论体系有所贡献。 第二,通过对组织管理沟通在解决冲突、提高领导力和消除信息不对称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充分论证了组织管理沟通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本书提出通过管理沟通应对组织冲突和公司政治,协调组织的利益和情感矛盾,实现组织和谐管理的模型,并论证管理沟通对提高组织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通过对造成组织管理沟通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沟通的具体措施。同时,通过对惠普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沟通文化的深层剖析,给出了如何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沟通的实际案例。 第四,把组织管理沟通的基本原理运用到知识经济时代三种重要的组织类型——虚拟组织、非正式组织和跨文化组织之中,探索出适合它们自身特点的有效管理沟通方法。本书指出要高度重视非正式沟通和非言语沟通在组织管理沟通中的作用,尤其是非正式组织的非正式沟通往往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对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沟通产生重要影响;针对虚拟组织的管理沟通,本书建议在虚拟组织中要建立信任机制,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沟通;对于跨文化组织的管理沟通,本书提出了在跨文化组织的管理沟通中要克服文化偏见,借鉴双方文化中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建设融合各方文化优点的企业文化,使不同的文化和谐相处。 为使论证更充分和有说服力,本书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交叉研究方法和调查问卷分析等方法,力求在充分占有大量管理沟通研究的最新资料基础上,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通过深入分析研究,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本书提出的理论模型和思想观点在问卷调查中得到多数被调查者的肯定,同时也通过问卷分析论证了开展组织管理沟通研究的重要意义。 组织管理沟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本书在尽可能多地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力求丰富和发展组织的管理沟通理论,对提高国内企业的组织管理沟通水平和建设和谐社会有所贡献。 作者于2007年3月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