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铁血硬汉的柔情吗?你想知道昨日传奇的故事吗?你想缅怀战功赫赫的元帅、将军吗?如果你想——那就让它带你去触摸那一张张从容又熟悉的脸庞!
谁?千军万马,镇定自若!谁?一声令下,势如破竹!谁?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他,是他们!共和国的36位军事家!本书以全新的资料,让你感受一代中国的军事家们有血有泪的传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史海//陈雄 |
出版社 | 长征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想了解铁血硬汉的柔情吗?你想知道昨日传奇的故事吗?你想缅怀战功赫赫的元帅、将军吗?如果你想——那就让它带你去触摸那一张张从容又熟悉的脸庞! 谁?千军万马,镇定自若!谁?一声令下,势如破竹!谁?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他,是他们!共和国的36位军事家!本书以全新的资料,让你感受一代中国的军事家们有血有泪的传奇! 内容推荐 新中国是从他们手中诞生的,在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本书首次公布了中央军委确定的三十六位军事家的名单,完整地记叙了他们的戎马生涯和赫赫战功。以全新的资料,让你感受一代中国的军事家们有血有泪的传奇! 目录 上卷 毛泽东 一、用枪杆子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实现全民族抗战 三、解放全中国 四、开拓国防现代化 周恩来 一、创建人民军队 二、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和支持毛泽东 三、最高统帅部的好参谋长 朱德 一、领导三军大会师 二、伫马太行抗倭寇 三、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 邓小平 一、从军校教员到红军将领 二、立马太行的邓政委 三、最高兴的三年 四、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 彭德怀 一、横刀立马大将军 二、敌后抗战和解放西北 三、为了共和国的安宁 刘伯承 一、中国军神 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 三、实施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 四、军事教育家 贺龙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 二、湘鄂西、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开辟者 三、奋战在抗日前线 四、西北战场大后方的组织者 五、进军川藏和发展体育事业 陈毅 一、从富家子弟到职业革命家 二、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 三、新四军军长 四、华东野战军司令员 五、元帅外交家 罗荣桓 一、红军政治工作的奠基人 二、搞活山东根据地 三、政治元帅 徐向前 一、黄埔精英 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三、山西解放者和新中国的元帅 聂荣臻 一、黄埔军校的教官 二、晋察冀根据地的创立者 三、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 叶剑英 一、孙中山先生的信徒 二、大事不糊涂 三、战斗在第一线 四、为新中国再立新功 叶挺 一、北伐名将 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 三、新四军军长 杨尚昆 一、革命的马掌铁 二、中央领导的好助手 三、新时期、新贡献 李先念 一、从“小李木匠”到“不下马的将军” 二、开创中原抗日根据地 三、中原突围显神威 下卷 粟裕 一、红军和新四军生涯 二、七战七捷在苏中 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四、逐鹿中原和大决战 五、任总参谋长的日日夜夜 徐海东 一、鄂豫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二、徐海东是对革命大有功的人 三、将军后半生难离病榻 黄克诚 一、他的意见总有点和别人不一样 二、从东北到湖南 三、战斗在新中国的岗位上 陈庚 一、救了蒋介石的命,但不跟着走 二、威震敌胆的太岳纵队 三、陈、谢兵团骑马渡黄河 四、在和平的年代里 谭政 一、秀才当兵 二、政治大将 三、总政治部主任 萧劲光 一、保卫红色大本营 二、北征南战 三、大海的守护神 张云逸 一、创建工农民主政权 二、发展和壮大人民武装 三、情系广西 罗瑞卿 一、军事教育家和政委 二、共和国的大警卫员 三、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王树声 一、红军中的英雄 二、两出两进大别山 三、公仆本色 许光达 一、多磨难的将军 二、党中央的“保护神” 三、装甲兵的奠基人 许继慎 蔡申熙 段德吕 曾中生 左权 彭雪枫 罗炳辉 林彪 一、年轻的军团长和抗日名将 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三、指挥辽沈、平津战役和向中南大进军 四、由开国元勋沦为千古罪人 黄公略 方志敏 刘志丹 试读章节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曾在湖南起义的新军中当过兵。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一面求学,一面从事革命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湖南创办了《湘江评论》,建立了俄罗斯研究会,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作为湖南省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等职,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最早认识革命武装斗争在当时中国历史条件下具有极大重要性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当时党内多数人主张妥协,但毛泽东极力主张反击。他向当时的苏联军事顾问团代理团长季山嘉建议:我们应当动员所有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密赴肇庆叶挺独立团处集中。利用其他各军与蒋介石的矛盾,通电讨蒋,削其兵权,开除其党籍。在当时的情况下,武力反击是可行的。因为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的第一军中有不少党员,李宗仁、李济深等人与蒋介石的矛盾也很深,并且共产党还掌握了一个叶挺独立团的武装。但是,毛泽东的建议被季山嘉拒绝,中共中央也主张对蒋介石妥协。1926年5月22日蒋介石又提出了《整理党务案》,在通过此案时,毛泽东拒绝举手。此案通过后,毛泽东于5月25日离开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位置。 此前的5月3日,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也正式开课。在讲习所里,毛泽东组织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培养农民运动和革命武装斗争的骨干,建立了中共和共青团组织,积极发展党、团员。11月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日趋紧张。5月,毛泽东当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6月底,毛泽东在汉口先后召集来武汉向国民政府请愿惩办许克祥的共产党员和骨干分子200余人,以及逃亡湖南的同志开会,指出大家要“恢复工作,拿起武器,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坚决与敌人作斗争,武装保卫革命”,拿起枪杆子斗争,以枪杆子对枪杆子,不要再徘徊观望。这是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后期,第一次把上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出路提了出来。 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第三十四次会议,讨论湖南局势问题。在会上,毛泽东说有两条路:一是上山,二是投入军队中去。保存革命力量,以应付反革命事变,因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宣布分共,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从8月初开始,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湘南运动大纲》,他的基本思路是在湘南组织政府模样的指挥机关,实行土地革命,在军事上,组成一个师的武装,占据五六个县,形成一根据地,进而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在国民革命失败,全党都在思索出路的情况下,毛泽东凭着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很快形成了一个具有独创性的革命新思路。中央决定毛泽东为书记,组织湖南特委。 8月7日,毛泽东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即历史上的“八七会议”。会上,毛泽东就统一战线、农民问题、军事方面等重大问题发了言。关于军事工作,毛泽东尖锐地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概念。”毛泽东建议新的政治局常委,“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也成为了“八七会议”中正确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七会议”纠正了党在过去的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为处在困境中的党指出了一条继续革命的道路,开始了复兴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会议选举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希望毛泽东能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8月9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 8月12日,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离开武汉秘密回到湖南领导秋收暴动。8月18日,毛泽东出席了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的湖南省委会议,讨论制定秋收暴动计划。 关于暴动问题,毛泽东发表了四点意见,集中起来就是要“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毛泽东提出:“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有一两团兵力,这个就可起来,否则终归于失败。”“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拥卫或去夺取,这是自欺的话。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 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是对他在“八七会议”上的思想的进一步阐发,坚持用革命和枪杆子来夺取政权,已经成为毛泽东指导革命实践的基本原则。会上,毛泽东等人提出,革命应该“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这一意见得到了省委的同意。 关于暴动的区域,中共中央本来要求湖南举行“全省暴动”。在会议讨论中,毛泽东极力主张缩小暴动范围,只在湘中四周各县举行暴动,这一意见也被省委所采纳。 关于上地问题,毛泽东提出,不能按“八七会议”提出的仅是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这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和需要,“要能全部抓着农民,必须没收地主的土地交给农民”,当然“对被没收土地的地主,必须有一个妥善的方法安插”。毛泽东的建议,在最大范围内争取到了广大群众对秋收暴动的拥护和支持。 8月23日,中共中央对湖南省委的这一计划进行了答复。虽然在原则上认为以长沙为暴动起点的计划是对的,但仍主张应湘南、湘中同时发动,并认为抛弃国民党旗帜起义。但湖南省委的暴动计划没有得到中央批准。此后,毛泽东以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到安源部署武装起义,途经株洲时会见了有关领导,指出株洲是个重要地方,要把地方工作抓紧恢复起来。同时向工农革命军第一师3个团下达秋收起义的计划与部署。 9月初,毛泽东赶到安源,在张家湾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详细地讨论并制定了湘赣边界秋收暴动的部署,决定参加起义的武装力量编为3个团,兵分三路进军长沙。会上,王兴亚向毛泽东建议:如果起义失败,可投奔到井冈山去,我在那里有袁文才、王佐两个“老庚”。 安源会议后,毛泽东和潘心源等一起直奔铜鼓县城。在浏阳和铜鼓边界的张家坊,毛泽东被团防军扣压,一直到离民团部大约200米的地方,毛泽东才找到机会得以逃脱。 9月10日,毛泽东到达铜鼓的第三团团部,宣布把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向刘阳进发。在此前的一天,即9月9日,湘赣边秋收起义已按原定日期暴发。面对强敌,起义军一时间,“竟至溃不成军”。 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于9月4日率第二团撤至上坪,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命令各部到文家市会合。9月15日,省委决定停止执行16日举行长沙暴动的计划。 9月19日,起义各部先后到达文家市。毛泽东当晚在里仁学校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毛泽东主张退往湘南,师长余洒渡仍主张取长沙。在总指挥卢德铭支持下,前委作出了“向萍乡退却”的决定。 9月20日,毛泽东、卢德铭率部离开文家市。24日,部队在萍乡以东的芦溪遭到朱培德部的突袭,部队损失惨重,总指挥卢德铭不幸牺牲。 9月29日,部队进驻江西永新三湾村。当晚,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铺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把不足一千人的部队缩编为一个团,下辖第一、第三两个营。部队缩编后,机构更加精干,指挥更加灵活。第二,在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样。这些民主措施把这支工农军队同旧式军队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了。第三,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级部队分别建立党的组织,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均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支部建在连上”,这是毛泽东创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建军思想.此后,它成为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保证军队革命性质的一项基本制度。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