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所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成立100周年。
全球110多个国家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施用的经典教育方法。
本书汇集了蒙台梭利三部核心教程:《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纪念版) |
分类 |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
作者 |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 |
出版社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第一所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成立100周年。 全球110多个国家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施用的经典教育方法。 本书汇集了蒙台梭利三部核心教程:《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 内容推荐 对国内幼教工作者和儿童家长来说,“蒙台梭利”这一名字已不再陌生。蒙台梭利教育在国内已经推广了十多年,目前很多幼儿园都设立了专门的蒙氏幼儿班。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如此反响,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教育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照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白由的发展;儿童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敏感期”,教育工作作者要充分观察和捕捉各种敏感期,并把握时机进行教育。这些阐述于100多年前的教育哲学与理念,与我们当今推崇和倡导的全人教育理念如出一辙,无不让人叹服这位伟大教育家的智慧。 蒙台梭利不仅是一位教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教育实践家。由她一手创办的第一所“儿童之家”,成立于1907年,至今整整100周年。目前全球各地的蒙氏幼儿园均在此范式下建立。汇集她教育理念的三本巨著:《童年的祕密》、《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方法》,就是她在“儿童之家”实地训练孩子的基础上形成的。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我们将她这三本专著的主要思想集于一书,便于广大幼教工作者和父母系统了解蒙台梭利方法,它也是一本帮助人们灵活应用蒙式方法的指导手册。期望蒙台梭利的思想在中国更加发扬光大,期待本书能为中国儿童塑造一个美好的人生开端。 目录 第一篇 童年的秘密 第1章 儿童的世纪 第2章 新生命都有一种本能 第3章 心灵的胚胎 第4章 儿童的智力发展 第5章 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训练 第6章 爱的智慧 第7章 儿童的教育 第8章 教育儿童的方法 第9章 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10章 人的主导本能 第11章 儿童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第二篇 有吸收力的心灵 第12章 决定一生的教育 第13章 造物的奇迹 第14章 儿童对独立的获取 第15章 生命之初 第16章 儿童的语言发展 第17章 运动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第18章 智力与手 第19章 发展与模仿 第20章 文化与想象 第21章 让儿童的性格正常发展 第22章 儿童与社会发展 第23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 第24章 爱及其源泉——儿童 第三篇 蒙台梭利方法 第25章 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26章 蒙氏教育法源起 第27章 儿童之家——孩子们的理想家园 第28章 儿童之家的教育方法 第29章 纪律与自由 第30章 如何给儿童授课 第31章 合理安排儿童的膳食 第32章 体操是最好的体格训练 第33章 自然教育 第34章 手工劳动 第35章 感觉训练 第36章 感觉练习及教学材料 第37章 感觉教育中的注意事项 第38章 智力教育 第39章 阅读和书写教学方法 第40章 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介绍 第41章 儿童期语言 第42章 算术入门:数字教学 第43章 练习的顺序 第44章 纪律与自由 第45章 创建真正的“儿童之家” 试读章节 童年的秘密 在潜意识这个巨大的尚未被开发的领域,需要新的学科和理念来加以充实完善。它们也许有助于我们通过研究儿童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来透视他们心灵的发展历程,通过及早察觉儿童内心的痛苦挣扎来避免他们误入歧途,从而有助于我们对人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心理分析最惊人的发现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病因可以追溯到他的婴儿时期。那些重新被潜意识唤醒的往事让人们明白:儿童恰恰是那些难以名状的痛苦的牺牲品。这一发现既令人兴奋,也让人困扰,因为它与人们普遍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童年时受到的心灵创伤所造成的影响慢性而持续,可人们却从不认为它们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潜在原因。这类心灵伤害一般由喜欢发号施令的成年人对孩子自然成长中不断施加的压抑造成。它通常与最能影响孩子的人密切相关,尤其是孩子的母亲。 我们应该认真区分心理分析的两个不同层次。其一为较浅的层次,它来自一个人的本能与外界环境的冲突。他必须去适应那种环境,而这又与他的意愿相违。类似这种矛盾冲突还是可以缓和的,因为他还能够在显意识中思考那些引起困扰的原因。然而,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需要人们不断加以探索。在童年的记忆中,有一种冲突不同于一个人与他所处的环境间的冲突,它是一个孩子与其母亲,甚至成年人之间的冲突。 后一类型的冲突在心理分析中很少涉及,所以也很难得到解决。人们也很少着手去解决这类问题,它们至多仅仅被当作引起疾病的原因。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不论治疗身体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应考虑患者童年发生的事。那些发生于童年时期的疾病是最严重、也是最难治愈的。也就是说,成年人的生活模式实际上很早就被确定下来了。 尽管身体上的疾病已引出医学上一些具体分支学科的发展,例如,胎教和婴儿保健,并且使社会更加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然而,人类精神方面的疾病却没有引发类似的进展。虽然人们现在已经认识到,许多成年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他们适应生活环境的困难都起因于童年的遭遇,但是人们却没有尝试去缓解儿童的心理冲突。 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因,有部分源于心理分析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去探索潜意识。这些技术只适用于成年人,却无法用在孩子们身上。人们无法让一个儿童去回忆他童年发生的一切,因为他依然是个孩子。因此,与儿童打交道时,更需要的是观察,而不是打探。要注意的是,这种观察必须从心理的角度来进行,以此来发现儿童与成人和社会之间的冲突。显然,这种方法不需要心理分析的理论和技术,只需要采用“观察”这一新的视角来对待儿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这种观察方法无需对心理疾病进行做艰难的分析,只需把握好儿童心灵中的现实生活是个什么模样,这包括他从出生时起的整个人生。然而,人们至今也没有谱写人类心灵发展的历程,没有描述过儿童在成长中遇到的障碍,还有他与监护他却不理解他的成年人之间的冲突,也没有描绘过儿童那难以名状的痛苦、稚嫩心灵中的迷惑、毫无道理的失败和他们潜意识中的自卑。 心理分析给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提供的帮助很小。而儿童心理研究却恰恰有助于心理分析的发展,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普通的正常人,其目的在于预防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心理冲突,而心理分析所关心的也正好是精神病的防治。 就这样,一个能够科学探索儿童世界的新领域诞生了。它与精神分析既类似又有所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而不是精神失常者,而且它将致力于透视儿童的精神生活。它的目标是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儿童,并敦促人们改变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让他们意识到这些错误正是自己潜意识所造成的。 成年人应为儿童的发育成长承担责任 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形容成年人根深蒂固的心理障碍,这一词的字义已经清楚表明了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成年人”这个名词本身是很抽象的。事实上,由于儿童与社会是隔离的,当他受到成年人的影响时,他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成年人,他的行为、举止就会与其最亲近的人相像。这些能影响他的人,通常是他的妈妈、爸爸或老师。 然而,社会却赋予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有权决定儿童的教育与发展。只是到现在,当人类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之后,我们才转而发现,那些过去被认为是整个人类的守护者和施舍者的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既然几乎所有成年人都扮演着母亲、父亲或儿童监护人的角色,那就意味着他们全部都应受到控告。对儿童负有不可推脱责任的整个社会,也应接受审判。这一惊世的控告,其实可以给我们警醒,它就如同上帝的最后审判一样神秘而令人敬畏:“你们究竟是怎样对待我托付给你们的孩子们的?” 成年人对此的第一反应是抗议,并会为之进行自我辩护:“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我们热爱我们的儿女,我们为了他们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他们虽然在表面上在为自己辩护,其实内心里也充满了矛盾。他们口头上的辩护由来已久,也为我们所熟知,我们对此毫无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这种控告本身,而不是谁受到了控告。被告们虽然在照料和教育孩子上殚精竭虑,但还是发觉自己恍若置身困难重重的迷宫,无力自拔,仿佛自己一直徘徊在一个根本没有出H的密林中。其实他并不知道,他之所以会迷路,都是由他自己造成的。 所有代表儿童利益的人都应该对成年人提出控告,他们应该坚持不懈地这样做。 我想,这一控告会立即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因为它公开谴责的并不是那些见不得人的错误,并不是那种让人觉得自己丢人、没用的错误,而是要指责一种在无意识下犯下的错误。这种指责能使人们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实际上,人类每一个真正的进步不都是因为发现和利用了未知的东西! 为此,人们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态度总是如此矛盾:对有意识犯下的错误感到痛心,而对无意识犯下的错误却不置可否。其实,在无意犯的错误中隐藏着巨人的机会,即一旦人们认识并克服它,就能使自己超越某个已知的、或梦想达到的目标,并使我们最终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就是为什么中世纪的骑士会对自己作如此真诚反省的原因。当他因个人荣誉受到哪怕最微小的侵犯而准备战斗时,会先跪在祭台前谦卑地承认:“我首先宣布,我有罪,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圣经》中就讲述了大量这类惊人的、自相矛盾的例子。想一想,在尼尼微,人们为什么会聚集在约拿的身边?为什么所有的人——从国王到平民——都渴望加入以约拿为核心的那群人中?又比如,洗礼教徒约翰是如何将人群召集到约旦河畔的?他究竟用了什么具有魔力的咒语将如此众多的人聚集于那里的? 人们蜂拥而去听别人对自己的控告,而后他们又聚在一起赞成控告者对他们的指责,承认他们自己做错了。这确实是个奇怪的现象。正是这些尖锐的、持续的控告,把他们的意识从潜意识中唤醒。所有心灵上的进步都是经由把不自觉变为自觉,并进而征服自觉、征服自己的思想而取得的。正是沿着这条路,人类的文明才不断前进。 如今,要想不再像从前那样错误地对待儿童,把他们从内心的冲突与危险的思想中解救出来,首先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一切也将随之而变。这种变革必须在成年人中进行。的确,尽管成年人宣称,为了孩子他们正在倾尽一切所能,并进一步声明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来成全对孩子的爱,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他们必须从现有的知识以外去寻求答案。 尽管关于儿童依然存在大量未知的东西,他们的心灵中也有大量我们不甚了解之处,但我们必须去认识这些。我们必须怀着一种激情和牺牲精神去开发这片未知的领域,就像怀揣着梦想去海外寻求金山一样。这是那些想寻求儿童深处未知因素的成年人必须做的事情。所有的人都应该参与此事,不论其国籍、种族或社会地位,因为这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必不可少的要素。 成年人至今也无法理解儿童和青少年,因此,他们之间仍然因为无法沟通而不断产生冲突。问题的解决并不在于成年人应该去掌握更多的知识或者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而是他们必须找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必须认识到他们因为无意识所犯下的过错。这些错误有碍于他们真正理解儿童。如果成年人不做好纠正错误的准备,没有采取与这种准备相应的态度,他就不可能进一步了解儿童。 反省自身,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困难。就如同一提起药物,人们就会联想到它能用来治病,也如同一个指关节脱臼的人必然渴望它能复位一样。同样地,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犯了错时,他就会感到有种无形的力量迫使他去改正,因为一旦他清楚了错误的原委后,就再也无法忍受从前那种不知名的、无助的痛苦了。 当生活步人正轨后,一切又将顺利进行。只要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确在过多关注自己的同时忽视了儿童,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实际也能够做到那些自以为力所不及的事情,那我们就会渴望去了解儿童的心灵,并会发现他们的心灵与成人的心灵之间存在着截然不同之处。 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的误解越积越多。正是由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成年人把儿童看做是心灵里空无一物、有待于他们去尽力填塞的某种东西而已。因为把儿童看做是脆弱的和没有自理能力的某种东西,为此成人就觉得必须替他们做所有的事。因为把儿童看做是缺乏精神指导的某种东西,因而觉得需要他们不断地给予指导。总之,我们也许可以说,成年人把自己看做是儿童的造物主,他们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判断儿童行为的正确与否。他们把自己当作标尺来衡量儿童的善与恶,他们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儿童必须以他们为样板来塑造。儿童的任何举动一旦偏离了成年人的方式,就会被认为是邪恶的,必须马上予以纠正。 成年人如果以上述方式对待儿童的话,即便他能说服自己以这样做是出于对儿童无比的热爱和忍痛做出的自我牺牲来,事实上都是在无意识地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P5-8 书评(媒体评论) 蒙台梭利对于智力缺陷儿童心理机制的观察变成了一般儿童教育方法的出发点,这种方法对全世界儿童教育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 让·皮亚杰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可说是“从无到有”,蒙台梭利博士的新大陆却是从儿童心灵中发掘出来的。 摩提谟·史坦丁 (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权威专家) 蒙台梭利的努力和功绩,揭开了幼稚教育的新篇章,使幼稚教育耳目一新。 陈鹤琴 (中国著名幼儿教育家)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一流的幼儿教育。 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 (畅销书《学习的革命》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