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能否认,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了一轮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但很多投资者却说赚了指数不赚钱,其实制度创新带来股市新的格局和新的操作思路。如果投资者不注意掌握股市实战的投资技巧以及炒股时必须注意的心理方面的知识,是很难应对瞬息万变的股市的,就更不用奢望去赚钱致富了!本书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的。作者凭借安徽卫视经济中心《财经特快》栏目在特定时期提供的信息平台,结合自身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实战的经历,苦心嫁接证券投资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多种学科中一切可为投资者实战提供指导的原则和方针,对股市投资中的心理问题做了深刻的剖析,力求做到点面结合,指导实战,从而帮助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达到更高层次、顺畅通达地在牛市的象牙塔采摘桂冠。
职业操盘手之所以能在投资战场纵横驰骋游刃有余,完全归功于他们的精神境界和心灵意志。
心理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操盘手训练的第一要件,真正顶尖高手之间的较量和决胜绝对不是一些细小的技巧。而是内在心理素质和思想境界。
本书重点剖析:操盘手在操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经历;操盘后的总结和心理训练;操盘外的心理培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有信心就有资金
股市一涨不上去,便会有人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听得最多的是:资金面紧张。可“资金面紧张”的表象背后是什么问题昵,却鲜有人去探究。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个有关信心与资金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几十年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英美等国的经济陷入了萧条期,也使一户单亲家庭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直至陷入生存危机。于是,单亲妈妈便召集家中所有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们,来商量如何渡过难关。只见她拿出了一个铁罐,对孩子们说:“这里面有我们家最后一笔存款,只要拿出来,就可以帮我们渡过难关。我们应该讨论一下,该不该使用这一笔最后的存款。”最后,全家人达成了共识,不到最后关头,绝不动用。对最后的存款,孩子们充满了“信心”,也让他们咬紧牙关。后来,困难时期终于挺过去了,当年的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孩子。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当年的孩子们提出应该打开罐子,看看支撑他们渡过一次次难关所谓的“最后存款”,到底是笔有着怎样数额的巨款。铁罐打开了。结果,孩子们都发现,罐子里面哪有什么“存款”,有的只是一叠作为填充物旧报纸。这就是一则“最后存款”的故事,证明着这样一个道理:有信心,便会感觉到有资金,能赚到、能引来的资金便会像源头活水那样不请自到。
“有信心就有资金”曾语出上海证券交易所首任总经理尉文渊之口。1994年上半年,在经历了大扩容后的上海市场疲弱不振,由800多点一直跌到了300多点,市场的信心已溃丧到了极点;不少人都把跌势归咎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但只有尉总的一句话却点破了“没有信心便没有资金”,场外增量资金都是喜涨不喜跌的主儿的实质。
市场真的是缺资金吗?绝对不是。除非是在越来越接近行情顶部的位置,因为增量资金感到再往上涨的空间小而裹足不前、而存量资金所持有的筹码因为已获利丰厚又有强烈的兑现欲望,这时信心没了底气,大盘也就动摇了维持上升格局与趋势的基石。之所以说市场不缺资金,是因为越到底部,股票筹码的价格也就越低廉,原先在高位可买1股的本线,在市场底位的话就能买2股,而且等待抄底的外围资金早已虎视眈眈,这时的气氛就如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样,唯一缺少的便是助涨助推的那一把“信心”的火侯。只要树立信心,新增多头必然会毫不犹豫地往市场中注入资金。还是回到上述1994年的那波熊市行情,跌到325点底部,国务院证券委及时宣布了以暂停扩容为主要内容的“三大救市政策”,结果市场信心短时间内便得到了恢复,矫枉过正,在短短两个月不到时间里,在由信心所汇就来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推动下,上证指数由325点一口气涨到了1052点的高位,绝大多数个股的股价都比最低位翻了两番。
“有信心就有资金”的典型战例,当数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的“金融保卫战”。为阻击境外游资和对冲基金对恒生指数和港元汇率的冲击,特区政府可谓是殚精竭虑。当时挟“制造东南亚金融危机余威”的对冲基金的大鳄,妄图在香港金融市场上再制造一次大的动荡,以达到其打压恒指,挤垮港币的目的。这对当时港区政府即将见底的外汇存底和香港金融市场投资者即将崩溃的信心,都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就在这关键时刻,当时的朱镕基总理代表中央政府明确表态了力挺港区政府打响“港币阻击战”的坚定立场,并进一步说明:“如有必要,中央政府将动用千余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支援港区政府”。有中央政府的撑腰,香港市场的做多力量便挺直了腰杆,重树了信心,将大跌的恒指由6000余点重新拉回到了万点之上,并确保了港元同美元间7.8:1的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固。可见,有了信心,资金就会在关键的时点不请自到。
市场发展进程中每一次上升阶段成交量对上一个波行情所创的成交金额“天量”记录的刷新,就印证了“有信心就有资金”的股谚。1995年上海市场单日成交金额有50亿就很了不起了,可到了1999年便有了800多亿的天量记录,相信在螺旋或上升趋势中,这一待破的记录必将在又一次“有信心”的时刻被源源不断、蜂拥而至的资金再次刷新!
真假与虚实
在证券市场中,所见所闻的走势及信息中,多的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成分。市场主力为达到轻松吸货,顺利拉升,安然出货的目的,往往是在底部,无中生有制造利空消息、极度打压股指,或者是在顶部无中生有制造利多消息、有意拉抬股指,造成一种“真做假时假亦真,假做真时真亦假”的乱象,来诱人上当。
混淆视听,明明是实质利空消息将出未出时,市场主力为了减仓出逃的需要,往往刻意造成假利多消息的传言,使中小投资者对市况及今后趋势产生误判,本来是该卖出的却变成买入了,从而使得市场主力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就是对真利空消息,用假利多处置。
为障其耳目,明明是有重、特大利多消息即将出台,市场主力为防止中小投资者同其哄抢筹码,往往故意造成即将有利空消息出炉的假象,引得中小投资者信心崩溃方向错乱,把本该增仓的行为做反成减仓了,从而使市场主力能有机会安心抄底。“路透社”的创始人当年就是利用这种将真利多用假利空应因的方式,轻松地在十九世纪的伦敦债券市场上大赚特赚了一笔。当时路透本人是伦敦交易所的实力大户,许多小投资以他在债券市场中买空卖空作为跟进的依据;而路透又是一个有心人,在当时欧洲通讯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他便在法兰克福等欧洲腹地的主要城市设立电报基站,掌握了事关欧洲政治局势的第一手信息。
有一场英国参战的战争,英方取得了胜利,作为代表一国实力之一的债券价格理应坚挺向上才是,而路透却靠在交易所的一根柱子上闻听手下人从电报中获知的这则利多消息后,却不动声色地掩饰住了内心的喜悦,有意地做出了仍然抛售债券的举动。于是,众多场内债券交易掮客们跟风而动,也加入到了不计成本抛售债券的行列;因为他们自以为聪明地从路透抛售债券的举动中好像风闻到了英军在战场失利的消息,却不料输给了路透用信息战、心理战大打的“真假消息大战”,将大量廉价筹码拱手送给了路透,让其大发了一笔横财。
可见真假信息战、心理战的威力有多么巨大。设想,如果路透在当时闻听好消息后动了声色,不是先卖出而是买入债券的话,可能也就没有现在闻名于世的路透社了。无论市场主力是虚虚实实,还是真真假假,诓骗中小投资者误信误判的步骤一般是分为3步进行的。
第一步:制造假象。
明明有利多的,反装作有利空;明明有利空的,反装作有利多。配合舆论、宣传、暗示、谣传等等各类手法,只要能使众人上当的方法可谓是无所不用其及。正如在十九世纪的路透那样,为炒作债券行情,甚至比白金汉宫都提早用上了电报通讯,为的是能抢占先机,抢在众人前面知道,何为真、何为假,此后,他才能制造迷局。
第二步:假中有实机,让对手盘掉以轻心。
主力除了有心示假,还得精心设局,利用广大中小投资者常见不疑的思维,将其引入误区,还让其误以为所走的方向是准确无疑的。就像路透在大打“债券心理战”中所使用的那样。如果路透事先不了解众多债券掮客是以其买卖方向作为掮客们进退市场的依据的话,如果路透事先不掌握众人以其买入行为作为那场战争胜利的信号,以其卖出行为作为战争失败的信号的话,路透绝对不敢大打如此这般需要胆魄心智的卖出超限战来的。正因为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路透的诱空行为才被众人当作了“真”。
第三步:时机成熟后变假为真,却让对手盘仍误以为假。 市场主力无论是采取诱多还是诱空行为,到时候他都得图穷匕见显露出真面目的。正如路透在债券场上这边诱空少量象征性地卖出,那边却命人于多处悄悄买入,这就是显露“真”的面目和企图。但妙的是,路透让手下隐蔽买入的行为仍未引起被诱空跟风的掮客们的察觉,他们仍以为债券价格会跌,于是仍继续以不计成本的价格抛售,正好让路透逮了个正着,捡了个大便宜。
市场主力神出鬼没,为不被中小投资者摸索出其脾气,掌握出其规律,在使用真假与虚实相间的各种扰乱诱敌招术的时候,也会注重一个常变常新,讲究的是一个“真假互现,虚实相间”。如果一味玩真,一味玩假,市场也就失去了其内在的神秘感,违背了其长期规律,只有那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才能吊起众人的胃口,引人流恋忘返。
市场主力还讲究一个使用“真假虚实”招术的时机问题,如果不能出奇制胜,奉劝主力一句就不要掩耳盗铃了,可不能再把市场参与各方的智商当儿戏了,否则,弄巧成拙的还是船大难掉头的他们自己!
P4-7
随着尚福林主席一句“开弓没有回头箭”号令的发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股改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谁也不能否认,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了一轮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但很多投资者却说赚了指数不赚钱,其实制度创新带来股市新的格局和新的操作思路。如果投资者不注意掌握股市实战的投资技巧以及炒股时必须注意的心理方面的知识,是很难应对瞬息万变的股市的,就更不用奢望去赚钱致富了!
《一个操盘手的心得》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的。作者凭借安徽卫视经济中心《财经特快》栏目在特定时期提供的信息平台,结合自身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实战的经历,苦心嫁接证券投资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多种学科中一切可为投资者实战提供指导的原则和方针,对股市投资中的心理问题做了深刻的剖析,力求做到点面结合,指导实战,从而帮助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达到更高层次、顺畅通达地在牛市的象牙塔采摘桂冠。
谨以此书献给安徽卫视经济中心《财经特快》栏目组的全体采编人员!
众城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