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旧中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和最高统治者,曾经统治中国20多年,其后又统治台湾27年,前后50余年。在其漫长的军政生涯中,有一大批御用文臣和嫡系将领成为他所倚重的左辅右弼。作为蒋的心腹和亲信,这些文臣武将屡屡受到重用,是蒋介石起家和维系统治的基本班底,其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或为军师、智囊,出谋划策;或为高级幕僚,官居要职;或为统兵大将,执掌兵符;或为封疆大吏,镇抚四方。
了解文臣武将的经历,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这一段历史的认识。蒋介石统治大陆22年间,所信赖的文臣武将不下数百人。本书选收了其中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五十余人。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旧中蒋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和最高统治者,曾经统治中国22年,其后又统治台湾27年,前后近50年。在其漫长的军政生涯中,有一大批御用文臣和嫡系将领成为他所倚重的左辅右弼。作为蒋的心腹和亲信,这些文臣武将屡屡受到重用,是蒋介石起家和维系统治的基本班底,其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或为军师、智囊,出谋划策;或为高级幕僚,官居要职;或为统兵大将,执掌兵符;或为封疆大吏,镇抚四方。他们与蒋的命运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一方面,他们为蒋所支配、利用,替蒋效力卖命,鞍前马后,跟班跑堂,不遗余力;另一方面,他们仰仗蒋的提携,封官加爵,出将入相,飞黄腾达。有的有分歧,但始终未离开蒋介石集团;有的最后走向光明,投入到新中国的怀抱中;有的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
大陆解放前夕;随着国民党统治的迅速瓦解,蒋介石的文臣武将们也在大厦将倾时走上了不同的归宿:(1)阵亡或自尽。如嫡系将领邱清泉等死于战场;“文胆”陈布雷则选择弃世而去。(2)被俘。主要是一些在前线厮杀的嫡系将领如王耀武、廖耀湘、杜聿明、宋希濂等。(3)起义、投诚。如张治中、郑洞国(投诚)。(4)流亡海外。如宋子文、陈立夫、孙科、卫立煌(后回国)。(5)随蒋介石逃至台湾。这部分人又分两类,一类是到台后继续受到重用,如陈诚、顾祝同、周至柔、胡琏等;另一类则未被起用,郁郁而终,如陈果夫、胡宗南、汤恩伯、薛岳等。
应该说,蒋介石的文臣武将们早年大都受过进步思想的影响,他们在推翻封建的辛亥革命、铲除军阀、东征北伐和抵御外侮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做出过贡献;但是,他们当中相当多的人也追随蒋介石参与了“剿共”和内战,甘为蒋家主朝的鹰犬,充当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锋,成为战争罪犯。当然,一部分人后来树起反蒋大旗,投向人民怀抱;而当了解放军俘虏的,经过长期的教育、改造,最终都被人民政府特赦释放,获得了新生。
由于蒋介石的文臣武将所处的重要位置,他们与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民国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了解这些文臣武将的经历,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这一段历史的认识。
蒋介石统治大陆22年间,所信赖的文臣武将不下数百人。本书选收了其中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的50余人。
内部党争狗咬狗。CC系异军突起
国民党的党务工作在孙中山去世前,可以说是由孙中山一手包办,谁都无法挑战他的权威。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党务立刻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在上海,西山会议派另立中央,即使在广州国民党也分裂为汪精卫、胡汉民、丁惟汾等派别。“中山舰事件后”,汪精卫下野出国,汪派势力失去核心;廖仲恺被刺,胡汉民等被迫离开广州,胡派势力也被逐出中央。因此,党务系统内就剩下以国民党中央秘书长丁惟汾为首的丁惟汾派和新近崛起的蒋介石、陈果夫为首的蒋介石派和以正统自居的西山会议派。
早在1927年8月,蒋介石在桂系军阀逼迫下第一次下野,陈果夫也被迫引退。蒋介石感到必须组建属于自己的政治团体,因此授命老部下陈果夫打造一个效忠蒋介石的团体。陈果夫很快在上海成立了一个秘密组织,取名中央俱乐部,因其英文名字为Central Club,缩写为CC,所以都将其称为CC派。
随着陈果夫的清党成功,蒋介石一派控制了中央组织部,但其职权实际上只能在组织部内部行使。各省党部的工作,都由丁惟汾派控制着。1928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党第二届五中全会,此时蒋桂冯阎合作的第二次北伐刚刚结束,蒋介石的声望极高,他想趁势向国民党其他派别开刀。
此时陈果夫再次充当了马前卒的角色,亲自组织力量向丁家党开刀。陈果夫首先向蒋介石建议,撤销了管理青年干部人事的中央青年部,把丁惟汾调任中央训练部,削弱了丁的权力。
国民党第二次北伐后,北平、天津一带是阎锡山、白崇禧的地盘,他们对把持着两地党务的丁惟汾早有不满,但苦于丁是国民党中常委,对其也是无可奈何。陈果夫抓住机会和阎白联手解散了北平和天津两地的党部。陈果夫还指使他的CC系人马对丁派的人大加迫害。通过各种暴力手段,CC系先后控制了北平、天津、河北、察哈尔、陕西和河南等省党部大权。
面对咄咄逼人的CC系,丁惟汾主动投降,向蒋介石、陈果夫屈服,从此丁派再也不存在了。在此后不久召开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双双当选中央执行委员,陈果夫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陈立夫接替丁惟汾出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陈氏兄弟彻底掌握了国民党党务大权。“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格局正式形成了。
丁惟汾被解决后,蒋介石下一个收拾的目标就是向来以正统自居的西山会议派。蒋介石历来对西山会议派十分鄙视,一直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没想到,西山会议派竟然会趁蒋介石被逼下野时东山再起。此时的西山会议派和桂系军阀沆瀣一气,地位有了很大提升。可好景不长,蒋介石1927年复出后很快决定彻底收拾西山会议派。
陈果夫再次充当“打手”,借着南京组织集会之机纠集一群地痞流氓上街闹事,要求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李烈钧下台,李烈钧恼羞成怒,命令警察开枪镇压,酿成了所谓的“…二二血案”。陈果夫抓住机会,诬陷此次惨案是西山派一手策划的,煽动民意大肆讨伐西山会议派。倒霉的西山会议派好不容易混了几个官位,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赶出了权力中心,从此国民党内再也没有能和CC系抗衡的党派力量了。
狗头军师献策,老蒋被困西安
1936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的50大寿。陈果夫突发奇想决定发动全国各界人士向蒋介石献机祝寿。他的理由是:“委座生日,最好发动由各方面捐献飞机,作为寿礼,可固国防。”一场轰轰烈烈的献机祝寿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10月31日,祝寿典礼在明故宫举行,国民党中央大员、各路诸侯都到场庆贺。此次献机,明确是表示作抗日用,事实上就是公开的整顿军备。此时,蒋介石虽然对陈果夫拍马屁行为很满意,但还是不愿意此时就和日本人摊牌。最后蒋介石采纳了陈果夫出的“避寿”办法,既接受所捐飞机,又避免了和日本人立即公开对抗。
没想到的是,在蒋介石避寿西安之时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堂堂国民党总裁狼狈得半夜穿着睡衣往假山上爬,蒋介石丢尽了面子。而此时远在南京的陈果夫表现得却极为滑头,既不愿意得罪主张攻打西安的一派,也不想立刻表明态度,一直骑墙观望。当宋子文要去西安试探和谈,因为反对的人太多,恐生是非,他就常去找陈果夫商量。陈果夫“特别鼓励他去”,说:“此时应以委员长性命为重。”可说此话时,陈果夫对外的态度却也是主张讨伐张杨。
陈果夫这种一会儿主战、一会主和的耍奸打滑态度蒋介石当然不会不清楚,因此当蒋介石回到南京后,陈果夫惊恐万分。此后,他更加不敢造次,奴性愈重。
P59-61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旧中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和最高统治者,曾经统治中国20多年,其后又统治台湾27年,前后50余年。在其漫长的军政生涯中,有一大批御用文臣和嫡系将领成为他所倚重的左辅右弼。作为蒋的心腹和亲信,这些文臣武将屡屡受到重用,是蒋介石起家和维系统治的基本班底,其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或为军师、智囊,出谋划策;或为高级幕僚,官居要职;或为统兵大将,执掌兵符;或为封疆大吏,镇抚四方。他们与蒋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一方面,他们为蒋所支配、利用,替蒋效力卖命,鞍前马后,跟班跑堂,不遗余力;另一方面,他们仰仗蒋的提携,封官加爵,出将人相,飞黄腾达。有的有分歧,但始终未离开蒋介石集团;有的最后走向光明,投入到新中国的怀抱中;有的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
大陆解放前夕,随着国民党统治的迅速瓦解,蒋介石的文臣武将们也在大厦将倾时走上了不同的归宿:(1)阵亡或自尽。如嫡系将领邱清泉等死于战场;“文胆”陈布雷则选择弃世而去。(2)被俘。主要是一些在前线厮杀的嫡系将领如王耀武、廖耀湘、杜聿明、宋希濂等。(3)起义、投诚。如张治中(起义)、郑洞国(投诚)。(4)流亡海外。如宋子文、陈立夫、孙科、卫立煌(后回国)。(5)随蒋介石逃至台湾。这部分人又分两类,一类是到台后继续受到重用,如陈诚、顾祝同、周至柔、胡琏等;另一类则未被启用,郁郁而终,如陈果夫、胡宗南、汤恩伯、薛岳等。
应该说,蒋介石的文臣武将们早年大都受过进步思想的影响,他们在推翻封建的辛亥革命、铲除军阀东征北伐和抵御外侮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做出过贡献;但是,他们当中相当多的人也追随蒋介石参与了“剿共”和内战,甘为蒋家王朝的鹰犬,充当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锋,成为战争罪犯。当然,一部分人后来树起反蒋大旗,投向人民怀抱;而当了解放军俘虏的,经过长期的教育、改造,最终都被人民政府特赦释放,获得了新生。
由于蒋介石的文臣武将所处的重要位置,他们与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民国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了解一下文臣武将的经历,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这一段历史的认识。蒋介石统治大陆22年间,所信赖的文臣武将不下数百人。本书选收了其中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五十余人。还需说明,本书所指的文臣武将,并不是蒋氏政权中所有达官显贵,而是专指蒋之亲信,即历史渊源上属于蒋介石集团的人。当然就不包括曾任要职的非蒋系高官,如新桂系的李宗仁(曾任副总统、代总统)、白崇禧(曾任国防部长),晋系的阎锡山(曾任行政院长、国防部长),湘系的程潜(曾任军委会参谋总长)等。实际上,本书最初就曾定名《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和御用文臣》,因出版社认为书名过长,不够响亮,才改为《蒋介石的文臣武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参阅大量书籍,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并敬请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