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凉山毕摩/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阿牛史日//吉郎伍野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当代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困境。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存和发展我们民族的优越传统文化,并使之有效地参与到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之中,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内容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在文化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协调下,各有关方面通力合作,需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作为我国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工作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专门成立了相关的研究与职能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各地专家学者撰写了这套具有权威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其中既包括已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昆曲、古琴、木卡姆等项目,也包括更多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独特风貌、丰富内涵,尚有待申报的项目。丛书着重反映这些文化遗产的基本风貌、表现形态、美学或工艺上的特点、历史、以及目前有代表性的主要传人,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当地政府为继承与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所做的工作和未来计划。它不仅有助于读者认识与接近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而且必将激励当代人通过对这些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保护,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紧密连接起来,开创中华民族更为灿烂的未来前景。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神鬼弥漫的山外世界

第一节 一方土壤孵育一方文化

第二节 彝族先民的“认知”

第三节 灵魂:贯穿生死的习题 

第四节 彝族民间崇拜与信仰

第五节 禁忌与祓除

第四节 彝族民间崇拜与信仰

第五节 禁忌与祓除

第二章 彝族鬼神群谱

第一节 鬼之起源:兹兹尼渣的传说

第二节 鬼神的类别

第三节 扑朔迷离的天神地丰氏

第四节 奇形怪状的妖魔鬼怪

第三章 毕摩与毕摩文化

第一节 毕摩与毕摩司职

第二节 毕摩传播知识的五大工具

第三节 毕摩文化

第四节 毕摩文化的历史源流

第五节 彝族毕摩学派及传承

第六节 神秘诡异的苏尼

第四章 送灵归祖仪式“尼木措毕”

第一节 尼木仪式类别

第二节 “尼木”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角色及用物

第四节 仪式仪规

第五节 转棚

第六节 咒鬼

第七节 招灵

第八节 制灵

第九节 祭灵

第十节 净灵

第十一节 送灵

第十二节 挽魂

第十三节 婚媾与接种

第五章 毕摩文化的表现及艺术特色

第一节 “晓补”:祈愿安康的节日仪式

第二节 神秘的占卜之术

第三节 巫医混融的毕摩苏尼医术

第四节 历法与天文

第五节 毕摩的语言艺术

第六节 毕摩的说唱艺术

第七节 毕摩的绘画艺术

第六章 毕摩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第一节 毕摩文化研究小史

第二节 毕摩文化的价值

第三节 外来文化冲击下的毕摩文化及其保护

试读章节

第二节彝族先民的“认知”

大自然一方面给予人类无穷无尽的恩赐,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丰厚的条件,使人类祭祀森林对其感激不尽,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的生存、繁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面对天灾人祸、生老病死、万千瘟疫等问题,人类不得不思考,并且根据自己的实践和认识给予了在当时条件下的“正确”解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先民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认知”,这些对世界的“认知”,深植于彝族民众的思维里,成为彝族民众代代相习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基础,直接规定和影响了彝族民众的心理流向、行为规范。彝族先民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宇宙的起源彝族先民认为,在天地没有形成以前,整个世界处于一片混沌状态,那时“上面没有天,有天没有星;下面没有地,有地不生草;中间无云过,四周未形成;地面不刮风,似云不是云,散也散不去,既非黑洞洞,亦非亮堂堂,上下阴森森,四方昏沉沉”(彝族史诗(《勒俄特依》),整个宇宙都处于无边无际又无法形容的混沌状态,到处是一片无声无色无光无暗的寂静世界。过了很久,这个无声无色无光无暗的茫茫宇宙开始演变,在它演变过程中,“一天反着变,变化极反常;一天正着变,变化似正常”。从而由正反两个对立面推动了混沌状态的解体,演化出天地的第一代物质——水,而后由水演化出“地上雾蒙蒙”、“水色变金黄”、“四面有星光”、“星星发出光”等天地的后几代,于是宇宙间才开始有了色,有了光,也有了声音。正如古希腊泰勒斯所说的“水是万物始基”一般,在彝族民众的观念中,水是混沌中演化出的第一种物质,是万物的根本,混沌演化出水和雾露以后,阳气上升为天,阴气凝结为地。又遭遇毁灭后,居于昊天之上掌管着万事万物的吴天古兹为了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派遣他的忠实信使德布阿尔邀请来与混沌共生的四大神祗斯惹底尼、日惹古达、苏惹尔达、阿俄苏布和谋臣尔史阿俄、阿宜苏尼、颇宜阿约等共同商议了九天九夜,食尽了九头商议牛,饮尽了九坛商议酒之后,让一代神匠格莫阿尔用九个铜铁块打造了四把铜铁叉,交给四大神祗去四方开辟天地,把天撬上去,把地掀下来,在四方开了四个裂缝。吴天古兹认为天地开辟得还不如古代彝族箭筒物的衍生。

人类起源与发展彝族先民认为,一切生物都来源于某种物质,是物质长期演变的结果,是由无机物慢慢演化为有机物,然后再由有机物中演化出生物的。生物的演变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是从无血到有血的过程。据《勒俄》等经籍记载,在未有人类之前,天上降雨水,落下一颗流星到人世间,“幻作火燃烧,九天燃至昏,九夜烧至晓,白日烟浓浓,黑夜亮堂堂”,但是没有变成人类,只是从上界降下一粒叫做“格”的种子。后来昊天又派遣铁公铁母、木公木母、火公火母、土公土母、石公石母、水公水母到下界,也不能演化为人类,只有那粒叫“格”的种子在风公雨母黄云红云白云的作用下长成了一棵大树,此树经额氏毕摩作祭后,“降落阿赶乃拖方,表面置三年,雨淋又日晒,土中埋三年,渐渐烂又腐,腐朽衍生汽,三朵云雾升,雾升绕高峰,苍天降下三场雪,降雪作肌肉,峰上白云升,雨升降下雨,降雨作血液,深谷白云升,雨升降下霜,降霜作骨骼,苍穹殒下星,亮星作瞳仁,深沟起风来,起风为呼吸。吴天三场雪,降到下界后,九日化至昏,九夜化至宵,为变植物幻,为变动物幻,为变人祖幻,变幻复变幻变幻为雪族,雪族十二种”(《勒俄特依》),产生了有血的动物与无血的植物。不难看出,在彝族先民的视界里,一切生物都是从雪(水)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成的,人只是其中之一。彝族先民还认为,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有机物到生物,从无血的植物到有血的动物,从低级动物到高级动物,都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成的。传说中的阿牛居日时代,就是由猿到人的演变中经历了似猿非猿似人非人的过程。他“形状虽是人,叫声似猿音,树叶当衣穿,野果作粮食”,既不会说话,也不会劳动,所以不能称之为人类,只能说是“类人猿”。人类进入采集、狩猎为生的母系氏族社会后,由生子不见父,史尔俄特便“要去买父亲,要去找父亲”,使社会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信仰不设灵,习俗不待客,婚姻不嫁娶的母权制时期过渡到 三界观彝族先民认为,整个宇宙共分为,三层,构成三界,最上一层为天上界,居住在那里的是彝语称之为“始穆玛哈措”的天人,天人身躯比凡人高数侮中间一层是地上界,居住于此层的人彝语称“居措”,即中间人,也就是凡人;最下一层为地下界,居住于此层的是一种微型人,彝语叫“德措”,即地下人。据《勒俄俄依》记载:在还没有人类之前,“天上提四家,提氏提白头,白头住日下,白头日下没,提氏提黑头,黑头住月下,黑头月下没,提氏提黄头,黄头住星下,黄头星下没。唯剩提氏幼子叫木牛,木牛七子分,上方勒纸三子立,欲来修天界,修天安星辰,安星也非真,用来居天界,是为天界人,腰带缠于颈;中间实勺三子立,欲来修中间,中间植草被,植草亦非真,用来居世间,世间武洛人,腰带缠于腰;地下阿阶三子出,欲来修地下,地下修平原,修原亦非真,用来居地 下,是为地下人”。从中亦可看出,三界本为合一。当然,在彝族民众的心中,最上一层的“始穆玛哈措”天界与最下一层的地下界是最为神秘和可怕的地方,天界居住着神灵鬼怪,这些神灵可随时降福降祸于人类;地下界居住着矮小的微型人种,随时都会冒出地面,作祟于人,使人致病。中间层地上界,主要居住着人,还有游荡的鬼魂等。

万物雌雄观当人类进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观察到人分男女,动物亦有公母之别,从而用天人合一和物我同一的思维方式来类比万事万物时,便产生了把世间万事万物都分为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雌雄二元观。在彝族先民的观念中,黑为雌白为雄,地为雌天为雄,谷为雌山为雄,下方为雌上方为雄,圆扁为雌尖利为雄,凹为雌凸为雄,日为雌月为雄,朵为雌鲁为 雄分为雌格为雄,冷调黄色为雌暖调红色为婚姻家庭的父系氏族社会。雄……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雌雄之分,连语言也有公母之别。在现实中,如果说一个人说话不分语公语母,便是逻辑不顺、语义不明、口齿不清之意。彝族先民认为,当整个宇宙空间还处于一片混沌状态时,介于混沌之间的风使混沌交合产生了清浊二气,又是清浊二气交合作用出水而使清者上升为父性白云天,浊者下沉成为母性黑土地,也是清浊两雌雄的交合作用变化出了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万事万物。总之,在彝族民众的观念中,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依照人或动物相交并生殖繁衍的规律来运行的,天地因天父地母而分雌雄,万物皆然。在现实彝族民众生活中,诸多事情均以雌雄二元为基本构成形式,山谷、石木、生产用具、生活用品等都以大者为雌小者为雄,左为雌右为雄,瓦片上盖者为雄下垫者为雌,推算历法也要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上冠以雌雄作“克克”,数数也以偶为雌奇为雄,连毕摩为亡者送灵时的“治卓”求育、“博”交婚媾都以雌雄观为始基,且雌雄二元在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的对立统一中既分又合,合而又分,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此,万物雌雄观是彝族先民观察世界、把握世界、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普遍法则和思维程式。这种万物有灵观,首先涉及的是个别生灵的灵魂,其次涉及其他一些上升到神性系列的神灵,认为神灵能够影响或控制各种物质事件的发生和演变以及人的现实和未来的生活,它们掌握着与人交往的过程,并能从人的行为中感悟出愉快或不愉快,使人不可避免地对它们有所敬畏和进行赎罪的活动。在彝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中,万物有灵的充分发展形成了灵魂等信仰和崇拜,而这些崇拜与信仰,又直接产生出诸多的禁忌。“灵魂”一词在彝语里称之为“液娜”,简称为“液”,其语义含有“形象”、“影子”、“精灵”、“控制”等义,“娜”的语义含有“轻浮”、“妖娆”、“飘荡”、“游离”等义,由此可以推断,“液”是指伴附于躯体时的灵魂,而“娜”则是指离开躯体时的灵魂,即精灵的属性,后来才演变为灵魂。彝族先民认为人有灵魂,动植物也有灵魂,甚至无生命的事物也有其灵魂。当这些观念集合成为一个整体时,就产生了幽灵和鬼魂的概念。万物有灵观的充分发展形成了灵魂的信仰和崇拜。咒语边用石头击打旋风;行于途中,不小心摔了一跤,被认为会导致灵魂丢失,总要捡一小石回家;夜里梦见人呼唤你的名字,如果不分清对象胡乱答应,灵魂可能被鬼怪叫走;经常在外劳作,或行走他乡,或受过惊吓,灵魂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鬼怪邪祟的诱惑,也会走失;每当为亲人送葬时,与亡者最亲密而又命宿相关的人员,总是被亲朋死死抓住,不让其为亡者送葬或送灵,认为这种人的灵魂容易随亡者而去……诸多奇怪的现象,都是凉山彝族民众对灵魂信仰的诠释。

彝族先民对自己的影子和梦中的景象不能理解时,认为有一个真实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自身之外的另一个“我”,它依附于人,而在某些特定的特殊状况下,如睡眠、昏迷时,就会离开肉体而四处游荡,这便是灵魂。彝族先民还认为,灵魂是居于人的体内且能够主宰人的躯体的超自然体的精灵。人的死亡并非是生命的终结,而只是灵魂离开躯体的结果。人的躯体死亡后,灵魂还将继续存在,永远不死。这种灵魂的观念,为彝族所信仰的宗教提供了思想基础。灵魂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则产生了灵魂崇拜的信仰形式。然而灵魂现象又不只是单单的一个精灵的存在,彝族民间认为的灵魂类似于“三魂七魄”之说,“三魂”则是基于人活着时是“形影魂”合为一体的认识,认为每一个人死后都有三个灵魂,彝语称之为“液”、“娜”和“娜分”,当人死后,一魂归赴祖界,一魂留守火葬地,一魂四处游荡,等待安灵时依附于灵牌上,而此三魂可视为一个整体。除以上生前为“一”死后分“三”的灵魂外,伴附着肉体存在的还有福禄魄、生育魄、护佑魄等观念。

对于死亡者的灵魂,特别是四处游荡的灵魂,根据其生前的善恶、死期、死因等会变成善灵和鬼魂。生前善良且正常死亡者一般认为会变为善灵,只要及时送魂、安灵,就能庇护后人。但凶死者的灵魂、无人祭祀和无人超度或无嗣的灵魂、未经安魂的灵魂多会变为鬼魂作祟于人,给人带来贫困、疾病、凶杀、自杀、冤家械用于招魂的钵和金银片“曲史”。P10-1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8: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