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人体处于什么比例时是最美的吗?看看本书,你就会知道诸多有关人体美的比例。此外,你还将知道中西方不同国家的女性美的不同之处。文笔流畅,艺术涵丰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体之美/天地大美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丹纳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人体处于什么比例时是最美的吗?看看本书,你就会知道诸多有关人体美的比例。此外,你还将知道中西方不同国家的女性美的不同之处。文笔流畅,艺术涵丰富。 内容推荐 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人体是地球上最美的美。”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更美更伟大。” 天地造化之美仑美奂,至“人体”而极!而“人体”中又有“极品”,其结构完全合符大画家达·芬奇所谓“黄金分割法”或“黄金比”——1:0.0168(或1.618:1),下肢与身高之比为0.168时,最为匀称优美;视美上最美之体形,头与身之比为8:1,肚脐上下之比为3:5;脚大小与身高之比为1:7;手掌长度与身高之比为1:10;下巴至头顶之高度与身高之比为1:8;……中国哲学家相信“人体者小宇宙,宇宙者大人体”,知人体之比例亦就知宇宙之比例,知人体之“小美”亦就知宇宙之“大美”矣。 本书建议以下人群阅读: 中西美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西美学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身体美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画家或伪画家,鉴赏家或假鉴赏家,大中小学生等等。 目录 第一章 人体之美 一、人体美 二、人的形体美 三、神圣的比例——人体美的构成要素 四、人体的形式美和自然美 五、人体形式美的比例 六、东方和西方的旋律 ——人体美的类型 七、人体美的标准 八、人体美学 九、 “人体是地球上最美的美” ——人的体貌美 第二章 男体之美 一、罗马贝尔韦德里宫人像躯体的描述 二、人体:美的构造 三、人体阳刚之美 四、男性人体礼赞 五、男人的肌肉与骨骼 第三章 女体之美 一、女性美写真 二、人体阴柔之美 三、女性人体礼赞 四、女体 五、女人身体 六、洛神赋 第四章 世界各地女体之美 一、人种特征和人体美 二、巴布亚女子一体形优美者必须裸体 三、缅甸女子——古典之美,传说之艳 四、日本女子——温顺腼腆之典雅 五、1892年的中国女子 ——细腻美好的情调 第五章 女体局部之美 一、绝美的十尺黑发 二、云鬓似黛·肤如凝脂 三、审美中受到轻视的额 四、眉 五、眉语·眼波·颜如玉 六、瞳与虹膜——美的形姿与色彩 七、克莉奥帕特娜的鼻子与美感 八、人耳的美丑与耳饰的发生 九、唇 十、金钟·玉峰·生命之泉 十一、温柔乡·酒窝·背影的诱惑 十二、腰部轮廓的定义及其曲线美 十三、美臀女神阿芙罗狄蒂 十四、苹果·圣涡·麦凯斯菱 十五、雪藕·玉笋·举手投足皆风情 十六、表示相反感情的少女之双膝 第六章 雕刻中的人体美 一、雕刻 二、希腊人的精神在作品中的体现 三、圆雕与明暗法 四、拉奥孔的身体 第七章 绘画中的人体美 一、写生 二、表情 三、论面部 四、论人体姿态 试读章节 二、巴布亚女子——体形优美者必须裸体 有位法国诗人在一篇小说里叙述了这样一个空想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根据国王的命令所有身材匀称、体形优美的人都必须裸体,而所有丑陋、年迈和生病的人都必须用布蒙住自己。在新几内亚这几乎已成为现实。只是母亲们不必将身子,而只是将乳房遮住。 在新几内亚这个至今还很少被探索的地球最大的岛屿上生长着另外一些植物,生活着另外一些动物和人。不是荒芜的沙漠,而是茂密的古树林覆盖了平坦、宽阔的海岸。茂密的热带森林替代树木般高大的蕨类植物,为高耸入云的山脉披上了一件厚厚的绿衣。这些山脉后面是早已被浅色眼睛的航海家所发现(在1910年洛伦茨和努威斯作为第一批欧洲人登上了其中一座雪山,即威廉米娜山。此后不久,胡伯莱希特登上了顶峰),但不久前才被征服了的终年白雪皑皑的山峰。 那里的动物具有极乐鸟的,而不是袋鼠的特征。热带世界并未给予古老的澳大利亚动物和植物以一席之地。 住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的人胆怯而又怀有敌意地望着好奇的白种入侵者。他们好像预感到,一旦荷兰人、德国人和英国人的强大文化站稳了脚跟,他们的最后时刻就要来临。男人和年轻姑娘们一丝不挂。只有成年女子们用粗糙的韧皮和皮革系在自己的腰间。 一幅有3个巴布亚妇女和4个女孩在她们住所附近的田园风光照是我的故友巴斯德在吉米比拍摄的。 菲尔肖通过对巴布亚姑娘坎达泽的研究,也为巴布亚女子作出了十分有益的结论。菲尔肖把这位姑娘视做“一个美丽的土著人”。坎达泽身高158厘米,有一双纤细的手和一双娇嫩的脚。手指甲和脚趾甲均为白色,脚的样子很好看,脚的长度为整个身高的6.4分之一。肤色颇浅,乳房像欧洲人,毛发稀少,脸上长着又宽又扁的鼻子、明显鼓出的下巴和厚厚的嘴唇。 在观赏这帧照片时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脸部原始土著人标记并不像澳洲土著女子那样明显。但上眼球虹膜突出、眼睛深凹、鼻子宽又扁平、嘴唇厚。 在哈根编纂的东亚和美拉尼西亚民族图集里看到的大都是矮小结实、有些笨拙的人。女子的乳房没有一个像欧洲女子,而是像那两位年方18岁的姑娘一样长着锥形乳房。 照片中的9位荷属新几内亚姑娘的脸具有典型的原始特征。在站立着的姑娘中从右数起第一、二、四位鼻子较为狭长,嘴较小,眼窝陷得较深。3位年龄较大姑娘的乳房丰满、高高耸起,使人联想起欧洲女子的乳房。但是可以看出,她们的乳晕均略微隆起,因此不能完全否认是锥型。 许多巴布亚姑娘也有丰满漂亮的乳房、苗条而又健壮的四肢和笔直的躯干。值得注意的是,她们的胳膊都很长。 巴斯德在陶巴吉拍摄的照片中的那些女子是巴布亚女子中最具有女性魅力的代表。 所有人的胳膊都显得很长,四肢修长、垂直,皮肤细嫩、躯体肌肉发达,乳房丰满。 巴布亚人的特殊魅力是肌肉发达、形状完美。这种类型即使在发达的白种人那里也颇为少见。那里只有男孩才有这种肌肉,而这种年龄的女孩几乎没有。照片中的女孩不仅在四肢上,而且在躯干上肌肉都十分匀称。有的女孩骨盆的形状具有古典美。 巴布亚女子遮住身子并非出于美学原因。没有任何美学理由能够促使巴布亚女子遮住自己的身体。因为她们的皮肤富有弹性、肌肉发达,所以生育后身上没有任何变丑的痕迹。只是因长期过量地喂奶,乳房显得不那么丰满和完美。 说遮身是为了防寒或为了在公共场所避免引起青年男子的嫉妒也都同样站不住脚。尊敬母性在这样一个自然纯朴的部落里倒是有可能的,因为只有母亲们和即将成为母亲的女子遮住腰部,而所有的男子终生赤身裸体,所有发育成熟前的女孩也都一丝不挂。 尽管按照欧洲人的观念,尊敬母亲符合自然人的美德范畴,但还应该寻求具有更多事实根据的解释。我觉得这与巴布亚妇女背孩子的习惯有关。孩子骑马式地坐在母亲的臀部上。真实这只是起了垫子的作用,即为孩子做的一种鞍子而已,背起来比较舒适。后来,也许在演变的过程中变成了现在这种第一件也是惟一的一件衣服。 巴布亚姑娘佩带的装饰品大都为大耳环和手镯,有时也在膝盖下面系上细带,据说是为了使小腿部变得更加结实。 与澳洲土著女子相比,巴布亚女子也有同样修长、或许更健美的四肢,略为小些的脸孔和秀气的嘴、狭长并多为匀称的鼻子以及不太明显的眉棱骨。 此外,深色皮肤和卷曲、波浪形的头发表明她们具有一些矮个黑人的特征。 ([德]施特拉茨,《世界女性人体美》,萧扬译) 三、缅甸女子——古典之美,传说之艳 在大陆的印度支那人中,缅甸人具有大部分白种人的成分。 马克斯和贝尔塔·费拉尔斯曾出版了一部有关这个奇特国家的书。一些曾在缅甸居住过若干年的作者转交给我一些照片。另外,我还要感谢费拉尔斯给我提供了一些有关缅甸人的风俗习惯方面的重要说明。 这里除一个由两个主要人种混血而形成的普通型以外,还另有一个接近较高级人种,高于周围人的类型。 如果把修饰,打扮了的女演员同具有自然魅力的缅甸女人相比较,便会得到费拉尔斯的印象,即自然美无疑比修饰了的蒙古人美强得多,例如一位年轻公主和她的宫女。 另一位出身于较高阶层的姑娘身上蒙古人的特点比较突出,蒙古人的皱襞减弱了,但还是清晰可见,眼睛下方睑的宽度使人想起了蒙古人那较宽的上颚骨。 古老的缅甸服装,除女演员和公主穿的那种前襟敞开的服装以外,还有一块长布,这块长布裹着乳房,而后一直拖到脚。 较低层的人只穿这一件民族服装。 这种服装的侧面是敞开的,这样,当她们在行走时,人们可以看见她们光着的大腿,乃至侧腹。 费拉尔斯写道:“她们不超出这个限度,这一点同我们的妇女不把乳头露在外面是一个道理。” 在缅甸广泛流传着一个传说(费拉尔斯认为这个传说缺乏历史根据)。这个传说讲道,古时候,有一个公主,大自然除给了她其他东西以外,还赐给她两条非常美的腿,是她引进了这种服装。所有男人在受到这种时隐时现的诱惑以后都对她进发出爱情。从那以后,所有缅甸女人都穿上了这样的服装并用自己的大腿来调情。 另外,缅甸女人的四肢普遍都美,所以,她们当然也有资格穿这种服装。 遗憾的是,我没有一张全裸体的照片供我直观地介绍缅甸女人的全部优点。如果说头顶水罐的女人能起这种作用,使人们看到腿、胳膊和颈部美的形状,以及小手,那两个上身半裸的缅甸女人则向人们展示了肩膀、乳房和腰部的美的结构。 另一边那位勃固人明显具有蒙古人的特征,她有日本女人身材的较粗的体形。这两个人的乳房都是少有的美。就拿缅甸这位妇女来说,她虽然已经生育过两个孩子,而且已经第二次持续18个月给孩子喂奶了,尽管如此,她的乳房仅略微减少了一点少女乳房的美。脸上有一点蒙古人的皱襞,胳膊丰满而细长,腰细,肩膀以及透过衣服突出来的臀部较宽,彼此较为相称。 另一张照片上是缅甸妇女和孩子们在就餐。 从列举的例子来看,可以充分说明,缅甸女人在身材方面可以和白种姐妹们媲美。她们不丑,恰恰相反,她们具有一种特殊的暖昧的魅力。 黄种人和与它相近的混血人种居住在东亚广阔相接的地区,它的中心便是文明国家——中国。 比亚苏蒂从这种居住地的整体中得出结论,黄种人是从人类总的宗系中分离出来的最年轻的分支。其他人类学家,如以邦内·居维利埃为代表的法国学派把界线划得更远,而且还把所有大洋洲和美洲的宗系均算为黄种人的蒙古人种,即一些“蒙古人的嗅觉”(弗里奇这样称道),他们甚至还把克依克因人说成是溃散了的蒙古人宗系。弗里奇坚决反对这种论点。 根据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黄种人可能与许多原始的人种,与白种人混血,但是他们并没有同黑种人混血,因为在这两者之间居住着白种人。 与原始人种相比,黄种人占有优势,也就是说,它自己特有的形象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原始人种。 在论述日本人时就已经提到了所谓黄种人的危险,黄种人的大力兴旺会威胁白种人。 根据我们的经验,黄种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似乎更有理由谈白种人的危险,不过这两者都不必担心。 随着世界交往的扩大,两个占优势的人种的接触将越来越频繁,从而形成一种综合两方面长处的新的形式。 白种人一再低估黄种人在身体和智力上会对混血产生益处的那些长处。 当我向一位日本人表示,我对他们国家有才能的人民在那样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欧洲文化感到敬佩时,他回答说:“一旦中国人觉醒,那将更加使人感到吃惊。” P105-10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