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重新开始扩大,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与我国东、西部地区比较,"中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呈现一种持续下降的"塌陷"趋势。"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不仅影响了"中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但问题是,如何才能实现中国"中部地区"的崛起呢?本书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变迁过程进行了历史性考察与分析,给出了导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变化趋势。
第1章 导论
1.1中国中部地区发展的研究概述
1.1.1中国的区域:划分与含义
1.1.2中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描述
1.1.3中国“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
1.2“中部塌陷”与“中部崛起”的文献综述
1.2.1中国“中部塌陷”的原因
1.2.2中国“中部崛起”的路径
1.3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的基本框架结构
1.4研究方法
1.5可能的贡献与创新
第2章 区际差异形成的研究现状述评
2.1中国区域差异的形成及变化趋势
2.2中国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
2.2.1基于制度因素的解释
2.2.2基于要素禀赋的解释
2.2.3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的视角
2.3国外有关区域差异形成的研究现状述评
2.3.1趋同假说
2.3.2趋异假说
2.3.3阶段性假说
2.4本章结语
第3章 理论构建:地区差距形成的原因
3.1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3.2分工与技术进步
3.3分工的形成与演进
3.3.1比较优势与分工
3.3.2制度变迁与分工
3.4比较优势、制度落差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
第4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阶段分析
4.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4.2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年)
4.3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5年)
4.4“七五”时期(1986~1990年)
4.5“八五”时期(1991~1995年)
4.6“九五”时期及“十五”前期(1996~2002年)
4.7“十五”后期(2002~2005年)
4.8本章结语
第5章 中国中部地区的要素结构现状
5.1自然资源
5.1.1中国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
5.1.2中国中部地区农业资源优势
5.1.3中国中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
5.1.4中国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
5.2中国中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
5.3中国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
5.4中国中部地区的资本
5.5本章结语
第6章 中国中部地区的产业选择战略
6.1中国中部地区的产业状况
6.1.1中国中部地区产业概况
6.1.2中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6.1.3中部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现状
6.1.4小结
6.2中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问题
6.2.1中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分析
6.2.2重型化产业结构分析:以山西为例
6.3坚持比较优势战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的逻辑
6.4本章结语
第7章 充分利用特色要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7.1特色要素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
7.2依托农业资源,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7.2.1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7.2.2依托农业资源,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7.3依托能源原材料资源,发展重型产业
7.3.1中国中部地区发展重型产业的历史逻辑
7.3.2以汽车产业为例
7.4利用区位资源,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7.4.1现代物流产业的特征
7.4.2中国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现状分析
7.4.3中国中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建议
7.5依托旅游资源,发展现代旅游产业
7.5.1现代旅游产业的特点
7.5.2中国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7.5.3中国中部地区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的建议
7.6本章结语
第8章 政策支持
8.1坚持非均衡的产业发展战略
8.2跳出政策依赖,着力制度创新
8.3本章结语
第9章 研究结论
附录1 2004年中国中部地区6省主要经济指标
附录2 全国及各省、市、区1949年基本情况
附录3 2002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部分)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