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论语与人生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夏海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位经历过上山下乡、恢复高考且具有长期党政机关工作经验的人对《论语》的解读。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孔子其人》,着重刻画孔子的形象,既是思想家,又是性情中人;第二部分是《思想范畴》,着重诠释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和的理念;第三部分是《自我修身》,着重阐述孔子关于君子、士人的理想;第四部分是《积极人世》,着重谈论孔子关于教育、从政的思想。

内容推荐

有多少人读《论语》,就有多少部《论语》。本书是一位经历过上山下乡、恢复高考且具有长期党政机关工作经验的人对《论语》的解读。本书最主要的工作是分类梳理了孔子的思想;最大的特点是以《论语》注孔子。各篇既独立成章,又融合贯通,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体现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精神和道德良心的孔子形象。

目录

一、孔子其人

 论语 中的孔子(上)

 论语 中的孔子(中)

 论语 中的孔子(下)

 论语 中的孔子弟子

 论语 中的成语举要

 论语 中的天命理解

 论语 中的不足辨析

二、思想范畴

 读论语 思仁学(上)

 读论语 思仁学(中)

 读论语 思仁学(下)

 读论语 思义利

 读论语 思礼乐(上)

 读论语 思礼乐(下)

 读论语 思智知

 读论语 思诚信

 读论语 思和谐

三、自我修身

 读论语 思人生

 读论语 思君子(上)

 读论语 思君子(中)

 读论语 思君子(下)

 读论语 思士人

 读论语 思孝道

 读论语 思正直

 读论语 思朋友

 读论语 思修身

 读论语 思好学

四、积极入世

 读论语 思志向

 读论语 思忧患

 读论语 思谨慎

 读论语 思教育

 读论语 思德治

 读论语 思为政

 读论语 思用人

 读论语 思为官

 读论语 思饮食

 读论语 思感恩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近读报章杂志,经常看到一些文章呼唤人人都应有感恩之心,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学会感恩”的课程,令人欣慰。实际上,感恩是任何文化都公认的重要道德原则。基督文明有感恩节,那是报答上帝也即自然之恩;中华文明在感恩方面绝不亚于其他文明,既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谆谆教诲,又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美丽故事。更重要的是,中华文明关于感恩的理念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阅读《论语》,细细咀嚼其中关于感恩的思想,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孔子博大的胸怀和睿智的思考。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在其出生成长过程中肯定得到了知道的或不知道的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帮助。没有这些帮助,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和发展。所以,感恩应当是全方位的,综合而富有立体感。孔子感恩思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宽广深厚,覆盖了他人、社会和自然各个领域。尽管孔子更多的是从人的社会关系中去论述感恩思想的,但他并没有忘记感念自然之恩。“孝”、“忠”、“信”和“祭”,是孔子感恩思想的关键词,把握了这些关键词,也就领会了孔子的感恩思想。

“孝”是为了感念父母之恩。对于每个人来说,父母把自己带到人间并抚育长大,无疑是世上最大的恩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没有感恩之心,那就连反哺的乌鸦、跪乳的羔羊也不如了,更谈不上对他人存有感恩之心。儒家文化是强调伦理本位的文化,因而在孔子的感恩思想中,“孝”具有基础性作用;甚至可以说,“孝”还是孔子整个思想的基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有子说,一个人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在上位者,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在上位者,却会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建设。根本树立起来了,道也就由此而生了。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啊!这充分说明“孝”在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孔子看来,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主要不是表现在物质的供养上,而是表现在有感情、持之以恒和遵守礼节。所谓有感情,就是养而有敬。不敬,就是不“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弟子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道,只看作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但是饲养一只狗、一匹马,也都要给它们吃饱。如果对父母没有敬重、敬仰、敬畏的情感,那与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所谓持之以恒,就是这种“敬”的感情要始终保持,不能有丝毫懈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弟子子夏请教孝道。孔子回答,孝敬父母难就难在父母面前总是保持和颜悦色。家里有事,由子女代劳;遇到好吃好喝的,让年长的享用,仅仅如此,竟然认为是尽孝了吗。从这段对话可知,孔子十分看重对父母始终保持“敬”的感情。所谓遵守礼节,就是要以一定的礼仪作为孝敬父母的具体形式。“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鲁国大夫孟懿子请教孝道。孔子回答,不可违背礼节。之后,弟子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便告诉他说,孟孙向我请教孝道,我回答不可违背礼节。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父母在世时,依照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父母死后,依照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上述可见,在孔子看来,“孝”是物质上供养父母和内心深处敬重父母的有机统一,并要有一定的礼仪作为保障。

“忠”是为了感念国家之恩。在儒家文化中,家和国是同构的,即“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的象征是父母,国的象征就是君主,忠君就是爱国。一个人在家对父母的“孝”引申开来,在国必然是对君主的“忠”。“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鲁国国君定公问孔子,君主如何领导臣子,臣子如何服事君主。孔子回答,君主依照礼仪领导臣子,臣子怀着忠心服事君主。孔子认为,一个人对国家的“忠”,是以“孝”为基础的。有了孝道,就能影响政治,忠于国家。“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回答,《尚书》中说,孝就是要真正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用这种修养影响执政者。这也是参与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做官从政才算参与政治呢。需要指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不是一个概念,那时的国家实际上是一个邦和邑而已,至多是一个诸侯领地;孔子所说的君主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皇帝也有很大差别,那时的君主权力比较小,也不那么专制。所以,有的研究认为,春秋时期,君主与士大夫之间的关系,不是主仆关系,而是介于师友之间的关系。贤明的君主一般比较尊重士大夫,而士大夫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这样的说明有利于我们从正面理解“忠”的积极意义。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强调的“忠”,是有原则的,不是无条件的,不是愚忠。在他看来,忠于国家,是忠于政治清明的国家,而对于政治黑暗的国家则要退隐、归隐。“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史鱼和蘧伯玉,都是卫国的大夫。孔子说,史鱼真是忠直啊。国家政治清明,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他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真是一个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他就忠于国家,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就将自己的本领隐藏起来,不出来做官。君子是孔子崇尚的理想人格。在史鱼与蘧伯玉的比较中,孔子明显偏好于蘧伯玉,要求人们不要为政治黑暗的国家做事。孔子认为,为国家做事容易,但要退隐、归隐不容易。“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说,卫国大夫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显得很聪明;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就装作愚蠢。P284-287

序言

《论语》是中华文明的圣经,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圣人。是《论语》和孔子,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避免了其他文明古国的中断之痛;是《论语》和孔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衍生息,历经磨难而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炎黄子孙,怎么赞誉《论语》和孔子都不为过。

自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朝历代总体上都是尊崇孔子、重视《论语》的。但是,近代以来,历史对孔子有所贬谪,人们也不再阅读《论语》,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所幸的是,当世界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国外再次发现了孔子;当中华民族迈人21世纪,国人也开始重视《论语》。《论语》和孔子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这是思想的伟力,也是圣人的魅力。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生活年代距今约为2500年。自从司马迁提出“至圣”的说法,历代都尊孔子为圣人。孔子是一位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说;是一位教育家,前后接收学生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艺”的贤者有七十二人;还是一位很想为官从政的政治家,倡导“仁政德治”,力图恢复上古时期特别是周朝的礼治秩序。《论语》二十篇,据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解释告诉我们,《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编纂,记载着孔子的言行,也记载着孔子若干弟子的言行,而弟子言行是老师思想的反映。所以,《论语》集孔子思想之大成,是孔子思想最原始的版本。学习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就不能不熟读《论语》。

有多少人读《论语》,就有多少部《论语》。每个人的读书,都是与其人生阅历紧密相关的。我的人生阅历是:中小学在“文革”时期,工作在上山下乡时期,大学在恢复高考初期,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机关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2000年以来,又先后在两个地方机关工作。这份阅历表明,我的人生具有明显的机关工作人员色彩,我读《论语》和孔子也是从机关工作人员的视角切人。因此,我把自己读《论语》和孔子的体会定格为:“论语与人生”。

我能够静下心来读《论语》和孔子,多少有点偶然性。记得许多年以前,读了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萌发了写一篇关于孔子为官从政思想的心得体会,当时还做了一些笔记,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去年上半年,我才在工作之余,利用闲暇动笔写这篇心得体会。谁料,一写则不可收拾。《论语》博大精深、厚德载物,读之受益无穷、思如泉涌;不断成文,在报刊杂志分别刊载,林林总总,汇成这一本小册子。

《论语》和孔子的读法很多。概言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学者型的,以研究考据为主;一种是大众型的,以普及通俗为主。这两种读法各有千秋,社会功能不一,很难比较。我的读法则介于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工作是分门别类梳理了孔子的思想;最主要的特点是以《论语》注孔子,即以《论语》中的观点、叙事、人物对话及其评论来诠释孔子的每一个思想观点。这种读法的优势在于雅俗共赏。如果没有反复阅读《论语》,没有对孔子思想的深刻把握、融会贯通,那就很难梳理清楚孔子的思想,也很难做到以《论语》注孔子。

《论语》约为一万六千字,而这本小册子却近二十万字,其中的引文有着交叉在所难免。这些交叉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分别纳入孔子不同的思想范畴加以论述,相同的引文在不同的思想范畴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这本小册子的各个部分和每一篇文章互有联系,构成相互照应的整体;又有区别,相对独立成章。全书相互照应,可以帮助有时间、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全书;每篇文章相对独立,可以帮助工作比较繁忙的读者阅读其中感兴趣的文章。无论是阅读全书,还是阅读其中的文章,都能够产生相对完整的感觉。  这本小册子的逻辑结构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孔子其人》,着重刻画孔子的形象,既是思想家,又是性情中人;第二部分是《思想范畴》,着重诠释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和的理念;第三部分是《自我修身》,着重阐述孔子关于君子、士人的理想;第四部分是《积极人世》,着重谈论孔子关于教育、从政的思想。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论语》和孔子从来就是我们民族的思想源泉、文化精神和道德良心。作为中国人,应该读《论语》和孔子;作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更应该读《论语》和孔子。

作者谨记于丁亥年夏月

后记

《论语与人生》付梓之际,意犹未尽,还想说上几句话,以为后记。

首先想说的是遗憾。由于时间关系和精力有限,我只是认真阅读了《论语》,而没有很好地阅读《中庸》、《大学》以及《孔子家语》、《孔子集语》等儒家典籍,这对更好更全面地学习理解孔子的思想,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另一个遗憾是,书中三十多篇读《论语》和孔子的体会,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文章的风格不尽一致,每篇的质量也有差别。在统稿时,也由于时间关系和精力有限,没有能够让文章的风格更加统一,质量明显提高和比较均衡。这些遗憾只能寄望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给予理解和谅解。

同时想说的是感谢。感谢《党的生活》杂志及其编辑们,如果没有他们的约稿和连载,就不可能有本书的面世。感谢曾经阅读过本书第一、二部分的领导、学者、朋友和同事,他们或给予精神鼓励,或给予评点指谬,或给予友情支持,或给予打印校对,对本书的面世提供了许多重要帮助。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及其编辑们,他们不揣本书的浅陋,在编辑和出版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夫人,在我还没有写书的念头时,是她及时给予提醒和鼓励,使我能够静下心来写这本书。总之,衷心地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给予过帮助的人们。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的脑际里经常浮现出孔子的一段话:“逝者如斯夫!不合昼夜。”我想,这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昭示着我:始终坚持自我修身,努力做到积极人世。

2007年6月修改定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1: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