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本书作者精心挑选了一些中外考古学家的故事、重大的考古发现以及考古史上的一些谜案,通过这些考古发现,一步步地解读历史,还原真相,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让孩子们学到真正的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考古故事总动员/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张孝天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本书作者精心挑选了一些中外考古学家的故事、重大的考古发现以及考古史上的一些谜案,通过这些考古发现,一步步地解读历史,还原真相,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让孩子们学到真正的知识。 内容推荐 课堂上的知识丰富着我们的头脑,课堂外面的世界丰富着我们的阅历。对人类来说,好奇几乎是一种本能。孩子们,你们一定也想知道人类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锦绣的中华大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人类到底从何而来?世界何时开始?对孩子们来说,过去的一切是他们渴望知道也急于知道的事情,这本书有孩子们想要知道的很多谜底。了解这些谜底,可以使孩子们更从容地审视历史,正视现实。 目录 考古学家的故事 震惊世界的贾兰坡 敢于质疑历史的陈景元 发现水下金字塔的耿卫 为古井揭秘的龙京沙 探索金瓶之谜的黎瑞财 发现腓力二世的安德罗尼科斯 锲而不舍的霍华德 揭开水怪真面目的尼尔·克拉克 发现冰冻少女的莱因哈德 神秘死亡的汤姆·罗伊 发现“死亡之丘”的拉·杰·班纳吉 解读马萨达的伊果亚丁 解密所罗门宝藏之谜的拉尔夫 传奇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 考古之谜 旷世圣物之谜 古墓壁画惊现神秘相拥男子 玛雅遗址惊现大屠杀遗骸 金字塔北迁谜团 神秘失踪的埃及唯一女法老 奇异的巨石阵 亚历山大一世死因成谜 考古学家解密李莲英之死 金字塔之谜 南京发现疑似孙权陵墓 中国最大墓葬身世大白 帝王谷新墓主人可能是王后 顺治皇帝死因揭秘 变化莫测的“钱坑”宝藏 成吉思汗墓在哪里 蒙古皇帝蒙哥死因探析 2005年三大考古谜团 明代承恩寺遗址现出七枚神秘印章 大西洲真的存在吗 谁是人类的真正祖先 金字塔城消亡之谜 揭开夜郎古国四大谜团 千年古寺为何悬空不倒 被蒸发的古格王国 考古大发现 岩画——中国最古老的图画文字 达德拉尔特·阿卡库斯石窟画 蒂卡尔国家公园 秦始皇兵马俑 肯尼亚人类化石 5000年前的冰人 最早发现的恐龙蛋化石 神秘的庞培古城 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最大的古代窖藏粮仓 克里特岛的地下迷宫 青花釉里红瓷仓 独石教堂的发现 辽西鸟化石 撒哈拉沙漠中的“艺术长廊” 石像生最多的陵墓 陕西首次发现秦国金盆 河北发现世界上最原始鸟类化石 法老墓中白葡萄酒比历史记载早1600年 埃及出土世界最古老船只 “千年陶都”铜官镇出土保存完好的民间古窑 成都惊现最大的唐代圆雕佛像头 海南陵水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刀和石璧 “南岛语族”的祖先是福建人 南昌发现半块晋代牙板 最古老的石棺 发现楼兰古国 幸存的帝王宫殿 有魔力的迷宫 能“报时”的澳大利亚怪石 揭开圆沙古城神秘面纱 冼夫人墓园下有宫殿 鲜为人知的地下长城 与世隔绝的地下基地 塔克希拉考古遗址 发现800万年古老森林 香港发现远古人类活动遗址 民间发现七色康熙圣旨 发现禽龙化石 试读章节 陈景元既不是考古学界的权威,也不是历史学家,他只是一个建筑学方面的学者,退休前在江苏省国土局工作。然而,在兵马俑的研究界,他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兵马俑的主人根本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宣太后! 陈景元第一次接触秦始皇陵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他考入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在大学里,陈景元开始广泛接触中国古代史。“建筑和其他专业不一样,必须要研究各种历史建筑的风格,”他说,“所以人文、历史等很多方面的知识都要了解。”他还认为:“浩大的秦陵建设,都是建筑学上的事,地宫结构、施工方案、土方运输以及陵墓建筑的布局、主轴线方向等,绕开建筑专业自搞一套,实际上都是不能成立的。”入学报到后的第二天,他就独自一人到临潼东边,考察荒芜不堪的秦始皇陵。几年后,秦始皇陵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由陈景元的老师负责对临潼县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对秦始皇陵的保护是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秦始皇陵的规模勘测则是计划的第一步。虽然历史没有准确地记录下皇陵的规模,但根据秦汉墓穴的时代特点以及他和同学的勘测,以秦始皇陵为中心,特地划出了30~40平方公里的保护圈,准备建设一个特别的森林公园。当时为了保护文物,划定的区域已经远远大于陵墓的面积。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地传出兵马俑被发现的消息。但让陈景元奇怪的是,出土的地方却远在当初他们划定的这个区域之外。更奇怪的是,出土不久兵马俑就被认定是秦始皇的陪葬品,陈景元非常怀疑,他说:“我们当时特地多划了很大的区域,就是为了保护文物,而且陪葬品放置那么远是不符合常规的。”很多研究材料表明,兵马俑到秦始皇陵的直线距离是1.5公里。而这1.5公里还不是两地的中心距离,他们的估算是按照两地的边缘距离,中心区域相距还要超过这个数字。陈景元依据自己的建筑学知识产生了怀疑,在家里,他展示了当年划出保护圈的测算图纸,精确到每一米的距离。“如果按照他们的解释,秦始皇陵有那么大的话,会把整个骊山也包括进去,这现实吗?”兵马俑的发现地点和秦始皇陵园的距离太远,这是陈景元对此的最大疑点。公开的材料表明,秦始皇陵的面积是56.25平方公里,周围包括兵马俑在内的多处发现都是秦始皇的陪葬品。“秦始皇陵真的有那么大吗?”陈景元怀疑说。 其次,古代帝王的陵墓多是南北走向,兵马俑的方位却在秦始皇陵的东面。作为陪葬品,却没有坐落在陵墓的中轴线上,这有可能吗?而且秦始皇陵背靠骊山,前有大河,在古代的建筑风水学说中是极佳的位置,难道古往今来只有秦始皇一人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吗?凭什么出土不久就被认定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呢? 兵马俑出土不久,考古专家很快就得出结论:“秦俑坑当为秦始皇陵建筑的一部分”。据《秦始皇陵东侧第一号兵马俑坑试掘简报》记:“秦始皇俑坑的西端西距秦始皇陵东墙1225米,和秦始皇陵内城的东北角成一直线。”加上出土的器物,陶俑“是秦始皇陵建筑的一部分”。在此后的宣传材料上,一致认为兵马俑的主人就是秦始皇。 为什么结论会下得如此之快呢?围绕兵马俑究竟发生了什么?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兵马俑是当地居民无意中发现的。当时,临潼县东西杨村一群农民在村子附近打井,发现了兵马俑。很快,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赶到,他们初步断定这可能是大型陶俑,不过距离秦始皇陵太远,是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及其时代、作用,他们一时也难以判断,当时也没有立即上报。两个月后,有新华社记者了解到情况并写了内参,刊登在人民日报《情况汇编》,标题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俑”,短短四五百字将事情清楚地描述了一遍,至于出土的武士俑是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这位记者在文章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但这篇文章已经将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这个消息引起了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当时国务院领导人的重视,要求国家文物局的负责人进行妥善保护。 当时临潼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感到压力很大。文化馆的同志讲,出土陶俑的地方距离秦始皇陵很远,对坑的大小、时代、性质和内涵等很多重要问题,他们都说不清楚。他们是反复商讨并请示县领导后才决定不上报,待进一步调查清楚后再向上级汇报。很快,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与陕西文物部门的专家一起来到临潼,现场考察后,疑问反而在更广的人群中扩散:这附近没有大型的墓葬,只有不远处有座秦始皇陵。但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怎么会放在如此远的地方呢?专家对陶俑的时代、性质、属主等问题仍不敢下肯定的结语。但在《试掘简报》中,却对兵马俑的主人作出了判断。 了解这些背景后,陈景元更加坚信自己的怀疑:“当初对兵马俑的属性并没有准确的学术判断,这难道不叫人起疑吗?” 为了使自己的说法更有说服力,陈景元跑到西安现场勘查,可是,现场看见的情况更让他疑心重重。按照兵马俑博物馆的说法,该俑坑建于秦统一全国的十几年后。但奇怪的是,坑里有很多不同轮距的车,这在当时是违法的行为。因为统一之前,秦国自己境内必须“车同轨”,否则无法在境内自由通行,统一六国后,“车同轨”又在全国推行。秦始皇又怎么会允许自己陪葬品的车轨有宽有窄呢?而且秦始皇自统一中国后,就改正朔,易“服色”,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的制度。几乎所有的武士俑出土时却从上到下都身穿大红大绿的战袍,紫蓝色长裤,这与秦始皇“尚黑”的命令大相径庭。秦始皇时只有大量使用步兵和骑兵的记载,而兵马俑坑内的军阵则是以战车为主的部队,兵器上也有可疑之处。 陈景元不断搜集相关的信息,写出了“秦俑新探——俑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开始向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刊物投稿,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对该问题的讨论。为了文章的发表,陈景元四处奔走,四处碰壁,没有学术杂志愿意和他一起冒这个险。《文汇报》的一位记者获知此事,将该事件发表在内参刊物上。政治局委员、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知道后,批示此文章可以用“未定稿”的方式发表,但结果却杳无音讯。陈景元不服气,通过知名学者于光远,向胡乔木再次反映了情况。胡乔木再次批示,表示此文章可以公开发表。但很长时间过去了,社科院的刊物上始终没有出现这篇文章。为了让自己的观点为世人所知,陈景元想出了一个暗度陈仓的办法,避开社科院,绕到自然科学院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中,陈景元除了质疑秦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还根据自己的考证说出他眼中武士俑真正的主人——秦宣太后芈氏。《西安府志》中对此记载:“秦宣太后,葬芷阳骊山,去新丰县十四里,则在临潼界。”在《临潼县志》中也说:“秦宣太后陵……在新丰县南。”地理位置和兵马俑出土地点相近。据《史记·樗里子列传》记载:“秦昭王,王母宣太后,楚女也。”可知芈氏是秦昭王的生母,而且她还是个“楚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兵马俑的发式和服装与当时的少数民族相似。公元前306年,昭襄王年少即位,宣太后摄政。太后临终之际,下令近臣为其殉葬,可昭襄王不愿意。当人殉的要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为了孝顺自己的生身之母,便下令塑造真人大小的殉俑,布置一个辎重车队,象征性地让太后回归自己的楚国故里。 该文章激起了轩然大波,国内外的研究者不断询问兵马俑考古队对此事的看法。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秦俑主人有了全新的观点,《中国考古未解之谜》一书中,作者公开将秦俑的属主列入“未解之谜”。为了扭转这种舆论压力,一些兵马俑研究学者在西安召开研讨会,后来传出消息,到会的专家学者都认为陈景元的观点不正确。陈景元逐个给参加会议的学者打电话询问,一一询问是不是反对自己的观点,而让他吃惊的是,参加会议的一些学者和他有相同的疑问。原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告诉陈景元,他本人也对此存在疑惑,并在自己的学术文章“秦俑之谜”中支持陈景元的观点。谢万幸、杨飞、张万鑫等学者在各自的学术著作中,都表达了与主流不一致的观点。但很快,这些质疑的声音都被淹没在当时的舆论浪潮中。当时,《陕西日报》刊登文章“秦兵马俑坑的主人是秦始皇帝——秦俑研究学术讨论会纪要”。兵马俑博物馆前任馆长袁仲一认为,兵马俑确实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是当年兵马俑考古队队长,有“中国兵马俑之父”之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后不久,兵马俑内发现了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秦宣太后比吕不韦早100多年,宣太后的墓葬又怎么会有后人的东西呢?”陈景元认为:“吕不韦戈发现的位置不在墓穴的底部,而在中层。如果是和兵马俑一起陪葬的话,那应该是在底部。兵马俑坑内每年都有淤泥堆积,戈发现的位置可以推断出大致的年份,那是宣太后身后的年份,而且兵马俑遭到破坏,此戈很可能是后来人带进去的。” 袁仲一认为,在一本古书上曾经记载着,秦始皇前来视察工程进展,曾下令宰相李斯将陵墓的范围,向外扩展“三百丈”。经过人们的钻探测量,发现西杨村发现陶俑的地点,正好在这“三百丈”的距离之内。陈景元则反驳,他找到那本古书的各种版本,根本就看不见有“三百丈”的字样。退一步说,秦代的1尺只有现在的23厘米,“三百丈”折成现在的尺寸,只有690米,西杨村距秦始皇陵中心接近2公里,怎么可能在“三百丈”的范围之内呢?虽然势单力薄,但陈景元还在坚持自己的声音。P6-11 序言 课堂上的知识丰富着我们的头脑,课堂外面的世界丰富着我们的阅历。对人类来说,好奇几乎是一种本能。孩子们,你们一定也想知道人类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你们更想知道,时光流逝,沧海桑田,锦绣的中华大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是啊,人类到底从何而来?世界何时开始?这些问题让我们焦灼,也让我们困惑。我们渴求答案。可惜,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我们平常阅读的课本里,也很少会出现在中学老师的课堂上。那么,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求答案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习的动力。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我们精心编写了《考古故事总动员》这本书。本书作者精心挑选了极具代表性的考古故事,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让孩子们学到真正的知识。 我们按照故事的类别,把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我们选取了一些中外考古学家的故事。万物皆有源,今时源于古,现在的根由在于过去。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文明进步,使人类进入到了崭新的时代。只是,当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身后的脚印渐渐模糊,过去的一切开始变得遥不可及。所以,我们迫切地想要找到事物的根源。于是,出现了一批伟大的考古学家,他们以坚韧的毅力,非凡的勇气,绝对的自信,从那些深埋地底的器物,一点一滴地破译出隐匿的历史信息,拼嵌出了一幅日渐真切的人类文化基因图谱。依靠他们,我们才得以在自身与祖先的行为之问建立起合理的联系与呼应,才学会在无法尽解的惊人的古代文明背景下审慎评价现代的进步。所以,我们首先要探索他们考古背后的艰辛历程。第二部分,我们介绍重大的考古发现。考古发掘的历史遗物,不只是物质性的东西,也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精神文明的见证。通过这些考古发现,我们一步步地解读历史,还原真相,使孩子们更加了解过去,关注现实。第三部分,我们选取了考古史上的一些谜案,在这些谜案后面隐藏的是莫大的悬念和无言的沉重。作为人,作为理性的动物,作为一种必须洞悉自身文化遗传宿命的生命,人类注定要对古代的史实进行艰辛的探索。尽管迷雾重重,我们仍然要去挖掘、去探索。 对人类来说,挖掘历史源于人类固有的好奇心,也源于人类探究自身奥秘的本能欲望。对孩子们来说,过去的一切是他们渴望知道也急于知道的事情,这本书有孩子们想要知道的很多谜底。了解这些谜底,可以使孩子们更从容地审视历史,正视现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