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概况/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李德洙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版一印,书前多图。本书属《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该自治地方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内容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各有关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别编写的。其编写目的是为了介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物产资源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苗族

二、布依族

 第四节 行政区划

 第五节 名胜古迹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节 早期的革命斗争

一、红军路过紫云对各族人民的影响

二、六里寨聚义

三、魁混武装暴动

 第三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四节 土地改革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互助组

二、农业合作化

三、人民公社化

 第六节 改革开放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建设

 第三节 民族法制建设

一、民族立法

二、依法治县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各族干部相互尊重、团结合作

二、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三、民族团结成绩显著

 第五节 人民生活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种植业

一、农作物种植

二、林业

 第二节 养殖业

 第三节 水利

 第四节 扶贫开发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能源工业

一、采煤

二、水力资源开发利用

 第二节 工业企业

一、县水泥厂

二、大理石厂

三、县水果加工厂

四、板当铸造厂

五、紫云光大铁合金有限公司

六、恒华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七、安顺久阳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八、紫云宏泰化工有限公司

 第三节 特色工业

一、安顺鸿祥绿色产业有限公司紫云分公司

二、佳宝改性(芭蕉芋)淀粉厂

 第四节 民族传统手工业

一、制陶

二、造纸

三、纺织、洗染

四、编织

五、酿酒

六、榨油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节 公路建设

一、公路建设

二、公路运输

三、县城交通运输

四、水运

 第二节 邮政

 第三节 电信

一、紫云电信分公司

二、紫云移动分公司

三、紫云县联通分公司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一节 财政

一、财政管理体制

二、财政收支情况

 第二节 税务

 第三节 金融

一、历史沿革

二、金融机构

三、信贷

 第四节 保险

第八章 贸易

 第一节 国内贸易

一、国营商业

二、化工商品经营

三、食盐、医药、药材经营

四、集市贸易

五、粮油经营

六、林副产品销售

 第二节 民族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一节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景点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第四节 旅游经济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一节 对外政策

 第二节 招商引资

 第三节 对外交往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一节 教育

 第二节 科学技术

 第三节 文化艺术

 第四节 广播影视与图书发行

 第五节 新闻出版

一、新闻通讯网络的建设及发展

二、出版管理

 第六节 体育

 第七节 医疗卫生

 第八节 民族医药

 第九节 计划生育

一、机构设置

二、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

三、计划生育的成就

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五、实施“村(居)民自治”,健全服务管理体系

 第十节 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体系

二、拥军优属

三、灾害救济

四、职工福利保险

五、离退休人员优待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 城镇建设

一、房屋建设

二、道路建设

三、城市供水

四、公共设施

 第二节 县城总体建设规划

 第三节 小城镇建设

一、猫营镇规划(修编)(2003—2020年)

二、水塘镇羊场集镇建设规划(2000—2015年)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一、环境保护现状

二、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三、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后记

修订后记

试读章节

4.婚姻、家庭苗族素有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注重辈分。家庭组成两代同堂居多,三代、四代同堂的也不少。长子结婚后,就另立门户,幼子一般都留在父母身边。但多数人家都要待所有兄弟姐妹结婚以后,才另立门户。“娘亲舅大”,分家时,要专请舅父及族中老人来帮助分配家产。不论穷富,幼子从优。新中国成立前,惟男子才有继承权。老而无子,可收宗族或亲友的晚辈为养子。如宗族中无适合人选,才收养外姓亲友的男孩,不过必须令其从养父姓。养父母死后,遗产归养子继承,养子顶养父之姓,三代才可还宗(即改为原姓)。有的人家,收养外姓男孩为养子,养子只能继承遗产的一半,另一半则归收养人同姓之宗族,叫做收回本宗无嗣者之“绝业”。新中国成立后,寡妇在改嫁和继承遗产等方面,均得到法律的保护。

紫云苗族婚姻的缔结,新中国成立前以父母包办居多,自主较少,一般异姓才通婚,有的支系同姓不同宗也可通婚。新中国成立后,自主的越来越多,父母包办的逐渐减少。这一婚姻习俗的变革,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人民群众觉悟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苗族青年男女有传统社交活动的习俗。自主婚姻的缔结,一般是由未婚男女青年在赶场或喜庆的日子进行社交活动相互了解而结成的。苗族青年男女以唱山歌传递感情,有情人以歌互答,经过多次交往,相互了解,产生爱慕之情,然后请媒人求亲。按习惯要履行说亲、交彩礼、订日子、结婚等手续。其手续虽不及“提亲”那样严格和繁琐,但这些程序不可少。

父母包办称之为“提亲”,过去讲究“八字相生”、“门当户对”,男女双方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生辰八字不相克,方可谈其事。门当户对,是指对女方家庭的选择。“在近要响,在远要喝”,这是对女方本人的选择。既响又嗝肯定是很有出息的姑娘,是聪明手巧的,是理想中的媳妇。“提亲”一般要往返六次,才算完成。其程序十分繁琐,婚姻的问题,父母认为是女儿的终身大事,不得马虎。否则,就被视为其女儿身价低微没有脸面。提亲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次,试探口气,或称投石拍门问路。媒人带一包喜糖或其他礼物到女家去提亲。如果女家不退礼物,预示有希望,如果退礼物,媒人还要跑多次,以探虚实。

第二次,许婚。男方请媒人带上礼物,再到女家去求婚,女方父母同意,就叫许婚,俗称放口。

第三次,订聘礼。媒人到女家后,姑娘的外公、外婆、舅父及家族,都上前来议聘礼,与媒人把聘礼具体落实。

第四次,定亲。由男家邀请族中长者和媒人一道上女家去定亲,带一坛酒、一只鸡、一块猪肉及无数包糖。女家杀鸡祭祖,和媒人一道看鸡卦,俗称“吃鸡酒”。鸡酒吃毕,女家宗族分户邀请媒人一行上门做客,盛情款待,有的要住两三天才回程。

第五次,送聘礼。除了通过媒人向女家送去一坛酒和喜糖外,还要送聘礼钱和衣物。有的只送衣物。

第六次,通过媒人议定结婚日期,按传统习惯,必须隔年报结婚日子,不能当年报。婚期议定,双方父母积极为儿女的喜事作准备。

结婚之日,新娘一般自己走路,有一位伴娘和二三位送亲婆同行。至于送亲客的人数,按苗家不同方言区的习俗而定。新娘行至家门口,由着礼服的两位迎亲婆,于大门两旁相迎,新娘跨过磨把(俗称磨担勾)和一盏菜油灯,迎亲婆致欢迎词,送亲婆致答谢词,然后才进家,由迎亲婆引新娘入洞房。如果是再嫁(俗称过婚嫂),则由迎亲婆领着绕“火塘”三转,遂入洞房。结婚之日,以双席酒大宴送亲客,夜晚欢歌达旦。是夜新娘与送亲婆一起住,第二天即回娘家。过去苗族结婚仍有“不坐家”的习俗,因是父母包办,且结婚年龄小。待长大后,农忙或遇婚丧等大事,才去接回来办理家务。现在结婚年龄一般都在二十来岁,不坐家的习俗已改。

结婚生第一个孩子,要吃“月米酒”,俗称“婴儿酒”。外家去吃月米酒,所送的礼物,如背扇、小被子、鸡、米、蛋等,须由女婿亲自上外家去接,称为“接客”。外家每送一床背扇或小被子,女婿须以一只猪腿或一两斤猪肉答谢。亲友多的人家,办一次月米酒,往往要杀一两头肥猪,才能应酬得下来。

5.丧葬苗族丧葬,由于几千年来封建思想意识的影响也和其他民族一样,仍普遍存在着不少神迷色彩。对于办寿终、善终、夭殇、凶死、产死等丧事,做法不尽相同。以寿终为例,寿终自始至终均请苗族巫师“褒谋”来主持。“褒谋”是阴阳两界的传达者,苗族的“褒谋”与汉族的道士不一样,“褒谋”是引导死者灵魂回东方祖先居住的地方去,不是引导死者灵魂升天。

苗族老人寿终,是族人中最大的悲痛。老人去世时,即鸣炮三响,俗称“送终”。族人闻炮声,即前来共议大事。给死者洗脸剃头穿寿衣,选吉时人殓,停柩于堂屋一侧,用纸扎一瓦屋立于棺木上,及时派人向亲友报丧,然后选吉日办丧事。办丧事苗语叫“做客”。“做客”之日即发丧下葬的前一日,届时,各处亲友邀人同来吊孝,把带来的糯米饭、豆腐、酒、祭幛等物置于灵前,由“褒谋”代祭。有的支系还砍马、杀牛来祭奠,砍马之俗,女性亡人由舅家来砍,男性亡人由女婿家来砍。祭毕,便按孝家指定的地点住宿,膳食一般自备。用来祭奠的牛肉、马肉,有的支系由砍马帮客人自食,孝家忌食。有的支系则用大铁锅煮好招待宾客。此间,所有吊孝的人,必须忌荤(有的支系则不忌)。苗族办丧事一般孝子披麻不戴孝。孝家在灵柩上放一捆备好的青麻,吊者来时,自取一束青麻束于腰上,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操麻山次方言的苗族,祭祀亡人须用鱼。

办丧事要请“褒谋”为亡人“开路”。开路苗语叫“开嘎”,意为“指路”。唱指路歌,其内容是反映苗族对人类生与死的看法。“褒谋”相信人死后,都要到东方祖宗居住的地方去。指路歌里,既有一宗一姓的迁徙史,又有对死者一生的叙述。“褒谋”是世代相传的,接班人从知事起就开始学徒,跟随“褒谋”熟背该姓的迁徙史,牢记丧葬仪式的所有口诀,一直到出师为止。

苗族出殡许多支系不丢“买路钱”,仅由一年老之人打着火把在前面照亮,另一人手提棍棒或梭镖在前面引路。操黔东、湘西方言的苗族丢买路钱,一孝子头戴斗笠手持弓箭在前面开路,边走边射箭,特别是过沟过桥或三岔路口时必须射箭,另一孝子挑着送给死者的东西紧随其后,再是灵柩,最后是送殡的人。先于山上挖好墓穴,灵柩一到就下棺人井,动土垒坟。坟垒好后,“褒谋”再次祭奠,最后将糯米饭倒在坟前,用一根木棍穿上公鸡头插于坟侧,并将一双新草鞋,几角辣椒,一只撮箕摆在坟上,意思是给亡人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文化科学的普及,苗族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移风易俗,旧有的丧葬习俗,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改蛮。

P10-13

序言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各有关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别编写的。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缔造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建立,实现了各少数民族在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上的民主权利,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三十多年来,各民族自治地方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了介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特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本《丛书》的出版,对于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学习,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

1981年5月

后记

2005年7月下旬,国家民委在北京召开《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修订工作会议,对《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修订工作进行了部署。是年11月上旬,贵州省民委又召开了修订贵州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工作会议,将修订任务下达各自治州、自治县。11月20日,我县成立了以县长杨玲为组长,主管民族工作的副县长雷明远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概况》修订领导小组及以县长为主编、主管副县长为副主编的编写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民宗局内,梁定勇兼办公室主任。

2006年3月24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紧急会议,将任务分解,敦促各单位各部门务必于4月15日前将资料搜齐交送编写组,并从各相关单位抽调有文字功底、经验丰富、事业心强、政治素质过硬的中青年干部参力口编写组,聘请参加原《概况>编写的现已退休多年的罗治江、吴顺轩二同志参加修订编写工作。、

在本书修订的过程中,任《概况》修订领导小组组长、主编的杨玲县长擢升,领导小组组长、主编重新调整,由新任代理县长罗桂荣担任。

参加本书编纂工作的有梁定勇、伍朝宁、潘明松、罗治江、吴顺轩、梁齐柏、韦堂清、郭凡政、胡家林、伍斌。最后由伍朝宁总纂成书,

本书的图片由罗治江、伍朝宁、梁定勇、吴顺轩、韦省提供。

本书于7月上旬脱稿,打印成册后送交贵州省《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修订编辑委员会初审,省编委会对送审初稿提出了极其宝贵的修改意见及建议,并将意见电传给编写组。根据省编委会的意见,编写组反复斟酌,多方查补资料,去粗取精,去芜存菁,基本定稿后自治县人民政府于9月中旬召集各相关单位的领导,苗族、布依族的相关人士及修编人员参加审稿会。会后,编写组作了大量拾遗补缺的工作,焚膏继晷,几易其稿,成就现在的本子。尽管编纂者小心翼翼地努力使本书少些缺憾,但囿于水平所限,难以遂愿,讹误定多,以至挂一漏万,难窥全豹,诚望有识之士不吝赐教,匡其不逮。

另各相关单位为此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县民宗局全体员工为本书的修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忱!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

2007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3: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