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方言》杂志编辑部和上海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大学召开。应邀参加会议的有50多位学者,分别来自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十多个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
本书是这次会议的论文集。这本论文集大致包括五方面的内容:语言接触的理论探讨和宏观考察,语言(或方言)的接触问题,语言历史比较中的接触问题,语言(或方言)的共时比较,其他语言问题的探讨。学者们在论文中表达的观点和看法,给人深刻的启示。
前言
理论探讨和宏观考察
语言接触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我国境内语言接触的层次和方式
语言接触性衰变的阶段性和质变标志
论语言接触与语言的变化
语言(方言)之间的接触影响
论客家话的来源——兼论客畲关系
台湾后山客语的音韵扩散现象初探
从语言接触看族群互动——从新竹地区客家旧地名出发
论闽南方言的形成及其向漳州的拓展
少数民族汉语中介语与汉语方言研究
语言接触中不同语言的势力消长——深圳城市语言现状透视
湖南临武方言兼用的基本模式及发展趋势
上海话语音的演变与方言接触
元代直译体汉语名词的“数”范畴
汉语史研究中的语言接触问题
中古汉语系词“是”后置的特殊判断句
历史比较中的语言接触
汉藏语同源词和借词的区分问题
语言同源与接触的鉴别问题
语言接触与原始白语的历史层次
语言(方言)的共时比较
吴语和老湘语中的浊音声母
拉祜语、汉语四音格词比较
淮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之比较
其他语言问题探讨
从指示词“那、这、个”用作地名说起
海南闽语中的韵摄分调
赣语新余方言的拟声词语法格式兼比较吴赣方言的后缀“叫”
语言接触中的日语外来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