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三百年岁月,能积淀下多少悬谜?十二朝帝后,又孕育出多少疑案?官史煌煌,总有不敢说、不便说、故意不说之处;野史芸芸,又有不会说、不好说、有心胡说之事。本书讲述大清奇案冤案,把案里案外那些鲜为人知或者虽为人知却知之不多的历史之谜、人性之谜,综合立体而又轻松有趣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清奇案冤案(珍藏版悲大清十二朝怨鬼冤魂)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周浩文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清三百年岁月,能积淀下多少悬谜?十二朝帝后,又孕育出多少疑案?官史煌煌,总有不敢说、不便说、故意不说之处;野史芸芸,又有不会说、不好说、有心胡说之事。本书讲述大清奇案冤案,把案里案外那些鲜为人知或者虽为人知却知之不多的历史之谜、人性之谜,综合立体而又轻松有趣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内容推荐 大清三百年岁月,能积淀下多少悬谜?君可知,天命汗王努尔哈赤是以哪些冠冕堂皇的借口诛杀了手足兄弟?又可知,他那年轻貌美的大福晋是怎样被活活地强行殉丧?摄政王迎娶皇太后惹下了什么样的身后惨祸?神武门内待选的秀女怒骂当朝皇帝,会遭遇什么样的劫难?这就是历史之谜,更是人性之谜!不熟稔历史,不可以解此谜;不谙知人性,不足以解此谜! 目录 一 太祖太宗时期奇案冤案揭秘 1.努尔哈赤诛杀亲弟奇案 2.褚英被囚死奇案 3.活殉大福晋冤死案 4.家奴告主奇案 5.多铎预谋帝位奇案 二 顺治朝奇案冤案揭秘 1.孝庄皇太后下嫁睿亲王奇案 2.《变纪》书稿冤案 3.董妃与董小宛的清宫奇案 4.顺治朝几起笔祸冤案 三 康熙朝奇案冤案揭秘 1.江南乡试舞弊奇案 2.《明史》和《南山集》无辜冤死案 3.康熙两立两废皇储的清宫奇案 4.蒲松龄考不中举人奇案 四 雍正朝奇案冤案揭秘 1.雍正奇诏承大统奇案 2.三阿哥弘时之死奇案 3.雍正皇帝禁言禁书冤案 4.吕留良、曾静冤狱案 5.麻城千古冤狱奇案 6.暴君雍正死亡奇案 五 乾隆朝奇案冤案揭秘 1.乾隆家世奇案 2.乾隆休妻奇案 3.疯子告京状奇案 4.御赐红宝石奇案 5.两淮特大盐引案 6.《永乐大典》被盗案 7.筒子河浮尸奇案 8.尹嘉铨请谥著书冤案 六 嘉庆朝奇案冤案揭秘 1.皇家尊号译错案 2.权臣和坤被诛奇案 3.兵部大印遭盗奇案 七 道光朝奇案冤案揭秘 1.以假乱真的两条人命特大案 2.道光帝皇太后仪驾金器被盗奇案 3.伯父杀侄女奇案 八 咸丰朝奇案冤案揭秘 1.好官椿寿自杀案 2.待选秀女怒骂当朝皇帝奇案 3.戊午顺天府科场奇案 4.辛酉奇案 九 同治朝奇案冤案揭秘 1.总督的娈童强奸案 2.段知县判鸡奇案 3.恭亲王弹劾案 4.臬司盗金库奇案 5.同治皇帝嫖妓奇案 6.太平天王金印遭盗奇案 7.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叛变奇案 十 光绪朝奇案冤案揭秘 1.缉捕江洋大盗烧杀奸淫奇案 2.老太监掘地刨银奇案 3.紫禁城贞度门失火奇案 4.讨债债主服毒自杀案 5.清宫内院里的三件奇案 6.假冒当朝皇帝奇案 7.《苏报》冤狱案 8.皇亲贵戚赌场奇案 9.珍妃冤死奇案 附一 附二 试读章节 1.努尔哈赤诛杀亲弟奇案 说到大清王朝的建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开国领袖清太祖努尔哈赤,是他奠定了大清王朝三百年的江山基业。其实,在努尔哈赤的背后,还有一位对大清王朝居功至高的人物,那就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舒尔哈齐,只是因为特殊的原因在史书中很少记载,而他的子孙在清王朝中一直担任重要的位置,备受重视。后来的咸丰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去世后,遗诏让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尚书肃顺等八人辅政,号称“赞襄政务王大臣”。这端华、肃顺为同胞兄弟,时人称“端三肃六”,而他们就是舒尔哈齐的八代孙。 努尔哈赤有弟兄五人,但称得上同胞手足的只有三弟舒尔哈齐和四弟雅尔哈齐。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被明军误杀,努尔哈赤继承了父祖的职位,统领建州左卫都指挥,还受封敕书、马匹,当时辽东镇帅李成梁对他也未加留意。当时的努尔哈赤二十五岁,舒尔哈齐二十岁。兄弟俩为报父祖的亡仇,秣马厉兵,不几年间,建州异军突起,不但令周围女真各部刮目相看,就连明朝和朝鲜也都知道这兄弟二人习兵多智,志向高远。当时朝鲜政府得到情报说,努尔哈赤自称为王,其弟自称船将,立志要“报仇中原”。明朝当政者对兄弟二人采取羁縻的政策,高官厚馈,努尔哈赤晋升都督,加龙虎将军勋衔,舒尔哈齐也被明廷授予都督崇阶,所以在建州内部人称舒尔哈齐为“二都督”。当时,凡军机重大要事,努尔哈赤兄弟关门密议,决定之后,雷厉风行,竞无一人了解真实内幕。但是到了公元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建州女真统一内部,还打败了海西女真哈达、辉发二部,聚有精兵劲卒数万,虎视辽东,窥探中原,有帝王之势的时候,舒尔哈齐却突然去世了,《清实录》所记,1611年8月19日舒尔哈齐“薨,年四十八岁”。在日后清朝的官修史书中,舒尔哈齐对清王朝的丰功伟绩无从追寻,实在耐人寻味。 那么舒尔哈齐是怎么死的呢?史料中对他何以致死,丧礼如何,都没做交代。当时明朝方面的记载则是“奴酋忌其弟兵强,计杀之”。(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努尔哈赤杀其弟舒尔哈齐,并其兵”。(沈国元:《皇明从信录》)明代黄道周更是详细描述了这场骨肉相残的悲剧:“酋疑弟二心,佯营壮第一区,落成置酒,招弟饮会,人于寝室,锒铛之,注铁键其户,仅容二穴,通饮食,出便溺。弟有二名裨将以勇闻,酋恨其佐弟,假弟令召入宅,腰斩之。”(《博物典汇》)在清代的老档案《满文老档》中记载,公元1609年(即万历三十七年)3月间,努尔哈赤以舒尔哈齐图谋自立为理由,杀死舒尔哈齐一子及一僚属,削夺了他所属的军民,两年后,舒尔哈齐就死去。如果当时的舒尔哈齐自有军队,当然不可能束手就擒。所以努尔哈赤用计囚禁,杀其亲信,是不可避免的。看来,明朝人说努尔哈赤杀害胞弟,恐怕不是诬传。 如果说努尔哈赤杀了自己的同胞兄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最为亲情的兄弟二人同室操戈、骨肉相残?其中当然是有权力之争的缘故。和努尔哈赤一样,舒尔哈齐也是明朝廷任命的管理建州女真的官员,又有自己属下的兵马,如果他能听从兄长的指挥,自然和努尔哈赤相安无事,但舒尔哈齐偏偏又是桀骜不驯的人,处处要和兄长分庭抗礼,兄弟之间难免矛盾重重。虽然不及其兄兵强马壮,但舒尔哈齐还是决心离开兄长。对努尔哈赤来说,舒尔哈齐的独立完全是在自己身边又立一个敌对国,由此努尔哈赤起了杀心。关于这场内部的残杀,有人指出这不仅仅是权力的争夺,而是一场“叛明”和“拥明”的斗争,明朝政府很注意扶持舒尔哈齐来削减努尔哈赤的独立势力,于是重建了建州右卫。新设右卫的治所黑扯木位于辽宁铁岭的东南。看来,努尔哈赤杀弟的疑案牵扯的问题还涉及到很多方面,一时难以完全弄清楚。 不过舒尔哈齐被其兄有意诛杀的史实基本上已经被公认了,不管权力之争也罢,政见之争也罢,二者互相交织也罢。舒尔哈齐生前有大功于清室,身后却寂寥无闻,但又不敢明言其死因。龙兴之初的诸王冤案后来有不少得到了清帝的平反,惟独没有给舒尔哈齐昭雪,这一方面是因为努尔哈赤的子孙们不愿承认其祖有杀弟的恶名,另一方面,在满清人看来,努尔哈赤杀弟也是出于维护帝业的目的,因此不能推翻太祖首定的铁案。舒尔哈齐之子济尔哈朗后来以功得封郑亲王,终清之世,王爵世袭罔替,即所谓“铁帽子王”。这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皇室对舒尔哈齐开创之功的谢酬吧。 2.褚英被囚死奇案 褚英勇武善战,功绩赫赫,为努尔哈赤完成女真诸部统一大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可称得上是建立后金汗国的卓越功臣,所以努尔哈赤对他屡有封赐。正值褚英头角崭露、顾盼自雄之时,努尔哈赤却将其幽禁于高墙之内,并于两年后即明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置之于死地,终年三十六岁。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死这样一个得力助手且是他的亲生儿子呢?因为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所以他的死一直笼罩着一层厚厚的迷雾。 褚英自幼跟随父亲东征西杀,十八岁就因战功赐号洪巴图鲁,封为贝勒。在与乌拉部的战斗中,和代善一起,鼓舞士气,奋勇杀敌,得到斩三千级、获马五千匹、甲三千副的战绩,凯旋归来,受到努尔哈赤的最高嘉奖,再赐号阿尔哈图土门,意为广略,所以褚英常被称作广略贝勒。 因为褚英屡有战功,又是长子,早在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年过半百的努尔哈赤就委任他执政,想要树立他的威信,锻炼他的能力。但这位长子让他的父亲失望了。褚英的最大毛病是心胸狭窄而欲望太大。总嫌分给他的部属、民人、牧群、财产少了,总想从所得比他少的诸弟那里索取更多的东西。努尔哈赤也认为褚英不适于执掌大政,但由于嫡长继承陈例,仍命长子褚英执政,希望他执掌大政后,改掉心胸狭隘的坏毛病。然而事与愿违,他执政后褊狭依旧,且心术不正,强迫四个弟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向自己立誓:“不得违抗兄长的话,更不许将兄长所说的各种话告诉父汗。”还声称:“凡与我不友善的弟弟们,以及对我不好的大臣们,待我坐上汗位以后,均将之处死。”天长日久,众人的不满积累起来,终于压不住了。褚英的四个弟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和努尔哈赤所倚任的五大臣,终于联合起来向汗王控告褚英,控告中一句最要紧的话就是:“担心汗王死后,我等的性命难保。”努尔哈赤大怒,斥责褚英道:“你这样威胁自己的四个弟弟,以及父亲任用的五大臣,我又如何能让你执政呢?我就是不能打仗,不能断理国事,年纪老了,也不把国家大政移交给你。”他无法再信任这个激起众怒、没有执政才能的长子,当年秋天征乌拉时,褚英被留下与代善守城;第二年努尔哈赤亲征乌拉,也不让褚英参加。从此,褚英实际上已被取消了储君的资格。 褚英性格极为暴烈,被父亲训斥后,他不但不认错、不低头,反而书写咒语诅咒父亲、诸弟和五大臣,并将咒语焚烧告天,以发泄心头的仇恨。他盼望努尔哈赤亲征乌拉失败,并策动亲信,阴谋在父亲大军兵败而归时,守住城门,不让父亲和诸弟进城。这些亲信自然心怀恐惧,后来一个参与此事的僚友因恐惧而留遗书自杀,其他几个参与者见势不妙,便一起向努尔哈赤坦白其中的阴谋,主动告发了褚英的全部罪状。 努尔哈赤又一次勃然大怒了,他立刻将褚英禁闭。经过深思熟虑,他看清了长子的存在会危及国家、危及诸子和众大臣;褚英不死,人人自危。他终于在公元1615年8月,下令处死了褚英。这一年,褚英三十六岁,而汗王五十七岁。这样可以推断,褚英被杀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他威胁了努尔哈赤的权力和地位,因此招来了杀身大祸。P3-6 序言 大清三百年岁月,能积淀下多少悬谜?十二朝帝后,又孕育出多少疑案?官史煌煌,总有不敢说、不便说、故意不说之处;野史芸芸,又有不会说、不好说、有心胡说之事。所以,这个大清,说来说去,总还是说不大清。但也正因如此,才说不尽也听不够,也才有了我们这部换一种说法的《大清奇案冤案》。 崛起于建州、半游牧半农耕的大清,最初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顺治朝入关之后,为了统治泱泱大国芸芸众生的政治需要,才从大明朝的府库里,翻出那部“大明律”,几乎毫不走样地照抄照搬一遍,大清国总算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法典。 法典虽然有了,可大清的帝王们似乎从来就没打算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历来的封建统治者多是如此——棍子只是用来打人,绞刑架总是给别人预备的。所以,大清三百年来,年年都少不了有那些“斩监侯”的倒霉蛋在黑牢里等着秋后那一刀,处处都看得到血腥场面。 君可知,天命汗王努尔哈赤是以哪些冠冕堂皇的借口诛杀了手足兄弟?又可知,他那年轻貌美的大福晋是怎样被活生生地强行殉葬?摄政王迎娶皇太后惹下了什么样的身后惨祸?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为什么会招来九族灭尽?一道“维民所止”的八股试题,又是怎样被牵强附会成“雍正去头”的政治诅咒?贵为封疆大吏,却怎么会因为剃个头就掉了脑袋?有好官之美誉的椿寿老先生,究竟被什么逼得自寻绝路?神武门内待选的秀女怒骂当朝皇帝,会遭遇什么样的劫难?冒天下之大不韪假充大清皇帝,又会得到怎样的结局…… 这就是历史之谜,更是人性之谜!不熟稔历史,不可以解此谜;不谙知人性,不足以解此谜!我们这部书正欲通过讲述大清奇案冤案,把案里案外那些鲜为人知或者虽为人知却知之不多的历史之谜、人性之谜,综合立体而又轻松有趣地展现在大家面前,非特为猎奇也,实在是想让大家在捧卷展读之后,能够多一点对历史的思考,多一份对人性的认知,多一些有益于自我的养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