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军旅生涯,他始终都是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成长;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听过列宁的报告,参加过为列宁守灵的为数不多的领导人之一;他被左倾机会主义者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刑、关押时,毛泽东亲自派贺子珍去看望他,并在时机成熟时解救了他;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却只被授过两次军衔,从中将到大将……他就是第一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本书向我们再现了萧劲光大将传奇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毛泽东关怀下成长起来的萧劲光大将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吴殿卿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60年军旅生涯,他始终都是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成长;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听过列宁的报告,参加过为列宁守灵的为数不多的领导人之一;他被左倾机会主义者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刑、关押时,毛泽东亲自派贺子珍去看望他,并在时机成熟时解救了他;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却只被授过两次军衔,从中将到大将……他就是第一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本书向我们再现了萧劲光大将传奇的一生。 内容推荐 60年军旅生涯,他始终都是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成长; 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听过列宁的报告,参加过为列宁守灵的为数不多的领导人之一; 毛泽东曾十分信任地对他说:你在托尔马乔夫学院系统地学过军事理论,又带过兵。蒋介石能办黄埔,你就不能办红校?我们的红校一定能超过黄埔。 他被左倾机会主义者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刑、关押时,毛泽东亲自派贺子珍去看望他,并在时机成熟时解救了他; 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却只被授过两次军衔,从中将到大将; 他是第一任海军司令员。“文革”中陷于危难之时,毛泽东曾说:萧劲光在,海军司令不易人。 晚年,他身居高位,担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仍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目录 第一章 贫苦人家出身的“大知识分子” 小学、中学,“俄罗斯研究会”初会毛泽东 沐浴在列宁主义的光辉里。为列宁守灵 再次赴苏专门学军事 第二章 军旅生涯从中将起步 22岁的国民革命军中将 “这个娃娃党代表,果然厉害!” 紧要关头坚决听从党指挥 第三章 化“剿共”主力为红色劲旅 毛泽东再点将 按古田会议精神办事。聂荣臻说:红五军团开始 “红”了 在毛泽东指导下,平息“反水”风波 红五军团成为红色劲旅 第四章 毛泽东亲自拯救受冤刑的萧劲光 莫须有的罪名 “他们是杀鸡给猴看,打击萧劲光就是打击我” 毛泽东派贺子珍到监房看望萧劲光、 中央为萧劲光做出了公正的结论 第五章 革命大本营的“大管家” 毛泽东又惊又喜:“这样短的时间就把土匪肃 清了?” 以弱胜强守河防 毛泽东指导萧劲光:有理、有利、有节 “在延安靠你萧劲光吃饭嘛!” 保存140多份毛泽东手迹——不可估价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亲自拟文推广,“双拥”成为党和军队的优 良传统 第六章 开辟“犹如汉高祖之汉中”地 “上奏”“出师表” 陈云说:“板我来拍,仗怎么打,你来考虑。” 一招妙棋,四保临江,夯实基础 第七章 兵不血刃克长春 陆上孤岛,城外城 郑洞国哀叹:“长春是一支断了线的风筝” 滇音、楚歌、粤调都是枪弹 周恩来亲自劝降。郑洞国无奈撒谎 第八章 战华中大败“小诸葛” 毛泽东称白崇禧“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提议由 萧劲光任先遣兵团司令员 程潜、陈明仁联手起义,“小诸葛”失算了 决战衡宝,“小诸葛”全线崩溃 第九章 毛泽东“钦定”的海军司令 毛泽东当面授命:我就看上了你这个“旱鸭子” 一切从零开始 “第二顾问团。这个办法好!” 毛泽东宴前再谈兵 第十章 “早鸭子"要成为大海蛟龙 宣告中国有海无防历史的结束 “院校是海军建设的鞍钢”。治军先治校 “海军建设不起来。我怎么向党中央毛主席交代!” 向苏联海军学习 第十一章 打造中华民族的海上长城 “我这个海军司令真是两手空空啊!” 请毛泽东主席出面 新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代巡逻艇诞生,但 主机还需从苏联进口 圆了百年潜艇梦 “四大金刚”的传奇航迹 “海空雄鹰”艰难起飞 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土地上,我们却只有 三分使用权,这比袁世凯的卖国条约还厉害! 人民海军从浅蓝走向深蓝 毛泽东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第十二章 年轻的海军不辱使命 夺回制海权。毛泽东电令:这是人民海军的 首次英勇战例,应予学习和表扬 受命出击,封锁金门岛。诞生了共产主义 战士安业民,也孕育了优秀故事片《海鹰》 毛泽东明确指出:“美军入侵海南岛, 应该打,坚决打!” 第十三章 粉碎林彪导演的夺权丑剧 “三军少一军”,是林彪郁悒已久的一桩“心病” “夺权”的密谋和预演 丑剧迫不及待地出台了 刘少奇指出:夺权是第一位的错误。毛泽东 再次为萧劲光讲话 第十四章 所谓“萧劲光上贼船”事件始末 萧劲光没有投林彪、江青两个集团骨干分子 的票,江青怀恨在心 经叶剑英同意,海军党委率先解放了60% 领导干部,张春桥大发脾气 毛泽东说:“萧劲光是个老同志,他上什么贼船? 萧劲光是终身海军司令。他在,海军司令不易人” 萧劲光对叶剑英说“在毛泽东身后,江青、张春桥一伙 肯定要趁机夺权。得想个办法把这些家伙搞掉” 一生真伪天下知。陈云批示:我的意见, 对萧劲光平反不要留尾巴 第十五章 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阖家共赏花月夜 国宝自然要归国家 盛世抒怀唱大风 万里海疆两代情 物是人非事未休 第十六章 最后的期望和嘱托 病床上的“万言书” 留给党,留给后辈子孙 最后白刍军礼 后记 试读章节 陕甘宁边区东临奔流不息的黄河。河对岸便是日军大兵压境的山西省。 这段黄河,北起府谷,南至宜川,蜿蜒500余公里,既是阻止日军侵犯边区的天然屏障,又是边区、留守兵团与各抗日根据地联系的唯一通道。一旦河防失守,不仅全边区不得安宁,而且势必割裂中央、军委与各根据地的联系。所以,留守兵团成立伊始,军委首长向萧劲光交待任务,第一条就是“保卫河防”。 全国抗战初期,日军在华北的兵力约37万,进入山西的是两个半师团,少说也有4万人,而留守兵团,连1万人都不到。况且还要剿匪,还要应付顽固派的骚扰破坏。至于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更是显而易见的。 千里河防,千钧重担!从留守兵团成立那天起,如何保卫河防,就是萧劲光一个经常思虑的重大问题。 日军咄咄逼人,逐步向河防逼近。1937年11月16日,毛泽东专门听取了萧劲光关于保卫河防的汇报。 “听说你们研究了,今天请你谈谈。日本人目前会不会过黄河?他们过黄河怎么办?”萧劲光跨进窑洞刚坐下,毛泽东就开门见山提出了问题。 萧劲光是毛泽东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见面。没有客套,一边掏本子一边就开始汇报。“这个问题,曹里怀、莫文骅我们几个人研究了几次,昨天开了干部会,有个文件很快就报军委。” 萧劲光说:“我们分析了一下,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日军要进攻西安的时候,可能以一支部队进犯河防,以配合行动:二是日军要进攻整个大西北时可能以一路兵马进攻陕北;三是日军在山西进行‘扫荡’,可能侵犯河防,威胁我们边区的安全。” 毛泽东插道:出现了这些情况,你们怎么办?能守得住吗? 萧劲光接下去说:“仅从兵员数量、装备质量上看,明显是‘敌强我弱’。单靠留守兵团的少数兵力,这么长的防线,确有困难。但是和整个华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联系起来看,黄河对岸,无论是晋西北、晋西、晋东南,都有我八路军主力和友邻部队在不断打击敌人,破坏敌人的进攻计划,牵制敌人侵犯河防的行动。所以我们坚守河防,不是孤立的。更何况我们还有地理上的优势:黄河虽然蜿蜒千里,但水深流急,渡口很少。东岸多土山,西岸多悬崖峭壁,无法架桥,要渡河只能漕渡。这样的地形条件,明显利于守而不利于攻。还有一条,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援,这是孤军深入的日本侵略军所不能比拟的。”讲到这里,萧劲光稍作停顿,“综合这些条件,我们的‘弱’就不是单纯的‘弱’,敌人的‘强’也不是真正的‘强’。只要我河防部队保持高度警惕,加上部署、指挥得当,河防就会固若金汤。我们一定能胜利担当起保卫河防的任务。” 看得出,毛泽东对萧劲光的汇报是满意的。萧劲光一讲完,毛泽东便径直说:“现在就要起草一份电报,把部署告诉贺龙他们。” 兵力部署大体就绪,留守兵团河防部队立即进入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打防御战,坚固的工事是首要的准备。由于部队打惯了运动战和游击战,官兵缺乏土工作业的实践和训练,构筑工事成了一项最繁重的任务。但官兵们的热情和创造性是无与伦比的。在人民群众的帮助支持下,大家克服技术上、工具上的困难,充分利用河岸的悬崖峭壁,日夜加班,很快筑起一道蜿蜒千里,类似坑道的坚固工事。工事完工不久,国民党政府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即派员进行视察。看了工事后,对八路军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便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由衷钦佩,称赞“这才是真正的国防工事”。这些工事在后来保卫河防的战斗中,对抵挡敌人飞机、大炮的轰击,减少部队伤亡,消灭敌人,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日军侵入山西后,由于驻晋八路军各部和友军部队的牵制,相当一段时间里未敢渡河西进。1938年2月,日军在陆续进占了黄河东岸的一些据点后,便开始向黄河西岸伸出魔爪。 3月13日,侵占山西的日军先是派出10架飞机在河西岸留守部队阵地上空轮番侦察、轰炸。接着,用20余门大炮猛烈轰击3小时。尔后,抵达黄河东岸待命的日军2000余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开始渡河。留守兵团警备六团官兵在团长王兆相的指挥下,沉着应战。敌机轰炸、炮火轰击时,部队隐蔽不动。日军见对岸无反应,以为轰炸攻击奏效,遂蜂拥冲下河岸,试图登船。警六团官兵突然集中全部机枪,同时开火。密集的子弹像飞蝗一样落入敌群。日军毫无戒备,被打得懵头转向,乱作一团。警六团事先准备好的一部兵力,乘敌慌乱之际迅即过河,袭击敌人侧背。敌人连遭重创,无力支持,向兴县方向仓皇逃去。此次战斗,毙伤敌人140余人,缴获步枪10支及军用物资一批。警六团只伤亡6人。 同年5月初,日军1.5万人倾巢出动,附炮30门,气势汹汹地沿离(石)军(渡)公路大步西进,企图占领军渡,在宋家川附近渡河,侵入陕甘宁边区。10日晚,其先头部队已抵近王老婆山,后续部队还源源不断推进。驻守宋家川一带的警备八团,经过周密侦察,事先已准确掌握了敌人的行动意图。团长文年生抢先率领一支部队渡过黄河,借暮霭掩护隐蔽待机。日军刚到达黄河边,尚立足未稳,天已黑尽。文团长便指挥部队趁暗夜向刚刚进到王老婆山的日军大队发起突袭。日军猝不及防,慌忙应战。双方激战几个小时,毙伤日军200余人,缴获步枪、机枪20多支,营长郭永清还亲自抓了一个日军俘虏。由于在此遭受重创,同时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和地方抗日游击队也在敌后发动袭击,展开游击战,日军只得掉转头退兵。 几次战斗过后,在留守兵团机关的组织指导下,河防各部队都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和防区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做法、经验。概括起来,主要的经验有两条:一条叫“半渡而击”。即在敌人没有到达火力范围前,善于隐蔽,避开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待敌人进入火力网后,最大限度地发扬火力,或消灭敌人于集中登船时,或消灭敌人于航渡中。第二条是“主动出击”,或者叫“以攻为守”。就是说,所谓防御不是消极的、单纯的防御,而是要注意选准时机,在对面有我主力部队配合或形势允许的情况下,先于敌人渡河前渡过河去,主动地袭击敌人,在正面防御部队的配合下,打退敌人的进攻。 在各部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萧劲光主持召开作战会议,进行了保卫河防问题研究、交流。之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党中央决定将以王震为旅长的359旅调回陕北,驻防绥德地区,河防守备力量大大加强。由是,不仅阻止了日军渡河,而且在日军“扫荡”晋西北时主动出击,积极配合河东部队作战,打击敌人。 从1937年9月至1945年9月,八年抗战期间,在驻晋八路军部队的配合下,萧劲光指挥留守兵团部队对日作战70余次。千里河防固若金汤,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陕甘宁边区一步。 P66-69 后记 《在毛泽东关怀下成长起来的萧劲光大将》书稿送出版社后,我似乎了了一桩心事,松了口气。但静下心来想想,又有点惶惑。 我由海政宣传部调编研室后,主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海军卷各册,即《海军综述》、《海军大事记》、《海军回忆史料》、《海军文献》等书,以及在海军的开国将领(按照军委文件规定为“1955年以前的中将以上”)传记的编纂、撰写工作。为了完成这些书稿的编写任务,我查阅了海军半个多世纪里浩繁的档案史料,访问了若干参与海军创建工作的老前辈、老首长。这些珍贵的史料,使我深受教育和震撼:人民海军从一张白纸,边打边建,到今天各兵种齐全,装备先进,现代化的战舰劈波斩浪,走过了何等艰辛的路!巍峨雄伟的“海上长城”,凝结着奠基者、“打桩人”多少心血、热汗啊! 诸多参与了海军创建的老首长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首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他从鸭绿江口海岸到南沙群岛,亲手绘就了万里海防的建设宏图;他“铺摊子”、“打桩子”,主持创建了水上、岸防等诸兵种部队;他带领党委一班人把来自陆军的“土八路”、各地的“原海军”、地方知识青年造就成了一支训练有素、具有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的人民海军部队。他与数十万海军官兵一起用智慧和汗水使中华民族在经受了一百余年的侵略掠夺后,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制海权。十年动乱中,海军是“重灾区”,机关、部队层层站队。曾几何时,海军自上而下划分为“李派”、“张派”,云云。但萧劲光,在海军司令员任上凡30年,却从来没有“萧派”。他说:海军是党的海军、人民的海军、国家的海军,不是我萧劲光的海军! 海军大将萧劲光,名副其实的心胸如海、大将风范! 在这种感动的驱使下,我在编写史书的余暇写了部分反映萧劲光事迹的文稿,陆续发表在《人物》、《军事史林》等军内外刊物上。随着稿件的积累,朋友提醒我:为什么不把这些稿件编成一本书呢?由此而始,我把已陆续发表的修改整理,未曾写到的逐步补齐,最后形成了这本书:《在毛泽东关怀下成长起来的萧劲光大将》。 由于系多篇散稿拼编而非一气呵成,最初的书稿便出现了一个突出问题,即篇章间,有的不够连贯,有的则交叉、重复。我虽然努力做了调整、修改,仍然问题不少。最后,是人民出版社编审张继华亲自动手加工整理,才终于成书。 传记作品的基础是资料充实。在写作过程中,我查阅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多人的年谱、传记,参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中的若干卷、册,及许多老首长在权威报刊上发表的回忆文章。由于篇目浩繁,难以一一列出。在此谨表示衷心感谢。 书成了总算松了口气,但由于个人水平的限制,加之研究不够,难以达意传神,又总是惶惑不已。然而既已成书,便不揣呈方家读者于案前,有什么错讹不妥之处,望予批评指正是祈。 ——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