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来岁的流浪儿,带着一个七岁半的流浪儿,从卖报起步,逐渐扩大经营范围,添加火柴、盒装烟叶、廉价香烟等,由他的狗伯尔克驮着,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小店铺,虽然小本薄利,却显示了两个孩子的聪敏机智和天生的经营头脑。小把戏的生意经令人赞叹,他凭着本能,在未来的路上始终往高处走,目光放到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他们不乘坐最快捷的火车,而是推着轻便小车,沿途给农民送去很难买到的日用品,旅行不花钱反而赚钱。
他们到了都柏林,考察一番之后,选中地址,租了店铺,成立“小把戏公司”,开了“小口袋百货店”,很快赚来人气,赢得顾客的钦佩和信赖,日益红火起来。
在爱尔兰的一座小城,一位江湖艺人正在表演一场富丽堂皇的英国朝廷晋见场面,而使这个木偶世界活动起来的是一个装在箱子里的三岁男孩,他就是小把戏。这个贫苦孩子的流浪故事从这里开始,充满了悲惨和离奇的情节,最后却以美妙的喜剧结尾。
第一章 在康诺特的腹地
爱尔兰面积有两千万英亩,大约合一千万公顷,由一位副国王统治。副国王也称总督,是受大不列颠君主委任,并配备一个私人顾问团。爱尔兰分四个省:东部伦斯特省、南部芒斯特省、西部康诺特省、北部阿尔斯特省。
据历史学家称,从前联合王国是一个完整的岛国,现在却一分为二,彼此精神上的抵牾要超过自然的隔阂。从建国之初,爱尔兰人就是法国人的朋友,英国人的对头。
爱尔兰,在旅游者心目中是个美丽的地方,而对其居民来说则是个悲惨的国度。人民不能使这地方丰产,这地方也不能让人民吃饱饭,尤其是北部地区。然而,她绝非一块不生育的土地,因为她的子女有数百万。如果说,这位母亲没有奶水喂养孩子,但是,至少孩子热爱她,因而给她起了最美妙的名字,最“sweet”的名字——这个词他们嘴上说得烂熟。说她是“绿色埃林”,她确实一片青翠。说她是“美丽的绿宝石”,是镶花岗岩,而不是镶金子的一块绿宝石。说她是“树林之岛”,但她更是岩石之岛。说她是“歌谣之地”,但是她的歌仅仅从病人口中唱出来。说她是“大地第一朵花”、“海洋第一朵花”,但是在狂风中,花朵很快就枯萎了。可怜的爱尔兰!她不如叫“苦难之岛”,多少世纪以来,她就应该用这个名字:八百万居民中,就有三百万穷苦的人。
爱尔兰平均海拔六十五图瓦兹,在都柏林湾和戈尔韦湾之间,有两个高原地区明显地隔开平原、湖泊和泥炭沼地。这个岛国中央凹陷,形成盆地——盆地自然不缺水,“绿色埃林”的湖泊总面积约三千二百平方公里。
韦斯特波特是康诺特省的一座小城,位于克卢湾的腹地。克卢湾分布着大小三百六十五个岛屿,类似布列塔尼海岸的莫尔比昂。这个海湾是海滨最为赏心悦目的地方,有各种岬角尖端,参差排列恰似鲨鱼的牙齿,在咬碎海浪。
在这个故事开场的时候,我们要去韦斯特波特,才能见到“小把戏”。以后我们还会看到,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又是如何收场的。
这座城镇大约有五千居民,大部分信天主教。一八七五年六月十七日恰逢星期日,这天早晨,大部分居民来教堂做弥撒。康诺特是麦克马洪的故乡,这里多出这类地道的克尔特人,他们在备受迫害的原始家庭中代代相传。然而,这又是苦难深重的国度,它不是恰恰证明了这种通常的说法:“去康诺特,就是下地狱!”
在上爱尔兰的乡镇里,百姓都很穷苦。不过,有平日的破衣烂衫,也有节日的破衣烂衫,即饰有花边和羽毛的破衣裳。到了节日,他们换上破洞少些的服装:男人披上下摆带流苏的落补丁的斗篷,女人则一层一层套了几条从旧货店买来的裙子,戴上本来饰有假花、但花瓣脱落而只剩铁丝骨架的帽子。
他们全赤脚来到教堂门口,以免费鞋,但是出于礼仪,不穿上底儿磨透的短统靴、帮儿裂口的高统靴,谁也不肯跨进教堂的大门。
在这种时刻,韦斯特波特街道阒无一人,只见一个推小车的人,还有一条在前边拉套的干瘦的大狗:那是西班牙猎犬,皮毛呈黑色和火红色,爪子被石子路磨破,毛也被绳套磨光了。
这个江湖艺人是从梅奥郡首府卡斯尔巴城来的,一路西行,穿越面向大海的这些高地的隘口。爱尔兰山脉多数面向大海,如北部的内芬山脉,其高峰有两千五百尺;南部的克罗帕特里克山脉,早在四世纪,爱尔兰大圣徒,基督教的传人者,就在那山中度过四十天斋日。那江湖艺人再走下康尼马拉危险的陡坡路,穿过注入克卢湾的马斯克湖和科里洛哈菲尔湖一带的荒野。他没有乘坐火车,取道连接都柏林和韦斯特波特的中西部大铁路,也没有托运行李。他走乡串镇,到处叫喊着他的木偶戏,不时挥鞭猛抽一下拉不动车的大狗。那只有力的手猛抽一鞭,便引起一阵痛苦的狂吠,有时车上长时间的哀嚎还夹杂着拉长声的呻吟。 那人于是对大狗说:
“你到底走不走,狗娘养的?……”他仿佛对躲进车上的另一个人嚷道:
“你住不住口,狗崽子?”
于是,狗不再哀嚎,又拉起车缓慢前行。
那人名叫托恩皮泼。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昵?这无关紧要,只需知道他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就行了:在英国各岛屿,这类人在下层多得很。这个托恩皮泼情感跟一头野兽不相上下,心肠跟岩石一般坚硬。
这人一走到韦斯特波特头几户人家,就走上主要街道,只见两旁排列着颇为像样的房合,还有挂着各种华丽招牌的店铺,但是没有什么生意可做。这条街连着许多肮脏的小巷,好似一股股浊水注入一条清澈的河流。托恩皮泼的小车行驶在铺了尖砾石的街道上,一路稀里哗啦山响,大大损坏了要愉悦康诺特居民的木偶戏的生意。
到处都缺观众,托恩皮泼还继续往前走,进入街道穿过的两行榆树林荫下的槌球场。槌球场连着一座公园,园中保养得很好的沙径,一直通到克卢湾的露天码头。
毫无疑问,城市、码头、公园、街道、河流、桥梁、教堂、瓦房、棚屋,这一切都属于一个大富豪德·斯利戈侯爵,他出身纯血统古代贵族,对他的佃农倒也绝不是个坏主人。须知爱尔兰的全部土地,几乎都属于这类大富豪。
且说托恩皮泼,每走二十步就停一下小车,环视周围,操着听似没上油的机械摩擦声的嗓音,吆喝道:
“皇家木偶戏……木偶戏!”
没有一个人走出店铺,也没有一个人从窗口探出头来。只有毗邻的小巷偶尔出现几个身穿破衣烂衫的人,全是饿得发青的面孔,红红的眼睛,像通风口一样深陷,里面空洞洞的。继而,又见几个五六岁的孩子,几乎光着身子,他们等小车在林荫大道停下的时候,才敢接近托恩皮泼,一齐叫嚷:
“铜板儿……铜板儿!”
这是指面值最小、便士再往下分的铜钱。这些孩子向谁讨昵?向一个更想请人施合而不愿施舍别人的人!因此,托恩皮泼又跺脚又挥手,瞪圆眼睛,做出威吓的动作,逼使这些孩子多加小心,站到他鞭子抽不到的地方,尤其要远远避开那条狗的利齿——那条狗受了虐待,真像一头野兽那样凶猛了。
况且,托恩皮泼也怒气冲冲。他简直是在荒漠里吆喝生意,没人跑来看他的皇家木偶戏。帕迪是爱尔兰人的绰号,就像约翰牛是英格兰人的绰号一样。帕迪一点也没有显露好奇心,他绝非敌视女王的高贵家庭。绝非如此。他不喜爱的,他甚至怀着几百年受压迫而积聚的全部仇恨所痛恨的,就是大土豪,因为大土豪把他看得比俄国农奴还低下。他热烈欢呼奥康内尔,正因为这是个伟大的爱国志士,支持一八○六年三王国联合协定所确立的爱尔兰的权利,还因为这位政治家表现出了魅力、坚忍和政治胆识,在一八二九年争取通过了解放议案。也就是说,多亏了他那顽强的态度,爱尔兰,英国的这个波兰,尤其是天主教的爱尔兰,才能进入几乎自由的时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托恩皮泼若是考虑得更周到些,就会向同胞打出奥康内尔的旗号,但这也并不意味着鄙视女王陛下的肖像。自不待言,帕迪更喜爱,而且大大地喜爱出现在钱币上的女王像。英国制造出来的英镑、克朗、半克朗、先令上的女王像,爱尔兰人兜里恰恰没有。 这个江湖艺人一再招呼,却没有招来一个认真的观众,无奈小车又往前行驶,由瘦得皮包骨的大狗艰难地拉着。
托恩皮泼走在槌球场通道上,在茂盛的榆树荫下只剩下一个人了。那些孩子终于丢下他走开了。他就这样一直走到林荫沙路纵横的园子:斯利戈侯爵允许公众在园内通行,以便前往离城足有一英里的码头。
“皇家木偶戏……木偶戏!”
没有一个人应声而至,只有鸟儿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发出尖叫声。园子也跟槌球场一样空空如也。这是星期天做礼拜的时刻,为什么来邀请天主教徒看演出呢?显而易见,这个托恩皮泼不是本地人。等到吃过午饭,在早弥撒和晚祷之间,他的演出也许会有人捧场吧?不管怎么说,畅通无阻,可以一直走到码头,他没有以圣徒帕特里克,而是以爱尔兰所有魔鬼的名义这样诅咒一声。
这码头在克卢湾里,挨着河流,是这一带海岸最宽阔、最避风的港口,但来往船只很少。如果说驶来几条船,那也必定是大不列颠,也就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给康诺特运来了这个贫瘠地区不出产的东西。爱尔兰这个孩子要吃这两位的奶长大,但是吃这两位的奶要付出很高代价。
好几名水手在码头上抽烟散步,在这礼拜天,船上自然停止卸货。
大家知道,盎格鲁-撒克逊人多么遵守礼拜天的规矩,新教徒推行清教,更是变本加厉地参加宗教仪式,而在爱尔兰,天主教徒则同他们比赛恪守教规。然而,他们只有二百五十万人,却要对付五十万英格兰教不同会门的信徒。
P3-6
主旋律的弦外音
李玉民
儒勒·凡尔纳一生创作七十余部作品,绝大部分是科学幻想小说,因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那么不言而喻,在幻想中进行科学探索和探险,自然就是他文学创作的主旋律。
这个主旋律还的确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这些探险家无所不能,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天能飞向月球,入地就直达地心,还前往北极,甚至虚无缥缈的大西岛、利登勃罗克海,深入这些极点的中心。他们满怀激情,就近观察宇宙的奥秘,亲身体验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引人入胜的情节,惊心动魄的场景,令人赞叹的想象力,描绘得又那么逼真可信,这些构成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巨大魅力。
这种魅力之大,当时就催生了一家杂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家杂志整整伴随了凡尔纳一生的创作,四十余年间,几乎成为他的专号。早在1862年,经大仲马介绍,凡尔纳结识了出版家埃泽尔,将他第一部科幻小说的手稿交给他,埃泽尔是雨果的出版商,很有远见卓识,他看了《气球五周行》的手稿,当即决定出版,并且着手创建《教育与课间杂志》,要同凡尔纳长期合作,创刊号就登载他的科幻小说《英国人在北极》。此后,凡尔纳每写出一部科幻小说,几乎总是首先在这家杂志上登载,然后再出单行本。一直到凡尔纳去世的第二年,1906年《教育与课间杂志》出最后一期,刊登完他的《金火山》终卷,也就停刊了。
一种文学杂志,同一位作家相伴四十二年之久,形成依存的关系,这应是文坛上难得一见的盛事。凡尔纳长久旺盛的创造力,长久地支撑了与其共存的杂志,也从而表明凡尔纳科幻小说的长久魅力。
这种魅力确实长久,并未由于书中的科学预见,如今大半都已经实现,就相应地丧生了,只因凡尔纳科幻小说的主旋律,并不是建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那么究竟如何呢,不妨看看在刊登《阿特拉斯船长历险记》时,出版者埃泽尔所加的按语:
作者给这部小说起了个副标题:《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旅行》,也就确定了写作计划,即囊括已经出版的和将来出版的作品。他创作的宗旨,就是概括现代科学所积累的有关地理、地质、物理、天文的全部知识,以他特有的迷人而生动的形式,重新谱写宇宙的历史。
然而,小说家的创作实践,没有也不可能真正遵循这一宗旨。他虽然对科学极感兴趣,掌握了不少科学知识,也结交了一些科学家朋友,并在写作中就科学问题向他们请教,乃至同他们合作,但是在大多情况下,他也只能运用一些基础知识,更多的是发挥想象力,安排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表现人们一往无前的探险精神,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
凡尔纳在创作中,受两股力量的牵引,一方面要传播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故事情节的发展,犹豫之间制造了不少悬念,平衡的过程就是故事情节的发展,既达到一种特殊紧张的程度,又显得真实可信而非胡编乱造。我们知道,凡尔纳从小就接受了最传统的人文主义教育,后来又像许多作家那样,受到乌托邦思想的影响,他确信随着科学的进步,乌托邦这种空想社会势必变得更加美好。就这样,地质学、地理学通向了人类学,在凡尔纳生动的笔下,玄武岩洞变成了回响风声音乐的大教堂,岛屿成为人间乐土,极地的巨大浮冰,那形状与晶莹的光亮,也颇似东方异国的城池。总之,他这些作品主题所钟爱的大自然舞台,都成为人利用科学知识营造的乌托邦。然而,凡尔纳的乌托邦居民为数极其有限,并不像现代城市的规划,如《布兰尼康夫人》中的空港、《神秘岛》中的南太平洋上的荒岛,不过寥寥数人,远离人类的文明社会。更有甚者,这种乌托邦乐园,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机器一旦泛滥,如《一座理想城市》的那种情景,只能引起这位亚眠市议员的嘲笑与不安。“一个自然的避难所,如果落入学者手中,就很可能变成一个强盗的巢穴,一座大都市也很可能变成可恶的城市”(Ch.Robin),就像在《迎着旗帜》、《世界的主人》中所描述的那种情况。
作者不堪失望的压力,从1886年起,悲观主义情绪日益增长,不再深信科学的进步能美化乌托邦了。《神秘岛》的结尾部分耐人寻味。五名美国人落难到一个荒岛,他们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岛上的丰富资源,齐心协力,经过四年的奋斗,将荒岛建成一个小小的理想国。不料火山爆发,过去的荒岛,如今的乌托邦家园也沉没了。幸而这个小群体获救,回到祖国,用尼摩艇长赠给的一盒珍宝,购买了一片土地,按照那个荒岛的模式,创建了一个“陆地岛”,这就意味着在现代文明社会中间,创建他们的乌托邦——理想的小社会。不过,小说并没有详细讲述,匆匆一笔带过,也就结束了。
初读《小把戏》,就觉得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它是另类,是非主旋律的一部作品,也像马洛(Malot)那样,写一部以流浪儿为题材的小说。当初翻译完了《小把戏》,也没有深想它与作者的其他作品究竟是什么关系,只当作是一种孤立现象。现在想来,他是不是通过流浪儿小把戏的故事,要在现实社会中间创建他的乌托邦,填补他在《神秘岛》结尾时留下的空白呢?
不管怎样,小把戏的故事没有落入俗套。不过,女演员安娜‘威斯顿小姐收养被从大火中救出的小把戏时,还真让人担心,莫非又是流浪儿进入富人家,命运发生陡变吗?幸好这个好心的女演员是个非常任性的人,爱心来得快,也消失得快:只因戏演砸了,小把戏让她在舞台上出了丑,她便丢下孩子走掉。不到六岁的小把戏再次流离失所,被善良的佃农马克卡蒂夫妇收留,他在农场过上勤劳俭朴的幸福生活。难道这就是小把戏的归宿吗?其实不然,四年多的幸福安定的生活,又因年景不好,马克卡蒂因欠租被驱逐而戛然而止。直至小把戏进了侯爵府,年仅十岁就当马夫,读者也不会担心了,知道这不是久留之地,作者无非要对比小把戏在穷人家和富人家的生活,体验冰火两重天。
故事讲到这里,除了爱尔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之外,小说还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小把戏的这些经历,只不过是铺垫,而他的真正故事,这部小说的独到之处,则是从他创业开始的。
一个十来岁的流浪儿,带着一个七岁半的流浪儿,从卖报起步,逐渐扩大经营范围,添加火柴、盒装烟叶、廉价香烟等,由他的狗伯尔克驮着,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小店铺,虽然小本薄利,却显示了两个孩子的聪敏机智和天生的经营头脑。小把戏的生意经令人赞叹,他凭着本能,在未来的路上始终往高处走,目光放到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他们不乘坐最快捷的火车,而是推着轻便小车,沿途给农民送去很难买到的日用品,旅行不花钱反而赚钱。
他们到了都柏林,考察一番之后,选中地址,租了店铺,成立“小把戏公司”,开了“小口袋百货店”,很快赚来人气,赢得顾客的钦佩和信赖,日益红火起来。总之,小把戏创业是这部小说最好看的部分,无需多讲,还是留给读者欣赏。年轻的老板年满十六岁时,小把戏公司资产从开业时的一百五十英镑,增加到两万英镑。小口袋百货店成为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小把戏年幼时碰到的好人:西茜、格里普,以及他的合伙人保伯,老商人奥布赖恩先生,他们齐心协力经营的事业,是不是作者心目中融于现代社会的乌托邦呢?
至少在我看来,小把戏公司是更具有现代意义的“陆地岛”。
2007年7月于北京花园村
儒勒·凡尔纳象征着人类的整个历史。
——[美]雷·布雷德伯里
他(凡尔纳)创作的宗旨,就是概括现代科学所积累的有关地理、地质、物理、天文的全部知识,以他特有的迷人而生动的形式,重新谱写宇宙的历史。
——[法]埃泽尔
凡尔纳继承了米什莱生生不息的宝贵思想,差不多认为一种巨大的、难以分析的生命源泉包围着地球,支配着地球的演变。
——[法]克里斯蒂安·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