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音乐(附光盘)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作者 阿申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们沿着一条神秘的道路,漫步走向心灵深处……

习惯了听音乐,倒也不妨试试读音乐!本书用文字来表达音乐(音符)的部分并不太多,倒是那些似乎与音乐不太相关的内容更多一些。书中以大量重建现场的图片,搭配浅显易懂的文字,并配有相关乐曲的光盘,完美地将抽象的古典音乐艺术,以具象的画面展现了出来,是一本古典音乐爱好者的生活之书!

内容推荐

“读昔乐”可以是阅读、品读、释读,感性的音乐用文字加以描述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亦如文学里的通感,也正如喝茶一般,很多时候并不只是为了止渴,也是为了品尝茶巾的滋味,邢种喝下去后满齿留香的感觉。音乐也是有味道的,仿佛书本一样散发出独特的气味,等着你去“阅读”!

本书以大量重建现场的图片,搭配浅显易懂的文字,并配有相关乐曲的光盘,完美地将抽象的古典音乐艺术,以具象的画面展现了出来,使得“阅读”音乐将更为精彩,是一本古典音乐爱好者的生活之书!

目录

1 耳朵的佳肴——音乐之形成

 耳朵的假说

 人声之利弊

 音乐的武

2 “巴洛克”的复调帝国——我们的“音乐之父”巴赫

 巴洛克

 “单调”与“复调”

 南方人、北方人

 图林根

 克滕、莱比锡

 音乐的奉献

 音乐之父

3 “哈里路亚”大合唱——海外的“巴洛克”时代

 令人匪夷所思的英国

 亨德尔的国籍

 水上的“冲撞”

 倒霉的焰火

 震撼人的《弥赛亚》

 关于亨德尔的闲言碎语

4 “四季”的风景——从维瓦尔第到大自然的音乐

 威尼斯与“皮耶塔”

 鸟的问答

 写情多于写景

 别样的“四季”

 大自然的颂歌

5 从“玛丽亚·特蕾西亚”说起门——“高贵”的古典时期

 女王的恩泽

 古典音乐巨头

 女王驾到

 “高贵”的音乐

6 含着眼泪的微笑——莫扎特是古典乐派的天才

 古典的核心实质

 旷世奇才

 又一个奇迹

 还有一个奇迹

7 灵魂从慢板处升华——海顿到贝多芬……

 海顿的恶作剧

 灵魂的幸福

 两段“间奏曲”

 美丽的死亡

 以“慢”为贵

8 风中的大树——浪漫主义时期的个性人物

 热那亚的传说

 手持小提琴的“吸血鬼”

 女士们的肖邦

 法国浪漫时期中的肖邦

 肖邦与李斯特

 “诗人”的“韵律”

 “诗人”的“诗作”

9 落霞与孤骛齐飞——浅谈古今中国音乐

 “五不弹”笑说

 三个世纪

 三个音乐家

 文人色彩

 二泉映月

10 形形色色的艺术家——大师们的学问

 从马友友说开去

 作曲家们

 提琴家与钢琴家

 音乐的修养

11 “中间掌声”的实话——音乐厅与观众

 贝多芬的“狡黠”

 海顿的“奇迹”

 诸神的掌声

 始作俑者乃门德尔松

 “中间掌声”的实话

12 音乐欣赏的捷径——我们需要什么唱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索引

附录 唱片目录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试读章节

二泉映月

文人雅士也好,才子佳人也罢,人的一生,难保不被失意落魄所眷顾,难保不遭遇贫穷与困顿。姜夔的晚年就很是凄惨,不仅房屋被焚毁,风餐露宿,还要强作欢颜,靠卖文度日,最后几乎是饿死。值得庆幸的是,艺术家的“贫穷”是可以在精神层面上得以稀释的。换言之,“贫穷”并不能在本质上改变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基于这个道理,“贫穷艺术家”与“贫穷劳动者”是不便相提并论的,由此——除非是另有隐衷,似乎也大可不必认为“贫穷艺术家”的作品就一定是其“贫穷生活”的写照。

阿炳(华彦钧)大概就是这样的“艺术家”。

提起阿炳,人们总是会“想”到衣衫褴褛、沿街乞讨、双目失明的江湖艺人的形象。诚然,二胡这种民间乐器由于它的音色中有一股凄切悲凉的味道,人们总是将它与“悲苦”二字联系起来。但不要忘记,无论是何种艺术门类、何种乐器,在艺术大师的手中都能够化腐朽为神奇。阿炳就是二胡这个行当中的大师——他已经不是那种浪迹街头、得过且过的流浪艺人;也不是悲天怜人、自暴自弃的凡夫俗子;更不是装神弄鬼、花言巧语的江湖术士——虽然他继承父亲的衣钵在道观里做道士(其父乃无锡“雷尊殿”的“雪梅道土”,精通音律,能演奏多种乐器)。但他的生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暗无天日,至少在35岁双目失明之前,也有过欢乐快活的日子。在道观的法事之余,他经常与父亲一起琴笛合呜,从中享受到了许多乐趣。16岁时,他就被公认为是杰出乐师,在无锡一带大有声名!可惜他父亲去世之后(他母亲早已去世),心情极度郁闷,再加之不守道规,总是拨弄些非道观的“民间音乐”,被迫离了山门。不想命途多舛,35岁后竟双目失明,无可奈何,只得流落街头,干起了“吹箫吴市”的营生。

生活景况如此,但阿炳的艺术风格仍是如出一辙,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偏差”。从他留下的少得可怜的作品中,其气节仍可窥见。他传世的6首器乐曲,不仅气势宏大、苍劲有力,而且热情奔放、高雅不俗——甚至连《二泉映月》也不例外,很难与“瞎子阿炳”其人捆绑起来。

这6首传世曲子是: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和《龙船》。补充说明一下,阿炳不仅是二胡大师,琵琶和笛子的演奏技艺也十分了得!

先说琵琶曲。

《龙船》是写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琵琶在这里用混合指法模仿龙舟上敲锣打鼓的音响,营造出节日里欢腾热闹的气氛。

中国音乐里关于“昭君出塞”的内容并非鲜见,如《昭君怨》(古琴)、《塞上曲》(琵琶)等。阿炳的《昭君出塞》据说是他幼时父亲传授的,后来进行了加工改进。与传统的“昭君”题材不同,它没有那种“怨”与“十艮”的情绪,也没有缠绵惆怅的铺陈。相反,它用逐渐加快的速度以及歌唱般的旋律,表现出了一种特有的“喜悦”——此种写法堪称别致,十分喜人!

《大浪淘沙》据阿炳自述属于道教类的音乐。此曲热情奔放,大气磅礴,有如江河奔流、惊涛拍岸,是阿炳传世琵琶曲中最受欢迎者。

再来看看阿炳的传世二胡曲。

《寒春风曲》从曲名来看,有“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之意;从旋律风格来看,许多乐句与《二泉映月》有相似之处,但较《二泉映月》更舒展流畅,抒情的意味更为浓厚。

《听松》这首曲子,据说与南宋初年的岳飞抗金有关。建炎年间,金军渡江南侵后,岳飞与金兀术大战于江苏一带。兀术被岳飞打得走投无路,逃到无锡的惠山,躲在一块石头后面,惊魂未定,连微风吹动松树的声音都怀疑是宋兵——这是阿炳亲口讲述的故事,但有人推测,“听松”者“听宋(岳飞的宋兵)”也。一则无锡惠山无此“松石”遗迹,二则松、宋谐音,恐系人们误听之故。这虽是一首二胡曲,但整首乐曲的情绪层层递进,起伏激荡,结尾处更是气势非凡,极具阳刚之气,乃二胡独奏曲的经典之作。

当然,阿炳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二胡独奏曲仁泉映月》。

据说,这首曲子原先并没有固定的曲名。后来要出版唱片,阿炳才考虑用“二泉印月”这四个字——因广东音乐中有《三潭印月》,恐与之相混,便改为仁泉映月》。

“二泉”者,其实就是阿炳家乡无锡的“惠山泉”。此泉颇有名头,早在北宋时,苏东坡就有诗赞誉“惠山泉”为“人间第二泉”,诗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宋·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作为土生土长的无锡人,阿炳对于本地名胜‘“惠山泉”想必是情有独钟的。试想,在一个秋空萧萧的夜晚,月钩初上,柳影欹斜。溶溶的月光投洒在静谧的湖面上,发出粼粼的冷光。忽地,一丝凉风吹来,吹皱了一池秋水,也吹散了一弯残月,不禁令人发出喟叹——此所谓“冷月凄风”者也!

乐曲中经常用到的“顿弓”——似断非断、似有还无的弓法,想必就有这种“喟叹”的意味。

有人认为,《二泉映月》表达的是阿炳双目失明、坎坷贫困的辛酸以及对不公命运所作的挣扎反抗,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者的绝望的呐喊。说来好笑,有时我甚至怀疑,作为“音乐家”的阿炳未必真有如此之思想觉悟呢!况且,我们还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阿炳从小就在道观里长大。

那么,道教与《二泉映月》的思想内容又有何关联呢?

道教渊源于中国古代巫术与秦汉时的神仙方术,以《老子》、《庄子》、《列子》诸思想为理论基础。道教虽然也宣扬“出世”与“入世”、成仙与现世享福的两全其美,但作为“道士”本人,却心甘情愿以清贫为美——不然,为什么那么多的道观都修建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之中呢!道家以“道”为基本信仰,以“自然”为最高法则,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家认为崇仰并复归于自然,才是“长生久视之道”。因此,人的一生或甜或苦、有福有灾,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对此不必惊喜或抱怨。

对于像阿炳这样肢体残缺(双目失明)的人,早在两千多年前,道家的重要代表人——庄子,就专门有过“教化”。在他的著作《庄子》里,举过几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

一个叫“支离疏”的人,形体残缺丑怪,“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但他并不以为意,“挫针(缝衣)治解(浣衣),足以糊口”,最后“终其天年”(《庄子·人世间》)。

鲁国有一个叫“王骀”的人,腿断了,但他却像孔子那样,收了很多门徒。奇怪的是,他并不对弟子讲说什么,但弟子们个个都似乎有所感悟。此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之谓也(《庄子·德充符》)。

又有一个叫“申徒嘉”的人,也是“兀者”(被砍断了腿的人)。他的同学们都不愿和他在一起,他叹道:“我跟从伯昏无人师修道十九年,他老人家都不因为我是断足而排斥我,你们怎么反而这样呢!”说得同学们都感到羞愧(《庄子·德充符》)。

像这些形象猥亵或肢体残缺的人物,庄子的书中还举了好多个例子,如鲁国的“叔山无趾”等。最有趣的是一个叫“哀骀它”的人,“以恶骇天下”(丑得极其吓人),但男人与之交往都不愿离去,而“妇人见之”,便请求父母说:“与(其)为人妻,宁(愿)为夫子妾者。”而像这样宁愿当他“妾”的女人,并非是一个两个,而是“十数而未止也”(《庄子·德充符》)。其实,庄子的意思是想告诫劝勉世人,肢体相貌乃“自然”而生,大可不必为此而自暴自弃;只要有“才”、“德”,就能受人尊敬,即所谓“惟有德者能之”。  出身于道教世家、做了二十多年专职道士的阿炳,想必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因此,说他的《二泉映月》是出于对自己双目失明的悲愤以及贫苦生活的不满,恐十白有悖于其身份与教养。

值得提的是,《二泉映月》除了原作二胡独奏外,还被改编成许多版本。我最受感动的,是“弦乐合奏”的版本(CD■)。

以前单独听二胡独奏,似还觉得二胡在这里有点儿过于“自我”——顺便说一下,《二泉映月》所用的琴弦是阿炳专门定制的,这种弦的音色淳厚丰满,与通常二胡琴弦干扁、单薄的音色大不一样,是为“二泉弦”——及至换成交响乐队的形式来演绎,才感觉到这曲子的内涵原来如此之深厚饱满,气势非凡、美轮美奂!

据说,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完《二泉映月》后感动得潸然泪下,道:“我们要为它下跪!”如果实情如此,我想,打动这位世界级指挥大师的不是阿炳其人的个性生活史,也不是这种“生活”所折射出的与艺术无关的内容,而应该是这首音乐作品本身所升华出来的“美”。此美绝非仅仅外表的“漂亮”和“美丽”,此即“美学”范畴之“美”,其内涵与外延更为扩充,有如壮美、凄美、哀美、苦美、华美……总之,人类无论其时代、民族、地域之差异,都能够共同感受到的精神上的递进、嬗变与升华。此美者,大美也!P206-212

后记

书之岁华,其日可读

南方的冬季,潮湿寒冷,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候。当年,维瓦尔第慵懒地坐在壁炉前,一边向着火,一边听着窗外滴滴答答的雨雪声,想起那些在冰雪中趔趄的人,一种幸福的惬意油然生起。而今,壁炉消失了,雨雪声也被铝合金之类所隔绝,于是,我们在另一种幸福中失却了痛苦。

这本书就是在丙戊年冬季写成的。

待到要付梓时,这才意识到犯了一个严重错误。老祖宗莫扎特早在二百多年前就曾放言:如果所有的音乐都能够用文字来表达,还要我们这些音乐家做什么?幸好,这本书里用文字来表达音乐(音符)的部分并不太多,倒是那些似乎与音乐不太相关的内容——其实我们认为这些内容比“音乐”自身更为重要——更多一些。英国著名乐评家N.莱布蕾希特告诉我们:“在‘二战’之后的几年中,西方音乐中讲故事的权力被学院派的音乐学者从社会史学家手中剥夺了,他们从整体上清除了音乐中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只专注于五线谱上的蝌蚪文。”我们无意冒犯权威,只是暗中庆幸自己不专属于某门某派,犯不着与毫无生气的“蝌蚪文”较劲,也毋庸“为了大学教员的饭碗而参与门户之争”,倒可以轻松地做一些旁门思考。

获取知识的途径并不是单一的,所以没有必要把这本书当作教科书。事实上它也不可能是教科书,学究们恐怕并不喜欢它。在我们看来,西方的学术思想很是“怪异”,它坚持百花齐放,但不提倡学术“争鸣”——这里的所谓“争鸣”,专指意识形态中的结论性的孰是孰非。这令人想起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荷兰作家H.W.房龙博士在《与世界伟人谈心》中“画蛇添足”地为“爱较真的读者”写的话:“在阅读这本书时,读者可能会碰到一些在他看来与习惯观点不合的说法。对此,作者有充分的认识。”

这篇“跋股文”的最后,依照格式,有两句本无需表达却又不得不流于表象的话:1.感谢所有支持本书的人;2.期盼得到你的雅正。

阿申

丁亥年芒种,于“不语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