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人莫知其子之恶;千人所指,无病而死;不喑不聋,不成姑公;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这些都是中华俗谚。你知道它们都蕴涵了怎样深刻的哲理吗?你想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那就阅读本书吧。阅读本书,让你知道更多中国古时候的处世为人的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俗谚/中华万家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王树山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人莫知其子之恶;千人所指,无病而死;不喑不聋,不成姑公;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这些都是中华俗谚。你知道它们都蕴涵了怎样深刻的哲理吗?你想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那就阅读本书吧。阅读本书,让你知道更多中国古时候的处世为人的智慧。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是个崇尚智慧的民族,智慧的气息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汉语言文字,更是中华智慧的直接载体。今特选出《成语》、《典故》、《寓言》、《小品》、《诗趣》、《词萃》、《灯谜》、《笑话》、《俗谚》及《谚联增广》等,以供广大读者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过好一个幸福的人生。本书为其中之一。 目录 卷上——古谚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 人莫知其子之恶/4 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5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7 千金买邻,八百买舍/8 不知其人视其友/10 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11 不喑不聋,不成姑公/13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14 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15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16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18 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19 水至清则无鱼/20 田父可坐杀/22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23 白沙在涅,不染自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25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26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27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29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30 伏鸡搏狸/31 孝为百行先/33 死病无药医/34 行百里者半九十/36 护家之狗,盗贼所恶/37 沧海不能实漏卮/39 作舍道旁,三年不成/40 足寒伤心,民怨伤国/42 事忙不及草书/43 虎狼当路,不治狐狸/44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46 使功不如使过/47 孤犊触乳,骄子詈母/49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50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52 前车覆,后车戒/53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55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56 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58 美女人室,恶女之仇/59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60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62 借书一痴,还书一痴/63 黄狸黑狸,得鼠者雄/65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66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67 卷中——今谚 一肥遮百丑/69 一瓶不响,半瓶晃荡/70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72 人挪活,树挪死/73 人老得下三件病/75 小车不倒只管推/76 三日卖不得一担真,一日倒卖三担假/77 方木头不滚,圆木头不稳/79 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80 开弓没有回头箭/81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83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84 车到山前必有路/86 未穷先穷不穷,未富先富不富/87 可怜天下父母心/88 打铁先得本身硬/90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92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93 宁看贼挨打,不看贼吃耍/95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96 老鼠拱墙,家贼难防/97 扬头女子低头汉/98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100 吃得筵席打得柴/101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103 好汉不提当年勇/104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105 好事总归花大姐,坏事全怪毛丫头/107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108 且巴水不流外人田/110 苍蝇不钻没缝的蛋/111 败子回头金不换/113 肥猪也哼哼,瘦猪也哼哼/114 话说三遍淡如水/115 官修衙门客修店/116 官升虎气减/118 树老怕空,人老怕松/119 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120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121 酒香不怕巷子深/123 亲戚远来香/124 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126 站在锅中间,看见锅沿沿; 站在坡尖尖,看见天边边/127 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129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130 猪困长肉,人困卖屋/131 容得虎当道,不是好猎手/133 槽里无食猪拱猪/134 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135 墙角逐狗,回头一口/136 瞎子脚下无好路/138 聪明人嘴在心里,愚笨人心在嘴上/139 磨刀不误砍柴工/140 卷下——常谚 —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143 一日之计在于晨/144 一日被蛇咬,三年怕烂草/146 一言出口,驷马难追/147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149 二十五里骂知县/150 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151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53 人无干日好,花无百日红/154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156 人怕出名猪怕壮/157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158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60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161 大嚼多噎,大走多蹶/162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164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165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67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168 瓦罐不离井上破/169 少年夫妻老来伴/17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72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174 长木匠,短铁匠/175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176 巧媳妇做不得无米粥/1 78 龙斗虎争,苦了小獐/179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180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182 成立之难如升天, 覆坠之易如燎毛/183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185 洧麝自然香/186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187 死了张屠户,不吃连毛猪/189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190 当家三年狗也嫌/191 因风吹火,用力不多/192 合船漏,合马瘦/194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195 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196 名师出高徒/198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200 关门打鼓,鼓声在外/201 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202 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204 初生牛犊不怕虎/205 张公吃酒李公醉/207 良药苦口利于病/209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210 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211 若要富'畜五母/213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214 斩草除根,萌芽不发/216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217 虎毒不食儿/218 官大一品,不压乡里/220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221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222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24 说嘴大夫没好药/225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226 病无良药,自解自乐/228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229 荷锄候雨,不如决渚/230 家丑不可外扬/231 家有梧桐招凤凰/233 宰相肚里好行船/234 莫言家未兴,兴家子未生;莫言家未破,破家子未大/236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237 猪来穷家,狗来富家,猫来孝家/238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239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240 鼓不打不响,钟不撞不鸣/242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243 试读章节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这条谚语在汉代王符《潜夫论·贤难》中引用了。他指出:“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比固久矣哉!吾伤世之不察真伪之情也。”吠:狗叫。一只狗看到形影就吠叫,众多的狗听到这叫声也就跟着叫起来。体育人不辨真伪,随声附和。这是一条嘲讽意昧很浓的谚语。一犬见到形影就吠,其实见到的只是形影而已,并未看得真切。至于百犬,更是连形影也不曾见到,便随着声音狂吠。这比喻很生动。一人首倡,众人附和,是真是伪,不察不辨。 “一犬吠形”,不管看得真切不真切,总算是看到了形影,吠,也可说是有个模糊的根据。而“百犬吠声”,就连这模糊的根据也没有,只是跟着瞎起哄。这种毫无根据的瞎起哄,对人对事,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根子,扎在“吠声”者的愚味无知中。一味跟着别人跑,不调查,不研究,直把胡闹当真理。等到事情沉了下来,要查真伪、辨是非时,这群人只落得个大眼瞪小眼。有灵性的,明白了这是出于自己的头脑简单,毫无主见;没灵性的,随声附和时是个糊涂虫,停下来时,还不知道为什么会停下来,也还是个糊涂虫。真是动也糊涂,停也糊涂,一糊涂到底。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根子,也扎在领头“吠声”者的私心杂念中。有的人本无真才实学,却又心狂气傲,一心想当个什么头人或一鸣惊人,出人头地,然而总有比他技高_筹的人在他前面挡道。于是心潮泛起,不顾情理,利用一些人的无知识,无主见,提出荒谬的主张,哗众取宠,带头一呼,群起响应,给真理面上抹黑,给自己身上披红。这类人纵然能得到些名利,然而人格是很卑贱的。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根子,还扎在那“吠形”与“吠声”集团和群体罪恶的黑心中。在过去的岁月里,在历史特定时段里,野心家们为了拉山头,争权势,便和他的喽罗们,紧锣密鼓,狼狈为好,一人发难,群体呐喊。直弄得沉渣泛起,恶类横行,天日无光,善人遭殃。这该是何等的罪孽啊'又岂止是一般意义上的“吠形”与“吠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原本是《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的话,是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告诫人眼光要放远。这句话深入浅出,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千百年来,辗转流传,成了一条俗谚。明代高明《琵琶记》三九出中就将其加上“自古道”这个俗谚的标识,把它作为俗谚引用。 俗谚当然是俗的。它和雅语相对,既不同于圣贤的哲语,也不同于浓缩的成语,它彻里彻外是俗的。从语言格式上看,它生动活泼,和谐上口;从表达方式上看,它夸张妙喻,发人联想;从思想内容上看,它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表述的是人民群众的意愿。俗谚的这些特点,规定了它的产生是人民群众口头语的结晶。一般来讲,俗谚词目前面加上“人常说”、“自古道”、“常言道”、“俗话说”、“俗谚云”、“鄙语云”、“俚语云”等标识的,指的都是俗谚。 俗谚和雅语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俗谚出自社会下层,雅语出自社会上层。但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这俗谚和雅语,虽说是各守自己的营垒,但有时也免不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创造俗谚的来源上看,群众的口头语是主体,却也不排除其他方面的来源。打个比方:俗谚像海洋,大江大河是汇成它的主要来源;但形成海洋波澜壮阔的,是百川汇集的结果,并非只凭着大江大河。同样的道理;俗谚所以能形成一个宏大的语言体系,除了人民群众的口头语,也还有着其它的各种渠道。为什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明明是出自孔子的话,却演变成了俗谚,也就说明这个道理。撇开其它方面的语类转化为俗谚的不谈,只说经书上的古语变俗谚的就不少,比如: 《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明代梁辰鱼《浣纱记》四三出:“自古道:‘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明代小说《金瓶梅》八五回:“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三国魏曹植《黄初五年令》:“谚曰:‘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如此种种,证明了雅语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为俗谚。 人莫知其子之恶 《礼记·大学》:“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予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恶:恶劣。硕:硕大。没有人能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不好的,也没有人能认为自己的庄稼比别人的好。指看儿子是?自家的好,看庄稼是人家的好__这是旧时社会的人之常情。 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儿子的。由于爱,就只看到他的优点,看不到他的劣点;甚而至于从偏爱的心理出发,能把劣点也看成是优点的。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庄稼好就意味着家庭经济的兴盛,因此,人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庄稼比别人收成好的,看地里田禾的长势,总觉得不如人家。这当然不是求实的态度,可这作为旧时人们普遍的心理是存在的。 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就建筑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济的基础之上。一份家业,不论大小,总是父而子、子而孙地传递着,兴也是你家的,衰也是你家的,只要有子孙可传,再顽劣、再愚笨的后代总比没有子孙强,谚语“有子万事足”,就是这个意思。有了儿子就有了一切,失去儿子就失去了一切,在几千年来传统的中国人的观念上,自然而然地造成了对儿子的特殊的偏爱心理。既偏爱,就没有公正与求实可言,于是“爱而不知其恶”,就成为做父母的通病。 “看儿子是自己的好”,其结果,是对儿子的无限纵容,儿子身上的优点得不到培植和发展,劣点得不到遏制和纠正,新的一代中的走向邪恶,接连不断,恶性循环。这是一条主要根源。尤其是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接受这种腐蚀性的惯养更方便,自然所受的危害也就更深。 既然爱儿子,就应当为儿子全面负责,公正地、客观地分析他身上的优点和劣点,从而“长善救失”,使他成为有用之材,这才是真正的爱子之道。这观点,这态度,在旧时是很少见的,但也并非没有。清代徐士鸾《宋艳》卷九载:“人莫知其子之恶’,古谚已云然矣。沿及今世,浮浪子弟,奇嫖淫赌,无处无之,皆由为父母者的溺爱不明,不先教诫,恣其所为,又何尝计其命之贵贱哉!”这话是一针见血的。 P1-5 序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只有把握了民族的根本精神,才有可能振兴国学,从而形成自己的新时代文化特色,更多地推出“中华原创”而不是“中国制造”。 有鉴于此,为了传承中华文化,我们首先得要整理和认识我们的文化,《中华万家书》的意义就在于此。 《中华万家书》立足中华传统,放眼人类文明,对传世典籍进行全面梳理、重新校勘、注释评赏、分类集成、陆续出版。不同于《四库全书》的皇家文献性质,《中华万家书》走向千家万户,人人可以开卷受益,从而使中华优秀文化深入人心,提高国人素质,重塑民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文人学者独立运作的巨大文化工程。 中华民族是个崇尚智慧的民族,智慧的气息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汉语言文字,更是中华智慧的直接载体。今特选出《成语》、《典故》、《寓言》、《小品》、《诗趣》、《词萃》、《灯谜》、《笑话》、《俗谚》及《谚联增广》等,以供广大读者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过好一个幸福的人生。 中华智慧,源远流丰。人伦日用,万世无穷。 汉唐盛世,文化兴中。归宗认祖,首当其j中。 和谐社会,解放三农。图书装备,壮我国风。 礼失求野,八德尊隆。移风易俗,天下大公。 祖宗基业,五千馀年。煌煌伟绩,载于简编。 灼灼至理,传诸俗谚。成语达意,意稳字安。 典故表情,情深义全。灯谜斗巧,巧思新鲜。 寓言规讽,讽喻百般。小品微妙,妙解心悬。 诗趣诙谐,启智消烦。笑话幽默,解颐开颜。 词萃曲折,情思连绵。谚联广大,囊括坤乾。 复兴震旦,启后承前。金光大道,人人圣贤。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智慧,俯拾即是。 《中华万家书》将陪伴你走过风风雨雨,享受智慧人生! 《中华万家书》编委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