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色收藏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作者 秦杰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红色收藏”是指对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革命战争、建设新中国等活动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遗存的收藏。本书主要介绍了红色收藏记趣、红色精品收藏、红色收藏拍场风云、网络与红色收藏、我的红色收藏观、红色收藏大家等内容。

内容推荐

收藏是一种眼光,一种能力,一种在生活中随处发现审美载体的享受。当人们不约而同地对记忆中的“红色文化”推崇备致时,会使人产生一种潜在的文化联想:当代人的生活趣味有另一种文化的存在,这就是红色文化。把这些红色经典串联起来,一部冲天豪气、荡气回肠的革命史诗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目录

自序

纵论红色收藏

 一、什么是红色收藏

 二、红色收藏聚合时空疆界

 三、红色旅游提升红色收藏

 四、红色收藏的过去和现状

 五、可以触摸的色彩

 六、红色收藏的行情和走势

 七、红色收藏热中的冷思考

红色收藏记趣

 一、潘家园里可耕田

 二、报目寺淘书记幸

 三、黄埔军校和黄埔教材

 四、毛泽东著作出版史上的奇闻

 五、《七子之歌》与闻一多

 六、报国寺淘宝故事多

 七、逍遥琉璃厂

 八、赢在上海

 九、决战杭绍甬

 十、古旧书市奶茶

 十一、孩子的压岁钱

 十二、王世襄和他的家谱

 十三、从“鬼市”说起

 十四、日寇铁蹄下的北京文物

 十五、全国毛著珍本普查淘宝记事

 十六、六十八年前的毛泽东戎装像

 十七、邓小平抗战肖像惊现潘家园

 十八、京津收藏品市场大扫描

 十九、神秘大藏家

红色精品收藏

 一、中共早期机关刊物

 二、《少年中国》

 三、毛泽东的启蒙读物

 四、《觉悟》与四大副刊

 五、毛泽东办《政治周报》

 六、井冈山时期红军报刊史话

 七、《毛泽东自传》早期译本

 八、《西行漫画》绘长征

 九、丁聪木刻《全面抗战》图

 十、《红星照耀下的中国》

 十一、天津海关截扣大批日军侵华罪证

 十二、藏刊鉴史

 十三、新中国电影画报第一刊

 十四、连环画连着抗日烽火

 十五、“五四”纪念珍籍

 十六、台湾“二·二八起义”60周年史证四则

 十七、《电通》画报和“电通反革命”冤案

 十八、江青荧幕原形与“红袍旗手”

 十九、为祖国喝彩——“国庆专题期刊”赏珍

 二十、珍贵的签名本藏书

 二十一、70年来李大钊研究的重大发现

红色收藏拍场风云

 一、红色收藏亮透拍场

 二、《新大陆游记》竞拍

 三、拍卖场透析日军侵华罪证

 四、收藏战争地图确保永久和平

 五、小拍不是打折场慧眼方为拾漏人

 六、《世界》画报的确不值10万元

 七、台湾史料火爆拍场

 八、抗日木刻版画《游击队员》竞拍记

 九、宣传画——墙里开花墙外香

 十、老照片

 十 、红色话剧——现代图腾

 十二、红色收藏红透}白场

 十三、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画稿拍出1540万

 十四、抗战木刻版画物小价值大

 十五、新中国木刻版画

网络与红色收藏

 一、网上淘书记趣

 二、网拍抗日画报

 三、全新的网上拍卖

 四、十万书友云聚孔夫子旧书网

 五、孔网让我独享珍籍

 六、吴祖光、新凤霞日记和藏书流失网上

 七、网上再购精品归

 八、红色图片库

我的红色收藏观

 一、红色收藏系列讲座

 二、毛泽东著作在中国与世界科研课题

 三、藏书的心和路

 四、国藏民藏需要平等互动

 五、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新增委员看红色收藏

 六、最早介绍红军长征的专著知多少

 七、书话创作杂谈

 八、革命文物第一法典

红色收藏大家

 一、程宸倾心红色收藏

 二、红色收藏“四大天王”

 三、二十年大旗不倒的冯建忠

 四、全国藏书家抗日文献巡回展

 五、长征收藏终于有了“保护神”

 六、南北藏书家异同论

 七、地图专家与军事专家

 八、徽章世界

 九、藏书与串货

 十、四报四刊

 十一、收藏新中国体育建设成就

红色收藏与辨伪

 一、珍罕书报刊造假揭秘

 二、近现代文献鉴定方法示例

 三、井冈山珍贵文献鉴定二则

后记:秦杰的红色收藏之路

 百本字贴,步入收藏

 收藏红色,柳暗花明

 “红色收藏”,当之无愧

 勤奋笔耕,硕果累累

 研究收藏,走向专业

 展示珍品,鉴定藏品

 讲座收藏,做客荧屏

 个性秦杰,藏书之道

 收藏语录,妙语联珠

试读章节

《战士》(周报)第34、35期合刊本,1927年3月5日出版,中共湖南区委机关编辑发行,首刊毛泽东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一、二节。就其拍卖价格,笔者请教过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答复非常有参考性:“我馆展出的复制品是十年前以700元从中国革命博物馆售让来的。珍品与复制品价差100倍是常情。”湖南长沙“毛泽东文学院”说得更准确:如能捐赠原件给本院,请你们全家“双飞长沙十日游”。1993年9月,油画《良宵》以770万港元在香港落槌。1995年,刘春华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以550万元的高价拍出。2001年,北京中国书店小拍上了一件《毛泽东选集》(第1册),1945年7月苏中新华书店版。这是新四军在芦苇荡中印刷的珍本,但缺少了毛泽东木刻头像封面,藏界称为“残本”,最终还是以1650元成交。2000年,北京春拍中一册《北京大学纪念册》,1920年出版,内收一幅“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员合影,李大钊居中。经16轮竞投,终以2200元成交,购买人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部。2002年8月4日,北京万隆大拍中近百册“红色藏书”分成几堆捆绑上拍,国家图书馆革命历史文献组全体专家到场,以24000元一口吞吃,并称全年购进“新善本”的任务才完成一半。

2001年3月9日,北京中国书店“第23期书刊资料拍卖会”集中推出七部毛泽东早期著作珍本上拍。拍卖结果:《毛泽东选集》1948年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2册,纸本,精装,8品,2420元成交;《毛泽东选集》1948年东北书店出版,1册,纸本,精装,7.5品,1.540元成交;《毛泽东选集》1947年大连大众书店出版,l册,纸本,精装,9品,3300元成交;《毛泽东选集》1947年渤海书店出版,1册,纸本,精装,8品,2860元成交;《毛泽东选集续编》,中国共产党晋察冀中央局编,1947年晋察冀新华书店出版,1册,纸本,平装(较稀见),9品,7700元成交;《毛泽东印象记》,爱泼斯坦等著,1945年9月(以后)出版,1册,纸本,平装,残本,5品,4070元成交。

2004年1月11日,北京中国书店第26期书刊资料拍卖会迎新开槌。415件拍品上拍,总成交30.9万元,成交率69.4%,其中数十件红色藏书被安排在开场的最前列,毛泽东著作早期珍本最为抢眼,成交活跃,数项记录被刷新。详细情况如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45年苏中出版社版,一册,纸本,平装,4180元成交(含佣金,下同);《毛泽东选集》1948年中央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版,1980元成交;《毛泽东选集》1947年渤海新华书店版,1980元成交:《毛泽东选集》1948年东北书店版,660元成交;《毛泽东选集》1947年中国共产党晋察冀中央局编印版,2420元成交;《毛泽东选集》1946年大连大众书店版,1980元成交;《毛泽东选集》1947年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编印版,6820元成交;《毛泽东选集》1948年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版,2200元成交;《毛泽东选集》1948年东北书店版,660元成交;《毛泽东选集》1948年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版,2200元成交;《毛泽东选集》1965年人民出版社线装版,1980元成交。

有关抗日的精品也同时上拍——《日本在华势力史地图》(1935年印),成交价770元;《塞上行》(范长江1937年著),成交价330元;《支那事变明晰图解》(侵华地图),成交价1650元;《满洲上海事变尽忠录》,成交价1650元;《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资料》(1939年印,3张,底价2500元),成交价2970元,为极其难得的抗日精品。本场小拍更不乏海外买家和国家机构的身影。业内人士分析,红色藏书的高潮才刚刚开始。

2004年9月19日,北京中国书店第29期书刊资料拍卖场十数件抗日史料被安排在开场的后半部,其中有图有画的侵华罪证最为抢眼,竞买活跃:

《日寇暴行实录》,1938年军事委员会编印出版,一册,纸本,平装,成交价2750元:《淞沪御日血战大画史》,民国编印版,虽缺少封面,照样以1980兀成交;《东北巨变血泪大画史》,1934年文华美术图书公司出版,成交价3960元;《日本投降纪录照片》,1945年东方出版社版,12张,成交价1980元……

2005年5月15日,北京中国书店举行古籍春季大拍。《抗战》邹韬奋主编,共56册(含创刊号,1937--1938年出版),以11000元落槌;《满洲事变号外及画报》(三册,日文),5500元易主。这两种刊物当然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有关。第398号拍品——一套民国时期的电影画报《电通》,共13期合订一册,2004年北京中国书店古籍秋季大拍曾以7150元成交(残册),平均每期拍出550元,2005年春拍上却以22000元成交,平均每期拍出1700元。时隔7个月后,高出3倍有余的价格,只因为它是抗日救亡名曲——《义勇军进行曲》诞生70周年纪念物。这些政治性极强、时代特征明显的拍品是不是仅在北京这样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才有市场呢?也不尽然。2005年5月22日,在由《重庆晨报》和重庆嘉华拍卖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重庆抗战时期文化艺术品拍卖会”上,抗战期间由冯玉祥、何香凝书画合璧的成扇(49 cmx 18cm),以30800元落槌,显示出其他城市随着艺术品市场逐步培育、成熟,买家也同样开始注重抗战文化艺术品。

2005年8月14日,正值全国庆祝“八一五”日本投降60周年前夕,北京中国书店及时推出第33期大众书刊拍卖会,数十件抗日书刊被中外藏家追捧,价量齐升,承接极为有力,显示出收藏抗日史料的全盛景象:《满洲国地图》(1935年印刷),成交价660元;《江苏、浙江交通明细地图》(日文)1938年第二版印刷,成交价1100元;《实用天津市新地图》近代印刷,成交价2200元;《最新天津市街图》(日文)1939年印刷,成交价1980元;《东亚现势大地图》(日文1帝国地图学馆编,1937年12月印刷,成交价1650元;P18-20

序言

“红色收藏”是指对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革命战争、建设新中国等活动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遗存的收藏。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时期的物品,包括书报刊、邮票、宣传画、瓷器、毛泽东像章、“文化大革命”题材书画等在内的众多物品被统称为“红色藏品”。人们对往昔岁月总是不时会涌起各种回味,尤其是面对特殊年代具有特殊情感的载体时,这种怀旧心理促发“红色”收藏。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过“红色藏品”收藏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当时并没有形成系统,不具备规模。随着收藏热的进一步兴起,社会怀旧思潮的涌动,人们对红色收藏市场投资热情逐渐高涨。红色收藏品富于时代内涵、历史韵味和信念指向,使收藏鉴赏的过程也成为了解历史、感怀今昔的过程。红色收藏是时代的产物,它不仅为当代人及后来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纪念品、工艺品,而且还为研究中国现当代史提供了丰富资料和实物佐证。收藏、整理、研究红色题材的意义及其价值日渐增大,已经形成现代收藏领域中一个重要门类。社会普遍认识到红色藏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红色藏品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收藏门类,其形成时间虽然只有十几年,但它们往往蕴藏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特别是一些与著名人物或事件有着渊源关系的物品具有增值潜力。

20世纪50年代前后出生的人不约而同地对自己记忆中的“红色文化”的激情呈现,对红色历史的“宏大叙事”方式推崇备至,使我常常对我的藏品产生一种潜在的文化联想:当代人的生活趣味有另一种文化的存在,这就是存在于井冈山、长征路上和延安的红色文化,这种文化折射出来的感应是那么的不同。正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这种红色文化热,为红色收藏奠定了基础。红色藏品具体独特的历史文化特性和对红色藏品进行文化解释不仅具有真实感,而且由红色藏品折射出来的公平、正义等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文化感应,在市场化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在收藏界再现出来,无论是鸿篇巨制抑或雪泥鸿爪,皆为本民族的情感所系。红色收藏品中的经典,是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广泛尊崇的,被视为当代文物收藏中的顶级藏品。“红色收藏”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所产生的历史现象,相关藏品自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繁荣兴旺的艺术品市场最先创出天价的必然是那些反应独特历史场景和领军人物的优秀作品,这在世界收藏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而它的主线就是革命战争,这就是“红色收藏”走红的首要原因。近现代史上的许多历史事件影响了几代人,人们对那些历史遗物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人们在经历新思潮的冲击后,再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历史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时,怀旧意识必然影响到审美情趣。综观当代收藏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个共同点,即源于对传统、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情感,人们便把目光盯在这些特殊的收藏品上——它们的不可再造性、沧桑岁月感、不幸中的万幸……这也许正是原创者所始料不及的。当人们掸去历史的尘埃以后,真实的历史还是超越了人为想象。

红色收藏所包含的类型多样,适合不同阶层的需求者,既有高达数千万的油画、国画,也有堪称绝世精品、世间罕见的“主席用瓷”。除此以外,走俏的尚有旧书刊、邮票和像章,而且行情仍在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又兴起连环画、宣传画和版画收藏,尤其是宣传画的购藏,投资成本不太高,且升值空间较大,吸引了媒体的关注。新中国成立前的红色藏品因为当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难得一见,大多在博物馆,收藏的难度越来越高。红色收藏可以构成一个完备的收藏系统,时代烙印很深,且升值空间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天灾人祸、兵燹离乱,是造成收藏品加倍珍贵、促进收藏的客观原因之一。在海外,红色收藏品受到热烈追捧,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藏品,那特殊的时代色彩,不可再造的特殊记忆、特殊语言和表现题材的艺术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红色收藏要以选题制胜。红色收藏的乐趣是在漫长的过程之中享受的。红色收藏虽说以毛泽东的相关物品为主线,但也不仅仅限于与毛泽东相关的文物,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领域尚不为人所知。1949年10月后新中国的出版物,沿着毛泽东这条主线,还可以展开红色收藏一个更大的系列。选题非常关键。比如可以做一个以国庆为主题的系列收藏,到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之时,国庆题材的收藏一定会形成高潮,有心人可以各行各业有关开国大典的宣传品收集为起点,以时间为序,然后使之系列化,让藏品反映新中国的步伐和建设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物品,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每年的国庆节期间,都能吸引更多想要“淘宝”或者“捡漏”的收藏爱好者。国庆这个节日不能异化为简单的黄金周、旅游周、购物周、消费周、休闲周、娱乐周,它更是一个内容充实、富有格调、具有教育意义的“爱国周”。爱国应该是国庆节的主题。红色书报刊收藏的火热,一方面反映了古籍收藏的逐渐饱和,另一方面,相当多的中国人对“红色中国”抱以纯真而热烈的感情,对于他们来说,财富或许已成为附属物,他们珍视的是这些藏品中所蕴涵的历史记忆、思想感情和人生信仰。与之有关的一切事物,无论贵贱,都有可能成为收藏品。

特色收藏填补空白。要注重对红色藏品的研究,收藏书报刊不仅仅在于欣赏和市场,研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一是要有藏识,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对于电视、电台、报刊的某些宣传与炒作,要有分析地去看待,以免被误导:二是要确定自己的专题,把握好量与专的关系;三是要搞专项和深入研究,要不停地写东西,把藏品物化为文章和书,让其流传更广,这对于报刊、出版社、收藏界和收藏者各方均有收益与教益。

目前,年代久远的红色纪念物总的存世量已经不多,因此,抢救、保护、征集革命纪念物品,使民间红色收藏意识得到提升,已成为收藏界的共识。从热衷于红色书报刊收藏爱好者到研究近现代史料的专家学者,对红色史料的搜集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民间收藏者已收藏到大批十分珍贵的、许多是国家馆藏所没有的革命史料,从革命书籍、报纸、刊物、文件、标语、布告、照片到苏区地图、纸币、账册、军用品及革命领袖的生活用品等,门类繁多,应有尽有。不少藏家或是举办红色收藏展览,或是写文章著书立说进行传播。他们的举动已引起党史界、学术界、文博界和收藏界的关'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为着创新和超越。以多元、开放、创新的精神,对红色收藏重新审视、研究和诠释,是红色文化向现代化、全球化传播的努力,是一次思想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演示。“红色收藏”是一条道路,一根纽带,使我们互联,让我们相通。“红色收藏”是创造、历程、境界和精气神。这些红色收藏品,既为多种不同的文化区域热爱认同,又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红色收藏的真正意义并不因为它是“主流的”,或它是我们传统的组成部分,而是它的价值观念能为我们所认同并尊崇。或者,它能给我们带来享受与人生的启迪。从文化价值角度来考量,红色经典无国界、无古今。如果将文化与红色收藏联系起来,融合科学理性、民主自觉的精神来提升自己的文化与道德素养,那是一件幸事。红色收藏的缺憾是显见的——没有“先富起来”的案例,更没有怀疑与否定的精神。

2007年是八一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同时又恰逢党的“十七大”召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间红色收藏骤然升温。红色藏品被市场追捧,价格大幅上扬,当然风险也在加大。因此,对投资者来说,切不可盲目追求一个时期的藏品或紧追市场热点,而是应该从品质入手,精心挑选,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具有投资潜力的品种。一个收藏者的收藏成就,被社会认可易,被行家认可难。因为被社会认可,依靠的是机遇,一个偶然机会,你的藏品为某一新闻媒体所见,称赞一番,您的大名旋即远播;被行家肯定,则不那么简单,需要有足够的实力来支撑。红色收藏要依仗实力,逐渐被行家和专家认可。

红色的经典,汗水和着热血,信念点燃生命,字字是雷电,句句是旋律——民族精神、民主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丰碑如林,旗帜如海。越是艰难险阻,越是丰碑林立;越是风雨如磐,越是旗帜飞扬。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是红色经典诞生的历史;中国的红色经典,是一脉相承的历史。1999年新中国建立50周年庆典、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纪念”、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200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2005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6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推动着红色收藏不断升温,吸引了一大批爱好者冲进“红色收藏”阵营。有限的藏品,无限的市场需求,拉起价格上涨。红色系列收藏品构成了极为丰富、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画卷,毫不逊色地屹立于现代藏品之林。中国现当代“红色”艺术精品伴随着时代脉搏,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凝固了历史,锁定了瞬间。红色历史文物、文献的收藏必然迎来全盛期。

秦杰

2007年10月

后记

我们知道秦杰这个名字已经多年,与他交往近二十年。尤其是近五年,秦杰的名字在报纸、杂志上的曝光频率、在电视上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在电台广播里的声音也时常能在耳边听到。我们对秦杰的了解,除了观赏他的藏品、阅读他的文章、静听他的讲座之外,平时也多有沟通和交流,每逢年节聚会,大家一起畅谈收藏都要超过几个小时。

33年前,秦杰开始步入收藏。1982年毕业于首都经贸大学企业管理系学士学位,经济师。曾任北京供特食品34号供应处总经理、党委委员,北京燕京啤酒集团江南总代理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10年前,秦杰以40本红色珍品藏书感动评委,摘得北京市首届“藏书状元”的桂冠。他的藏品不但数量大,而且精品众多——李大钊的遗著,毛泽东的早期著作,八年抗战的地图,每件珍品都凝结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每一册书籍都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在区区两间书房的空间里,他垒起了中国现当代革命史的书籍博物馆,圈里人称其为“红色收藏家”。而今步入知天命之年的秦杰,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兼副秘书长,北京多家大拍卖公司典籍鉴定专家,北京弘古山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出版研究部主任,收藏类主流报刊特约撰稿人。最近又被评选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优秀会员。中央电视台曾以每集25分钟、三集联播的形式报道了秦杰的收藏事迹。2007年国庆节“黄金周”期间,山东卫视“天下收藏”栏目以每集20分钟、7集7天联播的形式集中报道秦杰的“红色收藏”。百本字帖,步入收藏

秦杰的父母都是参加过革命战争的教育工作者,“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是首当其冲。秦杰10岁时就开始了经历抄家、批斗和“蹲牛棚”的生活,1969年又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五七”干校。13岁正是学习的好时光,可秦杰却无学可上,母亲便请时为养猪队长的老八路张鲁泉教他学习写毛笔字。在张鲁泉那里练字。能经常接触到一些老字帖。耳濡目染,秦杰被那些老字帖里的字深深地吸引了,他经常观阅张鲁泉藏在床底下的古今字帖,这为秦杰日后的收藏打下了知识基础。1973年,张鲁泉被周恩来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秦杰一家不久也回到北京。一老一少又见面了。见秦杰酷爱字帖,张鲁泉告诉他,每年的10月15日是故宫博物院的院庆日,在这一个月里,故宫的明清字画馆展出古代的名人真迹,张鲁泉特许他到故宫观摩书法真品。于是秦杰就从看故宫的书画展览开始,对古代字画着了迷,开始收藏古代的字帖。这一年秦杰刚刚16岁,便正式入行开始收集和研究古代的字帖和书籍。当时琉璃厂有一间老字号叫“庆云堂”。秦杰经常去那里买老字帖。秦杰当时每个月的经济来源是给哥哥每天接送孩子所得到的五块钱。老字帖在当时最便宜的是七分钱,最贵的也不过是三毛钱,秦杰用他每个月的五块钱在浩如烟海的老字帖里去寻找他自己的喜爱。

1974年,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短暂松动,北京出现了小规模的内部旧书市场。旧书市场冷冷清清,就在这时,秦杰开始已有了“系列化”的收藏意识,他把购买的字帖分门别类整理好,向父辈们炫耀。3年之后,当他19岁之时,他已浏览过了中国秦、汉、唐以来有500种名碑大帖。当他购买到第501本的时候,他的父亲不禁震动了,那是道光年间一位状元的珍藏,还附有另外7位书法家的题跋,确为珍品。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借走后甚至想据为己有,数月不还,秦杰的父亲硬是亲自登门索回。就这样,文化界贵人的指引和父亲的关注使他迈出了收藏的第一步,跨入收藏的大门,进而叩开收藏事业的神秘殿堂。秦杰说:我买了500本“垃圾”字帖之后,终于“人道”了,这500本书给我搭起了知识的架子,但这仅仅是刚刚上路,离一个收藏家的标准还相差很远。视野豁然开朗的秦杰,不再局限于收藏字帖,唐诗、宋词、明代版画、清代诗作等。他广取博收。旧书市场低廉的价格,加上收藏时无尽的快感和占有欲,催促他更加“疯狂”地购买古书典籍。

尽管秦杰对典籍收藏如醉如痴,也能狠心作大笔投资,但是旧书的价格也在一路飙升。1982年秦杰大学毕业后,他在古籍收藏方面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不仅是因为经济上的拮据,更主要的是心理上的障碍。“一本书从三毛钱涨到80多块,没道理啊!不买!”就在这种心理的束缚下,他错过了很多的珍品。特别是1987年,内地第一次开放台湾民众到大陆探亲以后,“财大气粗”的台湾同胞大量购买古旧图书,且不问价钱高低。有限的供给与无限的需求使得旧书价格飞涨。秦杰眼盯着上好的佳品却不再购买。他在回忆这段日子时说:“每每想起错过的书籍珍品,我心如刀割,夜里做噩梦,都想打自己的嘴巴啊!”“那时候我就是觉得旧书不值那么高的价钱,就像现在有人觉得花一百万元买一本宋版书不可思议一样。”其实,从国际视野来看,宋版书是八百年前的,手工雕版的,而欧洲17世纪的书早已卖到几百万欧元,价格高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