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建筑思维的符号(邂逅20世纪的不朽建筑)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韩)承孝相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以城市建筑漫游为线索的“为提高普通人对建筑的理解而编写的书”,书中涉及16个20世纪著名建筑,其中有勒·柯布西耶、密斯、路斯、沙龙、罗杰斯和皮亚诺、佩罗、高迪等人的作品。作者是目前韩国最著名的建筑师,也是一位在建筑理念、尤其是建筑文化方面有着极大抱负的亚洲建筑大师,所以所选作品虽然广为业内人士所知、文字又较平易,却隐含了作者对建筑本体问题的一系列反思。

内容推荐

这本书简单地说是建筑游记,作者是韩国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在国际上也非常活跃,在韩国有很大在争议,在中国也有设计项目:SOHO,长城脚下的公社。本书讲述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的故事,赏析他们的经典建筑作品。散文化的写作给读者文学式的浪漫享受,是建筑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目录

1 树立在米歇尔广场的时代精神 阿道夫·路斯与路斯住宅

2 理想主义者打造的纪念碑 朱塞佩·特拉尼与科莫的法西斯大厦

3 发生在斯图加特的革命 魏森霍夫居住区

4 优美的建筑游廊,西方住宅的完成 萨伏伊别墅

5 真实的建筑 勒·托罗内修道院和拉图雷特修道院

6 太阳的城市 勒·柯布西耶的昌迪加尔

7 心中的风景 汉斯·沙龙的柏林爱乐音乐厅

8 诗意真实性成就的20世纪建筑的大革命 柏林国立美术馆新馆

9 沉默的寓意 路易斯·康和路易斯·巴拉干的建筑精神

10 孟加拉的光和沉默 路易斯·康和孟加拉国会大厦

11 “大技术”建造的“反建筑” 巴黎蓬皮杜中心划时代的成就

12 通往世界之窗 约翰·奥托·凡·斯普雷克尔森的新凯旋门

13 建筑和记忆 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和席恩美术馆

14 知识之城 法国国家图书馆

15 盖尔公园的再发现 安东尼奥·高迪的理想城市

16 圣诗般的风景 西格德·莱韦伦茨和伍德兰公墓

试读章节

人类为了保护自身肉体的生存而建造住宅并隐身其中。同样,为了依托他们的精神生活而造就了宗教建筑。在建筑史中,这类建筑是继住宅之后最具悠久历史脉络的建筑类型。

相信左右自己命运的造物者就在那高处,并出于试图去接近他的愿望而被不断筑高的祭坛,成就了宗教建筑的原型。同时,也开始出现为敬畏死者的灵魂而修建的以灵坛为中心的同性质建筑。作为被拟人化的神栖居的“神的房子”,以及群体聚集在一起进行某种仪式、鼓舞心智的集会场所,都是宗教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小亚细亚地区的古代亚述及巴比伦神殿、巨石阵、希腊的神殿、犹太人的犹太教会堂等都是这类建筑的代表。此后,根据其颁布的教规和仪式内容,互相受到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形成今天宗教建筑的状况。

决定宗教建筑的重要前提是来自于人类和“神”的关系。在犹太教背景下以耶稣的出现为开始的基督教建筑,需要表现的是“一出生便背负原罪的人类通过弥撒获得救赎”的神与人的关系,即应体现为位于上天闪烁光芒的耶和华与地球上卑贱人类相见的“圣所”。于此圣所中不应刻画罪孽深重的人形,而只有神的光芒在闪烁。

依此而形成的建筑手法我们称作哥特式。刺向天空的高耸尖塔、有力支撑它的扶壁(buttress,挑出建筑而支撑墙面的部分)、悬挑的飞梁(flying grder)、绚烂的浮雕、豪华的装饰、透过彩色玻璃洒向内厅的灿烂的阳光、金黄色的祭坛等等。在这样的空间中人只会显得更加渺小,在高耸的柱下只能俯首称臣,相形之下神就更居于高位,光芒万丈。这种哥特式建筑可以称作是基督教艺术形式的终极体现。即使在无数历史形式逐渐消失的今天,许多模仿哥特式而却徒有其形、不备其神的宗教建筑仍不停地出现在我们的周边。

20世纪初,即使是在批判历史主义建筑形式的虚伪并创造新形式的现代主义流行大潮中,只有基督教建筑始终未能打破哥特式坚固的框架。20世纪的巨匠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拉图雷特修道院的圣堂将伪哥特式——哥特式本身并非是虚伪的形式,虚伪只是针对那些失去哥特式的精神而徒有其外在形式的建筑——彻底打破了。

1959年7月竣工的这个修道院,位于法国里昂附近的艾布舒尔阿布雷伦(Eveux-sur-Arbresle Rhone)地区。开始设计于1953年,开工于1956年的这个修道院隶属于多米内克派管区修道院总会,由近百个修道士房间、图书室、餐厅和圣堂等构成。这个建筑作为勒·柯布西耶后期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的关于现代建筑的五个原则,同时因其绝妙的细节和独特的样式,令参观者无不拜服于他所创造的现代建筑绚烂之美。

在倾斜的草地上被柱子架起的水平线,自然和人工构造物并举,使我们无比兴奋;规则的修道士房间的集合与圣堂等单一的大体量空间相列,是勒·柯布西耶所创造的极致对立体现出的紧张;混凝土的洞口与轻盈的框架结构展现的对立,也是一种微妙的反转之美。吟味着空间的戏剧性,游历于绚烂的阳光洒人的回廊,这种愉悦的感觉令人陷入如同听一曲优美的旋律,或是阅读抒情诗的错觉当中。

沿着倾斜的通道向前,打开一扇厚重的铜板门,怀着游历回廊时的愉悦心情而人,与其中圣堂空间的遭遇更令我们惊讶无比。约230平米的窄长空间,俭朴的混凝土墙体,如同漂浮在空中的简洁的顶板,从它们之间挤进来的阳光,被逐步照亮的顶板本色,沉默的石头祭坛。

这个空间使我感觉到如同电流注入般的紧张,这已远远胜于置身于万神庙的空间感抑或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庄严感。它的伟大致使我陷入无尽的默思,不断地在自问“我是谁?”拉图雷特修道院是真实对伪善的胜利,是灵魂对物质的胜利和对这一切的记录。我在现场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并重新开启了自己的建筑方向。那是1992年的夏天。  拉图雷特修道院是勒·柯布西耶心智的完全体现,其精神本身对所有建筑师来说是如《圣经》般的启示。我初访拉图雷特修道院深受触动之后,迄今为止,一共到此巡礼了5次。而在1999年的第二次访问中,得知了极其重要的信息。P85-89

序言

韩国虽小,却同中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与中国频繁的交流中也发扬着固有的文化并保持国家主体性的这样一个国家,在19世纪末,因未能把握世界潮流的狭隘国家领导人和知识分子的麻木,最终被外国武力强制开放,之后贯穿整个20世紀,国家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考验。

历经35年的日本殖民统治的生活,也未能靠自己摆脱,还是依靠同盟国获得了解放,但国家很快被分裂,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的民族相残的内战将国土变成焦土。已变成废墟的、我所生活的韩国,只能依附在主导战争的美国的绝对影响之下。此后通过武力政变登场的军部独裁为了强辩自我的正统性而严重歪曲了国家的主体性,实施了将国民只专心于经济开发的洗脑政策。而经济上获得了如此富裕的今天,在那经济开发的口号下只能被遗忘的各种问题如潮水般涌来,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阶级的、理念的、历史的和地域的价值混乱。

韩国社会究竟位于何处?

建筑和城市太过明显地表达着这一混乱。在开发的美名之下,美丽的山河被淹没,城市照实地表现出极端资本主义浅薄的形态,固有的共同体己被破坏。

无论是殖民地时代,还是美国强权下的和平时代,又或是恐怖的独裁政府时代,知识分子匕首般锋利的呐喊是陷于困境中的希望之声,但在今天这般物质富裕的时代再也听不到任何呐喊。终究建筑师们成为资本主义的仆从,城市规划者成为政治家的手下。维系我们生活的、引领伟大历史的建筑正在沦为一种房地产价值,我们的生活成为其中的抵押品。

这一切太过虚无。

于是我开始着手写这些文字。首先我想拯救那狂风中的自己,也希望能给同仁们提个醒。如果可能的话,我甚至奢求能与有责任成就优秀建筑师的潜在业主一起,共享建筑真正的价值。

从2000年开始,我在中国相继做几个建筑项目,也在目击着中国城市和建筑变化的状况。我知道这是与韩国无法相提并论的更大、更深刻的变革。同时我也知道中匡经历了激烈的时代巨变后仍能很好地维持国家主体性,所以我相信中国能够应对目前的变化。

但即便如此,在我心中还是有些不安。所以当我获知这本书将在中国出版,我内心感到非常高兴。如果那些像我一样以忐忑不安的心情目睹着这一变化的中国建筑师和知识分子,还有那些正在努力做出优秀建筑的人士能偶尔读到此书,进而对他们找到建筑的真正价值有所帮助的话,那将不胜荣幸。

对于为中译本出版而出力的中国邻居,深感负了债。在这里向帮助出版此书的出版人史建和译者徐锋致谢。尤其感谢无偿审校中文翻译的诸多朋友,实在无以为报。还有向鼓励此书出版的傅滔和一直支持我的建筑的潘石屹、张欣夫妇,深表谢意。

承孝相

2006年秋末

于履露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