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卫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中青年学者之一,著有多种儿童文学理论著作和研究论文,在境内外儿童文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次出版的《方卫平儿童文学理论文集》是从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方面出版和发表的大量文字中精选出来的。《文集》共146.5万字,分为四卷。本书为第一卷。该书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部系统梳理和论述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脉络的专著,被有关专家认为是“提升了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水平的少数几部重要学术著作之一”。
《文集》体现了方卫平教授谨严而不失活泼、缜密而从容舒展的理论文风。其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各卷均附有大量的相关图片,其中有许多是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这些图片与相应的论述文字并行呈现,为《文集》增添了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卷收入了作者的专著《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该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作者在大量收集和深入研究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自古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从自在走向自觉并不断推演发展的历史进程作了清晰、具体的历史描述和理论阐述,内容包括各个时期儿童文学研究的社会文化背景、理论思潮、学术特征、理论代表等等,并以历史和当代的双重理论眼光,对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学科未来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本书史料翔实,阐述精当,见解独到,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极具理论深度。
本书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绪论[003
第一章 史前期的探询
一 传统文化背景与儿童的精神境遇[029
二 雪泥鸿爪:作为前科学形态的古代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描述[036
三 历史的沉思[049
第二章 觉醒期的意义
一 艰难的觉醒[057
二 文化动力[064
三 理论曙光[071
四 时代特征[090
第三章 走向自觉
一 从“人的解放”到新的儿童观的确立[097
二 教育界的动态[107
三 理论景观[113
第四章 “别求新声于异邦”
一 西学东渐与传播[123
二 西方人类学派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建设[128
三 “儿童中心主义”的输入及其流播[148
第五章 理论空间的开拓
一 收获季节[167
二 大师们的眼光:鲁迅、茅盾、郑振铎[181
三 “乌言兽语”之辩[196
四 几个主要理论课题的评述[205
第六章 伴着硝烟的思考
一 贴近现实——时代的理论要求[223
二 战时儿童戏剧及其理论批评的活跃[228
三 中国儿童读物作者联谊会及其组织的理论研讨活动[236
第七章 新的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
一 理论的建设与迷误[251
二 前苏联儿童文学理论的介绍及其影响[257
三 关于《慧眼》和《老鼠的一家》的讨论[261
四 理论代表:陈伯吹、贺宜[268
第八章 “左”倾思潮:一个理论幽灵
一 理论的摇摆与迷失[279
二 对所谓“古人动物满天飞,可怜寂寞工农兵”现象和“亲切论”、“趣味论”的批判[284
三 对“童心论”的批判[289
四 关于新童话的讨论[296
五 病态的理论年头[299
第九章 新时期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走向
一 走出沼泽[307
二 走向建设[310
三 儿童文学理论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探讨[319
四 关于少年小说创作的几次讨论[329
五 关于现代童话创作的讨论[339
第十章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
一 1990:一个理论年度的抽样分析[347
二 面向未来的思考[355
结语[363
后记[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