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厢记/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元)王实甫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秀才张君瑞上京应试,路过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偶遇寄居于寺中的前相国小姐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于是冲破礼教的束缚,月夜吟诗,弹琴达意。不料正在此时,贼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掠崔莺莺做压寨夫人。相国夫人被逼无奈,只好当众许诺:谁能退却贼兵,就将莺莺嫁给谁。张君瑞向好友白马将军杜碓求救,围兵被解。可是事件平定之后,相国夫人却悔婚,让崔、张二人以兄妹称呼。崔、张又陷入无限痛苦之中。莺莺的丫环红娘出于义愤,帮他二人传递书简,崔、张终于冲破种种樊篱,私自结合。在事实面前,相国夫人被迫允婚,可又以“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迫张君瑞上京赴试。张君瑞不负众望,状元得第,衣锦归来,与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内容推荐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优美动人的言情传奇小说。作为剧本,它与《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唐德宗时,洛阳才子张君瑞在普救寺偶遇故相国崔珏之女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在丫鬟红娘相助下,冲破封建礼教的代言人——老夫人设下的重重障碍,历尽悲欢离合,最终结为夫妻。本故事内容生动,情节曲折,缠绵悱恻,跌宕起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如同身临其境。本书附有精妙评点,雅致插图,古风古韵。

目录

主要人物介绍

第一章 崔家暂住普救寺

第二章 如花美眷初相见

第三章 入寺寻机近佳人

第四章 日夜请辉再相见

第五章 道场眉目两传情

第六章 孙飞虎围普救寺

第七章 倒赔妆奁求退敌

第八章 张生献计暂退敌

第九章 智邀惠明去送信

第十章 杜确接信争点兵

第十一章 白马将军杀退敌

第十二章 满怀欢喜将赴窖

第十三章 夫人赖婚拆鸳鸯

第十四章 红娘劝慰张君瑞

第十五章 琴声悠悠诉衷隔

第十六章 相思雄见终成疾

第十七章 红娘探病传情语

第十八章 莺莺愤怒把信回

第十九章 佳人回书定密约

第二十章 日夜赴约遭冷遇

第二十一章 相思无计可消除

第二十二章 两情相悦定鸳盟

第二十三章 东窗事发拷红娘

第二十四章 十里长亭分鸳鸯

第二十五章 孤身草桥梦魂惊

第二十六章 鱼雁遥慰相思情

第二十七章 平地无端生波折

第二十八章 张生申辩诉清白

第二十九章 得成鸳鸯不羨仙

思考题

试读章节

唐贞元十七年,出生博陵的崔相国因病过世了。只留下他的遗孀郑夫人、女儿崔莺莺以及未成年的小儿子欢郎三人相依为命。母子三人运送着崔相国的灵柩,准备回博陵老家。途中经过河中府时,遇上当地一名叫孙飞虎的守将谋反,领着五千人马据守过河要道和桥梁,打劫过往的行人,使得道路不通。博陵崔氏乃是当时大唐极有名望的高门望族,又兼崔相国在世时位高权重,但如今他一死,孤儿寡母的没了依靠,这一次身边又带着全部身家,遇到这样的事,觉得还是想法子避开好。

河中府有座寺庙名叫普救寺,乃是当年武则天皇后的香火院,后来毁坏,就由崔相国主持重新修建。寺中的住持法本和尚,也是崔相出资剃度的。当时和尚剃度,按惯例都要进行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施舍活动,而这种施舍得花销大把的银子,一般都由有钱人家出资代为施舍。这样,法本长老算是在剃度时欠下崔相国一个人情。因此,郑氏老夫人便打算将丈夫的灵柩暂时寄放普救寺中一段时间,向法本和尚借了西厢的一所宅子权且安顿下来。

郑夫人之女崔莺莺正当一十九岁的花样年华,女红、诗词、书算样样精通。崔相国在世时,曾将她许配给郑夫人的侄儿、郑尚书之子郑恒为妻。只因莺莺还在为父亲守孝,没有成婚。因此,郑夫人安顿下来后,立即写书信让郑恒赶到普救寺来,帮助护送灵柩回博陵去。

回想往日,郑夫人与丈夫一同,带数百随从到过这普救寺。而今却是与夫君的灵柩同来,身边只剩下几个至亲的人,触目皆是旧物,两相对比,她不禁生出许多伤感来。

此时正是暮春三月,暖得懒洋洋的天气不免让人困倦。郑夫人唤来莺莺的贴身小丫头红娘,对她说道:“你看那佛殿上没人烧香的时候,就带小姐出去四下走走,散散心。”红娘脆生生地答了句“谨遵老夫人之命。”便退下,转身去见她的莺莺小姐。

莺莺在闺房中做了一会儿女工,只觉得百无聊赖。抬头见窗外桃花如红雨般纷纷飘落,柳絮飞扬似漫天雪花,暖风融融,陵她感觉分外烦闷。想到春去春来,花开花落,自己年龄空白增长,忍不住对景长叹。正巧,红娘传母亲的话来:“小姐!小姐!你在哪儿?老夫人要我和你去佛殿上面转一转,散散心。”莺莺正闷得慌,听红娘这么说,就欣然带着红娘出了房门,到寺里四处走走。寺院深处,大门重重紧闭,仿佛是想把东风关在门外,锁住残留的一点点春色。

第二章·如花美眷初相见

此时寺外,一人远远骑马正朝普救寺方向赶来。骑马的是个年轻书生。这书生名张珙,字君瑞,是西洛人士,也是名门望族之后。其父曾经官拜礼部尚书,不幸五十多岁时因病而逝,一年之后他母亲也离开了人世,从此家道中落。这张生从小刻苦读书,悬梁刺股,学得满腹诗书文章,下笔文思泉涌,辞章华茂。只可惜,时运不济,还未曾取得功名,只得暂时游学四方。

这年老皇帝驾崩,德宗皇帝即位,要举行恩科考试。他正欲上京赴考,路经河中府,想到昔日八拜之交的同窗在此地做官,就决定去拜望一下这许久不见的故人,然后再上长安。张生的这位老朋友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张生同乡。两人曾在一起学习,交情甚好,便结拜为异姓兄弟。杜确比张生年长一点,就做了结义兄长。后来他弃文从武,考取了武状元,现在官拜征西大将军,统领十万大军,镇守在不远的蒲关。蒲关就在靠近黄河边上的蒲津。地处九曲黄河的盘曲处,地形十分险峻雄伟。因为杜确平时喜欢骑白马,人送绰号“白马将军”。

这天,张生骑着马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黄河边,放眼望去,被眼前一片壮丽的河山所吸引。滚滚黄河的波涛激流,激起了他胸怀内的万丈豪情。他当即吟诗一首,吟完,他不禁踌躇满志。  离了黄河边,张生便催马入城,找了客店住下来。他见天色尚早,就向店小二打听,准备游览一下当地名胜,见过义兄,然后就上京。

“小二哥,打听个事儿。这河中府可有些什么不错的去处?譬如像有名的山川胜境、道家福地之类。”

店小二立马答道:“我们这里有一座寺庙,叫做普救寺。以前是武则天皇后的香火院,那可不是一般寺院能比得上的。里面有高耸的琉璃宝殿、直入云霄的舍利宝塔。南来北往的,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来了我们这儿,没有一个不去这寺庙看看。公子你可以去那里游玩一番。”

一听说普救寺是当地名刹,张生便骑马往普救寺行去,欲游览一番。临走他吩咐跟随的琴童说:“你见时候差不多了就准备好午饭,我去普救寺随便看看就回来了。”

这天法本住持正好要参加一个法会,出门去了,便让师弟法聪留在寺里接待来访的客人。法聪正要到寺门口看看,这么早有什么人来没有,走到寺的一看,还真有个书生独自骑马朝这边来。来的正是张生。到了寺门,法聪连忙迎上去问:“公子从哪里来?”

“小生从西洛到了这里,听说贵刹环境幽雅清爽,便想来此,一来瞻仰佛祖菩萨,二来想拜见你们长老,请教佛法。”张生说。

“这真不巧,我们长老有事出门了,现不在寺里。贫僧是他的师弟,法号法聪。请公子随我到方丈禅室先用点清茶吧。”

张生听说长老不在,就说:“既然长老不在,我不能拜见他,那也就不麻烦高僧了。闻贵刹乃武则天皇后的香火院,请高僧带小生四处游览一番吧!”

于是,法聪接他入寺,取了各处的钥匙,带张生一处处地游览。钟楼、法堂、僧房、宝塔、罗汉堂、香积厨、佛殿……

看到寺院的建筑与景色相映成趣,显出庄严古朴的味道,张生忍不住赞叹:“这寺院造得真是巧夺天工啊!”

话说莺莺主仆二人此时也正在寺里随意游玩。

走过厨房西面,行过法堂、钟楼,登了寺中的宝塔,穿过长长的回廊,数了罗汉,正准备来佛殿参拜菩萨。

张生刚参拜了菩萨佛祖,忽听见有女子低低说话,如莺声一般滴溜溜婉转。接着便见莺莺携着红娘步入殿来,她新月般的眉毛斜斜垂下鬓边挽起如云的发髻,樱桃小口微启,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真是明眸皓齿,眉目如画。她手里拈着一枝花,香肩微弹,似笑非笑的脸儿,似蹙非蹙的两弯秀眉,说不出的娇羞婀娜,像是湖边在夕阳映照中的一株垂柳,正被徐徐晚风轻轻拂弄着柔软的枝条。蓦然见到莺莺,张生立即为她的绝世美貌倾倒,惊为天人。他只觉以前所见的万千红颜,与莺莺相比,均顿成庸脂俗粉,他的魂儿早已飞到了九天之外。

“红娘!你看这里,正是‘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啊!”

红娘还没有答话,却发现佛殿内还有陌生的张生在,急忙催莺莺回去。

“那边有人,咱们赶快回屋去吧。”

莺莺听了,回顾张生一眼,与红娘飘然离开佛殿。

惊鸿一瞥!只这一眼,即将张生引入无限惆怅的天地。他久久的、久久的回味方才的一幕,心都乱了。他问法聪:“法聪师父,这寺里有观世音菩萨现身了!”法聪说:“千万别胡说!那哪里是什么观音,她是崔相国家的千金。”

“世上竟有如此美貌的女子!你要不说是相国家的千金,我还以为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现身了呢。用天姿国色来形容她可一点也不过分。且不要说她的模样,就只是她那一对小脚,就价值万两黄金呢。别说是在下,就是铁石做的人见到她也要心猿意马。”张生痴痴地说。

法聪很奇怪,问:“隔了这么远,崔家小姐在那边,公子你在这里,她还穿着长长的裙子遮住了脚,你怎么知道她的脚小?”

“法聪师父,这台阶上落满了残红落英,脚踩在这些花辦上面就会留下脚印。你看,这些脚印,那么娇小可爱。”张生回道。

法聪见他步子都挪不动了,便提醒他说:“公子不要瞎想了,崔小姐早就走远了。”

然而,面对梨花落院,杨柳堆烟,张生只觉耳边还回荡着莺莺的环佩之声;空气中还残留着莺莺身上的兰麝幽香;眼前还浮现着莺莺芙蓉花一样娇媚的面容……还有,莺莺离开时的那一回眸,更是把张生的心带得远远的了。

浓浓的相思自此不知不觉植入了张生的骨髓,于是,禁不住痴痴说:“……我就是不去京城应考也罢……”

美人远去,芳踪难觅,此时此刻,张生除了徒唤奈何之外,还能怎样?突地,他回过神来,回头对法聪说:“等长老回来,劳烦师父转告长老,如果方便,小生想借住半间僧房,早晚温习经史,这样胜过在旅店那样嘈杂的地方读书。房间的租金会照寺里的规矩给足,明日我便搬过来。”P1-7

序言

中外很多杰出的长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致认为,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是构建健全人格基础的一条捷径。

这是因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陸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

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法则和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然而,话虽这么说,这件事又面临着很多风险。例如,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课程分量本已不轻,又少不了各种青春的聚会和游戏,真正留给课余阅读的时间并不很多。这一点点时间,还极有可能被流行风潮和任性癖好所席卷。有些学生好一点,静得下心来认真阅读,但是,茫茫书海使他们无所适从,他们吞嚼了大量无聊的东西,信息爆炸的时代使他们不幸成了爆炸的牺牲品。

为此,我总是一次次焦急地劝阻学生们,不要陷入滥读的泥淖。我告诉他们:“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我又说:“你们的花苑还非常娇嫩,真不该让那么多野马来纵横践踏。”学生们相信了我,但又都眼巴巴地向我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读一些什么书呢?”

这确实是广大学者、作家、教师和一切年长读书人都应该承担的一个使命。为学生们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

这套“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项成果。丛书在精选的书目上花了不少工夫,然后又由一批浸润文学已久的作者进行缩写。这种缩写,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以浅显简洁的形态让广大兴趣各异的学生都能够轻松地阅读、快乐地品赏。有的学生读了这套丛书后发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哪几部,可以再进一步去寻找原著。因此,精华的提炼,也就成了进一步深入的桥梁。

除了青少年读者之外,很多成年人也会喜欢这样的丛书。他们在年轻时也可能陷入过盲目滥读的泥淖,也可能穿越过无书可读的旱地,因此需要补课。即使在年轻时曾经读得不错的那些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丛书来进行轻快的重温。由此,我可以想象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一种有趣的文学集结。家长和子女在同一个屋顶下围绕着相同的作品获得了共同的人文话语,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特此推荐。

2007年初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