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更替,花开花谢最容易勾起人的情思,“伤春”、“悲秋”是多数文人的情结,也是文学的传统主题。选文部分篇章脱离了“伤春悲秋”的窠臼,在另外的层面咏叹四季,开拓出新的境界,相信读者从中会得到某种启迪和感悟。
本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话题小品集,选录了朱自清、鲁迅、施蛰存、丰子恺、周作人、郁达夫、老舍、梁遇春、林斤澜、王统照、陈村、萧白等七十余位名家关于四季散文八十篇。
许地山(1893~1941)
原名许赞垄,笔名落华生。福建龙溪人。1917年入燕京大学,先取得文学士学位,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第二年转入英国牛津大学。为现代学者,在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史学研究方面颇有成就。五四以后开始小说和散文创作,为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集《缀网劳蛛》、《春桃》等。有《许地山选集》行世。春底林野
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漏得迟。那里底桃花还是开着;漫游底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底是挡住太阳,教地面底花草在它底荫下避避光焰底威吓。
岩下底荫处和山溪底旁边满长了薇蕨和其他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草花点缀在绿茵上头。
天中底云雀,林中底金莺,都鼓起它们底舌簧。轻风把它们底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耳无耳底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底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底时候。
林下一班孩子正在那里捡桃花底落瓣哪。他们捡着,清儿忽嚷起来,道:“啊,邕邕来了!”众孩子住了手,都向桃林底尽头盼望。果然邕邕也在那里摘草花。
清儿道:“我们今天可要试试阿桐底本领了。若是他能办得到,我们都把花瓣穿成一串璎珞围在他身上,封他为大哥如何?”
众人都答应了。
阿桐走到邕邕面前,道:“我们正等着你来呢。”
阿桐底左手盘在邕邕底脖上,一面走一面说:“今天他们要替你办嫁妆,教你做我底妻子。你能做我底妻子么?”
邕邕狠视了阿桐一下,回头用手推开他,不许他底手再搭在自己脖上。孩子们都笑得支持不住了。
众孩子嚷道:“我们见过邕邕用手推人了!阿桐赢了!”
邕邕从来不会拒绝人,阿桐怎能知道一说那话,就能使她动手呢?是春光底荡漾,把她这种心思泛出来呢?或者,天地之心就是这样呢?
你且看:漫游底薄云还是从这峰飞过那峰。
你且听:云雀和金莺底歌声还布满了空中和林中。在这万山环抱底桃林中,除那班爱闹的孩子以外,万物把春光领略得心眼都迷蒙了。
(原刊1922年5月《小说月报》第13卷第5号)
P1-2
应读者要求,我们再版了这套文化名人散文丛书。再版时在原版的基础上作了适当调整,补充了部分名家的新作和近年来的精美散文。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能收录部分美文,另有大量优秀作品不得不忍痛割爱。
选编时,我们多方联系了文章作者或其家属,有的已经联系上,有的至今无法取得联系。因我们实在不愿有遗珠之憾,所以贸然将没有联系上的作者的文章编选进来,敬请谅解。同时也希望没有联系上的作者及其家属与我们联系。在此,我们对本书所有作者及其家属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