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吃住等日常生活确已关乎一个人的德行修养,选文或以机智幽默的文字表达了某种生活态度,或以达观通脱的言辞传达出某种人生境界……同一话题,异彩纷呈,摇曳多姿。无论哪种风格,文字都是至性至情的,读者透过文字触摸到的是这些大家的心灵。相信读者从这些文章中既可以得到审美愉悦,又可以得到人格提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食无求饱是为禅(名家笔下衣食住行)/中国散文精品选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实秋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吃住等日常生活确已关乎一个人的德行修养,选文或以机智幽默的文字表达了某种生活态度,或以达观通脱的言辞传达出某种人生境界……同一话题,异彩纷呈,摇曳多姿。无论哪种风格,文字都是至性至情的,读者透过文字触摸到的是这些大家的心灵。相信读者从这些文章中既可以得到审美愉悦,又可以得到人格提升。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话题小品集,选录了梁实秋、王力、老舍、周作人、汪曾祺、张中行、徐志摩、孙犁、贾平凹、曹靖华、钱歌川、茅盾、余光中等五十位名家关于衣食住行等生活细事的散文七十篇。同一话题,风格各异,摇曳多姿,无论哪种风格,文字都是至性至情的,读者透过文字触摸到的是这些大家的心灵。 目录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1 衣裳/7 北平的零食小贩/11 酱菜/18 雅舍/19 旅行/23 衣/27 奇特的食品/29 住/33 手帕/35 鞋的故事/39 吃菜根/43 住房的故事/45 故乡的野菜/48 乌篷船/50 藕与莼菜/53 宴之趣/56 食味小记/62 绍兴东西/69 家乡食品/72 故乡的烤红薯/78 吃鸡赘语/81 征途食事/87 豆腐/96 稀饭和地瓜/101 故乡的食物/108 食豆饮水斋闲笔/113 贴秋膘/122 食无求饱/126 吃家乡饭/132 吃瓜/137 哑麦榆钱/142 姑嫂饼别饶风味/146 我爱喝稀粥/148 花生米、豆腐干、 火腿、稀粥/153 馄饨民俗/158 汤圆涉外/160 榆钱饭/163 吃事三篇/168 手把羊肉/191 “涮庐”闲话/194 记风雨茅庐/199 “住”的梦/203 旅行/206 陋室新铭/211 天窗/213 书房的窗子/215 翡冷翠山居闲话/219 山屋/223 造屋记/228 我藏书的小楼/236 沙田山居/240 三间书房/244 逍遥游/246 旧居赋/254 我住过的房子/257 山居心情/262 仙居/273 后院/278 寂寞画廊/284 说避暑之益/290 徒步旅行者/294 途中/299 车厢社会/307 后记 试读章节 这一铳非同小可,把对方的眼睛铳得又大又圆了。他连声说:“了不起!了不起!言之有理!有理!” 我当时不辨这是挖苦,还是正语。不求甚解,仍以不了了之了。 总之,书是书,我是我。不识不知,书本于我何有哉! “五四”风暴中,作为一个北方省城的中学生,到上海参加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会议。这宛如一枚刚出土的土豆,猛然落入金光耀目的十里洋场。“土气”之重,和当年从深山落入县城的情况比来,真是天上人间了。 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都遭到白眼。举目所至,多为红红绿绿,油头粉面。不快之感,油然而起。碰壁之余,别有一番从所未尝的涩味在心头。我咀嚼、回味……后来读到鲁迅先生有关文章时,才恍然悟到:甚矣,穿着亦大有文章也! 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少女》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上海生活,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宜。如果一身旧衣服,公共电车的车掌会不照你的话停车,公园看守会格外认真的检查入门券,大宅子或大客寓的门丁会不许你走正门。所以,有些人宁可居斗室,喂臭虫,一条洋服裤子却每晚必须压在枕头下,使两面裤腿上的折痕天天有棱角。” 啊,原来如此。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鲁迅先生尚未行之于文字的,这姑且放下不表。 且说当年北京,我总觉有所不同。尽管岁月飞逝,人事沧桑,而阴丹士林一类的蓝大褂“江山”,总稳如磐石。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无不甘为“顺民”。春夏秋冬,时序更迭,蓝大褂却总与其主人形影相随也。酷暑盛夏,儒雅之士,倘嫌它厚,改换纺绸、夏布之类的料子而已。但其实,那也不见得真穿,出门时,多半搭在肘弯上做样子,表示礼貌罢了。短促的酷暑一过,又一元复始了。其他季节,不管“内容”如何随寒暖而变化:由夹而棉,或由棉而皮,也不管怎样“锦绣其内”,外面却总罩着一件“永恒的”蓝大褂。实在说,蓝大褂在长衣中也确有可取之处:价廉、朴素、耐脏、经磨,宜于御风沙……对终日在粉笔末的尘雾中周旋的穷教书匠说来,更觉相宜,这不仅使他雪人似的一出教室,轻轻一挥,便故我依然,且在一些富裕的同类和学子面前,代他遮掩了几许寒酸,使他侧身“士林”,满可无介于怀了。 不仅此也。在豺狼逞霸,猎犬四出的当年,据说蓝大褂的更大功能,在于它的“鱼目混珠”。但其实也不尽然。同样托庇于蓝大褂之下,而竟不知所终者,实大有人在!不过同其他穿着相比,蓝大褂毕竟“吉祥”一得多了。这虽然是无可奈何中的聊以自慰的偏见呵。 某年秋夜,一个朋友把我从天津送到北平。另一个朋友相见之下,惊慌地说: “呀,洋马褂!不行,换掉,换掉!” 我窘态万状,无言以对。殊不知我失掉“民族形式”的装备已久矣。他忽然若有所悟地转身到卧房里取了一件蓝大褂,给我换上,就讲起北平的“穿衣经”来。 P2-3 后记 应读者要求,我们再版了这套文化名人散文丛书。再版时在原版的基础上作了适当调整,补充了部分名家的新作和近年来的精美散文。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能收录部分美文,另有大量优秀作品不得不忍痛割爱。 选编时,我们多方联系了文章作者或其家属,有的已经联系上,有的至今无法取得联系。因我们实在不愿有遗珠之憾,所以贸然将没有联系上的作者的文章编选进来,敬请谅解。同时也希望没有联系上的作者及其家属与我们联系。在此,我们对本书所有作者及其家属表示诚挚的谢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