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有关书展的书,而且是一个文化大国的书展史。这个书展亦堪称全球规模最大的书展,而本书的作者恰好是这个书展的公司总经理,他也是这个文化大国中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之一。透过历史案卷徐缓地展开,作者又仿佛在忆述自己的职业生命,这个文化生产者在法兰克福书展二十载的苦与乐,还有他的信念。
本书赋予了我们这样一个信息:书展史是政治、社会及经济史的反映,也是国际政治的反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法兰克福书展600年风华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德)卫浩世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本有关书展的书,而且是一个文化大国的书展史。这个书展亦堪称全球规模最大的书展,而本书的作者恰好是这个书展的公司总经理,他也是这个文化大国中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之一。透过历史案卷徐缓地展开,作者又仿佛在忆述自己的职业生命,这个文化生产者在法兰克福书展二十载的苦与乐,还有他的信念。 本书赋予了我们这样一个信息:书展史是政治、社会及经济史的反映,也是国际政治的反映。 内容推荐 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图书博览会。每年十月,有来自100多个国家,接近7000名参展者,27万名参观民众汇聚一堂,全球各地的出版人、书商、版权代理商、作家、记者、书评人,都会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到这个全球最大的图书盛会,是最重要的图书版权贸易场所,也是出版行业获取信息以及建立人际网络的平台。同时,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也是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化盛世之一。书展上有无数论坛、朗诵、演讲等文化活动。通过展示、观摩、交流,全世界的同行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里也是国家、地区、民族展示各自绚丽多姿文化传统的大舞台,被誉为世界图书行业的嘉年华。 彪炳千古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改革家,为何现身书巷集市?奇葩涌现的时贤大作,在时间的滚滚车轮下的命运如何?寻找畅销之路的出版商、书商怎样发家致富?古往今来流连于书海的读者,文化旨趣经历了哪些历史变迁?书商集市,在新旧教派意识形态的角逐下如何坚强生存?在最凋零的日子里,如何面对莱比锡书市的严峻挑战?怎样经受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法西斯主义的钳制、东西方冷战的考验?如何以海纳百川之力,与英美强势文化斡旋,吸引全球共襄盛举?经纪人时代、电子时代的来临,又能涌现多少豪杰? 作者如数家珍娓娓诉说法兰克福书展从始至今600余年来的伟大变革,充满了知识性及许多不为人知的趣闻轶事。在荣耀、沉寂、妥协、坚持、不断寻求自我突破的过程中,法兰克福书展聚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气势恢宏的图书圣地! 目录 第一部 法兰克福图书市集(1454~1764年) 第1章 一个疾行于法兰克福街头的男人 第2章 一个图书市场的诞生 第3章 坐落于书巷的市集学院 第4章 三个在书巷碰面的朋友 第5章 十七世纪的法兰克福图书市集 第6章 天主教与帝国的书籍审查制度 第7章 法兰克福逐渐式微 第二部 莱比锡取得优势(1764~1861年) 第8章 莱比锡的历史价值 第三部 20世纪的法兰克福书展(1920~1998年) 第9章 法兰克福的企图 第10章 法兰克福,浴火凤凰 第11章 又湿又冷的法兰克福书展 第12章 和平奖与展览馆 第13章 书业这个大家庭 第14章 两德的互相折磨 第15章 文学,文学 第16章 新闻媒体的困境 第17章 一九六八年的重大转折 第18章 回归正常化 第19章 设立主题馆:从拉丁美洲到印度 第20章 成长的国家认同:国家主题馆 第21章 设备不足:迁离法兰克福 第22章 争夺场地:美国达到目的 第23章 书展上的作者:从史怀哲到拉什迪 第24章 传统出版商没落,经纪人时代来临 第25章 法兰克福迈向电子化 试读章节 第1章 一个疾行于法兰克福街头的男人 那男人个子不高,外表看来毫不起眼。他穿着领口紧束的高领亚麻衬衫,外面罩了一件中长皮大衣。他正在赶路,只见他以奇特的跳跃步伐穿越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这街上一景发生在1454年,某个恼人的10月清晨。赶路的男人在偶尔刮起的狂风中,不断地抓着他那像帽子一样的头盖。当一辆由4匹马载运12个大木桶的马车横越他的面前并拐进巷子时,他突然停下脚步。清晨时分,无论是步行、骑马、搭乘马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出门的所有人身上,几乎都带着包裹、书堆和纸卷。 从罗马广场向下延伸至美因河畔的渡船口,沿路上设置了许多书报摊。小巷内,几乎所有贵族屋舍前都有人将木桶、木箱和包裹从交通工具上卸下并运进屋内,后来这条巷子被称为“书巷”(Buchergass)。旅人们骑马或搭乘马车前来,并在此找寻落脚之处。 那男人继续赶路。他毫不犹豫地快步穿过尖顶、狭窄的城门来到美因河畔,那里停放着两部装卸木头的起重机,其中一部正在装卸船上的木桶。男人带着询问的姿态转向其中一名在那里等候的车夫。 这名车夫正忙着安抚一旁激动不安的马匹,大型起重机发出的轰隆巨响惊吓到了它们。车夫指向美因河上游的莱昂哈德城门,那里有另一部起重机正在卸载一艘较大的船只——美因茨集市船。那男人匆忙地举手道谢,接着继续赶路。车夫向那男人点头致意,姿态略显谦卑及敬畏,仿佛认为这只是举手之劳。 我们隔着历史的时空距离观察此场景时可以发觉,那名赶路的男子或许曾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也就是贵族阶级。他一身破旧的衣衫清楚地显示他已享受过荣华富贵,但正逐渐走下坡。 让我们遗忘那幕充满想像的画面,别再继续严格追究那男人究竟是在美因茨集市船前等待友人还是有其他什么事。也许是等待来自美因茨的消息,来自美因茨铅字铸造商的问候话语,或是来自律师友人贺莫瑞的文件及金钱?实际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那名男子正是谷登堡,他在法兰克福集市开展的前日穿越细雨蒙蒙的市区,赶往自己的店。 由于缺乏关于谷登堡的画像或描述,他的外貌肯定跟我们的描述有所出入。伟大的丹麦雕塑家托尔瓦森的爱徒斯密特曾于1837年谷登堡节那日,在法兰克福利用石块及青铜完成了一座高大挺拔的人像纪念碑——一座传统的人像雕塑。此雕塑与我们的描述相同,皆为想像创作,至今仍屹立在法兰克福歌德广场上供后人凭吊、追念。 有关谷登堡的学术研究起源于19世纪,当时德国国内正兴起一股英雄崇拜之风。一旦英雄人物被创造了,其形象就将在历史中永垂不朽。毕竟这是“真实”的人物事迹,世世代代都由此认识英雄的过往。于是谷登堡被塑造成了一个伟大的人物,虽然他并非如此,但不可否认,他是个划时代的传奇。 “谷登堡不过是他那个年代的一个著名人物……他的个性融合古今色彩,他一方面相信宿命且信守古老常规,另一方面则在现代以物质金钱关系为基础的早期公民社会中,不断创新并坚决追求更多知识。” 无人可证实,谷登堡是否真的曾在法兰克福集市期间穿越秋意深浓的市区,甚至他究竟是否在上述时间停留于法兰克福也无从考证。针对此问题,研究人员的意见相当有分歧,例如研究谷登堡的专家莫瑞坚持认为,谷登堡当时的确曾在法兰克福停留,他很可能就住在侄女薇姿赫姆的家中,她在1428年与贵族鸿布拉赫特结婚。1453年谷登堡对美因茨商人福斯特提出破产声明,第二年夏天他在法兰克福紧急开设新厂,制刻简易的铅字章并请人铸造新的铅字。他最后还利用那些铅字印制了三份描写对抗土耳其人的十字军东征的宣传品、一份罗马教皇的三十一行特赦信、土耳其历和按月描述十字军东征准备过程的押韵编年史,及多份教皇卡利克斯特三世颁发的训论上所盖之圆玺内容的德文翻译。 “卡利克斯特三世呼吁整个西方参加对抗土耳其人的圣战,为了获取财源,他于1453—1455年的3年内发布全面特赦,许多信服者借由购买特赦信而获得特赦。1456年5月1日参加圣战的士兵即将整军上路,教皇差遣的信使在各大都市极力宣扬这神圣的事业。 “皇帝腓特烈三世曾于1454年深秋在法兰克福成立帝国议会,这个机构主要负责提供与十字军东征事宜有关的咨询。1454年10月15日他在罗马人的皇帝大殿上举行会议,12月由德国城市组成的城市议会与他结盟。埃尼亚曾亲自对外延揽王侯、主教及市长的人选,但都徒劳无功!教皇及国王鼓励众人参与十字军东征的呼吁仅得到少数回响。中古时期对位高权重者忠诚的奉献最后沦为自私的怀疑;只有人民仍积极购买特赦信。十字军东征未能成行;许多努力因而功亏一篑,这也包括谷登堡的辛劳。” 卡伯尔认为,那些特赦信都是在谷登堡遗留下来的小型印刷厂,即位于美因茨的谷登堡工厂印制完成的,他在法兰克福则并未拥有个人的印刷厂。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他将印制后的成品销售至法兰克福。埃尼亚成为后来上任的教皇庇护二世,他于1455年3月12日在维也纳写信给在罗马的友人枢机主教卡瓦哈尔,在信中他提到自己在1454年10月5到31日停留法兰克福期间,曾亲眼目睹一名“令人景仰的男子”,即谷登堡,他当时正向人介绍一份由5页经文装订成册的拉丁文圣经,其使用的印刷字体“非常整齐且恰当”,阅读时根本“不需戴眼镜”。 谷登堡曾积欠美因茨富商福斯特高达2026基尔德的利息,当年这笔钱可购买4幢房屋。福斯特因为看到谷登堡连利息都付不出来,一些钱也未用到指定用途上,所以决定将货款抽回,于是1455年双方对簿公堂。谷登堡必须兑现到期的汇票,但他无法凑足钱,于是福斯特和他的女婿舍费尔共同接收了美因茨的谷登堡工厂。 大约在1450年时,谷登堡开始印制他那有名的《四十二行圣经》,每份印刷品的内容厚达1280页,其中40页印制在羊皮纸上,1240页则印在白纸上。印制一页圣经约需3000个铅字,工厂内除了各式工人外,还有大约6名排字工人以及至少12部印刷机全年辛勤地运作着。所有人都期待领到工资,但碍于教会规定的大量的节日限制,他们每年仅有200个工作日。此外,从意大利进口的纸张得花费600基尔德,这些庞大的开销对谷登堡而言是个沉重的经济负担。虽然他总能在印刷结束前卖出一版180份的《四十二行圣经》,但是仍需额外挣得几个月的收入才能还清福斯特的债务。 在本书第一部,我们之所以以谷登堡的故事作为介绍书展历史的开场白,是因为如果没有他的发明,图书交易不可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甚至连法兰克福及莱比锡书展也无法迅速达到今日的规模。 早在谷登堡之前,当时远近驰名的法兰克福集市就成功地将法兰克福图书集市纳为展览的一部分。前言中曾提及,最早关于这个法兰克福大集市的报道源于1074年。大约两百年后,皇帝腓特烈二世在1240年7月11日围攻意大利阿斯寇里司城时,核准著名的法兰克福集市特权,借此他给旅行到此地的商人提供特殊的安全保障:“吾人乃上帝恩宠的罗马皇帝、耶路撒冷及西西里国王,期盼以此文书昭告天下,所有团体及单独前往法兰克福参加集市的游客,皆可受到吾人及帝国的特殊保护。吾人禁止任何人在游客前往及离开法兰克福的途中,以任何方式骚扰或意图阻扰。胆敢冒犯者必须了解,他的举动将引起本王震怒。为了告诫众人谨守此命令,吾人特颁发此文件并盖上本王皇室戳记以证明其重要性。1240年7月11日在攻陷的阿斯寇里司城中战营特颁此令。” 文献中记载,当时在集市上已出现交易手稿书籍的现象。大约在1370年,荷兰伟大神秘主义者雷斯博克(Johann Ruysbroeck)的年轻门徒格鲁特,曾在法兰克福的集市上为他创建的宗教革新运动组织“共同生活弟兄会”的书房添购书籍。 福斯特可能也曾在1422年出售过手稿书籍。他在法兰克福集市上兜售帝国法典,并曾以贩卖手稿书的书商身份遍访大学城推销书籍。有人推测,1449年谷登堡发展出了一个松散的商业联盟,因为他在美因茨的印刷厂需要一个能将他在工厂印制的产品成功销售出去的经销商。 谷登堡因为无法偿还商人福斯特的贷款,如今得将自己在美因茨拥有的珍贵钢模和铸造模型印刷厂,以及已印制完成的180份《四十二行圣经》转让给福斯特。福斯特接着把印制后的成品带到法兰克福集市上展示,并且与谷登堡以前雇用的能干工人舍费尔共同掌管印刷厂,之后舍费尔成为技术主管,福斯特则负责对外接受订单。 为了能无限地将商品带到法兰克福集市上展示,并因应1462年在美因茨逐渐加剧的政治对立状况,福斯特及舍费尔决定移居法兰克福。两年后福斯特辞世,其遗孀福斯特夫人之后改嫁给来自古登斯堡的亨基斯,这桩婚姻为后者增添了一座福斯特印刷厂(Fustsche Offizin)。于是舍费尔与亨基斯成为最早的印刷商及出版商,他们合力将印制后的书籍销售至法兰克福集市。直到1987年,福斯特一舍费尔印刷厂的公司章仍戳印在法兰克福书商及出版商协会的所有正式书信中。外界对法兰克福书展正式开办的日期不得而知,但有人认为,最晚自1462年起,那时已可在印刷商及出版商的交易集市中发现其雏型。 P2-6 序言 泱泱文化大国,浩瀚书展史册 或许您拿到这本书,会感到书中沉甸甸的、难以描摹的历史厚重影像;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让我们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因为法兰克福书展是每一个爱书人心之神往的地方。 600年前我国尚处于明代,在这个地球上还没有美国,历史后浪推前浪,世界经历了无数沧海桑田的变化,而法兰克福书展是如何在乱石穿空的历史长河中生存并发展壮大的呢?这部洋洋大观的历史,可以让你一览这个国际大会从一个地方集市蜕变而来的全过程,600年前的一个书市犹如悠悠历史中的一粒沙,经历大浪淘沙的磨砺和风霜雨雪的洗礼之后,散发着灼灼金光。 我们的封面设计也是遵循着这样的感觉,黑色象征压抑人性的大海在咆哮;红色象征燃烧的火焰,激发人们憧憬自由的热情;金色象征真理的光辉决不会被历史的泥沙掩埋。法兰克福书展在经历战争、审查制度等事件连番轰炸后,险些在历史的洪流中销声匿迹。正是德国人对科学及人文精神的执著追求让它熬过了最凋零的岁月,重放光彩。可以说,这三种颜色是德国人精神的最好反映,难怪德国国旗的颜色也是黑、红、金,德国的历史画卷中如果没有法兰克福书展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许也会黯然失色。 编辑这本书是一个艰苦而欣悦的过程。 之所以艰苦,不仅仅因为参照这本德文原版书对于编辑来说无异于阅读天书,而且书中大量的史实资料都需要去一一查证。考虑到书中如果保留大量的德文标注,不仅大多数读者都看不懂,而且还影响阅读的感觉,于是我们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确认所有的人名、地名、书名、出版社名都翻译无误的前提下,将德文的标注删去,一些难以确定的标注或是英文名称的标注我们保留了下来,供读者参考。 之所以欣悦,是因为书中的内容通观博览、察其精微,在一个个历史人物的鲜明个性中,可以窥见生命的律动、智慧的光芒、心灵的关照;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事件,又让人有种恍若穿越时空的快感,真是一部让人叹为观止的史册! 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德国图书信息中心的王竞、王鑫。她们热情、诚恳的支持与帮助不仅使我们这个“系统工程”得以顺利进行,而且还不辞辛劳为我们找来找法兰克福书展珍贵的靓照,这本书因它们而锦上添花。 相信在读了这本书后,您一定想亲临这座图书出版圣地,书中的法兰克福地铁图和书展的展馆图是我们专为您的旅行而准备,带上这本书轻松上路吧,您一定会满载而归!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