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妾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典型的“国粹”之一。本书追溯了纳妾习俗的渊源,展现了蓄妾家庭的家庭生活、夫妻妾的感情纠葛、庶出和嫡出的冲突、财产的继承和争夺等复杂的家庭社会关系,并回顾了纳妾习俗在近代消亡和死灰复燃的过程。读者除增加许多历史知识外,还能了解世态炎凉、人情百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纳妾(死而不僵的陋习)/历史聚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程郁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纳妾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典型的“国粹”之一。本书追溯了纳妾习俗的渊源,展现了蓄妾家庭的家庭生活、夫妻妾的感情纠葛、庶出和嫡出的冲突、财产的继承和争夺等复杂的家庭社会关系,并回顾了纳妾习俗在近代消亡和死灰复燃的过程。读者除增加许多历史知识外,还能了解世态炎凉、人情百态。 内容推荐 《历史聚焦》是一套新颖的历史文化小丛书。它受启发于画家与摄影家的取景聚焦。焦点性的历史人物、事件、时段,如同人物瞬间最富于表现力的神情,虽然只是历史的瞬间,却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在适宜的景深中,包涵着立体感的深层义蕴。 在体例上,该丛书策划了“焦点回放”、“焦点透析”、“焦点总评”的基本构架,对各焦点的叙评,繁花纷呈,各极其致。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主要回顾、研究了我国古代纳妾这一历史陋习。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焦点·历史回放 焦点透析 一、纳妾的起源 1.“古已有之” 2.“奔则为为妾” 3.“侍妾百人” 4.国际会议谈小妾? 二、奇怪的婚烟 1.“如夫人”与“姨太太” 2.“合法的契约关系” 3.“瘦马”行 4.对纳妾的限制 5.“扶正”与“出妾” 三、大宅门中的秘密 1.妻妾之分 2.妾之出身 3.夫妻妾共居生活 4.借来的女人 5.纳妾的成本 四、夫妻妾之间的战争 1.男子纳妾的理由 2.“河东狮吼” 3.夫妻之爱的背后 4.“贤妻”标准的演变 5.子以母贱 6.母子以贵 7.士人对纳妾制的思考 五、艰难的废妾 1.最初的质疑 2.面向新世界的尴尬 3.陈腐的传统 4.新潮的背后 5.宠妾虐妻 6.一个大笑话 7.一夜之间消亡 8.纳妾的迅速复生 焦点总评 深入阅读 试读章节 3.“侍妾百人” 文明再进步,人依然脱离不了动物性。狮王希望狮群中只留下自己的骨血,而人有了钱,也恨不得天下遍布自己的子孙,于是便求妻妾成群。儒家经典《礼记》说:自古以来,天子六宫由一后管理,宫中蓄夫人三名、嫔九名、世妇二十七名、女御八十一名。其下诸侯、卿大夫及士,皆按其等级规定妻妾的数目,最下之士,可娶一妻一妾。这样的数目已骇人听闻,而历史的真实记载,更说明这种限制不过是一纸空文。 春秋战国之世,周天子衰微,诸侯公然僭越天子之礼,大夫摆谱更要超越诸侯。齐襄公号称“九妃六嫔,陈妾数千”。后来使齐国换了姓的田常,也娶了100个女人,生了70多个儿子,待他夺了君位,第一件事就是将姜姓齐公的后代斩草除根,其行径和狮王换代时没什么两样。 诸侯之间为结友好,不仅结为婚姻,而且争相送女从媵,过去只是与嫁女之国同姓的诸侯才以女为媵,现在连异姓诸侯也一定要把女儿塞给人家。秦公嫁一女于晋公子,为她准备了华丽的衣饰,各国纷纷遣女从媵,以至达到七十人之多。群女到了晋国,公子喜欢媵妾,秦公之女反被冷落了。对此,韩非子冷言冷语地讥讽说:“这真是善于嫁妾,而并非善于嫁女。”一向主张节欲的墨子也看不惯这种现象,说:“当今的君主,大国锁闭成千的妇女,小国也有数百,以致天下有许多男子没有妻子,而被幽闭的女子也等于没有丈夫,男女不能及时婚嫁,因而人口越来越少。” 一个孟子说过故事:齐国某人家有一妻一妾。这位丈夫每次外出都吃饱喝足而归,妻子问他和谁共饮,他总是得意地历数一个个当朝的权贵富人。一天,妻对妾说:“咱家夫君外出,每次都酒足饭饱而归,问他,总说和权贵富人共饮,但为何从未见他的朋友来访呢?”第二天一早,妻悄悄尾随而去。只见一路上没有一个人与丈夫交谈,丈夫径直走到东城外墓地,向正在祭祀的人讨点残羹剩饭,此处不足,又到别处去,讨了一天才勉强混个肚儿圆。妻回家将所见所闻告诉妾,流着泪说:“夫君是我们终身的依靠,他居然这样!”妻妾正在院子里相对而泣,这位夫君得意洋洋地进来了,还对两个女人胡侃乱吹。一个乞丐居然也有一妻一妾,或者其家世为士,现在败落了,就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样,穷到只吃茴香豆,也仍要身着长衫。一妻一妾,便是齐人最后的长衫。 4.国际会议谈小妾? 后世的嫡子,指妻生的儿子,而在周的宗法制里,嫡子仅指妻所生的长子,其他都是庶子,这本是为了防止诸子争夺。然而,周王朝东迁后,王权日渐衰落,周礼不再被执行,首先从家里乱起来,而嫡庶、妻妾之分更首当其冲,成为引发“相砍”的导火索。 先是晋国的庶系夺得君位,然后是郑国的两个儿子打了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玩的历史故事。郑武公夫人武姜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出生时脸朝上,发生了难产,母亲几乎丧命,便因此讨厌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寤生”。次子叫段,出生时顺产,又聪明伶俐,深得母亲喜爱。但长子就是嫡子,寤生理所当然成为国君。武姜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丈夫在世时,她就拼命设法废长子立幼子,武公并未同意。丈夫去世后,嫡子果然继位,史称郑庄公。在偏心母亲的帮助下,段便积极准备政变。消息传到京城,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等一等吧!”因为当时兄弟自相残杀还是骇人听闻的,他想取得更多的罪证再说。最后嫡系的庄公取得了胜利。而这些所谓“庶系”还都是妻的亲生子,只不过不是嫡长子罢了。一母所生尚且如此,异母所生诸子就更热闹了。就是这个郑庄公晚年时宠爱妾及幼子,几乎要废太子立幼子,虽为老臣劝止,而庄公死后未久,幼子突仍在宋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废了已即位的嫡子。后嫡子虽再度发动政变夺回政权,但郑国从此衰落。 差不多同时,卫国也闹得不可开交。卫庄公夫人无子,媵妾三人各生三子。长子晋和次子完,母亲是亲姐妹,皆是来自陈国的媵,生母皆早死,完由夫人庄姜抚养,便具有嫡子身份;而幼子州吁的生母虽为妾却十分得宠,州吁便因此得到格外的溺爱。庄公死后。完继位,是为卫桓公。不久,州吁便发动政变,杀了桓公,而公子晋又依靠陈国的帮助杀了州吁,最终夺得君位,史称卫宣公。而宣公也不是什么明君,因与父妾夷姜私通,便将私生子岌立为太子;后来为假娶妻时,听说所聘的齐女漂亮,又抢先娶来为妃,齐姜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自此,当然少不了宫廷阴谋,结果岌与齐姜所生的公子寿相继死于暗杀,国君之位由幼子寿继承。 在这前后,鲁国、晋国以至周王室都发生内乱,而且几乎都与嫡庶争位相关。因此,公元前649年春秋第一霸齐桓公邀集诸侯订立“葵丘之盟”时,会郑重其事地写上“毋以妾为妻”一条。国际会议谈小妾?在后人看来,这似乎有点好笑,可在当时的确是非常严肃的大问题。但就是这位齐桓公,有三位正夫人,媵妾成群,其中最得宠之六人各生一子。桓公晚年,宠妾与大臣勾结,争立自己的儿子,桓公今天答应立这个,第二天又答应立另一个,以至大乱。桓公弥留之际,诸子终于开打,无人照看桓公,一代英豪饥渴而死,死后尸体腐烂,蛆虫爬出宫外。 相砍不绝的春秋史,又是一部淫秽史,“淫”“奸”等字频现于《左传》,在此基础上改编的小说《东周列国志》也历来令道学家瞠目。这固然说明周的道德观未必如后世儒家所言,但和当时急剧发展的媵妾婚制亦有很大关系。所谓女人为祸水的史观,也大约在这时兴起,而这祸水的源头从何而来,身为男性的旧史家是不会探究的。 P9-13 序言 《历史聚焦》,是一套新颖的历史文化小丛书。顾名思义,她受启发于画家与摄影家的取景聚焦。焦点性的历史人物、事件、时段,如同人物瞬间最富于表现力的神情,虽然只是历史的瞬间,却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在适宜的景深中,包涵着立体感的深层义蕴。也因此,《历史聚焦》的根本追求,就是透过“蒙娜丽莎的微笑”,去探究深层次的“达·芬奇密码”。 由是,《历史聚焦》的叙述方式,也必不雷同于读者熟悉,却不免厌薄的传统历史课本与历史知识读物。她自然要求在学术上有所创新,然而这“学术”,却要通过浅切可读、生动可感的叙述,画龙点睛、一针见血的评析来传达。她具有一肩双挑的功能:是历史通俗读物,更是准学术性的历史通俗读物。 所谓历史的焦点,其实是诸多历史文化因素,在特定人物、事件、时段上的“纠结”;因此通过现代性的多元化视角,在“世界的中国”之视域下,将“沉潜”史料的功夫与独断别裁的“高明”结合起来,将“历史的知性”与“哲理的知性”统一起来,从纠结的历史“形”态之合力中,揭示其内在的走“势”,而拒斥各种教条化、规范化的先验框架,便成为本丛书的首务。于是,从材料的开掘与审度,焦点的发现与提炼,直到文章的布局与组织,文笔的清通与切要上,《历史聚焦》都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十分感谢加盟《历史聚焦》的第一批作者,尽管编者在丛书体例上,策划了“焦点回放”、“焦点透析”、“焦点总评”的基本构架,然而作者们的功底与史识,却使得对各焦点的叙评,繁花纷呈,各极其致。太史公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们曾要求,《史记》应是《历史聚焦》作法上的参考系;我们更希望,通过《历史聚焦》,能团结一批既能得中国史学传统精髓,又富于现代意识的中青年史学家,以提升“历史文化走向大众”的品格。 赵昌平 2007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