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是在逻辑上构建了财政立宪的严密理论体系,追本溯源,指出财政立宪的逻辑来源于对财产权保护的政治诉求,通过财产权→国家→公共财政→宪政这个逻辑推理思路,系统地阐明了财政立宪的完整理论;其次,在对历史的相关考察中,本书通过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别对封建英国与皇权中国的财政与国家政体的演化关系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最后,本书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创新或可供进一步讨论的观点,如认为与市场竞争产生效率一样,封建社会下的多元权力结构是古代英国财政立宪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等。
本书研究的是财政公共化变革与政治立宪转型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其意义在于突破政治学与法学的学科边界,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宪政国家的逻辑、历史与现实进行既具有工具理性又具有价值理性的研究。
导论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财政立宪的逻辑思考
第一节 财政立宪的逻辑起点:财产权保护
第二节 国家与国家理论
第三节 公共财政与宪政转轨
第二章 财政立宪的理论综述
第一节 财政视野的政府失败的经济学理论
第二节 财政视野的政府失败矫正的经济学理论
第二篇 历史篇
第三章 中国:大一统财政与国家政体的内卷化变迁——皇权中国财政无法立宪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皇权社会的财产权利分析
第二节 中国皇权社会国家的契约分析
第三节 大一统财政与制度的内卷化变迁
第四章 英国:公共财政的演进与国家政治的拓展性变迁——封建英国财政立宪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英国封建社会的财产权利分析
第二节 英国封建国家的契约分析
第三节 公共财政与制度的拓展性变迁
第三篇 现实篇
第五章 公共财政:为市场经济立序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财政压力:时点与时期的拓扑考察
第二节 财政制度变迁与宪政契约演进
第三节 公共财政:为市场经济立序
附录:诊断问卷
麦田的守望者(代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