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本书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湖北猇亭卷”,该书分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和机智人物故事等几大类,书中汇集了大多民间故事中精选出来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包括《火烧连营》、《神鹰护宝》、《神秘六眼冲》、《翰学士的传说》、《应对王县令》等,它集中并全面展现猇亭民间故事“现在时”的特点,确保了猇亭民间故事科学版本的研究价值。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主干项目之一,已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宜昌市分卷含12个县卷本,计460万字。各县卷侧重本地特色,巴人、楚先民、屈原、昭君、三国传说、本地民俗节庆、历史上有影响人物、动植物的传说故事,在各卷自成系列;在山区与平原,峡江流域与清江流域、沮漳河流域,偏僻村落与中心城区,故事的流布形态异彩纷呈,研究者浏览全套可以比较异同。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民间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出版对于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延续华夏文明,保护民间文化的知识产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国传说
火烧连营
相传蜀主刘备外拒孙吴遣使和谈,内压联吴伐魏众议,亲自带领七十万大军讨伐东吴。大军水陆并进,出川口,破秭归,围夷陵,一路之上,势如破竹,节节胜利。蜀汉章武二年二月的一天,蜀军推进到猇亭扎下大营。
刘备自己鞍马劳顿,又见将士厮杀疲惫,便传令各营寨派兵轮流巡逻把守,休息整顿待令。
中午时分,在御营内外摆出午膳,不外鱼、羊、牛肉之类,另加一道猇亭厨工烹调的刘备爱吃的鳝腊菜。刘备及将领们酒足饭饱之后,各营寨将领回驻地犒军。
东吴都督陆逊坐镇猇亭前线,他运筹帷幄,早已成竹在胸。他一直约束部下切勿轻举妄动,坚守险要,观察刘备动静,以逸待劳。刘备虽多次命令先锋营上前挑战,蜀军百般叫骂,吴军只是不出,从初春直到夏季,始终不肯应战。蜀军上下见骂战不成,便懒洋洋拖着枪,回归营地寻找风口歇凉。刘备又亲自在黄金伞盖簇拥下到各隘口叫阵诱敌,吴军仍旧不理。刘备万般无奈只得传令坚守。又遇多日不雨,天气炎热,取水不便,于是先锋冯习上奏刘备,将营寨移到林木茂密、依溪傍涧的地方,待到秋凉,再议进兵。刘备召集各路将领商议,意见不够统一,但酷热难当,避暑却是一大问题,于是同意移营。
军令一下,蜀军兴高采烈,很快按计划将四十营寨搬移完毕。吴军也好像视而不见,不加理睬。此后,蜀军高兴地屯驻于后山溪涧林密荫凉处,安心地等待凉爽秋季的到来。
东吴方面,众将领都请求都督陆逊趁刘备移营混乱的当儿出兵进攻,陆逊却不答应。众将领碍于陆逊是孙权设坛拜的都督,掌六郡八十一州兼统荆楚诸路军马,全权处理军务,便不再言语,心中却愤愤不平,暗笑陆逊胆小。
陆逊一直在密切关注着蜀军的动向,直至蜀军懈怠不再提防的情报送来才笑在眉头。过了几日,陆逊召集大小将士听令:“令我军将士尽数出动。大将朱然从水路进军。大将韩当、周泰从陆路进军,两路军士各带火种、茅草、硫磺焰硝等引火之物,到蜀营后顺风纵火,每间隔一屯烧一屯;大将徐盛、丁奉追杀刘备;我领大军压后。各路军马带足干粮,只许前进,不许后退,昼夜追袭,擒获刘备重重有赏。若有差池,军法从事。”
六月中的一日,初更时分,东南风骤起。吴将朱然驱使水军千帆竞发。韩当、周泰、徐盛、丁奉率领陆路兵马悄然急行。蜀军无备,只有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先是刘备御营左屯火起,接着御营右屯火又起。火乘风势,风助火威,刹那间,御营周围林木都哔哔剥剥燃烧起来了。风声、火声、喊杀声、马嘶叫声、鼓声、哀嚎声……混成一片。吴蜀双方在火光中混战,蜀军自相践踏,死亡不计其数。蜀主刘备跃身上马,招呼数将及御林军疾奔东南冯习营时,冯习营也已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刘备心慌,又遇徐盛、丁奉夹击,幸得张苞、傅彤两支军马杀人重围,救得刘备上了马鞍山。
第二天,吴兵又放火烧山,蜀军在张苞、傅彤指挥下砍树断了火道,火才没有烧上山来。相持半日,关兴引数骑杀上山来救驾,刘备才止住眼泪计议杀开一条血路突围。黄昏时分,关兴在前,张苞在中,傅彤断后,保着蜀主,杀下山来。吴军见刘备突围,皆要争功,各引大军,遮天盖地,往西追赶。蜀主令军士把战袍铠甲尽都脱下,阻塞道路,放火焚烧,以断追军。刘备等正奔逃之间,吴军朱然带一队人马从江边杀来,陆逊大军从山谷中杀出。蜀主仰天长叹:“朕死于此地矣!”他刚要拔剑自刎,被陈震拦住。忽然朱然军背后喊声震天,吴军纷纷落马倒地,一彪军杀到,威风凛凛,为首一员大将腰悬宝剑,手握长枪,左挑右拨,前刺后挡,吴军一员将官被刺落马。蜀主睁大眼睛一看,晨曦中将旗上一个斗大的“赵”字赫然在目,来将正是他思念着的虎威将军赵子龙,高兴得又落下泪来。于是蜀主振奋精神,在众将护卫下逃过冲口,奔过山槽,越过山垴。百余骑人马,忍着饥饿干渴,往东再迂回西折,奔往白帝城去了。
采录:孟宪田
采录时间地点:1993年 猇亭
猇亭
猇亭之名源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相传蜀汉虎将张飞在宜都郡任太守以后,视察辖区内各关口,一日来到虎牙滩下北岸,见这里地势确为险要,便令工匠在居民点的江岸边修建一亭来记述它。亭子快修好的时候,张飞一行又来到这里,见亭的楹柱上雕刻有动物图案装饰,形状似虎又似犬。张飞见后环眼瞪得更圆。大为震怒,问为何物。工匠急中生智,慌忙扯白。说:这是老虎捕捉猎物的形状,名为猇,意欲显将军虎威。张飞听后,顿收怒容,大笑不止。张飞又令工匠在亭上篆刻“猇亭”二字悬挂。于是,这块土地便因猇亭而得名了。之后,这里发展为一集市。又据《辞源》注:猇,又作虓,虎怒吼之声。这与虎牙滩、虎脑背相吻合。
猇亭还有一些地名与刘备兵败猇亭有关,这里有刘备遭到陆逊火烧连营被困的马鞍山(猇亭金岭村辖地),刘备危急时刻,赵子龙正率兵出峡口,遥望东南火光冲天,策马奔驰到猇亭东南角约三里的“赵望山”头(猇亭蔡家畈、石板冲所辖),看到吴兵重重包围马鞍山,赵子龙一马当先,杀进重围,救出刘备,自马鞍山岗至“逃出冲”(逃出冲现名桃子冲,猇亭桃子冲村辖地)口,来到“下马槽”(猇亭下马槽村辖地)。下马槽上有滚牛坡(下马槽村辖地)相阻,山势陡峻连牛都难爬上,子龙、玄德只得下马,徒步攀上“将军垴”(桃子冲村辖地),略事歇息后,上马飞奔白帝城。这一仗蜀兵人马死伤无数,血水顺溪流入长江,溪水全被染红,“红溪港”因而得名。血水入长江后,直冲南岸,连南岸江岩石也染得鲜红,故名红岩子。赵望山、逃出冲、下马槽、将军垴、马鞍山、纱帽山、滚银坡、红溪港等这些小地名,无一不与刘备兵败有关。
采录:孟宪田
采录时间地点:1993年 猇亭(P3-6)
春天的故事(代总序)
白庚胜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四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裹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旱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東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汪诚谊、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个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协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猇亭卷》固守传统文化根脉,传承猇亭文化薪火。《猇亭卷》的问世,是猇亭区民间故事“现在时”状态真实地再现,是猇亭区领导、民间文化传人以及全体编纂工作者同心协力的成果。
猇亭区历史悠久。三国以来,多次著名战争发生于此,猇亭的三国传说形成了灿烂的三国文化,为猇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存。与之同时流布的猇亭来历的传说、生活故事、民间笑话等,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猇亭区民间故事采录工作起步早。在20世纪80年代,猇亭民间故事收集工作就已全面展开,成批民间故事被采录在案;其后,猇亭对民间文学作品的采录工作始终在向前推进。1993年猇亭成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后,又出版了三峡开发丛书《西塞烽烟》、《猇亭诗粹》。2003年,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工程实施以来,猇亭区的民间文化传人受到了宜昌市命名表彰,这进一步推动了猇亭抢保工程的进展,为民间故事《猇亭卷》的编撰成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12月,猇亭民间故事集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纳入出版计划。《猇亭卷》在历年采录成果的基础上,择优充实了以前来不及选入的和新近采录的篇计,全面展示猇亭区民间故事的“现在时”,确保科学版本的科研价值。
2006年。新年伊始,猇亭区文化体育旅游局把《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猇亭卷》列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项目,并召开了专门会议,成立了编委会、工作专班,拟定了成书的工作计划。2006年6月份以来,《猇亭卷》的编纂工作进入刹尾阶段,采录编纂人员昼夜不分,加班加点,形成了“采录——编稿——打印——校对”一条龙的工作程序。猇亭区委、区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区委书记黄克同志亲自过问此书的编纂进度,区政府杜伟区长拨出专款,区委李启端、龚名财副书记,宣传部邓先兵部长、区委办张兵主任、区政府蔡永芬副区长都为编纂工作排忧解难。编纂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民间文艺学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总编委会编委王作栋先生的指导,得到了中国民协会员、湖北民协理事王友兵和中国民协会员杜心宁先生的鼎力相助,此书方得以按期送审。
《猇亭卷》的编成,离不开猇亭地区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奉献,徐荣耀、吴云轩、唐纯杰、高克新、孟宪田、胡学林、李瑞荣、涂长权等诸位先生均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中有的已年过古稀,却都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卓有成效的劳动保证了本卷顺利完稿。
在《猇亭卷》编纂过程中,猇亭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全体干职人员既是指挥者又是战斗员,全力以赴,尽心、尽职、尽责、毫不懈怠。但由于水平有限,选入本卷的有些篇目还不够完整,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各位方家学者、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