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正略钧策看企业管理/正略钧策管理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倪龙腾//李开彤//徐霆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正略钧策看企业管理》是建立在对管理各个职能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在当今企业管理现实中至关重要的几个环节:规划、组织、领导、执行和控制,而着墨最多的正是时下管理界最关注的“执行”环节。本书适合正在从事企业管理的企业家、中高层管理者,也适合咨询公司、研究机构、院校师生以及所有对企业管理感兴趣的读者。

内容推荐

本书从企业管理的五个角度,精选了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的41个观点,是正略钧策15年来管理咨询实践的总结。本书分为五大板块,规划——战略决定结果、组织——结构合理才能平衡发展、领导——各有各的方式、执行——关于人力和市场的问题、控制——持续有度才能走得更远。本书作者根据管理咨询实践的经验和案例介绍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本书为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咨询顾问、培训人员及大学师生提供了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创新知识和实践新思维。

目录

第一篇 规划——战略决定结果

治理结构也是竞争力

战略迷失的痛

转制科研院所制定发展战略的一个视角

用CK模型释解中国企业的多元化

为什么要国际化

透析国内企业“一体化”

工业园区如何发展

建立服务导向型的园区管理模式和组织文化

和平发展需要弘扬“中国价值观”

竞争力是根本

第二篇 组织——结构合理才能平衡发展

用4P的方法选择总经理

央企董事会再造的四个关键问题

董事会如何引进高层“空降兵”

如何进行组织结构设计

第三篇 领导——各有各的方式

中美企业家20年大较量

为领导方式“把脉”

战略型与运营型管理者的素质模型

第四篇 执行——关于人力和市场的问题 

区域房地产公司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价值

民营企业如何处理好员工关系

中国企业的人才危机周期分析

大型国企的“人才割据”

“留住人”还要“用好人”

“非典型”事业部

360°管理

清除“压力污染”

企业培训方案设计与难题破解

“薪情”能靠“人情”决定吗

全员持股,错在何处

“一个好汉,三个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执行力是关键

倾销真的可怕吗

品质为体,“叫卖”为用

营销总裁背景如何影响公司业绩

第五篇 控制——持续有度才能走得更远

在不同的路段,穿不同的跑鞋

企业如何构建知识管理体系

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缘何失败

从“中国车间”到“世界工厂”

通货膨胀阴影下企业如何生存

“智猪”博弈故事与大企业“主动获得”

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风险的策略性思考

试读章节

中美企业家20年大较量

赵民

中国加入WTO,这意味着全球化的浪潮将在五年内像钱塘江的潮水涌向中国的各个产业,涌向中国企业家的未来20年。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将在相对一致的经济市场条件规律下直接比较。回首一下中国企业家过去20年的足迹,可以看到很多的“美中不足”。

中国当代改革开放20年的企业家历史,按照我们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民营企业家的崛起,这是一群身无分文创造了亿万财富的人。一条是国有企业家的转型,这是一群充满抱负,创造了可歌可泣悲欢离合的人。

先来看民营企业家,可以把他们分为三代企业家。第一代是“体力型企业家”,时间从1986—1991年。这代企业家的群体特征是:学历偏低,通常没有大学文凭;年龄偏大,通常在35岁以上;资金偏少,一般从零开始;规模偏小,企业第一年几万元营业收人,人员十几个;技术偏无,主要靠流通环节赚钱。但这群人的优势是:胆子大,社会经验丰富,异常能吃苦。

第二代是“知识型企业家”,时间从1992年小平南巡到1997年。这代企业家的群体特征是:“文革”后受的高等教育,拥有相当的应用性专业技术或技能,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不满足于现有体制的约束,抓住了市场机会或产品缝隙,抓住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历史机遇,创造了大规模基础工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崛起。这群人的出现,从主体上替代了第一代体力型企业家在中国企业家历史上的地位,形成新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企业家,扭转了国人把企业家称作“个体户”的略有鄙视的观念,奠定了新一代民族企业家的群体基础,同时也开始为社会培养“中产阶级”的一代。

第三代是“创新型企业家”,标志是1998年掀起的风险投资热和网络公司热推动下的创业新高潮。第三代创业型企业家的群体特征是:年龄更轻,国内学校毕业的创业者一般均在30岁以下,甚至25岁以下;学历更高,通常是硕士,也有很多博士;专业更强,有很多人自己拥有专利核心技术或核心服务技能,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开创性技术。

和民营企业家相对应的另外一条主线——国有企业家的转型也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有些国企老总为解脱严密计划的管理,争取自主经营权而艰难努力。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向总经理转型阶段”。90年代,在中外合资浪潮中,国企老总们为是否合资、是否控股和是否保留自有品牌而努力。这个决定资产命运的阶段,可以说是“向董事长转型阶段”。随着1999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的通过,国企老总们在全国范围内转入“向股东转型阶段”——经营者持股计划广泛实施。

正当神州大地上长江后浪推前浪般地推出三代企业家时,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企业家队伍也正发生着新一轮的革命性变革:工业巨子向信息巨子交接财富棒,制造业企业家向信息服务业企业家过渡。

几乎和中国改革开放同时诞生,个人信息服务领域巨子——比尔·盖茨和企业信息服务领域巨子——拉里·埃利森于l 977年分别创办了微软(MicrOSOft)和甲骨文(0racle),又几乎在中国城市体制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的1986年分别上市。上市时,比尔·盖茨的个人财富为3亿美元,这和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2位的荣海先生资产相当。

和中国这20年培养了三代企业家所不同的是,美国最近20年最成功的是三件事:“一个股市,一个产业,一个模式”,即纳斯达克二板+信息产业+风险投资模式=批量美式企业家。中国这20年从产业企业家向信息服务业企业家开始转型,但远未成型和成熟,而美国这20年的发展,则完全走出了传统企业家成长的培育体制,摸索出了在新的风险投资模式下快速批量培养和生产企业家的道路。

这正是过去20年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队伍的一个“美中不足”。中国目前的企业家队伍依然是建立在对资源和产业的开发和成长上,而美国的企业家队伍已经是建立在对人的知识和技术的开发和成长上了。这就是一个是标准的“工业时代”的企业家群体,一个是标准的“信息时代”的企业家队伍。

更进一步展开比较分析,还可以看到,中国的“工业时代”还是一个“前工业时代”,一些产业,如石油、电力、汽车、电信等,还远未走出“垄断下的矮子”的影子。2000年初,美国媒体评出了对美国20世纪这100年影响最大的企业家,其中有汽车行业的亨利·福特。作为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代表的汽车行业,是创造工业时代英雄的最好产业,正如20世纪70年代丰田于日本那样。对中国传统制造业影响巨大的汽车巨子仍然虚位于待。

在展开一步看,回溯中国近代100年的历史,1900—1930年的30年,企业家完成了从徽商、晋商向沪商(民族基础性工业企业家)和洋买办(外资职业经理人)的群体转型。自193l一1950年则是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家迅速发展壮大,成长为社会经济中的一支重要独立力量。这50年的发展,完成了中国近代基础的资源性工业的初步成长和发展历程。而在美国,这个阶段则大约用了整整100年(自1850—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不仅要补上工业型企业家队伍形成这一课,同时也开始孕育了“金融+产业”型的企业家队伍群体。由于这种阶段的复杂性而产生的一些“美中不足”是需要时间来弥补的。

P84-86

序言

中国有句老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人要有做人做事的目标,以及相互之间的顺序关系。

这句老话被文字记载和广泛传颂的大的时代背景是,中国过去五千多年的文明,均是出现在农业社会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在历史已经演进到工业文明和逐步走进信息文明的今天,“公司”这一新的组织形式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世界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我给这句话中加了三个字“管公司”,成为“修身,齐家,管公司,治国,平天下”。

中华文明中思想史和哲学史的一个辉煌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诸多先哲的名著名篇,均出自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和英才。由于历史发展的先天条件约束,春秋战国时代虽然也出了像《孙子兵法》这样的被今日全世界商界精英所推崇的谈战略和战术的书,但企业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著作还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

我们不能也无法苛求先贤们,因为他们没有经历1978年以后迄今的28年中国巨大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及变革。因为在中国文明史中,由中国传统文化和数字化管理相结合而诞生的中国企业管理,是一个完全崭新的课题。

在中国谈企业管理,从来有两种角度,也构成了两个流派。一种角度是从中国人的群体文化特征出发,结合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即改革过程),把世界上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几百年中积累下来的人类先进成果拿过来,应用到中国企业当中。这种角度,根本上还是立足中国的,是以中国为本的,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另外一种角度是从世界发达国家的人类先进成果出发,结合中国从自给自足的经济向全球经济融入的过程(即开放过程),根据中国人作为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应用到中国企业当中去。这种角度,根本上是立足世界的,是以世界为本的,以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为主体的。由于只有28年的历史,相当于一代企业家的职业生涯生命周期,这两种流派还处于你争我夺、争着要证明自己优秀的“公司管理的春秋战国”时期。

正如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大量的巨著名篇一样,我们可以肯定,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公司管理的春秋战国”时期,也会逐渐诞生和终将出现企业管理的巨著名篇。

作为中国第一代管理咨询的开拓者和创业者,正略钧策的顾问们是幸运的。因为在正略钧策过去15年的创业当中,我们不仅目睹了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和曲折,也亲身参与和推动了中国企业管理的进程及进步,同时还用心、用笔记录了中国企业管理工具、方法、体系和思想等发展变化中的一点一滴。

这本书,以及和这本书互为补充形成一个系列的《正略钧策看管理》,就是这样一批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大权在握的帝王将相,但除了为数极少的诸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如今,2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几个还知道他们?相反,很多中国人,只要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他就知道那些彪炳千秋传颂于民间的各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旅行家、名医,例如孑L子、孟子、老子、庄子、屈原、扁鹊、司马迁、班固、华佗、王羲之、李白、杜甫、白居易、王阳明、徐霞客和李时珍。所以只要做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境界,你就能通过自己的文字影响后人,受到尊敬。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以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分界线,可以把中国历史上的企业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来观察分析。

1911年之前,典型的是晋商、徽商,是胡雪岩,是盛宣怀,是招商局,是张裕。  1911年之后,典型的是张骞,是“四大家族”,是无锡荣家等民族企业。

1978年之后,代表则是海尔、联想、华为和万科等企业。

掩卷长思,在100年之后、1000年之后,有多少大企业能留下泽被后人的、影响社会进步的管理思想?做企业家,可能只能在有生的30—50年对社会产生影响力。做一个管理思想家,则可能影响300年、500年。

回首百年,看看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就能明白,当代的中国不仅是产生伟大企业家和伟大企业的时代,同时也是产生伟大的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巨著鸿篇的时代,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一定是植根于中华土壤的。

赵 民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董事长

2006年10月5日 16:28p.m.

于北京北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