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格言联璧(全彩图译本)/一力古典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一力古典文丛编辑组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格言联璧》是金缨选录其所辑《觉觉录》中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该书刊行之后,民间有异本流布,“惜坊本刊印草率,讹压滋多,附刻喧宾夺主,传本各异”。潮阳郭辅庭有感于此,取旧所校定《格言联璧》,“就正通人,复加雠勘,端楷书写,重付精刊”。是中国古典珍品之一,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掌识篇、涵养篇、躬行篇、养生篇、品格篇、处事篇、处人篇、治家篇、政事篇、训诫篇等,全书图文并茂,读来赏心悦目,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择辞精审、内涵丰富的格言大全,在海内外广泛流传。其内容包括学识、涵养、品格、训诫等十篇,对青少年修身养性、处事做人、治家从政很有参考借鉴价值,从中可学到正确适用的生存之道。

目录

掌识篇

涵养篇

躬行篇

养生篇

品格篇

处事篇

处人篇

治家篇

政事篇

训诫篇

试读章节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译文】古往今来许多显赫的世家,所奉行的无非是积德行善;人世间凡具有高尚人品者,还是靠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译文】读书即使未能成名,也可使人品德高尚;修养德行并不期望回报,自然会梦中无忧、心里踏实。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译文】人做善事是最为快乐的事,而读书则比做善事更美好。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译文】各位来这里为的是什么?难道只是谋求学问、学写文章,学会一点技艺,便可算作有读书的天分了、吗?我所要求的只是一个“恕”字,只不过是尽人伦之本分,做到忠孝仁义,成为儒家的一分子罢了。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

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译文】人的聪明用于正道,则越聪明越好,而学问与功名更能增加其长处;人的聪明用于邪道,则越聪明越荒谬,而学问与功名正好助长其奸邪。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

丧虽有礼,而哀为本。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译文】作战虽讲布阵,但以将士的勇敢为根本。丧葬虽讲礼法,但以真切的哀伤为根本。读书人虽有学问,但以端正的品行为根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

巧妇不可以主中馈,

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译文】刮风时不可调音,取巧的女人不能主持饮食,仅仅会写文章的人不能治理国家。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译文】治理国家的方法来自于学问,这样治理起来才有根本的指导方针。性情、性格从事业中就能看得出来,事业成功的人,性情、性格也比较完美。舍弃建功立业的机会,便谈不上什么学问;求取修身养性的途径,不外乎多读文章。

何谓“至行”,日“庸行”。何谓“大人”,日“小心”。

何以“上达”,日“下学”。何以“远到”,日“近思”。【译文】所谓至高无上的品行,即指日常的模范行为。所谓品德高尚的人,即指谨言慎行的人。如何才能使知识达到最高水平?那只有刻苦钻研学问。如何才能做到深思远虑?那只有对最近的情况有周密审慎的思考。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

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

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译文】竭尽忠孝,才能称为人。治国安邦称为学问。能平定叛乱、转危为安,才称作人才。囊括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称作文章。心胸坦荡、光明磊落,称为风度。世间万物与人合一,称为仁。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灾畲;

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

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粱,以著述为文绣;

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

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译文】以心术为根本,以伦理为树干,以学问为良田,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果实,以书籍史料为园林,以歌咏为音乐,以义理为食粮,以著述为彩绣,以诵读为耕耘,以研讨学识为累积,以先贤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练的准则,以行善降祥为享受,以乐天知命为最终的目标。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

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译文】只身独处须小心谨慎,应预知心思意念,举止庄重,安于天命,崇人伦以成贤,谨慎从事以造就德行,改过从善以成圣贤。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

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译文】将仁心存于自己心中是圣贤的头等学问,在平常的位置上尽自己的本分是圣贤的头等功夫。

万理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

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译文】天下万事万物之理若明白透彻,人的心就会更加美好而且更加谨慎,而集中精力思考可使天下万事万物之理更加明白并为之传播。P1-7

序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得以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在维系中国社会稳定和政治秩序方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明曾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然而传统文明最致命的弱点在于,它潜伏着一个阻抑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和个性发扬的病根。自鸦片战争以降,代表现代科学思维的西方文明挟其“坚船利炮”,打破并无真实守卫力量的“闭关锁国”,使在文明古国大地上安榻稳居了数千年、年迈而肢体不便的传统文化,陷入被“拥护”和“打倒”的尴尬境地。此后百余年的政治、经济在矛盾中认可西方文明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以反对“旧礼教”、“旧制度”、“旧传统”为主要内容和表征的文化论争。以至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剑桥晚清史》中说,中国近代史从根本上是一场最广义的文化冲突。

台湾学者殷海光总结道,对于传统的态度,就至少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人说,大致可分为三种:传统至上说,传统吃人说,传统可塑说。当然,中华民族作为多民族文化共同体,传统并不只是儒学一家,世界也不允许再行封闭。综合创新说,也为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关于传统的价值问题,近年已至存亡绝续、转化创新之际,这不只是一个纯理论兴趣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平民族治乱兴衰、和谐发展和高扬自己文化旗帜的问题。

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还因其巨大的独创性、传承性与包容性,为当今社会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故此,文化论争虽是近百年来的重要话题,但从近代文化变革看当代新文化建设,仍有可鉴之处。中华文明传承数千载,典籍浩如烟海,精彩纷呈而又鱼龙混杂,选一一本古籍读物容易,选一套能引领现代人精神回归且又能拓展现代人的文化精神空间的国学典籍,则实难矣,稍有不慎,即会陷入维持旧观念、旧伦理、旧习俗的文化复古之谬——它有什么现实作用?它能否推进国家进步?文化是时代的产物,传统文明是历史文化的结晶,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去审视传统文明,并试图从中引申出某些解决现代问题的思路,是否有“刻舟求剑”之嫌?客观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民俗,无疑能给处在混乱与迷茫中的读者一种向传统靠近的契机,能使国人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某种满足和慰藉。然而,与此同时又如何不误导传统主体文化的自我保持与更新,如何不误导中外文化的比较与融通,是我们一直思考并尤为慎重的。作为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们不能割断传统,现代是与传统进行创造性的对话而开拓出来的。

价值是文化的要素。如何不失固有血脉,又能与时俱进,推动价值系统的自主创新,这是一个需要博识深思、认真对待的问题。这套图文并茂的《一力古典文丛》从文化的各个结点构筑中华文明的大体轮廓;读者的思想如在结点间攀缘,当能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层面丰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由感性进入思辨领域触及几千年文明的肌理。向现代读者介绍此套丛书,并不意味着我们倡导文化复古或中立,而是期待有能在学问和思想上打开僵结的一代人来承前启后。如果读者能由这些普及读物对几千年文明有所直观了解,再能由这些结点入乎其里而出乎其表,进行一种有根底的原创,当是文化之幸,民族之幸。

编者

2007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