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职业危害控制的相关法律制度、法律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控制要求、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法律责任、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防护用品的配置与管理、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评估和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的创建。
本书可用作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参考指导用书,也可作为职业病防治的培训教材,适合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卫生评价人员使用。
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将法律规定的职业病防治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是解决劳动者健康保护问题的治本之策。为了帮助企业将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本书系统介绍了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法律对用人单位的相关要求、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法律责任,详细阐明了在工作场所如何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企业如何管理职业卫生档案、如何评估职业病防治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选活动,细化了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选标准,对标准条目作了详细说明,并列出了评审依据,为用人单位更好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为了便于读者速查到基本的职业卫生知识,附录中还简明扼要地列出有关职业卫生安全法律法规目录,职业卫生标准一览表,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检测标准方法编号、目录及方法中涉及到的有毒物质名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本书可作为用人单位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工具书,适合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卫生评价人员使用。
1职业危害控制的相关法律制度
1.1职业卫生法规的组成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职业卫生安全法律
1.4职业卫生安全行政法规
1.5地方性职业卫生安全法规
1.6职业卫生安全规章
1.7经我国批准生效的国际条约、公约
1.8职业卫生标准
2法律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控制要求
2.1用人单位防治职业病的法律责任
2.2用人单位必须采取的前期预防控制措施
2.3生产过程中的预防控制要求
2.4职业病的诊断、鉴定管理与职业病人保障
2.5职业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2.6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3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法律责任
3.1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法律责任
3.2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法律责任的形式
3.3用人单位职业危害的违法行为
3.4用人单位职业危害的违法行为情节
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
4.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介绍
4.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使用指南
5防护用品的配置与管理
5.1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
5.2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
6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6.1《职业病防治法》对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要求
6.2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的意义
6.3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6.4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要求及保存期限
7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评估
7.1评估组织体系
7.2评估内容
7.3评估方法
7.4评估报告
8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的创建
8.1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190分)
8.2前期预防(90分)
8.3材料和设备管理(95分)
8.4作业场所管理(100分)
8.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40分)
8.6履行告知(90分)
8.7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100分)
8.8职业健康监护(85分)
8.9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40分)
8.10职业卫生培训(50分)
8.11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50分)
8.12群众监督(70分)
附录1 有关职业卫生安全法律法规目录
附录2 职业卫生标准一览表
附录3 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检测标准方法编号和目录
附录4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附录5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附录6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