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长歌·大唐盛世创业史》是一轴描绘隋唐之际英雄逐鹿天下,大乱之后英主治理天下的风云变幻、触目惊心的长幅历史画卷。
隋末烟尘四起,群雄割据,年轻的李世民奋其武勇,身先士卒,于刀林箭雨之中屡胜强敌,在险恶的宫廷争斗中,李世民占得先机,血溅玄武门,杀太子,诛齐王,威逼父皇,巧夺皇帝宝座。
面临大乱过后十室九空,国弱民穷,外有强强虏,内有叛臣的艰难处境,李世民励精图治,广招贤才,虚心纳谏,体恤民情,排除种种阻力,终于使天下大治,四夷臣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盛唐时代,唐太宗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帝王。
本书描写了李世民追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扫荡群雄,打下了大唐江山。李世民功高震主,引发父予兄弟猜忌与矛盾,最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袭杀了太子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李渊无奈,让位于李世民。世民在政变后不计前嫌,启用了建成的重臣魏征,开启三百年的大唐盛世。
本书结构严谨凝重,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气势磅礴宏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长篇力作。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春。
当塞北还是寒风呼啸,飞雪漫天的时候,江淮间已然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暖意融融。
江都离宫内,楼台富丽,殿阁峥嵘,层层绵装绣裹,处处金辉玉映。十六别院幽深曲折,珠帘低垂,锦屏回转。大隋皇帝杨广与萧皇后及千余美女畅游宫中,日日饮宴,夜夜欢歌,管弦丝竹之声飘飘直入云端。
江都离宫外,狼烟四起。兵戈连连,杀声阵阵,流血遍地。千家哀哭,万户萧索。
一匹匹驿马载着信使如流星驰向江都。
一封封告急文书如雪片飞落到杨广宠臣内史侍郎虞世基、黄门侍郎裴矩手中。
——瓦岗反贼李密、翟让领贼将徐世勣、单雄信、程咬金、王伯当等攻破金堤关,杀荥阳通守张须陀,进袭兴洛仓,请皇上发兵急救。
——河间反贼窦建德领贼兵十余万筑坛于乐寿城中,伪号“长乐王”,请皇上发兵征讨。
——江淮反贼杜伏威、辅公佑、击破右御卫将军陈棱,朝廷八千精兵俱亡。贼兵已攻占历阳郡城,请皇上发兵征讨。
——山东反贼徐圆朗连破东平郡、鲁郡、琅琊郡,请皇上发兵征讨。
——叛卒郭子和反于榆林,伪号“永乐王”,请皇上发兵征讨。
——叛臣金城校尉薛举、薛仁杲父子反,伪号“西秦霸王”,请皇上发兵征讨。
——叛臣朔方郡郎将梁师都反,杀郡丞唐守,伪号“大丞相”,请皇上发兵征讨。
——叛臣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反于马邑,杀太守王仁恭,受突厥封,伪号“定杨可汗”,请皇上发兵征讨。
……
虞世基看着文书,面如土色,欲向杨广奏知,却被裴矩一把拉住,道:“皇上最恨听到这些贼人叛臣的消息,曾下旨说,谁敢上奏这些消息,就是祸乱人心,定斩不饶。虞公这么冒然上奏,只怕是性命难保啊。”
“这……”虞世基失了主意,忙问,“依裴公之见,我等该当如何?”
“且不要管这些文书,到内厅吃酒去,快乐一日,便是一日。天塌下来,自有皇上顶着。”裴矩苦笑着道。
虞世基听着,双手禁不住抖动起来,告急文书撒落了一地。
黄河东岸,汾水之畔,有座楼烦城。大业初年,有术士言楼烦城西北的乾门紫气腾空,直连百里之外的太原古城,当有真龙天子兴于此地。皇帝杨广闻知大怒,先斩杀术士,然后在楼烦城大兴土木,建造离宫。
大业十一年,杨广幸楼烦离宫,以应紫气,并将离宫命名为汾阳宫。
次年,杨广下旨升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唐国公李渊为右骁卫将军、太原留守、晋阳宫监,督领太原、楼烦等五郡兵马,外防突阙,内镇叛贼,护卫楼烦离宫。
李渊领旨后,带次子世民赴任,将家眷及长子建成、四子元吉等留在河东城中。
大业十三年三月,刘武周率数万精骑,以尉迟敬德、寻相、张万岁为大将,强渡汾河,猛攻楼烦郡城。
楼烦守兵本不算少,但郡守、郡丞等人得知刘武周大军杀至,竟闻风丧胆,弃城而逃。
危急时刻,郡司马温大远、县令陆果挺身而出,领军民上城拒敌。只是军心已乱,无法挡住强敌,不到两个时辰,尉迟敬德、寻相、张万岁已分别攻破了楼烦城北、南、西三门。
刘武周欲立威天下,使别处军民不敢对抗他这个“定杨可汗”,遂下令纵兵三日,除汾阳宫外,士卒俱可任意烧杀抢掠。
一时间,楼烦城内处处血肉横飞,家家哭声震天。刘武周的兵卒犹似虎狼般在大街小巷里四处乱窜,持刀挥矛破门入户,见物就抢,稍遇反抗便大砍大杀,直将一户户满门老少俱都杀死,然后又放火焚烧其家。若看到稍有姿色的女子,则立刻将其绑到马背上,掠回军营中。
温大远、陆果勉力死守着东城门,身边仅剩百余兵卒。成千的刘武周兵卒里应外合,城内城外团团围住东城门,呼喝吼叫着,欲令温大远、陆果二人不战而降。
此时,东城门再守已是无益,且也无法支撑下去。
温大远、陆果二人亲随纷纷劝主人趁眼下一片混乱之际,拚死突围。
温大远、陆果二人却是不应。他们眼见城破兵败,楼烦城内烟火四起,杀声震天,料知家眷和满城百姓难逃劫难,心中悲痛,死志已定。
温大远挥起佩刀,高声疾呼:“今日唯有一死,才能对得起楼烦父老。”言罢,直冲向围城的刘武周兵卒。
这时围城的兵卒忽然乱了起来。三个身着皂衣,年在二十上下的壮汉,挥着胳膊粗的枣木棍,护着一个披头散发、年约十五、六岁的少女,硬从围着城门的兵阵中打出一条血路,奔到了城头上。
陆果认出那三人是县衙中禁卒,人称“杠子三王”的王杠大、王杠二、王杠三兄弟。这三兄弟一身蛮力,武勇过人,原本为城中轿夫,陆果爱其威猛,特收录衙中,名为禁卒,实为随身护卫。当刘武周大军临城之时,陆果让王杠大兄弟将他的家眷护送到州衙里,准备一旦抵敌不住,还可依着高大坚固的州衙围墙死守几日,等待援兵——楼烦城内有皇上离宫,邻近州县若不发兵相救,必获大罪。
温大远、陆果算计着只要坚守两日,援兵就会赶来。
却不料他们竟连两个时辰也没守住。
“父亲……”那少女扑通跪倒在温大远面前,泣不成声。
温大远愣愣地看着女儿,竟是一声不语。
“温大人,陆大人。刘武周的乱兵杀、杀进了州衙内。小的们该死,没能保住二位大人的家眷,只救下了温小姐。”王杠大亦跪了下来,他浑身血迹,声音哽咽。
他兄弟三人家中唯有一母,本已避进了州衙内,却仍然未逃过刘武周兵卒的杀戮。
“我温家乃学士世家,宁死不受贼辱!”温大远红着眼睛,举起手中佩刀,猛地向女儿劈过去。
“大远兄休得如此。”陆果忙拉住温大远的手臂,道,“太原唐公宽厚仁义,手握重兵。其子李世民勇悍善战,威猛无敌,当能击灭刘贼。不若你父女随王家兄弟杀出城,赶往太原,告知刘贼虚实,请唐公早作准备,免得重蹈我楼烦城之覆辙。”
温大远摇了摇头,道:“王家兄弟虽然武勇,只怕也……唉!”他叹了一声,叫着女儿的名字,“沁玉,休怪为父心狠。你不幸生于乱世……啊!”他正说着,突然一支羽箭射来,正中咽喉。
城下的刘武周兵卒顺着马道,已蜂拥着攻上了城头。
王杠大兄弟拉起伏在父亲尸首上的温沁玉,和众兵卒拥着陆果,迎着刘武周的兵卒冲下去,城头上顿时一片混战。王杠大兄弟和陆果等百余兵卒死中求生,以一当十,锐不可挡。
刘武周的部众攻进城后,锐气已失,何况已获大胜,谁还肯再拚死血战?一时倒让王杠大兄弟冲开重围,奔下城头,杀到了城外。P1-3
本书描写了李世民追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扫荡群雄,打下了大唐江山。李世民功高震主,引发父予兄弟猜忌与矛盾,最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袭杀了太子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李渊无奈,让位于李世民。世民在政变后不计前嫌,启用了建成的重臣魏征,开启三百年的大唐盛世。
“创业艰难,守业不易。”足李世民的名言,这部小说。描写最辉煌的唐代,怎样开创,怎样延续。可视为一个大企业的开刨经营史。
小说的成功之处存于。作者并没有把李世民描写成一个”天纵英才”的领导者,相反,打天下时的李世民年少气盛,热衷于马神技。为爱情与弟弟李元吉翻脸,常表露出对父亲决断的不满,与兄弟们为争功而吃醋,喜怒形于色……集诸多毛病于一身;但是。小说也指出了他的诸多优点,如强烈的企图心,超凡的决断力,敢于冒险,自省力强,重视人才,能够在创业中成长,在夺权中成长,在有所成就之后还不断地成长,是个终身学习者。所以,这本小说也可视为一大领导者的成长蜕变之路。
——摘自台湾实学出版社总编黄验与《管理杂志》顾问司马啸青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