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台塑集团企业文化解码/博维管理咨询书库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刘万超//王芳
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5岁开米店创业,37岁开设塑胶厂,88岁高龄才功成身退,“经营之神”王永庆早已成为台湾企业办的教父,他的一生也成为台湾经济奇迹的象征。

本书通过对台塑集团发展的梳理,逐步分析了其企业文化的成长历程,揭示了王永庆坚守一生的创业精神、核心价值,以及独到的经营理念和完善的管理机制,这些正是台塑集团的生命与灵魂,也是它能够保持基业长青并不断壮大的根本动力。

内容推荐

谁是引领华商企业的108将?本书由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公司全程策划,由亚太地区著名战略管理、领导力专家莫少昆教授担任主编,深入解读华商企业特有的文化理念和经营哲学。

目录

总序

百年华商行天下,千秋文化递传承l

序言

 “经营之神”文化造

 台塑企业文化

第一章 台塑的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企业历程(1932-1953) 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二节 文化解码核心价值观

故事一“经营之神”的第一课

故事二 经营的初尝试

故事三 培养“勤劳型”企业

故事四 “节省一块就等于赚一块”

故事五 坚韧不拔学“瘦鹅”

故事六 事必躬亲才能管好企业

第二章 台塑的经营理念

第一节 企业历程(1954—1977)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节 文化解码经营理念

故事一 “台塑就靠这一点吃饭”

故事二 “绝处觅生”的投资哲学

故事三 客户就是市场

故事四 “台塑集团不要求政府保护”

故事五 诚信经营赢得天下

故事六 “不贪求为己”的合作伙伴

故事七 “经营之神”的“政治经”

第三章 台塑的管理理念

第一节 企业历程(1978—2001) 春风得意马蹄急

第二节 文化解码管理理念

故事一 台湾“最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故事二 “中央集权”的总管处

故事三 “幕僚”扬鞭催奋蹄

故事四 台塑的人本管理

故事五 只求根本,不问结果

故事六 运动会上的文化宣贯

第四章 台塑的使命与愿景

第一节 企业历程(2001~2003) 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二节 文化解码使命与愿景

故事一 海外布局图霸业

故事二 高歌猛进的台塑

故事三 社会责任记心间

故事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故事五 厨余桶里的环保商机

第五章 维文化点评

第一节 “神”的领导,“人”的文化

第二节 台塑文化的特点

附录

附录1 王永庆谈台塑的经营理念

附录2 王永庆大事记

附录3 台塑的重臣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一勤天下无难事”是王永庆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王永庆一生做过很多重大的选择,像开米店,贩木材,建砖厂,直至建立台塑,这些行业除了米店,在决定投资经营以前都是从未涉足,他就是靠了“一勤天下无难事”这个王家代代相传的祖训,才敢进入这些经营领域,以勤补拙,以勤争先,以勤致胜。

开米店对王永庆也是相当陌生的,虽然此前他在米店做过工,而且有意识地学习了米店经营管理知识,然而这毕竟和亲自做有很大差距。但王永庆做事不惜力,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勤劳,他一定能攻克“经营”米店这个难关。

在米店打工的第二年,王永庆决定自己开店,他从父母亲友处筹措了200元资本金,带领弟弟王永成和王永在开起了自己的店。那时,刚刚17岁的王永庆毫无背景,在那兵荒马乱、匪盗横行的年代,年纪轻轻的他支撑一家店面,并非易事。当时,小小的嘉义共有米店26家,米行的竞争很激烈,各街市的繁华地段早已有人占据,大的店铺也都已有了自己固定的客户。王永庆要打开局面,必须有新的高招才行,否则将难以立足。此时他的情况不容乐观。他的全部资金只有从父母亲友那里东挪西借来的200元钱,所以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小小的铺面。由于米店规模小,地理位置又十分偏僻,米店新开张,几天没有顾客登门。更不巧的是离他的店铺不远就是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当时日本人在台湾是一等公民.况且这家米店开业时间已很长,居民们习惯上那里买米。在最初的那段日子里.王永庆的店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几乎到了做不下去的地步。

怎么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他没有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那时候,稻谷加工非常粗糙,加工出来的大米里夹杂有不少糠谷、沙粒。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买家卖家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王永庆却从这里找到了米店生存的突破口。他和来米店帮工的两个弟弟一齐动手,把夹杂在大米里的糠谷、沙粒等统统清理干净,这样一来,他店里的米质比其他米店就高出一个档次。在服务方面。王永庆开创了嘉义米行史无前例的送货上门这一服务项目。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路程远近,只要顾客打个招呼,他立刻把米送去,而且免收服务费,这一招让王永庆赢得了顾客的好评与信任。

有一天晚上,下着倾盆大雨,王永庆忙完店里的活计,上床躺下,迷迷糊糊刚要睡着,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开门一看,原来是嘉义火车站对面一家客栈的厨师。厨师说客栈来了几位客人,还没吃饭,不巧厨房没有米了,请王永庆帮忙送一斗米过去。当时,卖米的利润极其微薄,一斗米一般只能赚一分钱。但王永庆二话没说,量了一斗米,披上一条麻袋当作雨具,立即将米送到客栈。回来的时候,他全身都湿透了。

王永庆给顾客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就算完成任务,他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都要打听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这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米送过去。另外,由于嘉义大多数家庭都靠做工谋生.收人微薄,少有闲钱,如果主动送米上门,马上收钱,碰上顾客手头紧,会弄得双方都很尴尬。因此,每次送米的时候。王永庆并不急于收钱。他通过各种渠道打听顾客的做工情况,然后根据对顾客的了解,把全体顾客按发薪日期分成几大类,一一登记在册,估计顾客已经领了薪水,再去一拨儿一拨儿地收回米款。这样一来,王永庆每次收米款都十分顺利,顾客从无拖欠现象。  由于王永庆时时刻刻替顾客着想,尽心竭力为顾客创造便利,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他的名气就越传越大,后来,整个嘉义都知道有一个心眼特别好的少年小老板王永庆。自然,他的米店生意也越来越好,越做越大。营业额成倍地增长,收入也越来越好。几年下来,王永庆就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经营管理经验,斤始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经营领域,进行其他投资和经营。

正是从这家小小的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同样是卖米,王永庆能够将其做成了庞大事业的起源,而众多的米店老板几十年后仍然只能在米面柴油之间转悠.这其中的奥秘,不是因为王永庆比别人的资金雄厚,也不是因为王永庆有什么黑帮势力帮助,而是因为王永庆比别人更勤劳,这个勤劳,就像王永庆经常讲的那样.是指勤于运用体力和脑力智慧的力瞳,比别人多做一点,比别人多用心一点——用心去研究顾客的习惯,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想到了就不惜力地做到做好,这样自然备受顾客青睐。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有时候,秘诀就在平凡琐事的背后,不用心则难以发现;也有时候,道理很简单,但不勤恳坚持就很难成功。不单纯以卖给顾客简单的产品为终点,而是将顾客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项目,与产品一同给予顾客,在点点滴滴中体现自己对顾客利益的考虑和尊重。这正是当今管理界热炒的价值创新理念,王永庆当时虽然不懂这些理论,但他却用自己朴素的想法和辉煌的业绩为这一理论作了最好的诠释。

P14-18

序言

在台湾,王永庆是最受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在大陆,随着大学生创业热潮的涌动,王永庆也成了这些刚涉世的年轻人的人生坐标。王永庆更是被台湾的企业界誉为“经营之神”。由王永庆个人所建立起来的台塑王国可以说是台湾众多家族式企业成功的特例,也是台湾最成功的经营团队。王永庆到底有什么样的特质和魅力,可以建构这样一个横跨世界的大型企业。使台塑从台湾众多的家族式中小企业群中脱颖而出呢?

在媒体的报道以及各种版本的王永庆的传记里,王永庆是一个勤奋、节俭、严以律己的人。特别是他的节俭,更是闻名遐迩。作为一名世界级富豪,即便是给自己的孩子写信都要计算纸张数量以节省邮资,一条做操用的毛巾能一连用上几十年。他相信“一勤天下无难事”,凌晨两点他就起床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九时,凡事都亲力亲为。他注重事务的细节,推崇“追根究底,止于至善”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带到了日常经营活动当中。

但这些就是王永庆成功经营台塑,并成为经营之神的全部吗?显然不是。王永庆的成功在于他在台塑建立了一种清晰有力的企业文化。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哈佛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是影响企业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

到过台塑的人都能感觉到,台塑员工的共同特点是头脑极其清晰,作风极其务实。员工的共同特点是企业文化在员工身上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习惯,这是执行力的行为基础。颇有意味的是,塑造企业文化最成功的王永庆只有小学文化,那么王永庆是怎么塑造了这种企业文化并让它成功地在台塑落地呢?

人的一生中很多价值观念是在成人以前就形成的,而成人以前的许多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因此其思想意识受家庭的影响最大。影响个人思想形成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方面:家庭背景、个人经历、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同样,这些因素对企业家的个人成长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在其思想深处构成了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因此,在创业或从事企业经营时,他的这些思想意识必然表现出来,左右其经营风格和企业文化的倡导方向与内容。

王永庆出生在台北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他的父亲王长庚是个茶农,家境十分贫寒,甚至全家人连干饭都吃不起,常常靠稀粥度日。在这个子女众多的大家庭,身为长子的王永庆年纪很小时,就能体贴父母的艰难,帮父母干活贴补家用。童年时代的贫苦生活,磨练出了王永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1975年1月,他在接受美国圣约翰大学赠授荣誉博士学位的典礼上,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后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而且,出身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劳,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由于,生活的煎熬,我才产生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苍对我的赐福。”

家庭背景和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对王永庆的个性和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台塑的所做所为,所言所行以及他所建立的台塑企业文化,处处使人感受到这种影响。王永庆在一次讲话中曾经这样说:“朴实的生活才会有恬和的心境,同时养成勤劳的习惯,有了恬和的心境与勤劳的习惯,才能感受到精神生活的舒坦。”他不仅自己始终保持朴实的生活,而且一直在用这种思想教育员工,使其成为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

文化形成了,但怎样在企业中落地生根,使文化流人每一位员工的血液之中去,却并不是那么简单,这也正是当下大陆的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队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请来了专家学者为企业整理出了漂亮的文化诊断报告,可是一段时间过后,发现报告还是报告,企业经营还是老样子,甚至企业员工认为企业文化“是老板自己瞎编的”,于是企业文化就出现了“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准”的现实。台塑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台塑没有明确的使命愿景、该心价值观这些企业文化专家报告里必不可少的东西(本书中提到的台塑愿景、使命、经营理念以及管理理念皆为通过各种资料提炼而出),但台塑文化不能不说是完全成功的,因为台塑员工的执行力存台湾企业界是有目共睹的,其务实高效的作风即便初到台塑的人都能感觉得到。那么,王永庆是怎样贯彻他的理念的呢?

王永庆生活俭朴,他把这种俭朴的作风进一步延伸,应用到了企业的成本控制之中,发明了台塑成本控制的“鱼骨理论”,他用“鱼骨理论”把生产成本做到了“最省”,用最廉价的产品打开了台塑的成功之门。王永庆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为了让员工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他在台塑开展“午餐汇报”,让台塑的管理人员时刻保持紧张。他建立“轮班制度”,从新进入的员工着手培养勤劳精神。王永庆出身贫苦,他从自己的经历认识到,艰难困苦对人的成长有好处,于是他在企业中推行“压力管理”、普及“瘦鹅理念”。除此之外,王永庆还借用一切手段在员工中强化台塑的文化,例如在台塑的运动会上,王永庆不但自己参加挑米跑项目,而且率领台塑高层一起参加万米长跑,借此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正是通过“点点滴滴”,王永庆建立起了台塑“至善”的文化,并以文化成就了台塑的成功和持久。

王永庆生活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形成的是中国式思维,他领导的同样是受中国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员工,他的成功经验对华人企业应有普遍指导意义,现在正挣扎于文化建设泥沼中的大陆企业家们,应能从王永庆的身上获得启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3: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