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近看东西方--一位美籍华裔学者的感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许岗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在哪里?东方和西方究竟有多少不同?以前也曾有过不少关于这方面问题的讨论和著述。作者从极其平凡的小事入手,以客观描述的态度和心理分析的方法,将中国与美国作了一番比较,更多的是融入了作者的思考,其中有不少饱含哲理性的思维,读后令人深思。

内容推荐

许岗博士系“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届大学生,1978年被教育部以美国全额奖学金公派赴美,先后获得认知心理学硕士和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他曾先后担任美国杰弗圣大 学教育研究员、美国俄亥俄大学教授、杰弗圣大学教授及研究项目主任,是美国心理学会会员。自上世纪90年代起,许岗博士在国内报刊开辟专栏,自2002年起,他在本报副刊独家开辟“东西方”专栏,其文字简练,角度新鲜,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点切入,触及两种文明的深处,既有理性,又有感性,很受读者欢迎。

目录

序(余秋雨)

从美国到中国(自序)

教育与医疗

创新

中医和西医

儿童教育

高考

治病与赚钱

文化与观念

偏见与歧视

小费

中文和英文

称呼

稳私权

消费与节俭

向前看

崇拜

简单

过程和结果

多数人和少数人

“我”和“1”

外国人

生活与诚信

成本

泊车

数字

排队

吸烟

说真话

美国的“雷锋”

借钱

专家和消费者

一个九们数的号码

推荐信现象

政府与经济

政府的功能

资本家与企业家

腐败

卖房与买房

竞争和垄断

法律

环保

堵洞

从城市街道上看到的、想到的

人物与事件

美国大选——写在2004年大选之前

由KFC想起的一二事

MARK

PAUL

我的家庭医生

海湾战争2

理性的思考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是我1983年第一次在美国芝加哥参加学术会议时遇到的尴尬事。

刚出飞机通道,一位看似热心的机场门卫便向我走了过来:

“Do you need help,Sir?”(先生,您需要帮忙吗)

我心里一惊,又一喜:看来美国人确实服务到位,随手即把手中的行李包给了他。

出了机场客厅的大门,他招呼了已经在外排起长队的Taxi。当我坐上出租车后,这位门卫却挡住了我准备关闭的车门:

“Tips,Sir?”(先生,您还未付小费呢)他的神情坦然而平静。我顿觉特别的狼狈,慌忙之中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块美元的硬币。

会议在市区的Hilton(希尔顿)酒店,也是我们与会人员下榻的地点。会议前,我已经由电话预订了房间。到了饭店登记处,服务员查了我的姓名,确定无误后,就领我去了18层楼的房间。待我把行李放下后,他却在房间徘徊,我当时并没有觉察他的意图。随后,他开始和我闲谈起来,从谈天气开始,又介绍饭店的设施和一些人所皆知的服务项目。直到最后,可能是看出我这个“老外”还不懂他们的规矩吧,他以非常客气而窘迫的口吻说:“Tips?”并伸手示意。我又一次经历了尴尬的场面,连声向他道歉,并随即付了小费。

连续的经历,感触颇深。小费,这个有别于大中华文化的字眼,开始在我脑海里打下了烙印。

以后在美国出差出门,口袋里总要带上零钱——为小费做准备。帮忙卸行李的门卫、停车位的看护人,都得给小费。看孩子的监护人,如过了晚上12点钟,小费还得另计。而做美容的服务生,小费更是成了她(他)们的主要收入。日常生活中的理发、烫发、坐出租汽车,小费更是不可少的一项额外开支。而更多的几乎每天都要遇到的,则是对餐馆的服务员支付的小费。不管高档、中档,甚至是自助餐、中午的便餐,也要付小费,在一些高级餐馆里,小费甚至可以高达实际餐费的20%。

熟悉了小费文化,慢慢地开始感觉到它本身的内涵。

小费来自于对个人价值的体现,对劳动的回报和肯定。每次.当我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吃上一顿丰富的晚餐时,我总会对那些得体的服务生们由衷地感激。很显然,单用“谢谢”两字是不够的。

对劳动的肯定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服务与被服务者的差别只体现在此时此刻这一短暂片段里。我们的日常生活,事实上是由一系列这样的片段组成的。今天这个片段中的服务者可以成为下一个片段中的被服务者,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当一个人的劳动被别人肯定时,这个人在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时也会更懂得如何去肯定别人,这就是平等和尊重。从另一方面看,小费又强化了个体差异。对劳动付出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没有质量的劳动的否定。小费的多少直接体现了服务质量的差异。在市场的竞争机制当中,优胜劣汰是最公平的游戏规则。

中国文化里,没有小费文化。

很多西方人来中国后,就会有类似的经历,我的一位美国同事就跟我讲过这样的故事。他两年前来中国开会,下榻旅社,进入房间不久,服务员送来了行李,并察看房间,确定一切没有问题后,就悄悄走了;待这位美国人准备付小费时,已找不到人。回美后,他对我讲起这件事时,还感到万分歉意。

当然,人们或许要问,在美国,如果接受服务之后,不给小费,情况会如何呢?小费只是礼仪上的表示。不给小费,不属于触犯法律,人们对此也确实无可奈何,但一些人总会想出对策来。去年夏天,我在旧金山中国城的一家中国餐馆吃饭。最后算账时,账单上多了两块钱。我一问原由,这位老板不客气地说,我们已经把你的小费包括在里面了,弄,导我哭笑不得。对这位多次吃够“没有小费文化”苦头的老阪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一个新招。

P40-43

序言

我的妻子马兰告诉我,安徽医学界有一对受人尊敬的夫妇,即使在苦难年代也保持着文化等级。这我相信,因为中华文明数千年间一再遇到断裂的危机,每次都是依赖着一群安静智者的心灵才延续下来的。

马兰所指,是许学受、章健这两位名医,对医学专业的忠诚使他们延续着人道主义、科学意识和国际眼光,这就是我看重的文化。文化从来不是靠争权夺利和表面热闹来延续的,两位医生用自己的人生实践作了充分的证明。

两位医生对文化的最直接“延续”,就是他们的公子许岗。许岗是中国在“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这使他具有了双重的象征意义。首先是象征着一个民族在灾难中所积累的对下一代的生命期待,其次是象征着一个前途无法估量的新时期正是从文化教育上迈出了第一步。后来许岗的经历大家可以从这本书的“作者简介”上看到,他通过刻苦学习,在美国成了一名高等级的社会心理学家和市场研究专家,现在又回到安徽来工作了。

许岗成功地从事了很多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写了这本书。听说先是作为《新安晚报》的专栏连载的,受到读者欢迎,便结集成书。我翻阅了他的父母亲寄给马兰的书稿,觉得这是一本有助于中外文化间加强互相理解的很及时的著作,很值得推荐。

中华文明优点很多,最大的缺点是封闭。封闭有深刻的生态原因,一是因为农耕生态只恋熟地,不好远行;二是因为在地理上西边的山太高太长,东边的海缺少内海,难于通行;三是因为封闭之中的国土不小,自给自足,没有觉得封闭是一件事。但是,作为人类的一大文明,它毕竟处于与其他文明的共生结构之中,永久的封闭是不可能的,只能由自欺而自毁。19世纪中叶之后中华文明一次次惨败于其他文明的强暴之下,而惨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其他文明的严重无知。其实在当时,即使不是军事惨败,也已面临着经济衰落和文化衰落。

还是在这种整体格局下,我们就特别怀念张骞、玄奘、鉴真、郑和、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严复、王韬、容闳等等这些试图让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互知、共处的先驱者们。20世纪前期中国曾向西方和日本派遣过不少留学生,也有部分回国,做过不少好事,但在兵荒马乱的情况下,实在难于让几种文明之间产生正常的沟通和理解,他们的来来去去,更多地着眼于技术和专业。

事情终于到了许岗一代。许岗认识到,他的来来去去不能仅仅像那些前辈,他要让自己成为两种文明对接的使者之一,每一次不管告别中国还是告别西方,都不能再“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要把两种文明的云彩带来带去,一片又一片。

这就是这本书的由来。我认为这本书有两大优点,一是不讲空概念,全是从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情入手来引发感悟,实际上是触及了两种文明的生态触觉,比抽象而武断的结论更具备感性的说服力;二是虽然具体却立意甚高,处处从两种文明的根本差异着眼,而没有陷入纯个人化的琐碎遭遇而拔不出来。总之,既是感性片断,又有足够高度,我说他是带来了一片又一片的云彩,一点不错。

这样的好事情,我希望许岗和他的伙伴们继续做下去。中国正处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必须天天观察世界,正如世界在天天观察我们。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发展的起落,有一大半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以及世界对我们的理解。我不同意看到中华文明的一些缺点就断言这是“民族劣根性”,同样,也不同意看到中华文明的一些优点就要掀起什么“国学热”。在文明的大事上,激进极端是要不得的。这也是我喜欢许岗这本书的原因之一。他笔下平静,心态随和,不带有任何攻击色彩和歌颂色彩,也不带有任何自炫气息和自虐气息,这才像讨论文明的样子。

是为序。                  余秋雨

后记

2002年春的一个下午,安徽《新安晚报》社的副刊编辑部主任马丽春女士约我做个人专访。我是在朋友的一次聚会中认识马女士的。听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又教书,又办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也做得“有模有样”,马女士盛情相约,我也是兴致勃勃地前往。

谈话的主题自然是从中国到美国,又从美国回到中国。闲谈之余,马女士给我一个建议:能否在她的副刊上开辟一个专栏,取名“东西方”。我答应着,可以考虑,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以后,就开始了我近几年来在专栏上陆陆续续的话题。

很多题目都是随想的。遇到一件事情,看到一个故事,听到一个新闻,总是会浮想联翩,自然地,不由自主地感发,有时还会生情,感叹不已。

这些小故事,感触中的点点滴滴,是我的生活中的偶遇,也是生活中的写照,中国的,美国的,或者是融合在一起的,常常是在旅途中,在飞机上,在火车上,或者是在刚刚睡醒之后的清晨中完成的。

没有想到,这些小故事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惊喜、鼓励和赞许。有我的朋友、旧时的同学、工作中的伙伴,而更多的,则是在随意的交谈和聚会中,会因为看到了这些故事,而成为了交谈中的朋友和知己。

我很感激他们,由衷地。是他们的理解、认可和不经意之间的交流,深化了我对自己观点的看法,使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故事继续着,感觉到这些故事背后的意义。

今年春,当安徽人民出版社决定将“东西方”专栏故事编辑成书时,父母的老朋友马兰女士向她的先生余秋雨老师推荐了这本书,并请为代序。深知余秋雨先生的工作繁忙,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几次交流中,知道余秋雨先生看完了全书,并作了详细的点评和充分的肯定。以此,对余秋雨先生表示深深的感激和敬意!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曾在《中国青年报》和《合肥晚报》上开辟过专栏,大多写的是在美国留学生的生活。那时,人在美国,与中国是远距离地眺望,熟悉但是陌生的。

十多年后回到故乡,耳闻目睹身边的事,我开始又一次熟悉这个本来应当并不陌生的“故乡”。对中国的重新认识,不时产生着中国应当怎么样的想法,看似理想主义多了一些,但一旦下笔,总会得到一些心灵上的宽慰。以此,当此书完成时,心灵上得到了更多的平静。希望此书如余先生所说,能带来一些“云彩”,以飨读者,以飨中国的父老乡亲。

此书的完成,也得益于几年中史洁女士为每篇文章的录入、校对工作,并负责与《新安晚报》的联系。我的年迈的80多岁的父亲和母亲,每每看到报上的这些文章,都会细心地把它们剪贴下来,收藏起来。看到他们一丝不苟的神态,我更感到一阵阵的激动。是父亲和母亲给了我生命,爱,和时时的教诲。当之无愧,这本书也应当完全地属于他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