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照片(第50辑)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张照片、一段住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内容推荐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书籍里,它也不过是某种历史结论的旁证,或某个历史的概念的图解。《老照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改变,把照片置于观照的中心,让照片自己来诉说。有时候,照片蕴含的话语、传播的意味,远不是几条简单的历史结论所能涵盖的,而历史却只有正视和倾听照片的话语,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目录

叶维丽 马笑冬 我们的初中生活(下)

张远航 1932年:中国掠影

宗鸣安 西安忆往:曾经的“激情岁月”

谢声显 山色不随春老

熊景明 属羊的二姑姑

齐晓芳 童年照片的背后

李强 三十年前的“教育改革”

朱新地 边寨旧事

张凤杰 没有老师参加的毕业照

史耀增 难忘当年育花人

秦风 历史照片的美学追求与深度开发

冠珍 天下谁人还识君

叶之翔 廖初江浮沉录

鲁礼安 父亲,深圳往事

羡梦梅 怀念母亲

梁克隆 赋得永久的爱

秦风 “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就任摄影”人物考证

郭建良 曾经赛诗

阮刚 读《幸福,被地震埋葬》有感

冯克力 又到秋风飘叶时

试读章节

马:对上中学后发生的另一个变化,我的感觉就深多了,那就是开始了下乡劳动,一年两次,一次秋收,一次夏收。你们也去吧?

叶:去,初二的时候开始去的,那时我们十四岁。听说在我们之前,女附中的学生劳动都是去摘草莓,听起来像是去郊游。从我们开始,是真正参加农业劳动。我记得我们第一次是去北京郊区的红星公社参加秋收,大概是两个星期。头一次在农村生活,水土不服,浑身长疙瘩。下乡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经受锻炼,劳动改造思想,是培养革命接班人很重要的一课,所以总是在收割的季节去,干最累的活儿。我们班有的同学干活真是不怕苦不怕累,割麦子时镰刀磨得满手都是血泡,她们就会受到表扬。说起干活不怕苦,我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有一年秋天我们下乡割稻子,和一个高中班在一起,我们管她们班叫“姐姐班”,这是女附中的叫法。她们班劳动最好的是个胖乎乎个子不太高的人,她干起活儿来动作特别快,一刻都不停,浑身衣服都被汗浸透了,运稻子的时候她手里多得拿不住了就用衣服兜着,每个胳膊下夹着好几大捆,用手使劲拽着衣角,肉都露出来了,她却毫不在意。我忘了自己干活,光看着她,直为她累,干嘛要这么个干法?后来听说她家庭出身不好。

马:你们怎么知道?

叶:当然是姐姐班里的人告诉我们的。她不说笑,就是干活,像个苦行僧,我当时觉得她有点儿可怜。那时候总说出身不好的人要重在表现,但她即使这样干活,也没有听说她受表扬。我干活从来受不到表扬。别看我个子高,干活老落在后面。即使这样,我每次下乡劳动结束回到家里,常常累得过了好多天腿还伸不直。

马:有人用“腿肚子朝前”来形容累的程度,大概你就是那种情况。我记得上初中时有一次下乡帮助农民收麦子,劳动结束后为了继续锻炼我们的吃苦精神,学校组织我们步行回北京。近傍晚开始走,一百里路,走了整整一夜直到天明。半夜下了大雨,淋得像个落汤鸡。我知道有的同学来例假,卫生纸上的血被大雨都泡白了。我脚上磨了好几个泡,咬牙坚持下来了。可是一到家,我就昏睡了一整天,我睡在爸爸妈妈的床上,他们的床大,是席梦思的。快傍晚的时候,小哥哥用妈妈刚蒸好的雪白的菜包子把我逗醒。起来之后,我就夸张地一瘸一拐地走,好让妈妈疼我。我最想念的就是我妈妈的手擀面,一大碗香喷喷的荷包鸡蛋面,我永远忘不了。

叶:你一回家就撒娇。我们家没有席梦思床,下乡劳动回来睡到自己的木板床上舒心的感觉我也记得。在农村是睡土炕,大家挤在一条炕上。

马:头一次下乡劳动回来,我连衣服都没换。劳动了那么长时间回到家里总该洗个澡换个衣服吧,这太人之常情了,可那时候我就觉得不该换衣服。我觉得如果我换衣服,就说明我认为劳动是脏的,说明我厌恶劳动。我妈妈说:“你为什么不换衣服不洗澡呀?”我说:“干嘛呀,我为什么下乡回来立刻就换,要是我现在还在农村,我不是还不洗吗?为什么一进城就要换?”第二天我到学校,还穿着我下乡时穿的特别破的裤子,上边有大补丁。可是一到学校我就傻眼了,所有的人都换上干净衣服,就我一个没换。我这时才想,大概换一换也没什么……

叶:你真够革命的。我对下乡劳动还有个印象,就是那个时候已经强调阶级斗争了。

在第一次去农村之前学校开了个大会,校长讲的别的话我都忘了,但有一件记住了,就是她说农村的情况是很复杂的,不能够看到什么人上去就叫大叔大伯。

马:对,那时是这样说的,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地主富农坏分子呢?当时已经有这个阶级观念了。

叶:毛泽东当时发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革命化”的过程也是逐步绷紧阶级斗争弦的过程。那时一天到晚在讲“反修防修”,给十几岁的孩子造成一种革命事业危机了的感觉。又是美帝,又是苏修,又是国内的阶级敌人,动不动就是阶级斗争。当时有出戏叫《夺印》,里面有个地主婆叫“烂菜花”,企图腐蚀村干部何支书,给他做了一碗元宵,有个很长的唱段是唱这元宵有多好吃。

马:一碗元宵就能把人给腐蚀了?真是滑稽。现在的干部哪里看得上?

叶:我们这些城市里的孩子,不知道农村是怎么回事,但从小就知道地主富农不好。听了校长的话,心里很紧张,也很害怕。记的有一次在一个村里劳动,吃完晚饭天很黑了,我们走回睡觉的地方,在路上看到有人在路边蹲着,模模糊糊地看不清。有个同学就指着一个蹲着的人悄声说:“他可能是个地主。”好像地主就该在黑地里蹲着。当时听了就有点儿害怕。

马:觉得他蹲在那儿就有点儿不对劲?

叶:是。后来插队了才知道,北方许多地方的农民没事儿就爱蹲着。我们插队的地方管蹲着叫“圪蹴”,下了工吃了饭,男人喜欢在外面蹲会儿,抽袋烟说说话再回家。

马:咱们那时候一点儿不了解农民。

叶:一讲阶级斗争,到处都是阶级敌人,对阶级敌人就不能客气,对年纪大的不能称呼“大伯大爷”。小的时候受的那种对人要有礼貌的教育在这儿就行不通了,这又是对咱们小时候教育的一种否定。我们在农村除了干活和村里老乡没有多少接触,谁知道村里是什么情况。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