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企业收购国家/信天翁财经译丛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英)诺瑞娜·赫兹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欧洲最受推崇的美女经济学家,以最深入而热情的方式告诉你一个事实:地球不该是平的。

本书是英国著名女学者诺瑞娜·赫兹在2001年创作的作品,也是她最具思想性的一部著作。在中文简体宇版出版前,已被翻译成十种语言,风靡全球。已出版的语种有: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中文繁体等。

内容推荐

在目前全球100大经济体中,有51个是企业,只有49个是国家。当企业的势力、财力胜过国家后,全球化带来的到底是福是祸?我们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都是未知数,但在这未知之中,隐隐藏着忧虑。

这是全球化带来的明显弊端,就如同全球化的普遍性一样,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在发生类似的事件,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美市场发生得更多。但正因如此,那里的消费者也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这也是我们为何选在此时出版本书的一个原因。

目录

第1章 与同性恋者共舞

 与同性恋者共舞

 贝纳通泡沫

 随处可见的资本主义

 企业巨兽

 我们分裂,我们沉沦

 打破沉默

第2章 生活在物质的世界

 不丹的布吉乌吉之乐

 政府控制

 反思政府

 新右派的崛起

 输出资本主义

 冷战结束

 贸易而非援助

 意识形态共识

 单一世界

 我想成为百万富翁

第3章 何不食肉糜?

 王子与贫儿

 东对西、南对北

 就在你的门外

 事情只会越来越糟糕

 乞讨的邻居

 照顾企业

 转移资金

第4章 民营企业的门房

 我们是间谍

 新政治

 世纪的交易

 不太道德的外交政策

 那人权呢?

 把民主当作资本主义

 WTO——谁的贸易组织

 关起门来

 厉害的奇基塔

 牵着线的木偶

第5章 待售的政治

 D奶奶的脚步

 政治的成本

 有来有往

 大西洋对岸

 从报纸上读到

 100年以来

 政治的终结

 抵制政治

第6章 购物,而非投票

 环保主义消费者拯救蝴蝶

 超市运动

 我买的东西代表了我

 新消费主义

 股东行动主义

 美化品牌

 政治人物的无能

第7章 金玉其外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真相不会被播出

 见所未见

 表象与真相

 网络运动主义

 并不完美

 灰色阴影

 政府不能关门大吉

第8章 慈善企业家

 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

 政治慈善

 非民选政治家

 垄断外交

第9章 企业父母

 企业保姆

 民营化的关怀

 贫穷的地区,糟糕的生意

 企业国家

 披着狼皮的羊

 谁取代谁?

第10章 谁来管理管理者?

 索伦饼干

 企业援助

 谁来管理管理者?

 当筵席散去

 未来呢?

第11章 收复国家

 抗议的兴起

 抗议是变革的催化剂

 授权于民

 企业收购国家的世界将通往何处?

 新方案

试读章节

就在你的门外

不断扩大的两极分化不仅仅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现象,我们在民主缺失的欠发达国家可以看到它,在西方国家也同样能看到。即使起跑位置很有优势,未能从近几年的经济景气中获利的人也很多,如本章开头所说的哈罗德。而英国版“谁能成为百万富翁”所产生的第一位赢家凯培尔(Judith Keppel)本来就是百万富翁,而且还是查尔斯王子的妻子卡米拉的远亲。

在西方国家,贫富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在美国,长期经济扩张和低失业率所带来的好处并没有被广泛享有:过去20年中,97%的财富增长落人20%最富有家庭。有钱人越赚越多:1/5男性工作者的收入从1979年到1996年增长了4%,而最低层的1/5的人口收入下降了44%。目前大约有3650万美国人(占总人口的13.7%)生活在贫困中,而这个国家40%的财富被最顶层1%的人赚走,25年前他们拥有全国总财富的13%。现在是美国大萧条之后最不平等的时期。虽然目前美国的全国失业率为5.4%,但在很多印第安人保护区,失业率高达70%,在偏僻的乡村失业率通常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甚至4倍。而失业人口却越来越难以得到社会福利。今天美国只有39%的失业人口能得到失业补助,而1986年则是70%。

在小布什执政下,贫富差距只会增大。他永远废除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的计划,这将创造出一个贵族阶层,而其他人沦为劣势阶层。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这就好比让2000年奥运会冠军的孩子组成2020年美国奥运会代表队,同理让今天富裕家庭的小孩因财富优势而成为明天的领导人,这对于构建社会来说同样是错误的。

在英国,保守党执政18年后,新工党所继承的局面虽不明显但很类似。英国的财富分配比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任何时候都更不公平。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时,最富裕的1/5人口拥有全国43%的财富,而最贫穷的1/5人口只拥有全国2.4%的财富,这个数字到1996年,保守党政府执政最后一年,分别变成50%和2.6%。而同期英国的GDP显著增长,显然穷人只分到更大的饼里的一小片。跌到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在80年代增长了60%。到1996年,英国的贫困儿童比例是全欧洲最高的,与1979年相比,在1995—1996年间贫困儿童人口增加了30万。

即便新工党在努力扭转局面,但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仍在增长。扣除住房成本后,靠不到平均周薪(278英镑)一半生活的家庭,在1994—2000年间增加了130万户至1425万户。这个数字比80年代初几乎翻了一倍,其中大约有50万户的增长出现在工党1997年执政之后。贫困大多集中在单亲家庭和无人工作家庭,至少一半单亲家庭的收入低于贫困线。依靠不到平均收入40%的退休金生活的退休人员比例,在1998—1999年间从20%上升到了23%。

在这个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新竞争世界中,无技能者境况最悲惨。他们就像我们这个“美丽新世界”的埃普斯隆族(Epsilon),变成了一件商品,不仅能被日益增加的海外劳工轻易取代,而且在这个后制造业时代,对这类人本身的需求也越来越少。[在英国小说家赫胥黎经典的未来派小说《美丽新世界》中,他虚构了一个分化了的阶级社会,那个社会的最上层是阿尔法族(Alpha),最底层是埃普斯隆族。埃普斯隆族的大脑被药物麻木,他们作为奴隶承受着繁重而乏味的工作,并对此毫无怨言。——译者注]

薪资本来就低的人收入越来越少,手中的政治和经济权力也日渐萎缩,不仅因为科技进步使得对无技能人士的需求减少,还因为工会力量减弱,以及出现成本更低的制造地点或移民者愿意减薪竞争。在全球竞争的压力下,不论是穷国还是富国,工作和收入都日趋不稳定,因为国家和雇主实行了更富有弹性的劳工政策和工作安排,并且不对员工作长期雇用承诺。荷兰、西班牙和英国均已取消全国性的薪资协议制度,即使是法国和德国,也放松了遣散员工的限制。  而那些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享受更丰——高级管理人员的薪资不断上涨,福利也越来越奢华。在美国,自1973年以来,高中毕业的男性劳动者薪资实际降低了28%,而所有无技能者的福利和工资都在下降。有1/5的美国员工实际薪资低于官方的贫困标准线,这对官方的低失业率报告真是一大讽刺。即使从事的是危险工作,报酬也在降低。80年代后期,处理旧建筑物废弃石棉的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为31美元,但到了90年代,这个水准一再下跌,原因是许多公司没有工会,而大量移民急于找工作。“许多工人即使没有呼吸器也愿意上工,这样,承包商以每小时12美元到15美元就能毫不困难地找到工人”,“石棉、铅及有害废料工会”第78分部的商务经理柯第佐(Pawerl Kedizor)这样表示。

现在随着全球的企业越来越多,很多行业末流公司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地方生产商品。制造业不断选择向低成本地点转移:从美国转移到美墨边境,这里有将近100万劳动力日工资只需要5美元;从以色列转移到约旦边境,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以色列阿拉伯人以及德鲁兹教派教徒失业;从硅谷转到印度或苏联,这里软件开发的花费只有美国国内的几分之一;从工会组织良好的地区转移到工会较平和,或劳工未组成工会有工作就做的地方。

而这些工作,不仅工资很低,待遇苛刻,而且仍然不保险。对很多人而言,工作稳定已经越来越难。对于目前仍然在业的人而言,兼职或临时的工作越来越多。比如说在拉丁美洲,到1996年,没签合同的工人的比例在智利上升至30%,阿根廷上升至36%,哥伦比亚上升至39%,秘鲁上升至41%。

技术进步使得机器逐渐取代人类。“知识经济”对人力需求减少。全球500大跨国公司的营业额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增长了7倍,但现在的雇用人数几乎与当时持平,大约为2600万。

自由化贸易政策导致的激烈竞争,使得一些低效率产业不得不缩小规模或进行精简(这当然是裁员的委婉说法),甚至彻底关门破产。即使在今天的经济不景气面前,许多公司的业绩其实与过去相比还是可以的,但还在考虑裁员,这不是因为这些企业在挣扎求生,而是由于市场对企业前所未有的高回报要求(许多产业的预期回报率是20%一35%,不少机构投资者为了追求高回报,平均每年换掉40%以上的投资组合)。随着对投资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也越来越容易受到收购或者兼并的威胁。IBM公司在1991—1995年间裁员12.2万人,并将工资总额降低了1/3,以推动股价和分红。如此“精简”,回报是什么?1995年,IBM公司的股价及分红打破了往年的纪录。美国食品公司康尼格拉(Con Agr。a)宣布将裁员6500人并关掉29家厂房,这使得股价飙升,该公司的市值在短短24小时内上涨了5亿美元。“对股东和管理层而言,裁员的确有好处,华尔街更在意多节约1元钱成本,而不是多赚1元钱。”

即使仍然在工作的人其利益也在受损。在美国,多数人依赖企业提供保险和退休金,因此,福利受损格外令人担忧。虽然70%的美国人享有养老金计划,但在最底层的1/10人口中,只有不到10%能依靠雇主提供的养老金养老。还有20%的美国人现在的工作属于临时合约,根本没有福利可言。

P39-42

序言

本书是英国著名女学者诺瑞娜·赫兹在2001年创作的作品,也是她最具思想性的一部著作。本书一出版,迅速被翻译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荷兰文、韩文、葡萄牙文、日文、中文(繁体字)等多种文字,影响力巨大。

本书的适时出现及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迅速扩大有其特殊背景。

今天,我们身处真正的“地球村落”。通过互联网络和新兴技术,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各种资讯,跟世界各个角落的陌生朋友沟通交流,这种便利性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融合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隐患。诚如本书中所云:在目前全球100大经济体中,有51个是企业,只有49个是国家。当企业的势力、财力胜过国家后,全球化带来的到底是福是祸?我们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都是未知数,但在这未知之中,隐隐藏着忧虑。

比较令人担忧的是,在经济上处于弱势的国家,由于受到优厚投资条件的诱惑而无法拒绝一家跨国公司的投资;而在这之后,处于消费地位的个体同样也无法抗拒跨国公司提供的服务,甚至在更多时候,总是处于信息的弱势地位。而在不对称的信息通道里,充满了欺骗、隐瞒和阴谋。因此,当媒体披露“耐克”、“阿迪达斯”的血汗工厂等丑闻事件时,常常令人愤怒不已。

这是全球化带来的明显弊端,就如同全球化的普遍性一样,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在发生类似的事件,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美市场发生得更多。但正因如此,那里的消费者也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这也是我们为何选在此时出版本书的一个原因。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书中的观点都表示认同。毕竟本书作者来自西方,其观察问题的角度及立场肯定与我们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对待不同体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时,作者的措辞不免有失偏颇;同时,对一些国家实施的政策,也不乏具有批判性的评述。为此,我们已作了适当的删减,同时也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保持批判和审视的态度,学会分析,加以鉴别。

书评(媒体评论)

诺瑞娜·赫兹的《当企业收购国家》一书,注定要为我们这个时代打上持久的烙印。

——《泰晤士报》

《当企业收购国家》一书所提出的问题,企业界和政治界若是忽略了它,将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金融时报》

诺瑞娜·赫兹的《当企业收购国家》一书,清楚地揭示了大企业对民主制度所发起的“政变”。

——《卫报》

诺瑞娜·赫兹是全球顶尖的年轻思想家。

——《观察家报》

赫兹博士将辩论带进了一个新领域,这使她的书与众不同……比起一般评论家,她对现代企业的运作提供了更有意思的分析。

——《旗帜晚报》

写得很好,内容精彩……如果你想知道,为何一个上了大学的孩子在饭桌上处处和你唱反调,那么你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周日泰晤士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