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梦敦煌(一个文化圣地的辉煌与伤心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裴智勇//孙铁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两千多年前,敦煌开始了进入辉煌的伟大进军;800多年前,敦煌开始沉默在大漠之中;100多年前,敦煌惨遭侵掠;50多年前,敦煌又吹响了重建与复苏的号角。这一切,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一个缩影。敦煌的经历,犹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一场大梦,警醒着今天活着的每一个炎黄子孙:怎样才能使祖先的辉煌重现?如何才能避免那一段伤心的日子重演?  

本书采用了比较通俗的纪实体写法,描写敦煌的千年沧桑和近代洗劫,力图以此来刻画敦煌这一文化圣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大梦中的地位。

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了比较通俗的纪实体写法,描写敦煌的千年沧桑和近代洗劫,内容包括:煌煌敦煌(天汉雄风、千佛灵光、蒙尘岁月);浩劫敦煌(神卷重现、佛光下的阴影、丝路魔鬼、中国人失去机会);圣地敦煌(莫高仰止、敦煌遗书——文化之海、再造敦煌)。作者力图以此来刻画敦煌这一文化圣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大梦中的地位。

目录

序章 发现敦煌

上篇 煌煌敦煌

第一章 天汉雄风

张骞凿空

西极天马歌

罗马帝国的黄金之谜

海纳百川 终成大器

第二章 千佛灵光

“西方圣人灭矣”

佛光照在丝绸之路上

“敦煌菩萨”竺法护

三危山上的金光

白马西风第一僧——鸠摩罗什与敦煌

玄奘取经

第三章 蒙尘岁月

沙州之围

白衣天子出敦煌

马可·波罗眼中的敦煌

白彦虎梦断月牙泉

中篇浩劫敦煌

第四章 神卷重现

王道士凿穿千古迷宫

藏经洞石破天惊

神卷封存之谜

国宝成了“破烂”

第五章 佛光下的阴影

丝绸之路重新打开

敦煌烧热欧洲

勒柯克错过敦煌

蒋师爷的阴谋

千年石室里的交易

第六章 丝路魔鬼

500两银子敦煌大贱卖

荒漠独行侠橘瑞超

疯狂的华尔纳

沙俄贵族的罪孽

第七章 中国人失去机会

国际大盗宴请国学大师

官场大盗的敦煌盛宴

国人渐已醒

秋风道士魂

下篇 圣地敦煌

第八章 莫高仰止

神的舞蹈——佛光流溢的敦煌壁画

欢乐天国——神奇美丽的敦煌飞天

真身禅影——世界第一的佛教造像

第九章 敦煌遗书——文化之海

百教争鸣

科学史料

医学宝库

文学圣地

史学殿堂

敦煌宝藏飘零四海

第十章 再造敦煌

江南水乡走来“敦煌保护神”

百年敦煌梦

试读章节

西极天马歌

仿佛一夜之间,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一座敦煌城庄严地矗立起来了。虽然还不太大,却已显示了设计者宏伟的规划:由此,连接起西域万国,向西到达葱岭,直到欧洲的大秦。

自从匈奴被击溃后,以汉王朝强盛的兵力为后盾,张骞的后继者们奔走西域诸国,或友好、或威慑、或利诱、或讹诈,使得西域诸君深感汉王朝的强盛富饶、文化发达,纷纷来朝。

使者络绎于途,商贾相望于道。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勃勃流动于这条道路上。从河西走廊经大沙漠到葱岭,再到欧洲,汉王朝的丝绸、茶叶等源源外输,换来黄金、珠宝、马匹等。丝绸之路形成了。

汉王朝以惊人的效率兴建起了敦煌城。无数官员派到这里,强大的军队驻扎在这里,数以10万计的内地人民迁徙到这里。敦煌迅速兴盛起来。

它南枕祁连山,祁连山的雪水汇成滔滔党河浇灌着这片绿洲,西连西域,东控河西走廊。从空间上,它是河西走廊向西的终点,又是走向葱岭的起点;从时间上,它此时虽然年轻,却将承载起沉重的文化负担,延续万古文化血脉。

敦煌,就这样陡然矗立于时空中,雄镇八荒万古。

有多少人为了敦煌声名鹊起,有多少人为了敦煌身败名裂,又有多少人为了敦煌终生埋没。

敦煌,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座圣城,一座龙之城!

敦煌,是一个大梦。

武帝在敦煌设郡之后,又设阳关、玉门关二关,重兵驻防。南出阳关是盐泽(罗布泊);北出玉门关,是莫贺延碛大沙漠。若关闭二关,则西域断绝。

雄关横空出世,屏翼敦煌。内地迁徙过来的人民,还有一些流放犯,就在阳关、玉门关之东定居下来,胼手胝足,相濡以沫,垦荒屯边。

这是一片神奇之地:呜沙山的天籁之音,月牙泉的万年清泉,渥洼水畔的天马晨饮……

尤其是那马,如龙的天马!

官兵、移民、流放犯们,很多有眼福的人见到过天马。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硕长、如此骏捷的大马,因此都相信那是神异,是从渥洼水跳出来的龙。曾经有人尝试过靠近天马,但那灵物警觉异常,尾巴一甩,即飞行而去,只留下一道炫目的身影。

有一个人,常常远远地盯着那道炫目影子,心里动着令人吃惊的念头。

如果他告诉大家他想捕获天马,大家一定会以为这个南阳来的流犯离家太远,又没有女人,已经不太正常了。人们也许会告诉他:“暴利长,虽然你以前是当官的,但现在你应该接受命运。你或许应该等待机会,像张骞那样一举成名。但千万莫要异想天开,幻想抓住天马。”

暴利长曾是南阳的一个小官,后来杀人犯罪,按律应处宫刑。他缴纳了一笔赎金被改成流放敦煌。多年来的官场经历使他深知:当今天子重骏马。只要能把天马贡献给武帝,一定可以免罪,结束艰苦的流放生活,说不定还能得到赏赐。有着香港黑道老大一样前卫名字的前南阳官吏,设计了一条奇计……

在天马经常晨饮的地方,很快塑起了一个手持套马杆穿着暴利长衣服的泥人。刚开始,天马一见这个泥人就远远地跑开。渐渐地,它走近了泥人。当它发现那不过是一个泥人后,聪明地长嘶了一声。

日复一日,天马已经习惯了泥人,常常就在泥人身边晨饮。

于是,暴利长换上了泥人的衣服,自己每天早晨站在泥人的位置。当天马靠近时,暴利长不禁气喘心跳:如此神骏,如此美丽的天马!持套杆的手颤抖起来。天马迟疑地看了一眼“泥人”,但并未跑开。

又过数日,天马对暴利长疑虑尽消。暴利长知道时机已到。

突有一天早晨,“泥人”抛出了无情的套杆,准确地套住了天马。暴利长得意地狞笑。

“逮住了,逮住了!”暴利长的帮手们欢呼着,从埋伏的地方包围过来。

天马发出一声悲愤的嘶鸣,美丽的眼睛掠过哀愁。今后不能再有自由自在驰骋沙漠草原的梦了!

暴利长不禁升起一丝恐惧:上天会不会听到这悲愤的嘶鸣?

暴利长护送天马到了长安,很快交上了好运。他编造说,天马是从渥洼水中跳出来的,被他以高超的功夫擒住。武帝龙颜大悦,厚加赏赐。

长安上林宛,武帝和他的官员们惊喜地注视着身长9尺、神骏非凡的天马。

天马嘶鸣不已,火红的毛发奋张,四蹄刨地,一种踏云破月的气质让凡人羡慕不已。

在上林宛,武帝曾试骑过昆莫送的乌孙马打猎,果然爬山越涧,行跃如飞。后世李白曾作《天马歌》咏乌孙马:“腾昆仓,历西极,四足无一厥。鸡鸣刷燕哺秋越,神行电迈蹑恍惚。”武帝当时曾名乌孙马为“天马”。

可是乌孙马与眼前的天马比起来却黯然失色,神物自然不同凡俗。

武帝好天马,不仅是好它的雄骏,好它的驰骋之志,也是因为马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原无好马。匈奴数侵中原,不就是仗着骑兵优势么?中原之马,实在比狗快不了多少。必须引进良种,才能大大增强汉王朝的军力。恍惚中,天马仿佛化成了周穆王的八骏,武帝骑着它像穆王那样日行万里,巡察着汉王朝辽阔的疆域。

武帝兴奋地下令:“在暴利长擒天马之地设龙勒县。”龙勒者,龙马之络也。武帝要天马永远在汉王朝军队的骑下,为汉王朝的雄心梦想服务。

“万岁英明!”群臣齐喊。

武帝赞叹:“敦煌真是神异之地!”又道:“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西首获白麟。今宜改黄金作马蹄、麟趾状,以应祥瑞。”此后两千年,马蹄金、马蹄银流通世上,并成为后世金银元宝的始祖,即由此始。

P10-12

序言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

大汉王朝进入极盛,大汉的骑兵,已西出玉门关。四夷来朝,八荒宾服。历史记载:“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归附,胡商贩客,日奔塞下。”

长安城,未央官,汉武帝刘彻坐在象征无上权力的龙椅上,想到海内升平,疆域扩充,不由有些得意。他望了望下面,博望侯张骞那古铜色的、坚韧不拔的脸让武帝感到欣慰。27年前,为摆脱匈奴欺凌,张骞主动请缨,率区区百人之队,穿流沙,迎烈日,向西、向西、再向西。饥渴、劫杀、瘟疫……不能动其意志;诱降、挫折、荣华……未能挠其雄心。终于凿空中西大道!

大道既开,天命维新。充满朝气、活力的汉王朝雄风乍起。不数年,号称“天地所生,日月所致”的匈奴单于,竟被汉族骑兵打得落花流水,遁逃西方。两个世纪之后,这个强悍的游牧民族竟在亚欧大陆的东部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在西方,却出现了一个被称为“上帝之鞭”的伟大的匈奴王,使整个欧洲在恐怖中颤抖。试想雄心勃勃的武帝如果知道这个“上帝之鞭”不过是自己的漏网之鱼的后代的话,会不会萌生远征欧陆的念头呢?

武帝想起了霍去病,他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正是霍去病,协助卫青数征匈奴,流血千里,抛尸百万,令匈奴闻风丧胆,汉旗所至,尽树降帜。霍去病更是发挥汉骑兵的优势,长途奔袭,竟将匈奴的中枢机构摧毁,缴获其祭天金人。“去病真是将才!可惜不能去病……”武帝非常痛惜,霍去病竟英年早逝。武帝命筑坟如祁连山状,前置马踏匈奴石像,以彰其功,使传之子孙万代。

这时,大将军卫青和博望侯张骞同出朝班,大声启奏:“请皇上分置张掖、敦煌郡。”武帝若有所思:“张开肩臂,迎接四夷,拱卫天朝,是为张掖。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大而盛者日敦煌。两郡分置,内依河西,外控西域。准奏!”

这一年,敦煌郡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一座中西交流的桥头堡,一个佛教东渐的圣地,一个中国对外开放的口岸,一座中华经营西域的重镇横空出世,屹立于沙漠之中。千年以降,敦煌演绎了一首辉煌与耻辱、繁盛与破败、开放与封闭的沧桑之歌。

公元366年。前秦建元二年。

敦煌三危山下,两个衣衫褴楼的僧人抬头看看似乎快要爆炸的太阳,饥渴已经使他们的脚步显得沉重。天空中没有半朵云彩,空气似乎也凝住了。僧人已经处于近于涅槃的境地。他们定下心来,口念《涅檠真经》,佛祖的力量从西方净土来到大千世界,来到他们的心里。僧人似乎得到了慰藉,安静地坐在了滚烫的黄沙上。

在静修之中,他们感到一个遥远的声音穿过时间和空间传人心中,那是佛祖的声音。冥冥之中似乎将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发生。僧人屈身合掌,面向西方,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刹那间,天光变色,彩云朵朵,空气也变得异香——佛的香。僧人遥望鸣沙山上时,金光万丈,流金溢彩,有千佛现身。他们急忙再次跪倒,向佛礼拜。鸣沙山壁上,到处是佛的微笑。僧人似乎看懂了佛的意思,佛在无言之中点化了他们。他们忘记了饥渴,忘记了荣辱,忘记了三千大干刹土。

僧人面对佛光,许下宏愿:要开凿石窟,塑佛真身,弘扬佛法。

他们托钵乞讨,典当财物,一个佛窟,由是而成。后人前赴后继,遂成莫高之窟。

这便是乐傅法师和法良法师。300年后(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怀让在《重修莫高窟佛龛碑》里提到了他们的名字。“乐傅……权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造窟一龛。”

斗转星移,阴阳轮回,千百年后,莫高窟虽屡受重创,仍有洞窟492窟,彩塑2200身,壁画4.5万平方米,如果排列,可成一个高1米,长22.5公里的画廊!而这一艺术宫殿之始,乐傅和法良之功不可没也。或是佛祖感召,方有此奇迹?

以后数百年,敦煌渐成佛教徒心中的圣地。

公元1900年6月22日(阴历五月二十六日),清光绪二十五年。

晴。天气格外的好。阳光普照,梵音不绝。莫高窟的僧侣道士们心情也格外地好起来,纷纷走出禅房,迎接佛祖送来的灿烂阳光。

莫高窟的地势,南高北低。在南首岩根部,有一处寺院,名日上寺。上寺之北,为中寺。上、中两寺原为一寺,今分为两寺,都为喇嘛所居。而北头将尽处,有一所下寺。下寺却是由道士居住。此时的道士姓王,名圆箓——这个名字后来成为学术界熟知的名字——人们都叫他王道士。

王道士是湖北麻城人,原来是肃州巡防兵的步卒,退伍后无事可做,迫于生计,便束发做了道士。他云游到敦煌,无处藏身,便投宿于莫高窟,以第143窟为家。王道士粗通文字,能诵道经,说中原话。而此时的莫高窟寺院为红教喇嘛所占,只能诵番经。因此很多人求王道士为他们诵经,王道士的生意竞渐人佳境,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

这天,王道士请了一个姓杨的落魄秀才来替他抄经。王道士忙活着,帮杨秀才在第151窟甬道中间摆置了一张文案,放上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然后便走出来,查看自己的修复工程。窟外正值酷热,在佛窟中抄经反倒是一种享受。杨秀才心满意足地背靠墙壁坐下来,一股清凉直渗心脾,觉得好舒服,心想要再来一袋旱烟就好了。杨秀才瞅瞅菩萨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便拿出旱烟来。那个时候,点火用一种芨芨草。点完烟后,杨秀才顺手把没烧完的芨芨草插在背后的壁上。尺把长的芨芨草竟一下没入墙中,变成了一个点。

杨秀才大惊,以为佛祖怪他在圣地吸烟,妨碍了清修,急忙向佛祖磕头。半晌没事,杨秀才壮着胆子去瞧那芨芨草,并无异常。他小心翼翼地把芨芨草抽出来,难道里面是空的?杨秀才轻叩墙壁,里面发出清脆的回响。

杨秀才急忙奔告王道土,王圆箓验证之后,两人遂决定到夜深人静之时掘开墙壁,看看有什么宝贝。王道士虽是道土,却没有一点宗教常识,连佛教诸神一并侍奉,尤其对玄奘和尚最为推崇。为了请画师来修复《唐僧取经图》(实践证明这项拙劣的工程是极愚蠢的破坏行动),王道士已经差不多倾家荡产了。如果能在这里发掘出一堆宝贝,就能完成他那“伟大的”修复工程。王道士非常兴奋地等待着深夜降临。

转眼日落,上寺的佛钟响过,漆黑的夜笼罩了莫高窟。整个佛窟寺显得格外的静谧,只有木鱼的声音透过黑暗传向无垠的沙海。两个黑影蹿到了151号窟的甬道。

王圆篆和杨秀才点着油灯,甬道里顿时佛影摇曳,似乎冥冥中有一个千年不死的灵魂在呼唤,在诉说一个阴阳轮回、盛极则衰的故事。王圆篆和杨秀才几乎同时都感觉到了一种东西i一定有重大的事情要发生。这是机缘,也是因果。为什么不是盛世,不是太平年月,而是在这八国联军人京、国家山河破碎的年月发生?

王道士一镐一镐地凿下去,甬道墙壁上的土一点一点地脱落。速度越来越快。两人耳中的佛号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响,似乎在为要横空出世的奇迹祈祷。

墙壁崩倒,灰岩弥漫。千年封存的毒气穿过石洞扑面而来,油灯闪了几闪,刹那间熄灭。两人惊恐地叫起来。王道士用抖得像苍蝇翅膀般的手摸出了火石,打了几下,点着了油灯。甬道里又亮起来。

墙壁里面竟是一个门,高不过一人,用泥块封塞,把泥块去掉,出现一条小甬道。进入又是一个复洞,仅一丈左右,不及前一个大。里面有无数白布包,堆置整齐。王道土和杨秀才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个白布包,一看之下,大失所望:除了十卷经书之外,别无一物。两个人把白布包几乎翻了个遍,里面都是经书,没什么宝贝。杨秀才沮丧地收起镢头走出了石室。王道士却盯上了这些佛经下面垫着的佛幡绣像,“也许这个能卖个钱儿。”

已经黎明,太阳喷薄欲出。在鸣沙山上,又见金光万丈,似有千佛现身。

这一天,是一个应该铭记的日子:埋藏千年的敦煌古卷重见天日!这些古卷,曾经深埋黄沙之中,在苍茫的绿洲之上,回忆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聆听着千古佛号,万里驼铃。一个个悠远的身影,穿过凝重的历史,来到我们面前。

这一天,又是一个耻辱的开端:这些在地下沉睡了近千年的国、宝,重见天日之际,却是惨遭破坏之时。这次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走来的并不是文化的使者、疲惫的商人,而是一群流着口涎的异邦魔鬼,他们贪婪地劫掠着这里的中华奇珍,使它们流落异邦,还乡无期。

这一天,还是一个伤心的起点:一个对外无能的腐败政府,对自己的国宝表现出惊人的冷漠与麻木。黑心的官僚伸出黑手,对国宝肆意侵占与破坏。愚昧的百姓表现出可怕的无知与愚蠢,面对外人虚伪的谎言与微薄的小利,欣然把祖先留下的宝物拱手让人,留给国人的只是一点惨遭破坏的断简残片。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遥望敦煌,在历史深处去倾听天汉雄风、大唐盛世,听到的是先人在地球上豪迈的步伐,是他们对不肖子孙愤怒的指责与诘问:我们创造的文明与辉煌,为什么你们连保护它的能力都没有?为什么?为什么?!

两千多年前,敦煌开始了进入辉煌的伟大进军;800多年前,敦煌开始沉默在大漠之中;100多年前,敦煌惨遭侵掠;50多年前,敦煌又吹响了重建与复苏的号角。这一切,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一个缩影。敦煌的经历,犹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一场大梦,警醒着今天活着的每一个炎黄子孙:怎样才能使祖先的辉煌重现?如何才能避免那一段伤心的日子重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