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透过历史留下的残垣断壁和轶闻传说,思考一个城市的过去;透过伟大的人工建筑与文化地理,挖掘风景的人文意蕴。于是,廊桥、死亡谷、狐狸岛、拱门国家公园、“海港走廊”书屋等等,便在那行云流水的文字之间粉墨登场了。风景中的历史,历史中的风景,这样的双维视角带领着读者穿越风景与历史的帘幕,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文化与风景之间,体味一段缤纷的旅程。本书为下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感悟美国的日子(下卷)/走遍美国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宁 |
出版社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透过历史留下的残垣断壁和轶闻传说,思考一个城市的过去;透过伟大的人工建筑与文化地理,挖掘风景的人文意蕴。于是,廊桥、死亡谷、狐狸岛、拱门国家公园、“海港走廊”书屋等等,便在那行云流水的文字之间粉墨登场了。风景中的历史,历史中的风景,这样的双维视角带领着读者穿越风景与历史的帘幕,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文化与风景之间,体味一段缤纷的旅程。本书为下卷。 内容推荐 在美国访学的一年半时间里,自驾车行遍美国五十州,穿州过市,游走山河,体验风土人文。这套“走遍美国五十州”大型旅行系列作品,是作者历时三年完成的,共分为《感触美国的日子》《感受美国的日子》《感悟美国的日子》(上下卷)。 目录 第二十一站佛蒙特州 香山楼:挑战味蕾的中餐 湖心岛:照片内外的美丽记忆 第二十二站纽约州 感受尼亚加拉 激流见证:爱情与生命的意义 第二十三站俄亥俄州 俄亥俄的傲人回忆 摇滚博物馆的“摇滚震撼” 第二十四站密歇根州 废城的过往繁华 底特律衰败之思 不安 第二十五站伊利诺伊州 镶嵌在“淡水海”西南的百里湖城 摩天大楼的故乡 第二十六站威斯康星州 花旗参王国 去山崖石屋远遁尘嚣 第二十七站爱荷华州及明尼苏达州 时间积淀的格调 往昔浮现——廊桥寻梦 走近苏族部落 第二十八站明尼苏达州及南达科他J州 伐善可陈的烟斗石遗址 在“恶土”颠覆审美 基斯顿求宿奇遇 第二十九站南达科他州及北达科他州 总统山:仰望总统雕像 关于疯马——一个传递精神的神话 偶遇葵花海洋 一生最浪漫的地方 第三十站蒙大拿州 激情四射的“睾丸节” 特大山火 一号别墅里的清凉夏夜 在通往太阳之路上触碰天堂 第三十一站圣·勒基斯镇 发现新路线 平头湖:新鲜的风景和心情 第三十二站温哥华市 平淡无奇的温哥华 “适合居住”的条件 第三十三站华盛顿州 夜未眠的城市湖心的小屋 派克地市场 无限快乐 无限启迪 第三十四站阿拉斯加州 偏向北极行 千年的雪峰蔚蓝的冰川 狐狸岛啖三文鱼 意外 第三十五站阿拉斯加州 麦金利山:浪漫山地之夜 丹纳利国家公园:和动物亲密接触 第三十六站俄勒冈州 大功告成 古山幽湖雾海松林 第三十七站加利福尼亚州——奥里克镇 印证 伟岸 第三十八站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市 先锋派首府 第三十九站加利福尼亚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 灰熊出没的咖喱村 最美丽的森林山谷 第四十站加利福尼亚州——太浩湖 世界最大的高山湖 第四十一站加利福尼亚州——熔炉溪 神秘的死亡谷 恶水 绝地生日 第四十二站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市 大漠赌城拉斯维加斯 赌城“O”秀 第四十三站加利福尼亚州 约书亚树国家公园 永远在路上 总跋 试读章节 香山楼:挑战味蕾的中餐 清早从床上跃起,隔窗就可听到屋外大雨滂沱。 于是,不用跑到码头探查也可知道,原先打算乘船出海去看“鲸鱼和海鹦”(whales and Puffins watching)的计划已经泡汤。 干脆退回床上,继续蒙头大睡。毕竟雨打屋檐,风入窗棂,远处的涛声如曲.正好伴人多眠。 不知过了多久,隐约听到同伴在窗外跟人大声聊天.正抱怨“这个鬼天气”! 打开门看时,却不见其他人,原来只有同伴一人对着老天生闷气。 不由得同情之余,差点笑出声来。 同伴属于那种对美好事物特别执著的”小资”之人,一看昨天游艇公司的导游小姐描绘得那么活灵活现的出海美梦被风雨吹刮掉了,难免有点气不打一处来.嘴儿撅得长长的.早餐也就没有心思捣弄了。 我少不了一番好言劝慰:今天就别煮早餐了,反正出海不成,我们就把省下来的船票钱用来午餐,再饱啖一顿龙虾算了。 同伴听了不吱声,只把昨晚预先放在电饭锅里的汤水倒掉,然后开始重手重脚地帮我收拾行装。 应该实事求是说,乘船出海观看北大西洋的”鲸鱼和海鹦”,这个旅游项目是颇有吸引力的。 这不仅因为北大西洋本身的风光独特,海洋生物品种丰富,而且旅游公司的经营手段也是让人击节叫绝的。 我们从两家竞争激烈的旅游公司所张贴的广告得知,出海观“鲸鱼和海鹦”,每张旅游船票三十元,来回一趟大概四五个小时,中午饭就在船上简单解决。 这三十元的价钱,对于一般的美国人来说,相当于一个星期的中午快餐钱,不大也不太小。 但如果不是特别值得看的节目,通常美国人也是不太舍得掏这笔钱的。 我记得很清楚,前一年初夏,我们在大特价期间前往荷里活的环球影城游玩,购买一张全年成人票也就四十四点七五元。可是那环球影城里面的节目是何其丰富,即使游人用一天的时间放开来玩,也还是难以玩遍的。 所以对于“鲸鱼和海鹦”的项目来说,假如游客出海时能够如愿看到鲸鱼和海鹦,那自然会觉得值得;然而假如碰巧什么都看不到.则难免觉得自己成了冤大头,白白出海喝了半天西北风。 因此,为了使游人放心,两家同时开设了”鲸鱼和海鹦”项目的旅游公司共出奇谋,居然都一齐打出了“保证看到”的包票(Guarantee),即向顾客承诺:假如游人出海没能看到鲸鱼和海鹦,则旅游公司退还一半的船票款,或者提供再次出海的机会,直到你高高兴兴看到为止。 这样的包票,确实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也说明了北大西洋确实有大量鲸鱼出没。否则,这个项目早就要倒闭取消了。 退了房间,我们先到海边作凝重深情状,告别大西洋,开始往此行的回程走了。 我们此行是七月一日从西海岸出发的,来到缅因州这个美国最东端的东海岸折回头,正好用了一半时间。 按计划,我们是大概要用五十天左右的时间,一路开车,一路考察,最后才重返加州的太平洋海岸的。P2-4 序言 风景中的历史,历史中的风景——《走遍美国》总序 南 帆 近些年来,作家刘宁似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写作素材和表达形式,连续创作了《感受美国的日子》《感触美国的日子》和《感悟美国的日子》(上、下两册)四本书,即将以《走遍美国》为名成套出版。这些书中的文字颇富个性与趣味,写得自由、率性、洒脱,集感性与知性于一体。在文类上,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归入旅行书写。 旅行书写当然少不了风景。从北方的弗拉格斯塔夫到南方城市亚特兰大,从梦幻海岸佛罗里达列岛到童话世界圣安东尼奥,刘宁在横跨南北美国的万里行程中,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摄影师绝不放过一个精彩的镜头。宁静的小城、喧嚣的都会、神秘的大自然、热情的人们,这一切都被作家以自己的独特角度编排入异域风情的画卷之中。当然,刘宁并非异域风光的猎奇者,他笔下的山川风物、名胜古迹不是一般的风情采写,不是对古迹的简单描摹,它们往往链接着历史与文化的内涵,渗透着作家自觉的思考与敏感的情怀。作家透过历史留下的残垣断壁和轶闻传说,思考一个城市的过去;透过伟大的人工建筑与文化地理,挖掘风景的人文意蕴。于是,廊桥、死亡谷、狐狸岛、拱门国家公园、“海港走廊”书屋等等,便在那行云流水的文字之间粉墨登场了。如《莱特兄弟》一文,作家先从杀魔山莱特兄弟的纪念碑说起,引入了莱特兄弟的身世及研制飞机的历史,之后马上把视线切回当下的纪念馆,同时又回顾了目前美国对莱特兄弟精神的景仰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文章焦点不断地跳跃,有如电影蒙太奇的运用而产生的特殊效果。 刘宁选择写作材料与聚焦事件画面的手法,显示了他在连接历史与当下景观两方面的得心应手。既深入历史又能及时抽身而出,反观实在的生活。在这样灵动的翻转与切换中,呈现了他对历史与文化的追问,同时也给自然与人文风景注入了生命与活力。风景中的历史,历史中的风景,这样的双维视角带领着读者穿越风景与历史的帘幕,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文化与风景之间,体味一段缤纷的旅程。 当然,历史的景观并不能自然浮现。作家常常在历史事件、人文地理、宗教政治等方面发掘缺席的历史,寻找历史的在场感。于是,对于充满神秘感与趣味性的科罗多拉大河、峡谷、美国硬币的图案、必胜客、感恩节等等,刘宁都试图穿过风景背后可能隐藏的历史缝隙,打开历史与当代生活的种种关系。身为一个外来客,旁观者的身份使得作家的审视带有更多的理性成分,因此游刃有余。除了按照行程对当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描述以外,刘宁还对揭开特定场景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情有独钟。于是,他一会儿穿越时空进入历史的隧道,一会儿徜徉于想象的空间,一会儿又能跳出历史与想象的迷思还原实在的生活。而这样的穿梭并没有造成视觉的混乱或者矫揉造作。如此地挥洒自如,加上生动的语言、恣意纵横的情感与张弛有度的结构,反而给人淋漓尽致的阅读享受以及视觉冲击的快感。 虽将目光不时停留在大河奔流、历史追寻、古迹探讨之中,但行程中的种种生活细节的再现也构成了刘宁旅行书写的一个特色。常常由一个细微的视点进入,打通整体的想象进程,从而透视生活场景之下隐匿的生命底色。从美食、书店、华人、警察到鸟儿、沙滩、画廊、村落,作家饶有兴致地为读者一一道来,于是一场场色彩丰富的生活秀便轮流上演了。这一部分的写作基调总体比较轻快,在明朗的语调之外还带着些许怡然自得的味道。这是品味异国生活风情的乐趣所在。当然,作家的多愁善感在此并没有被掩藏,在种种细微视点的映照下,情感的曲折变化往往成为隐形的线索。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使得文章结构和情绪上构成了一种对称的张力,另一方面也再次展露了作家对当下生活景观的热情。置身于美国文化与文明的场域,刘宁是一个敏感而好奇的作家;当他的目光转向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历史上曾经产生的种种误读时,刘宁则是一个长于思考的观察者。而当他在旅程中陷入困境时,刘宁却又成了一个被祛除了种种身份符号的旅行者,一个简单的冒险家。多重经验呈现的是多维的刘宁,也是作家多面的情感写真。某种程度来说,这些生活细处的抒写是作家的心灵感悟以及生命诉说。活跃的思绪,看似漫不经心,却有如瀑布倾泻,肆意流淌,浑然一个整体。平静中涌动着激情,诧异中包含了理解,淡定中蕴藉着深邃。然而,各种复杂的情愫并不由华丽的词藻来表达,刘宁似乎更倾向于在缓缓的叙述与直白的语言之中吐露心灵与风景相遇所产生的种种回响。 或许,简单地为刘宁的旅美书写刻上特定的标签并不妥当。这些散文诗意与理性交错,历史与当下并存,是敏感而多思的作家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次荡涤与倾诉。因此,这些淡定从容的文字值得人们细细品读,而《走遍美国》所触及的种种文化命题更是别具意味的另一种风景。 旅行是自我与他者的遭遇。因此,优秀的旅行书写,除了细腻描叙风土人情,记录旅途的经验表象,更重要的在于建构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文化对话和交锋,现代旅行书写往往具有文化论述的性质。如二十世纪初,梁启超曾两次游历美国,一次在1899~1900年间到了檀香山,一次于一九O三年去了美国本土。留下了两本游记——《夏威夷游记》(又名《汗漫录》、《半九十录》)和《新大陆游记》。梁启超藉描述美洲新大陆旅行经验建构中美之间的文化对话,书写一种现代性的复杂体验,呈现一种对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性的批判性反省。刘宁的《走遍美国》由具体的感受、感触和感悟出发而产生特定的文化洞识与哲理,也自然而有意味地触及了比较文化学的一系列命题。 如果说《感受美国的日子》和《感悟美国的日子》具有“穿越美国,反观中国”的意味,在旅途的观感中零零星星地呈现出刘宁式的文化比较和批判性反省,那么《感触美国的日子》则具有个体经验的具体性。与前者以旅行路线图为中心形成整体性结构不同,《感触美国的日子》一书,并非是一本有连贯性的书稿,而是由数十篇独立的散文组成。里面的文章都记录了作者初到美国时的生活和感受,以及对美国的最初浅、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或表达作者在美国遇到的语言障碍所带来的挫折感,精英知识分子的失落感,以及对学习生活的适应过程和心态的调整(如《一切从头开始》、《重返学堂》);或描摹美国穷留学生以及平民最真实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如《另一种娱乐》);或生动描述美国大众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派对文化》);或对美国宗教,特别是摩门教的接触过程和认识(如《令我惊奇》);或反思和质疑美国司法制度和社会治安的(如《恐惧》);或比较和思考中美两国教育制度的差异优劣(如《西海岸散记》)……形成了与《感受美国的日子》和《感悟美国的日子》“景观的历史的美国”有所不同的经验具体性和现实感。 在《感触美国的日子》的结尾,作者如是提问:“世界之大,可有统一的文化标准,可有统一的文明标准?世界之小,文化既有惊讶,文明也有惊讶?”回答这个提问正是刘宁一系列旅美书写的一个核心主题,而答案则隐含在刘宁式的具体的所触所感所悟之中。刘宁的《走遍美国》系列包含了这么多的文化感触和知性内容,值得一读。 二00六年九月十三日 后记 写作和出版这一套《走遍美国》的书,对我而言是一种甚为愉悦和心怀感激的过程。 《感触美国的日子》和《感受美国的日子》两书是我在美国访学期间就写成并在中文杂志上连载了的,《感悟美国的日子》则是返国两个月后我为本地杂志的连载栏目所继续撰写的。书稿连载完毕后,中国旅游出版社提出先出版《感受美国的日子》,并经过半年市场检验之后,又决定把其他几本尚未出版的书稿统连在一起成套推出。这样,如今《走遍美国》全套书共为四本装,其中《感悟美国的日子》分为上下两部,而《感受美国的日子》则等于出版第二版了。 为报答出版社和读者的鼓励,也为自己助兴和助威,我这次分别邀请了刘长乐先生、梁衡先生、胡国华先生、钱宁先生、南帆先生为本套书题字和为各本书作序。这几位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自是不消多说,更主要的是,他们既是本人相熟相识之同行良师益友,又都一律兼有作家、学者和传媒人等三重特殊身份,在中国业界、学界都享有崇高声誉和威望。他们的支持,无疑可以令这套书大为增色,使我倍感荣光。在此,我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本套书的主要图片摄影者和提供者刘竞适(Joyce Liu)小姐,感谢本套书稿的杂志编辑王薇薇女士和图书编辑高瑞女士。正是在她们积极有效的帮助下,这套书才能得以如此丰富而顺利地面世!事实上,她们是本人在这套书的配图、编辑、出版三方面的最佳合作人。 还有,在游走美国之前以及写作本书的时候,我曾参考过“任我行”(Chinesetravler.com)、“中国城”(china.town-2002china.net)等诸多中美网站上所提供的各地有关背景资料,这对于本人体验美国、认识美国、思考美国和书写美国都起到过重要的参考作用。于此对这些网站及其有关资料的提供人一并谢过,并请恕未能一一具名致意。 最后,我还要深深感谢给予我访美机会的吴志强先生、刘海先生、白春生先生、陈增曙先生,感谢购买本书和喜欢本书的广大读者,感谢所有支持、鼓励和理解我的亲人和朋友! 谢谢! 作者 二00六年九月十五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