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吕不韦十讲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周华文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朝的建立需要血与泪的浇注,是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又是谁默默无闻地流尽了最后一滴泪?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驻足。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总结。尖锐与现实的评判折射的是吕不韦之类的名臣们悲惨的结局。慨叹吕氏悲惨的人生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回过头,看看他传奇般的人生。

本书正要从吕不韦的双重身份——政客与商人中进行解析,并揭示出吕不韦在双重身份的困境中无法自拔的悲剧人生。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上的权臣和名相不胜枚举,然而真正能让人记得住名字的又有几人?吕不韦,这位将商人与政治家两种角色融会贯通的名相、幕后政治的操盘者、显赫与悲剧的结合体,是任何一段中国名臣史都不能忽略的内容。

他为什么要将怀孕的姬妾送给秦国公子异人?他为什么要组织手下门客,编纂一部融合各家思想的《吕氏春秋》?他为什么在太后对自己频频示爱的时候,反而退却,向太后推荐了一名恶棍做情人?他为什么没有在嬴政立足不稳的时候谋朝篡位?他为什么在实力尚存的时候选择自杀,而不是外逃或者叛乱?

这些问题,是吕不韦一生中最难解的谜,也是最引起后人争论的话题。要解开这些谜,只有从吕不韦的商人性格与政客作风出发,才能寻找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而这些问题,本书正要从吕不韦的双重身份——政客与商人中进行解析,并揭示出吕不韦在双重身份的困境中无法自拔的悲剧人生。

目录

第一讲 商人的政治思维

 经商:吕不韦的第一桶金

 “奇货可居”:商人的政治眼光

 追求利益最大化

第二讲 外来户的政治豪赌

 游说与利诱:风险投资的追加服务

 商鞅:吕不韦的反面教材

 张仪:吕不韦的“精神教父”

第三讲 商人伦理与官僚帝国精神

 儒商:吕不韦的理论导师

 政商:权谋中悟得失

 贤商:得财有道的清醒者

 商与战:中国商业文化的精髓

第四讲 偷龙转凤:追加投资的内幕

 一箭双雕:巩固地位的“献宝”

 失败的教训:秘密任务拒绝合作者

 狸猫与太子:真假难分的传说与事实

第五讲 高额回报:从商人到宰相的转型

 优化管理,只为长期利润

 雪中送炭:长线投资的特色

 胡雪岩:吕不韦的“门徒”

 错失良机:不懂投资的“近视眼”

第六讲  以“权”“财”求才:养士的政治功用

 眼光放长远:养士就是养家

 客与士:鱼龙混杂的群体

 知人善任:吕不韦的人才观

第七讲 《吕氏春秋》,著书为谁

 形象工程,还是实用手册

 失败的帝王教科书

 反独裁:先知者的警告

 理想世界:吕不韦的乌托邦

第八讲 《吕氏春秋》中的“商道”与“才论”

 经商之道,信义为先

 把握机遇,获利之本

 用人须先重人

 培训比挖掘更重要

第九讲 后宫引发的政治地震

 后宫得宠,小人得势

 城门失火,太后失势

 吕不韦倒台前的局势

 鸟尽弓藏:权相的悲惨结局

第十讲 功臣宿命:吕不韦必死

 君臣斗争:皇权时代永远的主题

 骑虎难下:权臣命运的悖论

 命悬君手:功臣与商人的悲剧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追求利益最大化

仅仅发现“奇货”但不能把这样的资本运用得当的人,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吕不韦恰恰具备了两个素质:发现“奇货”的独到眼光和用好“奇货”的全局观。

吕不韦自认识异人后非常兴奋,他跑回家问其父亲:“种田能获利几倍啊?”

他的父亲回答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经营珠宝生意能获利几倍?”

其父答:“一百倍。”

“那么,帮一个国王登上王位、安定一个国家呢?”

吕不韦的父亲听了儿子的话,一定非常惊讶。他说:“那就获利无数了。”

吕不韦对父亲说:“您看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者,累死累活而不得丰衣足食。如果建国立君,不仅我们可以享用不尽,还可以泽被后世。我现在想做这件事了。”

吕不韦与其父亲的对话见于《战国策·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不知为何,司马迁为吕不韦写传,没将这段话写进去。

通过这段对白,我们可以获得许多信息。

一是吕不韦此时正与其父亲一起在邯郸经商。吕不韦想在异人身上投资,可能还有所犹豫,所以回家问其父亲。

二是吕不韦是商人世家,其父亲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这从吕不韦在拿不定主意之时向其父亲请教一事即可看出。

三是吕不韦的父亲虽然还活着,但已经退居二线,其生意由吕不韦来经营,老头子只是起个顾问的作用,已经没有决策权了。所以吕不韦在打定主意之后对其父亲说:“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愿往事之”一语,分明不是向其父亲请示或与其父亲商量的语气。

四是吕不韦的父亲既然已经退居二线,年纪肯定不小了,应当在六十多岁吧。那么,吕不韦此时也当在四十岁左右了。

人到四十,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也比较丰富了,思想也比较成熟了,考虑事情也比较周全了。很难想象,一个二十啷当岁的血气方刚的小青年会如此深谋远虑。

还有最重要的一条信息,吕不韦没有明说,但道理是明摆着的,那就是:商业利益最大化,是商人永恒的追求。

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到头胼手胝足还不能丰衣足食,这绝不是吕不韦愿意做的事情。

经营珠宝生意,能够获利百倍,自然比农民强多了。但在已经成为富商的吕不韦眼中,也不过是小富而已。小富即安,这是小农意识,与吕不韦的思想格格不入。

吕不韦所追求的,不仅他自己要得到富贵,还想泽被后世子孙。

在先秦的富商当中,卓氏是非常成功的。其家族绵延百余年,到了西汉时期,仍是巨富。范蠡先从政后经商,也非常成功。他在齐国经商化名鸱夷子皮,在陶地经商化名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范蠡致富不忘众乡亲,常常接济穷亲戚和贫困故交。范蠡年老之时,将生意交给子孙经营,“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吕不韦可能认识到,卓氏也好,朱公也好,都是富而不贵。若想“贵”,必须从政。范蠡是先经国后经商,而他要反范蠡之道而行之:先经商再经国。

他以为,那样,他才能做到“泽可以遗世”。

“泽可以遗世”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儒家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发达之后,就应为天下黎民谋福祉。所谓儒商,不仅仅指商人有文化,而且要有抱负,要有社会责任。

吕不韦想留给后世的“泽”,应该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联系到后来吕不韦发达之后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肯定,吕不韦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商人,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商人。

然而商人毕竟是商人。他的抱负再远大,也与其追求的商业利益紧密相连。他所说的“泽可以遗世”,当然包含为其后世子孙铺平富贵之路的意思。后来他潜移秦国国祚,可谓对“泽可以遗世”一语的再通俗不过的诠释。

所以,在吕不韦看来,唯有“建国立君”,才能实现其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商人,谁不愿追求最大的利益?(P14-P16)

序言

君臣斗争的典范

中国历史上,有一句著名的政治谚语,相传是功高震主的汉代大将韩信所说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话说得十分残酷,也十分现实。它点破了一个真相:在中国古代,只要是在君主垄断权力的体制下,君臣之间就只能以互相斗争、互相暗算、互相倾轧的形式共存,而不能出现共荣、互利和相互信任。

中国历史上,将这一道理体现得最为明显也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大商人、大政治家吕不韦。吕不韦的一生,正是一个普通商人与政治合流、共存,最后被皇权淘汰、毁灭的一生。

同时,吕不韦的一生,也是中国古代的另一种典型现象:在某一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的人,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成就,便转向另一个领域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吕不韦是一个成功者,他成功地从富有的商人转型,成为号令天下的国家宰相,而且叱咤一时,威赫天下。

正是这样一个吕不韦,让后人有了说不尽的话题。

身份角色的转换

为什么吕不韦要放着好好的商人不做,而要去蹚政治这场浑水?如果吕不韦没有投身政坛,他大可以继续做一个成功的商人,虽然可能比较辛苦,但不会遇到政治场中那么多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更不会处处危机,如履薄冰。

这个现象本身就是一个讨论人性的极好话题。我们可以放宽眼界:为什么曾经担任美国总统的人,或者放弃了教授这个受人尊敬而又生活闲适的职位,而要受千夫所指、指点江山?为什么那些专业人士,如律师,非要跻身政坛,面对美国公众的指责,唯唯诺诺?

是他们自己利欲熏心吗?当然不是。谁都知道,美国总统这个位子并不能带给人太多的个人利益,总统们更多时间是在和国会斡旋,为公众服务,任期一到,就必须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离开白宫。

既然对个人的利益并没有太多的改善,为什么他们还要趋之若鹜?答案非常简单,这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肯定和尝试,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不去考虑十分现实的因素,而是为了自己的荣誉和责任义无反顾,甚至赴汤蹈火。

吕不韦也是一样。他从一个商人变成一个政治家,其中所经历的凶险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幸运的是,他靠着自己在经商生涯中积累的阅历与经验坚持了下来,而且成功地完成了身份的转变。

政治权力的私化

当然,吕不韦弃商从政,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证明自己、实现自我,而是为了让有限的商业财富转变成政治财富,用政治权力为自己谋得更多的利益,实现一步登天的梦想。可以说,吕不韦是用自己的全部家当,购买了开掘政治这座永不枯竭的金矿的开采权和必备工具。

问题是,为什么弃商从政,就会获得更多的财富?为什么政治权力就能给吕不韦比经商还要多的财富?

这就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大特色了。因为古代的中国处于皇权时代,所以处于垄断性的政治权力能够驾驭其他一切社会力量,能够把一切可用的社会资源都纳入政治的旗下,随意使用,而且随时可以转为私有。

正是这样一个原因,才让聪明的吕不韦放弃了经商,而开始了在政治上的风险投资。可以说,他一路上都是一帆风顺的,直到他遇上了真正的对手——他的亲生儿子,秦王嬴政。

父与子的较量

这位后来成为“秦始皇”的年轻人,在政治权力的驱使下,和自己的亲生父亲势不两立,而且步步紧逼,把吕不韦推向了悬崖峭壁。可惜的是,吕不韦虽然身经百战,但是在关键时刻却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他在政治斗争中讲起了人性,认为面前的这个青年不是自己的敌人,而是和自己有着血缘亲情的儿子!

正是这样一个失误,让吕不韦做出了很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举动。他苦口婆心,甚至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为嬴政编写政治教材,又在嬴政咄咄逼人的气焰面前节节败退,放弃了抵抗与反击,更是在无奈与绝望之中,选择了自杀来平息这场君臣、父子之间的争斗,成了嬴政独揽大权的牺牲品,更成了被“横扫”的绊脚石。

吕不韦的一生,充满了此类的矛盾,而他的矛盾行为,也给了后人无数的想象空间。

他为什么要将怀孕的姬妾送给秦国公子异人?他为什么要组织手下门客,编纂一部融合各家思想的《吕氏春秋》?他为什么在太后对自己频频示爱的时候,反而退却,向太后推荐了一名恶棍做情人?他为什么没有在嬴政立足不稳的时候谋朝篡位?他为什么在实力尚存的时候选择自杀,而不是外逃或者叛乱?

这些问题,是吕不韦一生中最难解的谜,也是最引起后人争论的话题。要解开这些谜,只有从吕不韦的商人性格与政客作风出发,才能寻找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而这些问题,本书正要从吕不韦的双重身份——政客与商人中进行解析,并揭示出吕不韦在双重身份的困境中无法自拔的悲剧人生。

作者

后记

吕不韦是个失败者,但也是个成功者。他的失败,并不狼狈;他的成功,却显得游刃有余,潇洒自如。

为什么这样的一个成功者,会甘心接受失败的命运?

如果只是从政治中寻找答案,可能我们永远都不会得到满意的结论。而吕不韦的失败,恰恰可以看成是他人生投资的一个结果,也就是说,他甘心将自己所得的财富和资产,拱手送给自己的儿子。

这样来思考,一切就顺理成章了,父子之间,在商业上是一脉相承的,将遗产留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吕不韦和赢政这对父子在政治上势不两立,但从家族资产的角度上来说,他们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

这才是吕不韦的大智慧,才是吕不韦懂得舍弃与保护的人生感悟。

笔者曾经读过很多有关人生励志、从商心得、从政经验乃至炒股技巧的书,但是收获却一直很少。经过反思,笔者终于明白,这些书缺乏底蕴,缺乏全盘的考虑,缺乏人性化的思考,所以只能帮你一时,却不能助你一世。

而历史,则可以作为你读不尽、体会一生的财富,读懂了历史,所谓的人生励志、企业管理、素质养成、商业诀窍、政治规则,都不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和神乎其神的秘密,它们就蕴藏在历史之中,等待你去感悟。

吕不韦,就是这样一个需要细读、细品的历史人物,也是笔者想要写给读者的一本充满着中国智慧的历史书。

战国时的秦朝以及秦相吕不韦是史学家多为关注的朝代、人物之一,关于他们的文章、书籍是数不胜数,新的观点更是层出不穷,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笔者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学术界发表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但因个人力量毕竟有限,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失。不过,希望以上提出的十个话题能引起你我他的思考与共鸣,与广大的读者朋友一起反观吕不韦,在品味中有所收获,那就是我最大的安慰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