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源远流长,历千年积淀以形成,可谓恢宏壮阔,蔚为大观。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中华国运日渐昌隆,国学的价值正在全面回归。国学的精髓在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开创了中华民族的道统,滋养了国学的千年发展。本书是“国学书院”之《孔子励志书》,该书是由CCTV《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纪连海作序并推荐,他运用我们传统“国学”的基本原理、并充分结合了新的时代特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国学”——进行了新的解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孔子励志书/国学书院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周妮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学源远流长,历千年积淀以形成,可谓恢宏壮阔,蔚为大观。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中华国运日渐昌隆,国学的价值正在全面回归。国学的精髓在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开创了中华民族的道统,滋养了国学的千年发展。本书是“国学书院”之《孔子励志书》,该书是由CCTV《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纪连海作序并推荐,他运用我们传统“国学”的基本原理、并充分结合了新的时代特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国学”——进行了新的解读。 内容推荐 孔子创建了影响深远的儒家和儒家学派,成为中国文化的奠基人。他的思想被历代人们奉为圭臬,成为经典,是真正傲视百代的大智慧。本书就是让我们在孔子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从孔子的思想品德中汲取人生的智慧,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和生活质量。 目录 国学的另类解读——代序(纪连海) 前言 第一章 德才兼备才能赢得人心 德行点缀美丽人生 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 像山水一样多情与无陇 矢志不渝地实践仁道 “仁”从挚睇开始 成己成人方为仁之大道 杀身成仁是大丈夫之所为 第二章 温良恭让方能行天下 人而无信必将被世人所抛弃 身正而行才能取信于人 忠信笃敬是通行天下的至理 以礼待人才能使人信任 言出必行乃立身立国之本 敬事而信,所以民无信不立 勤政爱民才能传美名 第三章 忠孝恭敬是做人处世的至道 恭慎勇直才能荣辱无比 温厚待人,为自己留下余地 用美德赢得人心 宽厚诚实是修身立名的金科玉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四方皆敬,仁政才能兴国 不以别人的牺牲为代价 百善以孝为先 自尊自爱才能使他人心悦诚服 第四章 中庸和谐是处理人脉的准则 为人处世要格外小心 不贪小利才能无欲而刚 中和之美乃处世的圭臬 待人处世,礼不诚反害已 心有仁念而恶行必远 君子有节,贵贱方能不移 中庸处世,创造和谐人生 第五章 修身正已才能成为谦谦君子 人贵能清醒地对待自己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穷则独善其身 先自治以治人 欲正人,必先正己 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身心充溢浩然之气 处于危局方显本色 人生当坚持正义之举 君子之志没有人可以夺去 淡泊心境天地宽 君子宽以待人 经得起考验的才是真君子 登堂入室,人生才能再匕层楼 自我修炼,追求人生的完美 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六章 以友辅仁,事业上相互砥砺 益友相交,相互切磋可成功 朋友可以在事业上相互砥砺 选择朋友一定要慎重 寻求名利之外的境界 对人不能求全责备 知人知面更要知心 见不贤则引以为戒 第七章 君子喻义,宝贵于我如浮云 敢于担当才是勇士 美德乃立世之本 勇于迎接人生的挑战 君子不以言举人 坦然面对一切事情 成人之美是真君子 君子周急不继富 从逆境中看到希望 笑到最后的是强者 不立猛志,匹夫何以参天地 给生命注入正义的理念 为正义而甘洒热血 赞美是征服人心的法宝 做人要有不辱使命的气节 见利忘义,失败是必然 视不义,富贵如浮云 第八章 敏而好学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为学读书是修身之本 勤勉好学才能自律以治国 不以虚心求教为耻 保持优良的品行 学思结合才能行为端正 学习是伴随终身的习惯 求知好学必将令人刮目相看 挥牺自如天地间 功高不傲显风骨 进德修业是终生不辍之志 半部论语治天下 谦虚才能向别人学习 人生应当择善取之 专业要精才能百事可通 孟母三迁择善邻 第九章 迁怒贰过是失败人生的根源 以诚挚之心去对待他人 正确对待他人的过错 有容乃大,宰相肚里可撑船 谣言止于智者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 第十章 淡泊明志,心底无私天地宽 收敛锋芒,低调处世 居功自谦使人心悦诚服 人无远虑,必有近陇 不出妄言才能远离是非 在其位则谋其政 为人着想而仁心无价 做人处事不失偏颇为妙 学习前人才能完善自我 不为物累,随遇而安天地宽 后记 试读章节 德行点缀美丽人生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释意 孔子说:“不努力修养品德,做学问不认真讲习,听到仁义的道理却不照它去做,有缺点不去改正,这些正是我的忧虑所在。” 阐幽 孟子游历齐国的时候,有一天正准备去拜见齐王,齐王却派人来说:“寡人本来应该先去拜见您的,只是受了风寒,不能再出门让风吹。早上我将在朝堂上召见群臣,不知您是否能前来一见?” 孟子听了这话,马上就明白这是齐王不愿屈尊拜访的借口,于是对来人说:“真不巧,我刚好也病了,不能前往王宫。请齐王谅解。”而第二天,孟子就出门吊唁东郭先生去了。 他的学生公孙丑问道:“昨天您推辞有病,不去朝见齐王,今天又出门吊唁,这样做对吗?” 孟子说:“昨天病了,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出门吊唁呢?” 偏偏这个时候,齐王又派医生来到孟子住处问讯府隋,家人怕说实话得罪齐王,忙说:“昨天大王派人传话,可巧孟子病了不能赴王宫相见。今天稍好一些,已经在去朝廷的路上了,但能否到达王宫我就不知道了。”说完后马上派人告诉孟子,要他先别回家赶紧去王宫。 于是,孟子不得不躲到景丑氏家里借宿。景子说:“在家孝父母,在外敬君王,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道德标准。父子之间是一份恩情,君臣之间是一份敬意。齐王对您如此尊敬,可是您表现出来的态度让人看不到你的尊敬。” 孟子说:“话不能这么讲,在齐国没有人跟齐王谈仁义道德,难道是仁义道德不好?其实,是这些人不屑于与齐王谈,觉得齐王没资格谈。这才是不敬。而我总和大王谈大仁大义,从这方面来讲,齐国人没有谁比我更尊敬大王了。” 景子说:“礼仪制度不是说了吗,如果父亲召唤,马上就要起身前去。如果君王召唤,哪怕车马还未备齐也要出发。您本来要去拜会齐王,但是听到齐王的召请后却又找各种理由不去,这样做符合礼仪吗?” 孟子说:“这样说也不对。曾子说‘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赶得上晋国和楚国的富裕,只是他们有他们的富裕,我自有我的仁爱。他们有他们的高贵地位,我自有我的信义,我又有什么不痛快呢!’曾子这话说得对吧?其实这也是同一个道理。天下值得人们尊敬的有三种:地位,年龄,品德。在朝廷上地位最重要,在家乡邻里间年龄最重要,但是辅佐君主治理百姓则是品德最重要,齐王他是王,他拥有地位,可是我拥有年龄和品德,他不能仅凭他的地位就怠慢我吧?” 孟子继续说:“所以说,那些真正有作为的君王,肯定会有一些不敢召唤的臣子,如果有事商量,只能屈尊前往。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就应该尊重品德、安守道义,如果不能,就不能算是有大作为,所以,商汤先是向伊尹学习请教,然后才拜请他来辅佐自己,因而才得以很轻松地统一天下;齐桓公称霸于诸侯之中,也是因为他尊敬管仲,才能请得管仲当大臣。其实,现在天下各国土地面积都相当,君主的品行也差不多,没有一个值得人去尊敬。因为这些君主们只喜欢教诲臣子,却听不进贤明大臣的指教和建议。历史上,商汤不敢随便召请伊尹,桓公不敢对管仲召唤,管仲这类人都能受此待遇,而我这个看不起管仲的人难道要受君主的召唤吗?” 有品有德的人应该比有地位的人更值得尊敬,我们的世界正因为有这些具备独特品德的人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释意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能说出有道理的话,但是能说出有道理的话的人,却不一定有道德;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但是勇敢的人不一定就有仁德。” 阐幽 孔子的弟子子夏在卫国的时候,有一天他正在赶路,忽然看见一辆马车迎面飞奔而来,驾车人是王宫的使者,子夏高声问道:“你跑得如此之快,究竟所为何事?” 使者汗如雨下,气喘如牛地回答说:“大王要我去召勇士公孙悁。” 子夏一听是要请勇士,觉着这是劝勉卫灵公的好机会,他说:“如果不是公孙悁,但这个人的勇武可以与公孙悁并称,行吗?” 使者仔细地看了看子夏,见他威猛高大,虎背熊腰,浓眉大眼,全身上下透出的一股英武之气,应该不在公孙悁之下。便说:“也可以。” 子夏听了,就纵身一跳,跃上了马车。 使者领着子夏去见卫灵公。卫灵公没有见到公孙悁,便生气地说:“我命令你去召勇士,为什么召来一个儒生?” 使者说:“回大王,我在去召公孙悁的路上遇见此人,他自称与公孙悁一样勇武,所以我就把他带来了。” 卫灵公说:“原来如此,先生请坐,你再去召公孙悁来!” 没多久,公孙悁来了。公孙悁听说子夏来了,以为子夏要抢他的位子,便满脸杀气,持长剑直奔子夏而来。子夏面不改色,端坐不动,一脸从容地对公孙悁说:“收起剑来,我要和你比比勇武。” 卫灵公也说:“公孙悁,收起你的剑来,我也要看看你们二人谁能证明自己更加勇武。” 接着,子夏对公孙悁说:“如果我和你一起跟随大王西行会见晋国的赵简子,看到赵简子披头散发,手持长矛,见此情景,我敢走到赵简子面前,对他说:‘诸侯相见,不穿朝服不合乎礼节。您若不换上朝服,我将割下头颅把血溅满你的全身。’赵简子听了我的话,便会回去换上朝服会见大王。如果遇到这件事,你敢这么做吗?” 公孙悁面有惧色,回答道:“我不敢。” 子夏接着说:“你输给我一次了。我又和你跟随大王向东到齐国,会见齐国国王,齐国国王座椅上有双重褥垫,而只给我们大王一个褥垫,我大步向前,对齐国国王说:‘按照礼节,诸侯见面,不可居高临下地交谈。’说罢,我上前从齐国国王身下抽出一个褥垫,给我们大王,使他与齐王子起平坐。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呢?” 公孙悁沉默片刻,承认自己不如子夏勇敢。 子夏此刻如身临沙场,他双眼炯炯放光,一脸英武之气,并继续说道:“你已经两次不如我勇敢了。我又与你一起随大王走到野兽出没的旷野,有两头野猪猛冲过来追赶大王,我拔出长矛与野猪搏斗,在这件事上,你又将如何?” 公孙悁此刻满脸是汗,把头深深地埋在胸前,不敢正眼看子夏,半天才说:“我的确不如你勇敢。” 子夏说:“你的勇敢不如我三次了。真正的君子应该不惧怕至高无上的君主,也不欺侮普通的平民百姓。对内要全力以赴地保护君主不受危害,对外则保持自己的人格,使敌人不敢侵犯。君子最深恶痛绝的便是那种以自己的长处掩盖短处,以强欺弱、欺凌百姓的人,民众也应该联合起来共同讨伐这种人,这种人怎么配在君王的面前讨论勇武呢?”P2-5 序言 国学的另类解读——代序 这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内地一直畅销着很多各种各样的智慧书、励志书、管理书。这些书籍,尽管它们的作者不同、出版时间不同、出版机构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红的很多方面都是完全相同的:都借鉴了当代西方非常成功的大企业、大人物的成长经历。 我就在想,难道,当我们要学习智慧、励志、管理的时候,非得要一切向西方看齐不可么?难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真的没有什么好的智慧书、励志书、管理书了么?难道,只是因为中国有了1840年以后近110年的灾难,我们就可以因此而彻底地否定中国几千年来一直薪火相传的文化传统了么?难道中国几千年来一直薪火相传的文化传统,真的从1840年以来就完全彻底地永远落伍、因而应该被永远的抛弃了么? 非常抱歉的是,我是学历史的。我知道,自周秦以来一直到清朝中期,中国并不缺乏自己的智慧书、励志书、管理书;而且,我还知道,这最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内地一直畅销着的、借鉴了当代西方非常成功的大企业、大人物的成长经历的各种各样的智慧书、励志书、管理书,好虽然是好,但是它们不一定适合中国。 为什么呢?我们就简单地以当代西方非常成功的大企业来说,它们的成功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我要提醒朋友们注意的是,这些企业的成功,是建立在这些企业的老总们正确认知他们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的——在那里,一切都是建立在合同和法律的正确运用的前提上的。 换句话说,他们的成功,更多的理性的合同和法律的正确运用的结果,是见物不见人的。 而我们中国的国情,更多的则与西方完全相反:中国自古以来更多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既要见物、更要见人。在印度的学者研究人和鬼神的关系的时候,在西方的学者研究人和上帝的契约关系的时候,中国的学者则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经历花费在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面——诸如老子、孔子、庄子、孙子等等无一例外。 因此,自古以来,中国的国情就与西方完全不同,中国更像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情的社会——在这里,合同和法律是重要的,但比合同和法律更为重要的,则是人情世故,只有掌握了这些,你在中国无论是做人也好、办事也好,才可以成功。 因此,无论是任何人,只要他想在中国办事,就一定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而要考虑中国的国情,首先就要用心地去研究我们的“国学”。而这,恰恰就是近两年来,沉寂多年的“国学”一词,渐渐地又流行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学”流行,这是好事,但对于什么是“国学”,怎样解读“国学”才是正确的方法,则各有不同的说法。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老子智慧书》、《孔子励志书》、《庄子逍遥书》和《孙子兵法书》恰恰就是运用我们传统“国学”的基本原理、并充分结合了新的时代特点的一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国学”——的新的解读。 书里面有很多充满智慧的故事,您可能看过,也可能没有看过,但本套丛书分析问题的角度却很新颖,这也是本套丛书的一大看点。 石油工业出版社嘱我为本套丛书写点东西,我也是看了本套丛书之后,觉得很受启发,才有了上面拉拉杂杂的一段文字。是为序。 后记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和同仁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感谢CCTV《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纪连海先生,他在百忙之中通读了本书全稿,并拨冗作序,给予指正。在此,还要向周兴华、尚论聪、周妮、贺鸾凤、吴雁、姚为青、占珊、刘婷、赵巍、童援媛、常桦、杜海义、刘小勇、常付轩、时小强、余文博等人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悟,也汲取了其中智慧的精华,谨向给予我们无私帮助的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将按出版法有关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为有的通信地址不详,尚未取得联系,敬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把您的详细信息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快办理相关事宜。 由于编写和出版的时间仓促,以及编写的水平所限,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特致谢意。 编者 2007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