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了学术领域的众多高端研究成果,但考虑到本书的格式,不便对这些学术上的思想一赘述。这也是我对本书参考文献部分的篇幅毫不吝啬的原因所在,此外,我还在这部分为读者推荐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如果你想深入探讨本书的某一思想或主题,希望这些参考资料能让你有所斩获。
希望本书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富有启发思想的快感——一个新的视角、一种冷静深邃的思想或是一条实现自我完善的捷径。当然,我更希望你能从这些只言片语之间找到你所期待的东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魔鬼投资学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莫布森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运用了学术领域的众多高端研究成果,但考虑到本书的格式,不便对这些学术上的思想一赘述。这也是我对本书参考文献部分的篇幅毫不吝啬的原因所在,此外,我还在这部分为读者推荐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如果你想深入探讨本书的某一思想或主题,希望这些参考资料能让你有所斩获。 希望本书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富有启发思想的快感——一个新的视角、一种冷静深邃的思想或是一条实现自我完善的捷径。当然,我更希望你能从这些只言片语之间找到你所期待的东西。 内容推荐 在《魔鬼投资学》一书中,迈克尔·莫布森和我们分享了他获得深刻投资洞察力的秘诀,为我们提供了更好地理解投资中“选择”与“风险”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宝贵工具。 莫布森集众家之长,融汇了诸多学科领域的精髓,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投资艺术。他不仅从股神沃尔·巴菲特和投资界巨鳄乔治·索罗斯等大师身上学的投资的精华,不惜孤身犯险,深入“魔鬼世界”中去探求及极其宝贵的投资智慧。作为一个顶尖的金融投资专家: 他从赌博和赛马中探讨投资的盈亏之道,从棒球和篮球巨星身上发现投资的成功法则; 他追踪黏液菌,斑马和孔雀鱼的生存习性,寻找出在投资市场上规避风险的生存之道; 他从蚂蚁和蜜蜂身上学习股票市场的群体最优化选择,从计算机“深蓝”的失败和“老虎”伍兹的挥杆动作中总结出战胜市场的根本原则:不断创新和化繁为简; 他深入研究统计学上的“胖尾分布”和“幂律分布”,挑战数学上的“圣彼得堡悖论”,并征服了哲学上的“拉普拉斯恶魔”,向投资者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市场运转的实质,并给出投资者在市场上生存与取胜的最好建议与忠告。 经历常年艰苦卓越的研究与实践,迈克尔·莫布森最终化身为“投资界的先知”。 目录 高端访问 超越传统界限的投资理论——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专访 重新发现投资理论——SmartMoney专访 寻找投资智慧——《福布斯》(Forbes)专访 前言 第1部分 投资理念 第1章 投资还是赌博:投资的过程与结果 第2章 跑赢大市:如何超越市场指数 第3章 投资中的贝贝 鲁斯法则:期望值中的频率与幅度 第4章 做市场中的黏液菌:根据市场环境来调整投资方式 第5章 玩弄风险还是风险玩弄:投资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预测 第6章 投资中的“神投手”:常胜靠的是能力还运气 第7章 时间就是财富:损失厌恶倾向和组合周转率 第2部分 投资心理学 第8章 斑马为什么不得溃疡:压力与次优化组合 第9章 在特百惠家庭聚会上学投资: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因素 第10章 管好你自己:决策中的情感因素 第11章 市场中到处都是孔雀鱼:重新看待市场上的模仿现象 第12章 行为金融学的“BUG”:行为金融学不可滥用 第13章 真不愧为凯恩斯:长期期望,归纳法和事后诸葛 第3部分 创新与竞争战略 第14章 向怀特兄弟学习投资:为什么说创新不可避免 第15章 投资里的进化论:大脑发育对创新示 第16章 走在市场的前面:创造性破坏和预期 第17章 投资组合中的“果蝇”:行业变化加速对投资者的启示 第18章 击败“深蓝”:如何在长线决策与短线决策之间取得平衡 第19章 “老虎”伍兹发威的奥秘:寻找市场中的“老虎” 第20章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市盈率的骗局 第21章 市场上的永恒轮回:均值的回归 第4部分 科学与复杂性理论 第22章 迷宫、蚂蚁和资金管理:成功的投资组织 第23章 蜜蜂带给投资者的启示:集体的智慧 第24章 群众的眼睛是雪的:以集体的力量去发现机会和解决问题 第25章 从“长尾”看市场:胖尾分布与投资 第26章 解决圣彼得堡悖论:如何应对小概率的大规模事件 第27章 不要理会看门人:一味信从个人观点会损害你的投资 第28章 拉普拉斯的“魔咒”:市场中真的有因皆有果吗 第29章 如何获得更强的力量:幂律分布对投资的启示 第30章 投资中的金字塔法则:企业规模、增长率与估价 后记 融会贯通投资法的前景 致谢 试读章节 前道奇棒球队总经理、迈克尔·刘易斯的畅销书((金钱球》(Moneyball)中的主角——保罗·迪波德斯塔(Paul。DePodesta),向我们讲述了他在拉斯维加斯玩21点牌的故事:当时,有一个人坐在他右边,手里的牌已经是17点了,他继续要牌。在场的所有玩家都停下来,连庄家也半信半疑地问他是否真的还要牌。这个人点了一下头表示肯定,于是,庄家又给他发了一张牌,结果这张牌是4点。“这张牌要的不错。”不是不错,简直是太棒了。如果你为赌场工作的话,你当然希望每个人都像他这样孤注一掷地赌博。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想到投资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过程与结果。太多的投资者沉溺于结果,但却忽略了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关注结果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投资的赢利底线,结果毕竟是决定投资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而且与针对过程的评价相比,结果往往更易于评判,也更为客观。 但投资者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好结果就是好过程的产物,而坏结果就是坏过程的结局。相比之下,在任何一个存在不确定性的领域中,比如投资、管理球队或是赌马,最优秀的长期成功者都会更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 杰伊·拉索(Jay RUSSO)和保罗·舒梅克尔(Paul Schoemaker)通过一个简单的二阶矩阵,为我们揭示了结果与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他们认为,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某些好的决策产生不好的结果,而糟糕的决策在某些时候下却有可能带来理想的结局。就像前面讲的那位玩家手里已经有17点还冒险要牌却大赢一把一样。但是从长期来看,最终还是过程决定结果。这也是赌场总会成为最后大赢家的原因所在。 投资过程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认识一家公司股票现在价格与未来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而期望值则是所有可能性结果的加权平均值,具体表现为某个结果值(即股票价格)与实现该结果的概率之间的乘积。 在投资业务中,唯一可以称得上是严重错误的,莫过于把对公司基本面的认识和市场价格隐含的价值预期混为一谈。两个来自完全不同的领域、却有着同样成就的投资界传奇人物——迈克尔·斯坦哈特(Michael Steinhardt)和《每日赛马》(Daily Racing Form)出版商斯蒂芬·克里斯特(Steven crist),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我认为,所谓不同的看法,也就是采取一种有充分根据却不同于市场共识的观点……尽管认识市场预期和认识企业基本面的情况同样重要,但两者之前往往相去甚远。 赌马的关键并不在于哪匹马最有可能获胜,而是哪匹马或者说哪些马会出人意料地获胜……这听起来似乎浅显易懂:因为很多赌马人可能都会认为,自己就是按照这个原则赌马的,但实际上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这样做。按照这个思维模式,除了出人意料获胜的可能性之外,其他一切都无关紧要。在赌马中,根本就不存在“看好”哪匹马会获胜这种事情,重要的是这匹马获胜的概率与赌注之间的差距,是否值得你赌上一把。 一个深思熟虑的投资过程不仅需要兼顾概率和回报,还要认真考虑股价所揭示的市场共识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是错误的。尽管很多重要特征使投资不同于赌博或是赌马,但它们的基本理念却是一致的:你应该使自己的预期回报值是赢利而不是亏损。 P38-40 序言 酝酿《融会贯通的观察者》(The Consilient Observer)一文创意的那个时刻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是2000年夏季,岳父送给我一本《时代》(Time)杂志,其中有一篇介绍“老虎”伍兹重新调整挥杆动作的专栏文章。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适应度图景”(Fitness Landscape)这个词一直闪现在我的脑海之中。生物学家发明了“适应度图景”,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的进化过程。当然,你肯定会觉得这和高尔夫球相去十万八千里,但此时此刻我却想到,这些图景正是我们理解老虎改变挥杆工作的唯一途径。 于是,我决定创作一篇探讨此类关联性和投资方面的文章。孔雀鱼择偶对于我们认识股票市场的兴衰有什么启示呢?斑马和人类对不同事物的承受能力不同,但这与投资者又有何干系呢?塔帕家用塑料制品公司的女售货员总是让你把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买回家,然而,这对股票选择过程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本书由30篇短文构成,尽管每一篇的主题貌似各异,但本书还是从诸多侧面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笔者还对这些文章的原稿多次进行了修改和更新。本书的主要读者应该是投资者,但我还是希望各行各业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尽管《魔鬼投资学》一书的主旨简单易懂,但是要付诸实践却并非易事:只要能以跨学科的角度看待问题,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更出色、更完美的投资者、执行官、父母或是朋友,你的人生也将随之而改变,就如同你去装修翻新一套旧房子时是带着全套电动工具还是仅仅拿着一把螺丝刀一样,其结果将会产生天壤之别。毫无疑问,假如能为手边的每项工作都准备好合适的工具,你自然会更成功,更有效率。 但是在真正的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的知识面都是极为有限的。大多数职业更强调专业化,而学术研究之类的职业对专业化更是笃信不已。当然,时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我们每天似乎都在奔波,把无数的时间用在接电话、收发邮件或是开会上,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思考或是把玩一点“理念”上的东西。 一个关于器官名称的单词最终启发我创作了这些随笔。身边的很多人都曾经告诉我,他们多么喜欢随笔之类的短文,然后又话锋一转:在他们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融会贯通”这个词(至少大多数人如此)。我在生物学家爱德华·O.威尔逊的一本专著中发现了“融会贯通”这个词,在我看来,没有哪个词能更如此贴切地表达这个含义。从字面上理解,“融会贯通”的含义就是把知识“融会”在一起。威尔逊认为,我们可以从根本上把多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比如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以及艺术。事实上,也只有从多学科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认识事物的本原和机理。因此,《魔鬼投资学》提倡以建设性的眼光观察世界,让我们在现实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认识世界的分析手段。 可以说,有两个特殊的原因促使我走上了这个旅程。首先是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查理·芒格(chai·lieMunger),他一贯主张把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运用于投资。其次是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SFI),这家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通过跨学科合作进行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 查理·芒格在投资领域内的长期的骄人业绩,无疑是这种融汇式投资理念最有力的见证。对于芒格而言,一种心智模式就是一个工具——它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实问题的基本框架。他主张构建一个使现实问题与分析模型一一对应的网格,从而尽可能以最优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其中的根本思想在于,寻找最符合现实问题的心智模式,而并非像他所说的那样,削足适履,为了适应你的模型而去“篡改现实”。 某些性格特征确实有利于心智模式方法的发展。幸运的是,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比如好奇心、正直、耐心以及自我批评的精神,等等。成功地解决问题不仅仅依赖于智商。正如芒格所言,伟大的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之所以能提出改变乾坤的生物进化论,更多的是得益于他的工作方法,而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商。另一方面,聪明人办傻事的例子同样不胜枚举,这些错误的决定常常体现了他们在灵活性方面的缺失,或是缺乏对心理因素的认知。 当然,心智模式方法也不是信手拈来,从天而降的。要掌握多个学科的精髓,显然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样不可质疑的是,你所学到的东西也不可能马上做到立竿见影(事实上,也许会永无卓见成效之日)。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平心而论,任何一个学科也只有那么几个需要你牢记在心的核心理念。 多年以来,芒格的思想和智慧令我受益匪浅,可以说,他的影响贯穿于本书的始末。最让我兴奋的是,彼得·考夫曼(Peter Kaufnlan)把芒格的背景和言论编撰成《穷查理的编年史》(Poor Charlie's Almanack)一书,这本精妙绝伦的作品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有关心智模式方法的深邃见解。 而圣塔菲研究所的创始者则是一群有着同样思想的科学家,他们坚信当今世界需要一种全新类型的研究机构。这些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的科研人员意识到,大学校园是一种学术上的孤岛,而教授派则把大量的时间倾注在所谓的专业领域,极少跨越学科的边界。这些创始人强烈地体会到,各个学科之间蕴藏着无限的科学沃土,于是,他们决心去开发和培育这片沃土。走在圣塔菲的园区里,你很有可能会看到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经济学家,他们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并肩协作,分享着各自领域的最新理念。 在圣塔菲,团结与合作的主题充分体现在各种复杂系统的研究中。无论是物理学还是社会学,本性各异的诸多学科相互贯通,兼容并汇,催生出无数新的体系。比如:人类意识学、免疫系统和生态学,等等。圣塔菲的科研人员很早就已经认识到这些新兴科学体系的基本特征,并揭示出各学科之间的异同。 在圣塔菲研究所推崇的所有理念中,对我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把股票市场视为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心智模式,才促使我重新审视、甚至是质疑我曾自认为在金融领域所熟知的一切;委托代理机制的合理性,钟型的价格变动分布曲线,乃至风险收益的基本理论。我坚信,这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分析框架不仅是一种更为直觉化的市场认知方法,而且与实证数据更为协调一致,体现出与现实之间的共鸣。 与此同时,圣塔菲也激发了我对更多问题的兴致和激情。这些充满灵感的火花闪烁在本书的每一篇论文之中,其中包括蚁群效应、能量法则、人类认知以及反馈机制的作用,等等。如果一定要我用言辞来描绘圣塔菲给我带来的启迪,我觉得最恰当的字眼莫过于“理性的陶醉”。 有关圣塔菲研究所的历史,你可以看一下米切尔·沃德罗普(Mitchell Waldrop)创作的《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Complexity:the Emerging Science af the Edge of Order and chaos)一书。这本于研究所创办十周年之际出版的书,充分概括了圣塔菲的研究理念。 最后,我还想就如何阅读本书赘述几句。它不同于那些令人激昂振奋的畅销书,无论是一页页地从前往后翻,还是别出心裁地从后向前看,你都不会觉得在理解上有任何问题。但我还是建议你先简单浏览一下目录,找到你最感兴趣的文章,然后直奔主题。 本书所收集的论文涉及诸多领域,为了方便阅读,笔者把这些文章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投资理念、投资心理学、创新与竞争战略以及科学与复杂性理论。如果我们把这些主题分门别类放置在工具箱内的相应位置,可以说,每一个主题都针对着投资的不同层面。也就是说,每一篇论文均可独立成章。 《魔鬼投资学》运用了学术领域的众多高端研究成果,但考虑到本书的格式,不便对这些学术上的思想一赘述。这也是我对本书参考文献部分的篇幅毫不吝啬的原因所在,此外,我还在这部分为读者推荐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如果你想深入探讨本书的某一思想或主题,希望这些参考资料能让你有所斩获。 我真诚地希望《魔鬼投资学》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富有启发思想的快感——一个新的视角、一种冷静深邃的思想或是一条实现自我完善的捷径。当然,我更希望你能从这些只言片语之间找到你所期待的东西。 后记 融会贯通投资法的前景 从1993年开始,我就一直在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一门名为“证券分析”的课程。你也许能猜到,这门课程的内容会涉及到估价、财务表报分析以及竞争战略框架等基础性问题。但是,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我都会告诫自己的学生:这门课程提出的问题可能远比它能回答的问题多得多。 例如,我们不可能知道市场是怎样收集信息的,以及这种集成方式对股票价格有效性的影响,我们对风险概念的认识还不健全,我们只知道常用的风险衡量标准是错误的。大多数竞争战略模型也不会告诉我们,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下,哪些战略有可能成功,哪些战略可能会失败。保险起见,我们还是先多认识一下自己的大脑吧。 如此之多没有答案的问题让我们对投资感到难以抗拒的兴奋,但也有着无以名状的抑郁。之所以让我们感到兴奋,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去预见未来;至于抑郁,是因为我们对投资几乎一无所知,即使是最聪明的投资者,也会在多彩多姿的投资世界里感到无所适从。 我坚信,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是我们进一步认识投资,不断深化投资理念的基本原则。对于物理学家、神经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等其他投资相关领域的学者,金融学家们总是持有怀疑的态度,甚至嗤之以鼻。毫无疑问,缺乏对经济学领域的认知,肯定会让其他学科的学者相形见绌。但归根到底,只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企业和市场,如果没有这种合作,很多问题甚至会成为不解之谜。 这里,我们对这种多学科的投资思维方式加以总结,以期进一步地认识投资,了解投资。 1.决策与神经科学。贯穿本书,笔者似乎一直没有离开过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前景理论,它告诉我们:人是如何通过系统化方式制定出偏离理论期望值的决策。前景理论催生了行为金融学的诞生,也促使我们关注经营及投资领域的认知误差和决策偏差问题。 尽管前景理论让我们在认识投资方面向前跃进了一大步,但它依然无法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作出这样那样的决策。今天,神经科学的进步可以让研究人员了解人脑在决策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经济学家科林·卡麦勒(Colin Camerer)更是把第一次踏入神经学领域的感受比作20世纪50年代电视机进入普通家庭带来的那种新奇与快乐:尽管图像也许有点模糊,人们还要竖起耳朵才能听清,但那种感觉却让人兴奋无比。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也在不断改进。 2.市场的统计学特性——从描述到预测。在描述市场的时候,金融学家通常假设风险与收益之间呈现出此消彼长的互补关系。遗憾的是,现实却否认了这样一种简单的风险一收益关系。正如伯努瓦·曼德布罗特所说的,之所以无法解释,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 20世纪60年初期,曼德布罗特的发现让金融界为之一振,而统计学的研究成果也揭示出,股票价格的变动并不表现为传统的钟形正态分布,而是服从幂律分布。人们在实践中早已认识到这一现实,并对他们的模型进行了修订——尽管只是凭借直觉,但毕竟和现实更近一步。虽然我们能对市场的统计特征做出合理的描述与分类,但是,如何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却依然困难重重。 3.基于介质的模型。大多数经济模型都不考虑个人差异,而只是简单地假设:所有个体都是一致的。介质模型则认为个别介质的能力依赖于其生物基础,因而是有限的,而且不同介质的能力又是互有差异的。这些模型表明,个体差异是决定市场结果的重要因素,而市场反馈机制则是毫无规律的。例如,人们经常会依赖于他人的行为而制定决策。这些简单的模型也许可以极大地完善我们对市场行为方式的认知,并最终做出理性的预期。 4.网络理论与信息流。20世纪60年代,六度分隔理论让斯坦利·米尔格朗为后人所牢记,该理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要成为熟人,中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但问题是,米尔格朗的研究一直被人们所质疑。几十年以来,尽管六度分隔理论备受关注,但却无法为实践所证实。 20世纪90年代末,新一代的科学家开始采用更先进、更精确的工具去阐述这个问题,其中包括计算机。他们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六度分隔理论的正确性,而且揭示了网络结构的关键性特征。 毫无疑问,我们对网络理论的深入认识来自于跨学科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科学、生物学以及社会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显露无遗。网络研究把诸多领域融合为一体,包括流行病学、心理学、社会学、扩散理论以及竞争战略。网络理论很有可能会让我们对市场和产品的运行发展方式产生突飞猛进的认识。 5.增长率与规模分布。在一个行业中,企业规模的分布规律存在着高度的非对称性: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由极少数大规模企业和大多数小规模企业构成的。早在一个世纪之前,科学家就已经认识到这个分布模式,但却没有任何人能对此做出解释。 动物的体形和新陈代谢速度同样是不对称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与企业规模的分布如出一辙。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已经揭示出动物体形和新陈代谢速度问的关系及其自然条件。把这些生物自然规律拓展到社会领域,也许可以为我们认识自己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6.是否存在思维的飞行模拟器呢?飞行员进行飞行模拟训练的模拟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这些仪器,我们可以模拟出各种各样的情况,在安全的条件下为飞行员应对现实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体验和反馈。 那么,我们能否为投资者设计一种具有同样目的的模拟器呢?对于投资而言,尤其是长期性的投资,投资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反馈。相关研究显示,在任何涉及概率的领域中,清晰一致的反馈都会让专业人士受益无穷。对于天气预报或是赌马,我们可以得到精确及时的反馈,但投资者却无法得到这样的反馈。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制造出一种模拟器,训练投资者如何做出更理性的决策。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人要战胜市场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在全世界,每天的商业交易额高达几万亿美元。尽管研究人员为认识市场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精力,但仍然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无法了解的。本书的宗旨就是要告诉大家:要解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融会贯通,兼收并蓄。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所读到的书籍如《关键点》、《魔鬼经济学》以及《世界是平的》各自都阐述了一个伟大的观点,即以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如果你想仅读一本书便能获得所有这些书的乐趣,《魔鬼投资学》将是你最聪明的选择。 ——摘自800-CEO-READ Blog 他的投资方法让人深思沉迷……所有人都将惊叹于书中闪耀的智慧火花和“奥立佛·萨克斯”(杰出的神经科学家)般的智慧光芒……我将每年都重览此书,带着渴望的心情去品味那只有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中才能找到的投资智慧。 ——摘自《彭博财经》 今天,讲述成功秘方或锦囊妙计的投资书籍几乎无处不在,而迈克尔·莫布森的《魔鬼投资学》却从全新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投资的哲理,令我们耳目一新……在这本书中,莫布森先生居然让很多深奥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同时还把无数与投资貌似无关的活动与投资有机地联系起来……莫布森的文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充满睿智,他让我们明白: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可以深化我们对金融市场的认识。 ——波顿· G. 麦基尔(Burton G. Malkiel)《漫步华尔街》一书作者 摘自《华尔街日报》 这是一本充满洞察力的火花,同时又引人入胜的著作。作者在书中为读者献上了一场智慧的盛宴……从感知科学到分形数学,作者从广范的学术领域中提取出投资的洞察力……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区别,到个体决策和集体决策的差异;从赌博界的传奇人物普吉·皮尔逊,到现今高尔夫球第一人“老虎”伍兹;作者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投资领域中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摘自《商业周刊》 作者展示了一个个无比生动,却又出人意料的例子,从蚂蚁的觅食模式,到扑克牌专家普吉·皮尔逊的出牌策略,再到“老虎”伍兹的挥杆动作。所有读者都将从本书中获得刺激和兴趣。 —菲利普·科根(Philip Coggan) 摘自《金融时报》 在他的新书中……莫布森撒开他的智慧之网,从黏液菌的生命活动到赛马,他从几乎所有能被运用到投资世界的领域里,咀嚼出一点一滴弥足珍贵的投资智慧……阅读他的著作,你就像置身于“股票市场指南”和“探索频道”的十字路口。 ——摘自SmartMoney 莫布森可不是一位普通人眼里的华尔街金融分析师……这是一本令人愉快的书……也能开阔你投资的视野。 ——摘自《出版家周刊》 莫布森在非传统领域找到了人类行为中最伟大的智慧,并以精彩的语言让它们跃然纸上。 —罗伯特·萨波斯基(Robert Sapolsky) 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