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书名中的“杨虎城”三字集于邓小平同志1983年题写的“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本书作者经过三年的资料收集,以历史真实的资料为基准,编写了此书。书中详细记录了陕西党外领袖人物之一——杨虎城的生平事迹,再现了他诞生到43岁期间的具体事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杨虎城年谱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贾自新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书名中的“杨虎城”三字集于邓小平同志1983年题写的“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本书作者经过三年的资料收集,以历史真实的资料为基准,编写了此书。书中详细记录了陕西党外领袖人物之一——杨虎城的生平事迹,再现了他诞生到43岁期间的具体事迹。 内容推荐 本书以历史资料记事,历经三年,收集资料编撰而成,主要收录了陕西党外领袖人物之一——杨虎城的生平事迹。书中详细记录了杨虎城从诞生到43岁期间的生活、工作情况。有助于广大读者朋友真实的了解杨虎城其人,了解中国的伟大人物,提升我们的爱国精神。 目录 1893年·诞生 1903年·10岁 1906年·13岁 1908年·15岁 1909年·16岁 1911年·18岁 1912年·19岁 1913年·20岁 1914年·21岁 1915年·22岁 1916年·23岁 1917年·24岁 1918年·25岁 1919年·26岁 1920年·27岁 1921年·28岁 1922年·29岁 1923年·30岁 1924年·31岁 1925年·32岁 1926年·33岁 1927年·34岁 1928年·35岁 1929年·36岁 1930年·37岁 1931年·38岁 1932年·39岁 1933年·40岁 1934年·41岁 1935年·42岁 1936年·43岁 1937年·44岁 1938年·45岁 1939年·46岁 1940年·47岁 1941年·48岁 1942年·49岁 1943年·50岁 1944年·51岁 1945年·52岁 1946年·53岁 1947年·54岁 1948年·55岁 1949年·56岁 后记 试读章节 1919年 26岁 1月5日 孙中山函复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勉其贯彻民治主义,望念国事之艰难及西陲之要任,万勿遽怀灰心而有引退之意。 1月9日 广州军政府电北京政府,告以派定唐绍仪为出席南北议和会议总代表,章士钊、胡汉民等为代表,“即日赴沪,听候陕、闽、鄂西问题解决,即行开议”。 1月13日 率大部移驻临潼县栎阳镇。留马克哉(团附)、王树诚(副官)等30人守荆姚。 1月17日 率步兵第二、第三、第四营和骑兵两连,由栎阳西开。至泾阳县塔底,与第四路邓宝珊、董振五、冯子明,及第三路石象仪部会合。 1月18日 率部西进。 1月19日 率部驻王梁镇。 1月20日 率部协同友军各部进抵武功附近。守武功者为陈树藩属之张飞生、张金印两部,据桃园村东扶风、羊家寨一带者为奉军三部,约共三十余营,声势颇大。靖国军邓宝珊、董振五、冯子明各部驻大王镇,杨虎城部驻王昭村、北镇村一带,对敌垒东南两方而阵。 1月25日 命秦屏侯、张福彪两营在王昭村、北镇村东南隅继续挖掘地道,相继进攻。 1月26日 率第三、第四两营,三次击退陈军。 1月27日 董振五阵亡于大王镇。靖国军气势大挫,全军退驻大王镇西北30里处之临平休息,别定策略。 2月2日 率部由临平开赴西扶风。 2月3日 率部开赴岐山县益店。 2月4日 率部开赴曹家口。 2月5日 率部开赴羊家万石沟。 2月6日 率部开赴永寿县南坊。 2月7日 率部至礼泉县北屯,渡泾水驻石榴镇。 △ 陈树藩属刘玉珑旅攻占荆姚镇。杨虎城部留守荆姚人员退回栎阳。 2月8日 率部至三原。 2月9日 率部回栎阳。 2月15日 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司令郭坚派代表党晴梵往扶风,与入陕援助陈树藩的奉军许兰洲接洽“联许倒陈”。几经商谈,时在凤翔、岐山的郭坚部和陕西靖国军第二路樊钟秀部,受编为许部第一、第二支队,郭、樊分任两个支队司令。 2月20日 命马克哉率骑兵第三连及姬汇伯步兵营第二连,防守鱼家河、吴家堡及三盆河一带。南自交口,北至相桥,布防二十余里,扼交口、相桥中心,固守竟月。 2月22日 在沪召开的南北议和会议举行第二次会议,续议陕西问题。双方共同推定张瑞玑为陕西停战划界监视员。 3月15日 命骑兵二百余人,偕同友军李虎臣等部由军寨出发,救援驻守兴市镇的康振邦部。 3月16日 午后,杨虎城部进至蒲城县东祥原埠、戴家原、双酒坊一带,离县城二三里而阵。至夜12时,命刘香亭抽选各部精锐三百余人,由东南隅袭击县城,与守兵相搏一昼夜,致围攻兴市镇之陈树藩属撤围,康振邦部得救。 3月17日 命秦屏侯所部防守青市,任子扬率所部并骑兵一连防守青市西北及官道刘家一带。策应驻守关山的第五路步兵第一营,终禾动摇。 3月27日 固守交口、相桥之马克哉,因与陈树藩属张锡元订约休战,率部撤防回栎阳。 4月4日 于右任、张钫电告南北各方,“乾县敌军仍行攻击”。 4月21日 救援关山之秦屏侯部,因围困关山之陈树藩属姜宏模部退兵,乃撤防回栎阳。 4月 陕西划界结束。鉴于张瑞玑偏袒陈树藩,划为陕西靖国军辖区的只有三原、泾阳、高陵、富平、白水、蒲城、澄城、同官八县的全部或一部。靖国军的其他实际管辖区如凤翔等地,仍被划为“匪区”。形成隔渭水,与陈树藩南北对峙的局面。 5月4日 北京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爆发。 5月底 苦守乾州半年之久的陕西靖国军第一路第二支队王珏部、第三支队郭英夫部,奉命退回三原。于右任总司令令编陕西靖国军第七路,以王珏、郭英夫分任司令、副司令。 6月6-8日 陕西靖国军总部所在地三原的中小学校学生,连日示威游行,响应北京五四爱国运动。 8月17日 《新秦日报》报道:“靖国军杨虎城部占驻高陵,其势大为猖獗。” 是年 遵母命,与张蕙兰(慧兰)结婚。蕙兰,陕西省蒲城县孙镇东街人。 1920年 27岁 1月20日 旅京陕西学生联合会创办的《秦钟》月刊在北京面世。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的寓所三原九府街53号为其代售处之一。 2月 陕西靖国军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杨■,率部从临潼栎、阳西进。先克武功县城,继据扶风等县。 6月18日 陕西省政府代表在汉口与日本东亚兴业株式会社代理大仓洋行代表,签订追加添购制造铜元机器的合同。实为陈树藩、刘镇华追加添购与靖国军作战军火的合同。 7月13日 张作霖通电参加直皖战争,助直反皖。许兰洲奉调离陕人豫,驻观音堂一带,防陈树藩出关助皖。已受许编的樊钟秀部,随许回豫西;而郭坚则不愿离陕,经许同意继续留驻凤翔,欲联刘(镇华)反陈(树藩)。 7月14日 直皖大战再开。 7月19日 皖系在直皖大战中失败,段祺瑞“引咎辞职”,陈树藩失去靠山。 7月27日 被陈树藩囚禁22个多月的胡景翼获释,回到三原,被推为陕西靖国军总指挥。 9月16日 陕西各县商会代表在西安召集各界开会,讨论驱逐陈树藩事。 10月3-7日 陕西靖国军统辖区三原、耀县、富平、同官四县学生运动会在三原县城举行。 11月16日 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副司令张钫,通电反对北京政府之统一令。 是年 创办临潼县栎阳镇“栎阳小学”。P21-25 序言 开 场 白 1980年10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李维汉同志来到西安。他在调查了陕西党史工作的情况后,对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常黎夫同志说:“陕西有丰富的革命材料。在陕西人民中产生了两个党内领袖,一个刘志丹,一个谢子长。在党外也有两个领袖,一个杜斌丞,一个杨虎城。我们都要给他们树碑立传,启迪教育后人。” 常黎夫同志极为推崇李维汉同志这一精辟的见解。他无论是在后来出任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主任的领导工作岗位上,还是在他卸任以后的十余年间,反复教育大家不要忘记李维汉同志的教导,既要把陕西党内主要人物的资料立好,也要把陕西党外领袖人物的资料立好。特别是在他退下来,主持编辑了七辑陕西党史书籍之后的数年间里,凡我去探望,他都提及要继续认真地收集杜斌丞、杨虎城的资料。他说我比他年轻二十多岁,希望我能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遵照黎夫同志的指示,在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支持下,我于2002年7月开始了重新收集杜斌丞、杨虎城资料的工作。2003年2月4日,我向黎夫同志汇报了大半年来收集资料的情况,并谈了编撰杜斌丞、杨虎城年谱的想法以及编写的基本方法。他听后甚慰,表示赞同。 在收集资料编撰《杨虎城年谱》的三年里,得到了有关单位和许多同志的热忱关照和大力支持,他们或无私地提供资料,或热情地为收集资料提供多方便利,我十分感激。其中主要的单位和同志是:陕西省图书馆和石惠侠、杨居让、刘安琴、綦胜利、陈新同志;陕西省档案馆和刘玉川、刘登敬、刘贵女贞、王秋喜同志;西安事变纪念馆和王梅、何江亚、黄莉红同志;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刘景璇、宋新勇、张培林、张春梅、杨晓武、雷学军、姚文琦、王晓红、萧俊英、杨喜云、陈玉莹、关华占、张宏建、李利锋、张军华等同志。还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我的老伴汶自艳同志也和我一起跑图书馆、档案馆,翻寻资料,校对抄稿,吃了不少苦。 《杨虎城年谱》初稿草就后,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于2004年7月26日,具函分陈各有关同志审阅、补充、修改。他们是王中新、赵俊忠、贾喜学、卢胜利、邰持文、陈祥林、陈因、杨拯美、杨拯英、杨拯汉、王修文、杨协、杜芳滨同志。十分感谢这些同志的审阅意见、建议和所提供的资料。 贾自新 2005年11月25日 后记 一、本书所据资料的档案、报刊、书籍主要名目如下:(一)档案类:民国国民政府文官处、行政院的部分档案;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西安绥靖公署的部分档案;民国陕西省政府、民政厅、教育厅、建设厅的部分档案。(二)报刊类:《国民政府公报》;《陕西省政府公报》;北京《晨报》;上海《民国日报》;上海《时报》;上海《申报》;《广州民国日报》;西安《新秦日报》;西安《民生日报》;《长安日报》;《陕西国民日报》;西安《革命军人朝报》;《西安市日报》;《西安日报》;西安《西北文化日报》;西安《秦风周报》;西安《工商日报》;西安《解放日报》;《西京日报》;西安《工商日报秦风日报联合报》;延安《群众日报》。(三)书籍类:《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年谱》;《周恩来年谱》;《张闻天在1935 1938(年谱)》;《孙中山年谱长编》;《蒋介石年谱》;《张学良年谱》;《陕西靖国军》;《国民革命在陕西》;《丹心素裹》;《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活动》;《千古功臣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文史资料选辑》第16、28、30、50、73、109、111、117、123辑;《陕西文史资料》第15、17辑;《西安文史资料》第1辑;《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29辑;《杨虎城将军言论选集》;《杨虎城家书》;《杨虎城将军》;《孙蔚如将军》;《孔从洲回忆录》;《西安事变亲历记》;《缅怀蒙浚生》;《西安事变资料(下)》;《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大事记述》;《中华民国大事记》;《宋子文西安事变日记独家揭秘》。 二、本书所涉及的一些县,其名称与今不一。如长安县今分设为西安市长安区、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宝鸡县今分设为宝鸡市陈仓区、渭滨区、金台区,同官县今分设为铜川市城区、郊区,咸阳县今分设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南郑县今分设为汉中市汉台区、南郑县,渭南县今名渭南市临渭区,榆林县今名榆林市榆阳区,延安县(肤施县)今名延安市宝塔区,安康县今名安康市汉滨区,商县今名商洛市商州区,安定县今名子长县,保安县今名志丹县,韩城、华阴、兴平等县今改为市治,均以昔名记事,亦未一一作注说明。 三、本书以历史资料记事。由于使用的资料不同,因此,同一个人物,有记其名的,有述其号的,也有用其别名和音同字不同者,为了保持历史资料的原貌,均照旧录之。如张凤■、张翔初,寇遐、寇胜孚、寇圣扶,胡景翼、胡笠僧,邓宝珊、邓瑜,刘允丞、刘允臣、刘守中,陈树藩、陈柏生,黎元洪、黎黄陂,段祺瑞、段合肥,曹世英、曹俊夫、曹俊甫,张钫、张伯英,刘镇华、刘雪亚,李德升、李子高,蒙浚僧、蒙浚生、蒙发源,姬汇伯、姬汇百,郭英夫、郭英甫,井岳秀、井崧生,曹锟、曹仲珊,惠又光、惠有光,杜斌丞、杜丕功,孙蔚如、孙树堂,赵寿山、赵寿珊,刘光甫、刘云龙,张蕙兰、张慧兰,冯玉祥、冯焕章,吴佩孚、吴子玉,李虎臣、李虎丞、李虎城、李云龙,卫定一、卫总成、卫总丞、卫忠臣,黑宪章、黑志斌、黑子斌,岳维峻、岳西峰,孙岳、孙禹行,徐永昌、徐次辰,亢维恪、亢心栽,甄士仁、甄寿珊、甄寿山,南汝箕、南汉宸,李协、李宜之、李仪祉,朱子桥、朱庆澜,高桂滋、高培五,杨渠统、杨子恒,连瑞琦、连玉泉,蒲克敏、蒲子政,韩光琦、韩威西,张飞生、张鸿远,何应钦、何敬之,张继、张溥泉,顾祝同、顾墨三,何成浚、何雪竹,戴传贤、戴季陶。一人多名记事,未作统一的文字处理,亦未一一作注说明。 四、由于资料和编撰者的水平有限,本书内的差误之处恐难避免,敬请读者和专门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编撰者 2005年11月2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