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间词话》与《摩罗诗力说》为基本语言形态的王国维、鲁迅诗学,在中国现代诗学史上具有最显著的“两歧性”特征。王国维、鲁迅的诗学内部,同时存在着与他们所处时代的思想状态,与他们的文化身份相一致的“两歧性”。王国维、鲁迅的“诗学”不是纯粹的知识之学,也并不只是纯粹的审美之学,而更接近于一种与“立心”“立人”相关、“知”“行”一体、“人”“文”共生的“文”“学”与“文章”之学。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来细细体会这两位不世大儒是如何体现现代中国精神最高点的开创性的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中国诗歌研究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孟泽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以《人间词话》与《摩罗诗力说》为基本语言形态的王国维、鲁迅诗学,在中国现代诗学史上具有最显著的“两歧性”特征。王国维、鲁迅的诗学内部,同时存在着与他们所处时代的思想状态,与他们的文化身份相一致的“两歧性”。王国维、鲁迅的“诗学”不是纯粹的知识之学,也并不只是纯粹的审美之学,而更接近于一种与“立心”“立人”相关、“知”“行”一体、“人”“文”共生的“文”“学”与“文章”之学。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来细细体会这两位不世大儒是如何体现现代中国精神最高点的开创性的吧! 内容推荐 全书分为五章,加“余论”共六部分。第一章“引论”,交代“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的前提、依据与使命,对所谓“两歧性”与“复调性”加以说明,论述何以需要从“对立的诠释”走向“互动的诠释”。第二章,描述王国维、鲁迅选择文学的初衷以及他们对于文学的性质、功能与意义的基本设定,分析“意力”与“境界”、“无用之用”与“不用之用”在王国维、鲁迅整个诗学话语中的具体含义。第三章,探讨王国维、鲁迅诗学的情感底色,“人间”与“两间”分别范围了他们的思想与作为,也因此规定了他们诗学的基本旨趣,对于他们的诗学来说,情感的体验与生命的叩问具有比学理的与认知的逻辑更显著的决定性。第四章,论述王国维、鲁迅的诗学理论及其诗学实践,在何种状态与条件下,可能走向审美的倾斜与审美的异化,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本身所显示的困境,这种困境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在时代语境中的演绎与放大。第五章,探讨决定着王国维、鲁迅诗学之基本属性和面貌的文化身份与立场,他们难以逃逸的文化身份的“且介”性与话语立场的“悖论”性。“余论”则试图对王国维、鲁迅平生的“学术志行”略作申述,既达“高山仰止”之怀,且申“异史氏日”之志。 目录 第一章 引论: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的前提、依据与使命 (一)“两歧性”与“复调性” (二)对立的诠释与互动的诠释 第二章 “诗力”与“境界”:王国维、鲁迅接近文学的 初衷以及他们对于文学的基本设定 (一)“人生之第一义”:从科学到文艺 (二)“国民之首义”:种族、心声、诗歌、人格的逻辑关系 (三)“不用之用” (四)“意力”的唤起与“意志”的解脱 (五)“无用之用” (六)在“可爱”与“可信”之间 (七)“阶级”与“境界” 第三章 “人间”与“两间”:王国维、鲁迅诗学的情感底色 (一)“忧生”“忧世”解:忧生忧世与“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二)“忧生”“忧世”解:“补天事业”与“忧国情怀” (三)“祛魅”与“返魅” (四)遗民美学:诗学变迁的情感轨迹 (五)“文章误我” (六)“转俗成真,回真向俗” (七)“心里受伤,永不痊愈” (八)“欧穆亚”与屈子性情:鲁迅审美姿态的一种解释 第四章 审美的倾斜与审美的异化:鲁迅、王国维诗学的内在困境与外在困境 (一)审美主体与历史认识主体 (二)“阳性”或者“阴性”:作为情感与作为美感 (三)“人为美而存在”或者“美为人而存在” (四)以文拟人:一种“有机主义”的审美方式 (五)有机主义与审美主义:“无我”与“大我” (六)有机主义与审美主义:“永远的正义”与“诗歌的正义” 第五章 “且介”身份与“悖论”立场:诗学与诗学之外 (一)“思古之情”与“求新之念” (二)“自我克服”与“自我憎恨” (三)文章与文学 ——文体的选择与精神动力:在审美与反审美之间 (四)否定中的建构:从“对立的立论”到“取消的立论” 余论 作为“大儒”的王国维、鲁迅 参考文献 有“困难”的人(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