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进一步阐述《爱与理智》中的概念,并讨论怎样将它们具体应用于培养青少年。在第二部分,探索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孩子怎样从儿童时代步入青春期(以及父母怎样陪他们经历其成长阶段)、他们对内部或外界变化如何反应。作者将以切实可行的指导原则作为本部分结尾,并鼓励父母学会培养有责任感的青少年。在第三部分提供了39颗“爱与理智”的“珍珠”,用于处理多数父母在孩子十几岁时会遇到的日常问题和棘手难题。尽管这些笼统的“金块”既简短易行又切中要害,但只应在你学习并理解了本书前两部分提出的基本原则之后再去阅读。
本书主要探讨如何培养13~16岁的少男少女,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正在经历人生中最强烈的变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能是吹毛求疵、严格管控,也可能是过度溺爱或事事包办。这些方式用于较小的孩子多少会见效,但如果用于十几岁的青少年身上,则注定要失败。本书运用”爱与理智”方法,帮助你更好地培养青少年孩子,使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感的人。
爱,是养育孩子的关键,但爱并不意味着须臾不离孩子左右,保护他们不被这个世界扔到身上的石头击中,也不意味着放纵和容忍另类、无礼或非法的行为。爱,表示和我们的青少年孩子保持一种健康的友谊,使他们能够自主决策、能够忍受自己犯下的错误、能够在承担自己酿造的苦果中一天天长大。
理智,则以后果为中心。理智使我们的孩子能够靠自己悟出他们的决定和行为会导致哪些必然后果,从而推断出其中的因果关系。理智使他们懂得,我们爱他们、支持他们,对他们的处境表示理解和同情,但不会主动帮他们摆脱困境。当他们历尽艰难险阻、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时,理智能使他们在心中树立责任感。
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使他们长大后能享受丰富的、幸福的、负责任的成年人生活,是父母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也是最难得的机遇。本书将帮助父母应对这一挑战,并为把握这一机遇而欣喜。用“爱与理智”的法则养育孩子永远不会过时。
“爱与理智”法则对青少年管用吗
世上不存在简单易行而又完美无缺的养育子女策略。然而我们相信,只要将“爱与理智”的原则加以明智运用,就能提高将孩子抚养成有责任感的大人的几率。
艾米去屋里拿洗换衣服时,无意中发现儿子马克偷偷摸摸藏匿的大麻。“我
人当时惊呆了”,她后来说,“简直不知如何是好。我那天觉得天旋地转,沮丧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
她知道自己必须面对难题,但不知道该做什么或说什么。由于从马克的屋里拿走了毒品,她知道:要么只能再将其放回原处,否则,马克肯定知道事情已败露。父母已发现。
艾米倾向于将小袋子放回原处,那样的话,她就有时间将这件事告诉别人。从而讨个主意。然而,还没等到实施行动,马克就已经回家。与儿子迎面相遇时,她手里还拿着那个小袋子呢。
不用说,两个人都吃了一惊。后来,她站在厨房里,手里拿着那包毒品。马克结结巴巴地张嘴想说点什么,似乎在说:“不是您想象的那样,妈妈,那不是我的毒品。我不过是拿它送给一位朋友罢了。”
艾米张口想这样回答:“我以前已经听你编过类似的谎言了,不过这不要紧。在这个家里是不允许放毒品的。我必须为此做点什么。”
“什么,妈妈?”
“我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这种事太让我失望了。事态非常严重。我要认真想一想。你把这个袋子拿走,想办法处理掉吧。我心烦意乱,要回自己屋里了。改时间再和你谈。”
艾米在这天剩下的时间里极度痛苦。她和几位好朋友说起这件事,还给孩子所在中学的一位顾问打了个电话。然而,做完这一切之后,她仍然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甚至对局面感到更不安了。
马克来到餐桌旁,却不敢正眼看母亲。大家从头到尾一直静静吃着饭。用餐完毕时,他主动提出去刷碗。艾米意识到马克这一举动有些反常。以前他通常吃完饭后会一走了之,躲到计算机跟前去。她后来说,“我当时想,他正努力想减少一点损失,让我的心软下来。”
马克在收拾碗筷时又问:“您还没告诉我您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会发生什么呢?”
艾米如此回答:“自从我发现你偷藏的东西以来,什么也没有去想,但对该做什么亦毫无对策。这件事让我不安得可怕,我不得不告诉你,我太难受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她接着说:“这件事最让我伤心的地方是:我知道,我无法保证你这么大的孩子努力不做错误的决定。我无法阻止你做出错误决定,也无法阻止这个世界给你的决定带来什么后果。所以我认为,你的错误决定应该需要你自己来负责,这些决定带来的后果需要你自己承担。是你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了,我将拭目以待。”
她继续对他说,除了告诉他绝对不能将大麻放在房间之外,她不会对毒品事件采取任何行动。
艾米伤心欲绝地上床就寝,却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她起床前往客厅。想看一会儿书。过了片刻,马克拿着那包大麻走到她跟前。
“妈妈,我打算将这包东西埋到后院。”
“为什么?我对你说过,我不打算惩罚你。”
“妈妈,当你对我说你无法阻止我做错误决定、也无法阻止这个世界给我的决定带来什么后果时,那句话真的让我吓一跳。如果你不再为我担忧,那我就决定自己动手把问题摆平。”
让孩子自立 还记得我们多么迫切地想看到孩子第一次怎样行走吗?他们每走一步,我们都小心翼翼地在一侧拿着摄像机,片刻不离地拍摄,要把宝宝的第一次蹒跚学步永远留下来。
后来,他们越走越远,而且开始会跑——全速前进。他们围着厨房疯跑,到了拐角处也不“刹车”。他们绕着房子奔跑,一到楼梯口,就立即调换方向。他们奔跑着穿过院落,一直跑到街区,任凭大人在后面拼命追赶。
我们自豪地看着他们的行动那么迅速敏捷、是那样不听话。自豪中,还有那么一点害怕。
现在,他们已经成长为青少年。他们终于慢下来了吗?过不了几天,他们就会缠着我们同意让他们参加驾驶培训,还会索要家里的汽车钥匙。他们再一次离家外出、四处疯跑——他们将车向后一倒,迎面朝公路开去。当汽车的排气孔向我们站立的方向喷出一股浓烟、一阵风般消失时,我们希望他们具备靠自己成功的本领和责任。
家长应该怎样利用几年前的这些感受,将青少年孩子变成翅膀硬朗、离巢而出的小鸟?我们怎样为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成年人做好准备?
世上不存在简单易行而又完美无缺的养育子女策略。然而我们相信,只要将“爱与理智”的原则加以明智运用,就能提高将孩子抚养成有责任感的大人的几率。当他们离开家庭时,能够依靠自己的本事勇敢地面对人生。
但是。在对用“爱与理智”培养孩子的方法进行全面介绍前,我们不妨先看看几种大家非常熟悉的教养方式。在孩子终于可以离家闯江湖之前,这几种方式几乎肯定会让家长白发苍苍——甚至头发全无。P15-17
我们很高兴看到全世界对“爱与理智”法则的关注以及对我们写作的这两本书的热烈反应。这两本书自首版以来,已经分别印刷了26次和17次,并被译成8个国家的语言。位于6大洲(南极洲除外)的父母们始终在积极拥护和实践“爱与理智”的理念。第一版问世后的这些年里,我们有幸搜集到一些成功父母的案例。正如《爱与秩序》一书中所讲的那样,他们都激动而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自己是怎样运用选择、后果和心心相印的理解养育孩子的。
在这两本书销售量不断飙升的同时,有一点显而易见:自从这两本书写完以来.这个世界在很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的日子里,我们没有即时通信系统,不会在聊天室和陌生人说话,也没有计算机游戏可玩。那时很少发生未成年人性行为.很少发生暴力行为,也很少看到单身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年幼的孩子。
然而,无论父母所说的内容是他们的孩子沉湎于赌博游戏,还是带有暴力色彩的电子游戏,也无论他们是关心自己孩子的短衬裤吊在膝盖以上,还是挂念他们孩子的鼻子或嘴唇被人戳破,值得提倡的教养秘笈都可以归结为爱、有效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和沟通,正是这些因素让孩子学会了尊敬和自律,无论他们生长在哪个年代。
我们出版第二版的目标没有变,但是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专门介绍父母怎样应对孩子们如今面临的新挑战,同时也记录了一些父母与青少年孩子有效沟通的真实事例。
有些父母还向我们讲述了如何运用本书的原则怎样帮助他们培养孩子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还有些父母在教养孩子时充满爱心、充满强烈的责任感,且语言诙谐幽默。在此,我们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另外,还要感谢为我们提供许多素材和建议的读者,其中一些观点和建议已经在本版中采纳。
福斯特·克林 吉姆·费
2006年3月